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什么没干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鹤城风月

    信王木然而立,听着官商勾结的




第14章 叫真的信王
    面对着信王的怒火,孟南贞并没有惧怕。

    他连生死都不在乎,又怎会把一个少年的愤怒放在眼中。

    他直视着信王,终于问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话。

    “敢问王爷,在您的心目中,如何看待国家和民众的关系”

    信王的怒火戛然而止,愕然地看着孟南贞,头脑一片空白。

    显然,对于孟南贞的问题,他的人生中从来没有思考过,自然也就答不上来。

    而这个问题,在后世,几乎可以算是普通人的政治入门课了。哪怕是初中生,都能随口答上来。

    这就是时代的差距,造成的思想认知上不可逾越的鸿沟。

    孟南贞看着呆滞的信王,还有认真聆听的李东来。

    至于思画,嗯,他们如今讨论的问题太过于高深了,小丫头一头浆糊。

    “国家是由民众组成的,所以这个国家,也就是属于大明的所有人的。因此作为这个国家的民众,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去维护国家的完整,从而依靠国家的力量来保护我们自身的安危。纳税,就是这种义务的一个具体体现。可反过来,民众在尽义务的同时,必然也要享受国家赋予他们的权力。权力和义务,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力,那是奴隶,是牛马。而咱们大明,在对待东南上面,尤其是东南的商人上面,赋予的权力根本就没有。王爷,您想想,在这种局面下,人家会心甘情愿地纳税吗”

    他还怕信王听不懂,干脆用了一个更加浅显的说法。

    “咱们都知道,花了钱就要买到足够价值的东西。可东南的商人们缴了税,却没有换取到足够等价的东西,他们自然就不愿意了。”

    信王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犹自不忿地道:“那些商人们巧取豪夺,穿金戴银,奢靡无度,难道还不够吗他们还想要什么”

    他的说法,却让李东来变了脸色,只是还强自忍耐着,并没有出口反驳。

    孟南贞却寸步不让。

    “巧取豪夺、投机取巧的商人固然有,但本分经营、勤勤恳恳的商人却更多。王爷一言而决,就要把所有人都打入地狱,这未免太武断了至于王爷发问,商人们想要什么,其实也很简单。地位、尊严、发展和空间罢了。咱们大明,给过他们吗”

    他的话好像飓风一样,冲撞的信王站立不稳,直接一屁股坐在了石阶上。

    他却还在继续。

    “按照大明律的规定,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凭什么商人的地位就最低商人又做错了什么”

    信王还在节节抵抗。

    “商人不事生产,专以买低卖高投机而生存,这是有目共睹的。”

    讨论商业的作用,孟南贞可比信王要专业的多了。

    “那好,如果没有商人和商业,东南的粮食就无法运输到北方来,京师数百万人口就要挨饿,到时候的危机怎么办秦晋之地纺织业不兴,没有商人贩卖,那里的百姓连衣服都穿不上,又该如何只凭这些,商人的作用不大吗”

    信王到底还只是一个少年,不完整的价值观面对着孟南贞详实真切的论证,那真是顶不住啊。

    幸好孟南贞始终记得,对方是王爷,未来的皇帝,不好逼迫过甚,干脆转移了话头。

    “在咱们大明,商人的地位低下,如同待宰的羔羊,始终没有安全感,这也导致他们对大明的认同感不强,因此在交税这件事上才会十分抵触。他们培育的官员进入朝堂,也只是想着利用权力去攫取更多的财富,心中根本就没有家国之念,这才是大明如今危机重重的一个原因。而在这其中,东南的商绅,怨念尤其之大。”

    孟南贞的柔和,总算是让信王能够舒缓了一些,进而能够专注地听取他的理念。

    “东南乃膏腴之地,物阜民丰,为何会心存怨尤”

    孟南贞苦笑连连。

    “王爷难道忘记了太祖旧事吗”

    如同一道闪电喀喇喇在信王的头脑里炸响,导致他脸色一白,进而懊丧不已。

    他明白,孟南贞说的没错,东南的人对于大明还真的是心存怨尤。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争霸天下,最终朱元璋夺得了江山。

    可朱重八是一个小心眼的人,对于曾经和自己做对过的张士诚十分恼恨。于是也就对曾经张士诚治下的苏州等地征收重税,还规定不许苏松人入朝为官。

    凭良心讲,不管当初张士诚和朱元璋打生打死如何,当地的百姓何其无辜

    谁当皇帝,他们也只是百姓而已。

    结果呢,朱元璋却把对张士诚的恨,转移到了民众的身上。

    苏松的百姓生下来就低人一等,又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不能做官,试想心里怎么看待大明

    哪怕后来这个荒唐的规定废除了,苏松一带也出了徐阶这样的顶级官员,可百姓心目中的怨尤那是没办法轻易根除的。

    而这,还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真正导致东南民众对大明离心离德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禁海。”

    东南的民众对大明不太感冒的最重要的原因,在孟南贞看来,就是禁海。

    来自后世的他,很清楚禁海的危害,已经到了极大损害东南经济和生活的地步。

    东南的百姓因此饭碗都保不住了,心中能对大明有什么好感,那才是扯淡。

    后来都说满清能够占领江山,是因为大明的上下内讧、无能,还有满清运气好等原因,但其实在孟南贞看来,相比起满清来,大明群众基础也只能算是一般般。

    纵观满清入关之后对南明的一系列的战争就能够看得出来,基本上抗清的人,都是那些不甘心于丢失权力的士大夫基层。而民众自发的抵抗,其



第15章 东林党的问题
    “东南的产出不足以养活那么多的人口,可东南有繁荣的经济,有数不尽的财富,还有充足的商业运行能力,所以他们可以从外界得到粮食。湖广、两广,甚至是安南,东南的商人总是有办法把粮食弄来。王爷,您别不信,这就是商业的威力。如今陕北灾害连绵,百姓饥寒交迫,如果朝廷能够给出足够的筹码,那些商人甚至能够把粮食运过去,让灾害瞬息可解。”

    信王懵了。

    这里面有太多他不知道的东西了。

    他愣愣地看着李东来,这个原本他很佩服的经义老师,此时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不再是正气凛然,而是背后似乎有无数的银子在飞舞。

    “不是禁海嘛,缘何能够从海外得到粮食”

    李东来很羞臊,毕竟作为孔孟子弟,此时再也不能用微言大义来树立自己的形象了。

    “咳咳,王爷,民间有句话,叫做有钱能使鬼推磨。东南的钱财数之不尽,加上所谓的禁海,其实到处都是漏洞。东南的民众为了求活,早已把禁海令破坏的七零八碎了。”

    听到祖宗的成法竟然被人肆意践踏,这一刻的信王,是真正的愤怒的。

    可愤怒之后,他却感受到了无力。

    因为孟南贞和李东来说的很明白,东南的百姓要生活,东南的商人要发展,而大明的禁海令却把他们往死里逼。

    这些人没有揭竿而起,就是因为他们有能力打破这表面上的限制罢了。

    一旦朝廷真的较真,非要严厉实行的话,那东南顷刻间就能烽烟遍地。

    看看如今朝堂上的官员,十之六七出自东南。剩下的山西官员、河南官员、湖广官员,每一个背后又是干净的

    这就是一张无形无质却又让人挣脱不出的大网,别说他只是一个王爷,就算是他当了皇帝,思来想去,除了用內侍来尽量争夺财富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办法。

    一想到这些,信王就不寒而栗,神情惊恐,冷汗淋漓。

    看着他的样子,孟南贞谓然一叹,却也没有劝慰。

    这就是冷冰冰的现实,作为未来的国家最高掌权者,孟南贞还是希望信王能够想通,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皇帝。

    否则的话,大明和这个民族,面临的还会是那屈辱的岁月。

    信王失魂落魄地走了,没有招呼李东来和孟南贞,就独自一人走了。

    他的头脑很乱,需要一个人静静,好好地思索一番。

    不想清楚了,他整个人都会魔障的。

    思画也走了。

    孟南贞等人说的问题,她根本就听不懂。站在这里,让她如坐针毡。

    而且她出来的够久了,信王妃需要人手的时候找不到她,是会发脾气的。

    小院子里,就只剩下孟南贞和李东来。

    不过李东来没有要走的意思。

    今日在孟南贞这里,他遭遇了极大的挫折,也有太多的疑问,希望能够得到孟南贞的帮助。

    看着眉清目秀、容貌稚嫩的孟南贞,李东来不禁发出了感慨。

    “真的难以想象,你这样的大才,怎么会是一个小太监的”

    孟南贞脸色一囧,心说这是我能控制的吗

    老子穿越过来就是太监,又没有jj复生术。

    “世事多艰,无奈之举罢了。”

    李东来唏嘘一番,拱拱手,问道:“孟公公听口音,也是南方人”

    之前他很轻视孟南贞,所以一口一个“小太监”的,但此时被孟南贞折服,郑重地称呼起了公公。

    孟南贞不以为意,实言相告。

    “我是福建霞浦人,倒不是什么蛮子。”

    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福建其实算是比较偏远的地方。福建蛮子的叫法,还是很有市场的。

    对于他的说法,李东来莞尔一笑,继而也放松下来。

    “在下饱读诗书多年,自诩为见心明智,已然掌握了世情。孰料今日听了公公的话,才赫然发现,竟然连自身都看不清。哎,相信过了今日,王爷必定是对在下彻底失望了。这倒还在其次,就怕王爷对我们整个东林都厌恶起来,那可就影响大计了。”

    孟南贞斜觑着他,心说就算没有你的事,等信王继位之后,也会对你们东林日渐疏远的。

    随着当皇帝的时间越久,崇祯越来越明白权力是怎么回事之后,对待东林的态度,也就不如之前那么的亲密。

    渐渐地,他也变得和天启一样,开始扶持太监来和朝臣抢夺权力。

    这是必然,如果没有孟南贞的掺合,日后一定会发生。

    不过想想东林党的遭遇,孟南贞的心里却叹息不已。

    多好的机会啊,他们这些人却没有抓住,结果成为了大时代浪潮下的牺牲品,还让中华失去了一个最佳的崛起时机。

    恰好此时李东来发问道:“公公,你之前说,我东林的做法也不算错,真是真心之言吗”

    孟南贞点点头。

    “当然,东林党也不是什么佛堂净土,要为自己的利益负责,这没有什么不对啊。”

    李东来急了。

    “那为什么陛下和王爷他们却不能理解我们的做法,还利用阉党来打压我们呢我们东林党人虽然有自己的算盘,但确实也是忧国忧民,一心想要振奋国家的啊。”

    对于他的说法,孟南贞还是比较认同的。

    他和后世普遍的看法不同,对于东林党,他还是比较认可的。

    后世也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歪理邪说,竟然将东林党贬低的一钱不值。好像大明的灭亡,全都是东林的责任一样。

    更奇怪的是,竟然还有人给阉党翻案,弄的阉党好像才是好人一般。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太监都是一群什么人

    他们无根无底,无产无业,只不过是一群依附于皇权的寄生虫罢了。

    他们的存在,只能依靠皇权来生存,来做事,一旦没有了皇权的支持,他们顷刻间就会完蛋。



第16章 打不赢的战争
    看着焦躁不安的李东来,孟南贞很是犹豫。

    对这个人,要不要说的太透彻,这让他很为难。

    李东来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名气,最起码孟南贞是没有听说过的。但作为信王在潜邸的师傅,无疑李东来的影响力肯定是有的。

    孟南贞几乎能够猜到,李东来就是东林党派到信王身边的棋子。用来拉近信王和东林党的关系,双方好一起对付阉党。

    后来的历史也能够证明这一点,阉党也确实是在崇祯和东林党的联合之下完蛋的。

    此时的东林党饱受阉党的压迫,损失惨重,偏偏又和浙党、楚党等争斗不休,可谓是内外交困的局面。

    原本以为信王上台后,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

    奈何却很快发现,新的皇帝和老的没有什么区别,依旧不肯放权给他们,又启用了太监来牵制他们。

    可以说,天启和崇祯一前一后的做法,才是让东林党人彻底对这个朝廷、国家失望了,干脆无为而治,让崇祯一个人焦头烂额去了。

    崇祯也在一开始的众望所归之后,暴露了他在国政上的短板。

    无论怎么折腾,不但没有转危为安,还将整个大明彻底葬送。

    算来算去,在这个时候真正能够拯救大明的,其实根本不是哪一个皇帝,而是只有东林党。

    孟南贞虽然在做着改变信王的举动,但就算再怎么去改造信王,可他的力量毕竟有限。

    没有强大而可靠的盟友,这样的改造到最后也将毫无意义。
1...209210211212213...3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