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超级壮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扇门老王
奔波一天,赵诚难得睡了个好觉。等再醒来时,密支那依旧艳阳高照。
总部那边的回电到了,杜总司令亲自拟的稿,说是部队已经加快行军速度,力争五至六天内与密支那的守军会合。至于下一步的动向,没说!想来是事情太大,按照惯例,重庆那边得研究研究讨论讨论。用句糙话来说,不把屎拉在裤裆里,这帮大爷都不带考虑上厕所的。
在电报里,赵诚又领到了新活,尽量筹集物资。
不管西去印度还是朝北返回国内,路程都不近,沿途多是荒郊野岭,吃喝都得备着。更要命的是,南下的卡车即使能接到伤员,也无法从滇缅公路回国了。要马匹,越多越好,实在不成,缅牛也成!好么,自己一个领兵的将领,活生生叫总部那帮大爷逼成了牲口贩子。老赵气的直翻白眼。
派人带上钱,下乡,就两个字,抢购!吃的,喝的,还有牲口,有什么买什么,甭问价。英国人跑路以后,钞票彻底失去了信用,即使再偏僻的村子都只认先前发行的银卢比(银币)。赵诚身上没有这种硬通货,只能用美金从英国人的银行里换,费尽周折之后,这才凑足了需要的款项。
长途行军,吃喝脚力只是一小方面,还得有防蚊虫的装备,尽管凑不齐两万人的数量,可是多少都得备着点。再有就是架桥开路的工具,上缅甸的雨季可是快到了,山洪一下来,几步就能跨过去的小溪直接能变成十几丈宽的大河,要是不把东西备周全,十有**得和石达开一个下场
正忙的不可开交之时,新38师师长孙立人和96师师长余韶突然登门了。赵诚心里顿时一抽抽,这二位爷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主,特别是孙大师座,上回又是要军装又是要装备,这回恐怕也没存着什么好心思。
不过等他们说完来意之后,赵诚顿时松了口气,部队存粮即将见底,哥俩来要粮食的。原本部队长们手上都有经费,可是部队开销太大,加上缅甸钞票毛的太快,出国时发的那点钱早就见底了。
还成,密支那的粮食不便宜,可是几千号人敞开来吃,一天也就两千银卢比的开销。老赵手里有罗卓英托人从印度带来的军费,这点小钱还不会让他腾挪不开。
每个兵每天两斤粮食,先发十天的量,蔬菜和肉食不好提前给,每家发了钱,自己派人买去。按照规矩,多出来的钱可以由各级部队长自行支配,服务的太周到反而遭人狠。
搞定粮食的事以后,两人居然还没有走的意思。赵诚明白了,他们果然藏着后手。弹药武器药品,翻出花来也脱不开这三样,与其大眼瞪小眼的耗时间,倒不如光棍点,由自己先开口。
赵诚清了清嗓子说:听说密支那的军需仓库已经移交给了二位,不知道还有什么缺口,兄弟这里物资不多,或许能搭把手。
孙立人先和余韶对视了一眼,然后才答道:英国人的仓库里多是些军装和装具,枪支弹药也有一些。关键是缺少反坦克武器,东线的日军拿下八莫以后,其配属的装甲部队势必会转向密支那来,到时候总不能让弟兄们拿脑袋去顶吧?!希望赵老弟务必想想办法,从美国人那边弄些趁手的家伙来。
余韶也接茬道:第六军说了,日军战车部队装备有大几十辆美国造斯图亚特坦克,那东西可比日本货抗揍。现在密支那的战防炮加起来才十三门,真要动起手来,恐怕连两个钟头都撑不住。请赵老弟务必费心,拉兄弟们一把。
如果是缺钱缺粮,赵诚还真不放在心上,现在人家要大炮,那是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在说了,这两天日军零式战斗机非常活跃,盟军运输机几乎都不敢露头,就算能从英国人那边弄到火炮,也运不到密支那来。
美国人那边恐怕是指望不上了,如今之计,只能是自己多想想办法。赵诚斟酌着说道:破路,挖反坦克壕,再有就是把我先前送来的两车地雷给埋下去。如果有多余的炸药,设法把东面的桥梁全给毁掉,能拖一阵是一阵!
孙立人禁不住叹了口气,他相信赵诚没有藏着掖着,甚至也预料道了这个结果,但依旧很失望。
余韶也是一样,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不过老余倒是比孙立人看的开,他自嘲的笑道:咱们毕竟还有些炮呢,要是让川军黔军来打这仗,可不就是用人命来堆吗!尽人事听天命吧!
第六百七十一章 八莫的巷战
5月11日,巴莫保卫战打响。
八莫警备司令是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按计划原本是要率部回国的,可是第六军军部在撤退途中突造日军伞兵袭击,将校官佐尽数挂彩,不得已才由他扛下了防守八莫的活。
按照最新的命令,守军被调整为第200师598团599团,另炮兵第18团第1营第6军战防炮营及战车部队一部。说句实话,兵力算不得很强,但考虑到滇缅公路八莫段道路狭窄,很多地方仅能容下一辆卡车通过,而且公路两侧多为茂密的森林,面对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进攻,部队倒不至于束手无策。
战斗开始后,日军仗着有制空权在手,照例出动了大队轰炸机对守军阵地就是一通狂轰滥炸,有人做过统计,前后三批次共60余架次。
轰炸机编队撤走后,又有多个九七式战斗机编队轮番飞抵战区上空,它们轮流值班,随时准备用机枪和炸弹为地面部队进行支援。设在奈纳(八莫东侧3公里,南下的咽喉所在)的重炮阵地也对八莫城内外展开了猛烈轰击,75毫米口径的山野炮105毫米野炮150毫米榴弹炮组成了一个强大的炮群,发疯似的向守军阵地倾泻着弹药。因为八莫周边植被茂密视野不好,日军特意调来两架侦察机,专门帮着炮兵校正着弹点,以提高炮击效果。
日本人这种不计成本的打法让戴安澜心惊不已,战斗打响后仅仅20分钟,八莫以南的几处阵地就纷纷打电话向指挥部告急,人员伤亡惨重阵地尽数被毁,连战前构筑的几处假炮兵阵地都叫日本轰炸机炸成了一片火海。
按照这么个打法,部队至多半天就得玩完。可是,总部发来的命令是必须在本地坚守24小时以上,戴安澜略一思索,随即命令二线阵地上的部队撤出战壕,各部以班排为单位分散驻守散兵坑或者小据点,防止官兵们在日军炮火的轰击下遭受重大伤亡。
炮击开始四十分钟后,日军的地面进攻开始了。其战车部队出动美制斯图亚特坦克十余辆另九七式战车一部,掩护步兵向八莫发起攻击,同时派出小部队则沿两侧森林向守军阵地后方迂回。
鉴于200师敷设的地雷极多,日军除组织工兵进行扫雷作业外,还驱赶了大批缅牛进入雷区,以加大排雷进度。按照战前的设想,本应有步兵对日军扫雷力量做拦住射击,可是由于之前的炮火相当猛烈,一线阵地上的守军伤亡殆尽,所谓阻击自然无从谈起。很快,敌军便突破了守军精心构筑的雷场。
进攻道路打通后,日军遂以战车部队为先锋,引导步兵对八莫外围阵地发起冲击,试图一鼓而下。
战局急转直下,戴安澜立刻命令公路沿线部队向两翼森林里收缩,放过坦克装甲车专打后头的步兵。配合作战的战防炮也撤往城内,准备与日军装甲部队进行巷战。
作为**有数的强军,200师的自动武器极多,苏制的轻重机枪国产的花机关,再有就是入缅以后补充的司登式,平摊下来,几乎每个班都是一挺轻机枪外加一支冲锋枪的配置。等敌人步兵靠近后,官兵们突然从树林杀出,与敌人杀做一团。
日军步兵大队顿时为之一滞,不少人甚至没来得及开第二枪就被弹雨打倒在地。白刃战精确射击,甚至是组织老兵拎着手雷做万岁冲锋,在自动火力的打击下,这些以前屡试不爽的战术居然通通失灵了。
或许是被200师的空城计冲昏了头脑,又或者在狭窄的公路上没法掉头。日军战车部队居然不顾身后的步兵受袭,自顾自的继续向八莫城内猛攻。沿途守军倒也配合,只要没有敌人步兵迫近便一枪不发,省得这些铁王八停下来给自己找麻烦。
眼见日本人的步兵和战车大队越离越远,戴安澜祭出了手上的王牌,他命令十余辆装甲车尽数出动,彻底切断日军坦克与步兵之间的联系;同时要求城内守军做好战斗,以民房为据点,准备以集束手榴弹和燃烧瓶为武器,配合战防炮和t26坦克分队与日军战车部队进行巷战。
等日军最后一辆坦克开进城内,埋伏在城内的守军动手了。一长串的电控地雷几乎同时被引爆,队伍末尾的三辆九七式坦克瞬间趴窝,日军战车部队撤退的道路被扎死了!
爆炸声就是信号,t26和战防炮开火了,第一轮射击就有3辆斯图亚特和两辆九七式失去了战斗力。城区不比荒郊野外,调头不易转弯更难,最要命的是,因为坦克里视野受限,很难发现袭击者在什么地方。日军乒乒乓乓打的热闹,但是对守军的威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眼见日军坦克被困的动弹不得,埋伏在道路两侧民房里的反坦克手们悄悄摸了上来。集束手榴弹燃烧瓶,从四面八方落了下来,虽然没有战车炮和反弹炮的效果好,但是它们却让日军坦克手们惊恐万分。被打死炸死或许还能接受,被困在坦克里活活烧死,那场景想想就让人毛骨悚然。
一向以打仗不要命闻名的日本兵怂了,先是几辆失去机动能力的坦克车里有人在往外爬,后来有两辆仅是履带着火的坦克车里也出现了逃兵。那些还在顽抗的车组也是阵脚大乱,倒车的,准备拐进巷子试试运气的,还有的驾驶员干脆加大油门,顶着被摧毁的坦克朝前冲,试图挣扎出一条生路来。
见到这副场面,参与伏击的官兵乐了。日军大举攻城,今天必然是一场苦战,闹不好大家都得交代在八莫这里。不少官兵决定先快活一把,就在眼前这些落水狗身上发发利是。趁着日本坦克大队失去统一组织,守军蜂拥而上。好几个胆大的家伙索性爬到日军坦克上,直接用烂泥糊住了观察口,逼着鬼子坦克兵自己出来送死
第六百七十二章 线路
城内的战斗并没有持续多久,在遭受重创后,日军残余的坦克立刻转向街边的民宅,穿墙破院,仗着皮糙肉厚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戴安澜没有安排人手去追击,听到城内爆炸声不断,南面公路上的日军随即发动了全线进攻。第一第七战车联队在后方待命的坦克装甲车倾巢出动,掩护公路上步兵向城内增援,从公路两翼森林里向东渗透的部队也加快了攻击速度,与200师布置的阻击部队杀作一团。
面对强敌,公路沿线的防线崩溃了!十几辆土造装甲车对付对付日军步兵还算凑合,碰上坦克以后,不到两分钟就损失过半。剩下的只能边打边走,尽量给弟兄们争取些撤退的时间。
以两个团对付两个师团,以两个坦克连外加三个装甲连硬抗人家两个战车联队,饶是占着地利,想取胜也是白日做梦。
不过日军的进攻也并非一帆风顺,继坦克集群在城内遇伏之后,公路上的部队也是麻烦不断。几辆装甲车的残骸把公路堵的严严实实,部队撤退时还特意放倒了几十棵大树,日本人只得走走停停,一边打仗一边清理道路。三公里不到的路程,他们足足折腾了两个钟头还没走完。
趁着日军兼职清洁工的当口,200师可没闲着。腊戌的大火让部队尝到了甜头,眼下这么局面,就是被送上军事法庭也要先火上一把再说。
浓烟升起,阵地后方一直忍着没有发言的炮兵也动手了。这帮家伙全然不顾天上还有日本人的飞机盯着,大大小小几十门炮专门盯着公路上的行军大队在揍!
炮兵营的英造25磅炮只剩下三百多发炮弹,戴安澜一咬牙,干脆让炮兵们赶紧打完走人,也省得撤退时碍手碍脚。各团的迫击炮倒是弹药充足,战前畹町那头才送了四个基数来,第六军的家底也没带走,就算是敞开打也用不着担心会炮弹会断顿。
突如其来的大火和炮击,让日军的攻势顿时为之一滞。通道狭窄,几乎每发炮弹落地以后都能带走几条甚至十几条人命,但只要能避进树林里,就会安全很多。可远处的大火却要麻烦很多,天干物燥还是其次,关键是今天有风,风助火势,大火蔓延的速度远比两条腿跑的快。再耗下去多半会闹个全军覆没的下场,日军指挥官权衡再三,最终还是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战斗开始的突然,结束的也有些戏剧性。戴安澜却没能轻松多少,刚刚冲出城的那批日军坦克又绕了回来,它们击溃了城北小高地的守军,不断的用战车炮对城内进行着袭扰。防区太大,即使有大火帮忙,老戴手上的机动兵力也没多少,要想夺回高地压根就不可能。
或许应该把两个坦克连派出去和日本人短兵相接,不过这个想法在戴安澜和装甲兵指挥官胡献群的脑海中只是一闪而过。即使第一波突入城内的日军坦克已经折损过半,可是数量上仍然比城内的t26多出七成,离开了反坦克炮的帮助,恐怕部队会凶多吉少。
干挨揍太伤士气,哪怕没有什么人员伤亡也是一样,戴安澜不得不从迫击炮群中分出一半的力量进行反击,不求取得什么战果,只要能把这些苍蝇赶走就成
八莫的战斗还在继续,可是远征军总部却彻底陷入了混乱。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但八莫陷落,日军机械化部队三天就能杀到英多,五天就可以抵达密支那,虽然工兵们已经对道路进行了破坏,可也就能多拖上半天到一天而已。留给部队的时间不多了!
万幸的是,重庆那头的蒋委员长总算下达了新命令,要求远征军相机行事,万不得已时可以自行向印度转进。
杜总司令立刻对部队做了重新部署,守卫密支那的96师立刻南下,配合黄翔所部防守英多;新38师除一团兵力继续留守密支那外,余部掩护伤员沿古商道返回滇西。赵诚也有新任务,为部队撤往印度准备物资给养。总部计划将日夜兼程,力争在三日内与英多守军会合,然后向西转进。
总部那头有一万多官兵,英多守军也有五千多,再算上国府驻曼德勒各办事机构的雇员,林林总总得有一万八千多人。每人每天一斤粮食,就得11吨,不管换谁来搞后勤,要填饱这么多张嘴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头疼的是,搜集到的粮食基本上都在密支那,还得设法往英多转运。现在铁路只能通到宾包,剩下那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只能依靠刚从南面撤下来的那30辆卡车,到底能做到哪一步,赵诚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不过再难都得干下去,就现在这么个局面,如果自己再撂挑子,南面的人马可就彻底没了指望。
一声令下,密支那动了起来。大批的给养物资北官兵们从仓库运往火车站,然后再向宾包转运。家里的车队也尽数上阵,每辆车上两名司机,人歇车不歇,第一趟直接奔英多,然后再在英多和宾包之间运送物资。如果运气够好,至少能运送七百吨物资过去,有这些东西打底,撤退时也能少死几个人。
粮食是第一位的,然后是药品和充当脚力的牛马,如果时间允许再送帐篷军靴。赵诚站在仓库门口,一边清点着物资一边吩咐老虎说:告诉警卫连,控制100匹马和20头牛在手里,在按照每人40个罐头30斤大米的量准备粮食,剩下的都发往英多。听我命令,随时准备开拔!
司令,总部的加急电报,说是史迪威和英国人把撤退路线定下来了。豹子拿着抄报纸一溜烟的跑了过来:英军余部计划走新平洋,然后沿着马帮道奔利多,那些老百姓也准备走这条路。给咱们远征军安排的路线有点奇怪,地图上根本找不着!
第六百七十三章 密支那的倒计时
远征军又叫洋大爷给坑了,他们划出的那条撤退路线根本不能称之为路,顶多叫古商道遗址。走英多奔西北方向的大洛,然后转向新平洋,最后经鬼门关才能抵达印度的利多,用脚趾头就能知道,这条路肯定是一帮参谋对着地图凭空臆想出来的产物。沿途人烟稀少,只能在高山密林中穿行,连个补充给养的地方都找不着!
不过英国佬倒是没有亏待自己,英军选择了从温佐奔唐都,过钦敦江以后奔英帕尔,这条虽然比不得加里瓦以西的军用公路平坦,但是沿途有很多村庄,部队很容易就能获得补给。最关键的是,路程比去利多方向少了三分之二,这对靠着两条腿撤退的部队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喜讯。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唐都一线有日军小部队出没,英国佬过钦敦江时可能得一路打过去。
为防止远征军和大英帝国的子民抢道,前西南太平洋地区美英荷澳司令部盟军最高司令现任印度英军司令韦维尔爵士,联合史迪威参谋长给杜聿明下了死命令,严禁中**队与难民们争抢生存机会。
赵诚冷着脸在地图上比划了半天,压根就找不到任何头绪。以远征军现在的状况,即使有所准备,要想按英国人划出的线路抵达印度,部队也得丢下几千条性命去。老赵在办公室里来回走了几步,随即对之前的命令做了修改。
家里在印度的运输机群,立即将准备运往密支那的物资转运至大洛和新平洋,并空运一部分人员在两地建立收容站。密支那这边的野猫分队也有活干,印缅边境山高林密,部队行军时根本找不到路标和参照物,他们得用炸弹把这个漏洞弥补起来!再有即使运送物资的事,抢购到的缅牛和骡马不再向英多输送,而是在甘贡下车,然后由专人赶往耶包米,那里将作为总部前往印度的第一个补给点。除此之外,往南运送物资的卡车也将分出一半来,专门向耶包米转运粮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