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抗日之超级壮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扇门老王

    老弟兄们倒是没有那么轻松,埋锅造饭给牲口喂精料,还得清理它们身上的虫子。在丛林里行军,不但人受罪,牲口的消耗也大,不经心照顾,死亡率会高的吓人。至于那些羊,太多了,即使想照看也忙不过来,只能听天由命。

    大约四点不到扎的营,一直到快晚上八点才把营地收拾妥当,等开始吃晚饭时,老虎他们都已经睡过一觉了。赵诚事情要处理的事情很多,连喝稀饭的功夫都要处理刚收到的电报。

    英多方向的撤退开始后,英国人一路向西急进,很快便与远征军拉开了距离。不少难民也尾随其后,指望着能抄近路回印度去。

    路过平梨铺时,一股日军突然从老林子杀了出来。英军指挥官从对手的火力上判断,来敌不会超过二百人,约莫是一个中队的规模。不过战斗的过程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六个钟头内,英军先后发动一个连至两个营规模的攻击四次,却没有一回能摸到人家的阵地上。

    打仗么,时间就是生命,英军娘炮似的进攻很快就遭到了报应,在他们准备发动第五次进攻时,日军约一个大队规模的援兵突然加入战场,随之而来的还有十余架轰炸机。

    几十枚炸弹次第炸响,不少英国兵没等日军发动进攻就尿了裤子。仿佛是要替步兵出气,那些轰炸机扔完炸弹后并没有撤退,而是不停的在英军战线上空盘旋,只要发现有人多的地方,必然会轮番进行扫射。

    英军的士气就不高,遭受重创之后,残余的那点勇气顿时灰飞烟灭。当官的不敢打,当兵的不愿打。看到日军即将反攻,英军指挥官立刻派出了举着白旗的军使。

    日军的名声很臭,尤其是在对待俘虏的政策上,各种恶行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趁着刺刀没顶到自家胸口,不少机灵点的英国兵拔腿就往英多方向跑,那些有汽车代步的后勤单位更是没有当俘虏的觉悟,也不股来自空中的威胁,来着汽车炮的飞快。

    辛福来的如此突然,日军那头顿时松了口气。

    天气酷热难当,那些经过急行军才抵达战场的日本兵早已精疲力竭。许多人甚至处于严重中暑状态,连走路都得靠人扶着。如果双方僵持不下,恐怕不少人就得提前回日本了。抢救伤兵号,收容俘虏,收拾战利品,日军那边忙的焦头烂额,一时间倒也没有向英多派出追击部队。利用这个空档,又有不少英军和难民跑了个没影

    廖耀湘知道消息时已经是一天以后的事情了,他压根就没想到英国兵会败的这么快。要知道英军和远征军分道扬镳那会,总部绝大部分参谋都认为英国佬至少能在平梨铺一线拖住33师团两天以上,再不济也会撑个一天左右,谁知道六个多钟头就竖起了白旗,这战斗力还不如国内的杂牌部队。

    事情有些大条,杰沙方向一再增兵才挡住日军的进攻,可是北线的密支那却丢了,加上从南面迫近的敌人,殿后部队实际上已经处于被半包围状态,就连已经抵达班茂的总部各单位,也没有跳出包围圈。

    加快行军速度,尽快与日军脱离接触廖代司令的电报如同雪片一般发往各地,颇有些名将的意味。不过赵诚却对发给自己的电报颇多怨言,因为总部要求他在夏都赛建立收容点,接应杰沙方向的断后部队。

    作者 八扇门老王 说:祝大家2108年万事如意!




第六百七十七章 雨季
    5月19日,部队行军约60里。天气又闷又热,所以赵诚特意选择了一条小溪边扎营。这样不仅能方便牲口饮水,弟兄们也能舒舒服服的洗个澡。

    照例要布置营地,埋锅造饭。或许是饭菜的气味实在太香,一头野猪误打误撞冲入了营地里。

    送上门的新鲜肉食怎么能放过,几声枪响过后,那野猪便成了大家的战利品。开膛放血,烧水剃毛,营地里一片欢声笑语。

    南线的部队倒是没这么舒坦,因为准备不足,不少弟兄进入老林子时都还穿着短袖短裤,一个个被蚂蝗咬的鲜血直流。有些在灌木丛旁边歇过脚的人,身上弄下来的蚂蝗甚至多达上百条。万幸大家都换掉上了胶底鞋,有些人还穿着从英军仓库里弄来的皮鞋,不然一路上遭的罪还要大。

    跟着部队逃难的印度人更是凄惨,从曼德勒北上以后,抛儿弃女的人家比比皆是。更要命的是,他们离家前携带的粮食多已告罄,一路上靠着猎取野物挖掘野菜填肚子的比比皆是。

    难民们多少都带着些家底。眼见部队三餐都是白米饭,不少人动起了军粮的心思。一双双手里拿着或多或少的票子,或是捧着大大小小的黄金首饰,所求的,不过是一点果腹的粮食。

    因为赵诚的努力,西线部队携带的粮食确实不少。平均下来,每个人身上都背着十二斤大米外带六个罐头,加上各单位辎重队带着的粮食,维持上三个礼拜应该没有问题。可是在深山老林里行军,鬼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抵达印度。

    为防止补给不济,廖耀湘下了严令。凡私卖军粮者的官兵,不论职务高低,一律就地枪决;凡用粮食诱惑女难民行苟且之事者,一样要执行枪决!

    放任难民们饿死也不是个办法,总部经过再三讨论,最后还是匀出了一万斤大米给那些老弱妇孺。难民实在太多,平均下来不过每人三四斤的样子,聊胜于无罢了。

    午饭以后,班固至英多一线突然降下暴雨,这是远征军入缅作战以来的第一个雨天。行军至买当港的部队报告,沿线山洪暴发,桥梁多被冲毁,因为水势实在太大,所有修桥行动无一例外的以失败而告终。工兵们只得将数棵大树砍倒后推到对岸,然后捆在一起,搭成了一座便桥,部队这才得以继续前进。

    缅甸的雨季相当可怕,一但下起来就会没完没了。更要命的是,几乎是转瞬之间,徒步可过小溪就会变成难以泅渡的激流。

    买当港离着部队的宿营地不过几十里远,估么着一两天后也会开始下雨。赵诚没敢掉以轻心,趁着天没有黑,向前方派出了一队斥候,目的只有一个,放火!

    这几天的行军中,弟兄们受够了蛇虫的骚扰,在暴雨来临之前,放上一把火,好歹把那些讨人厌的小东西赶远一些。

    撤退时带的油料不多,只有十六桶煤油和四桶汽油,万一有什么突发状况,算得指着他们救命,所以这会只能拿出一成半的家底。比起之前动辄十几乃至几十吨的大手笔来,压根就不够看,好在赵诚没打算闹出多大场面来,就想把道路两侧的茅草堆清理一下而已。

    四十多分钟以后,西边远远冒出了火光,尽管有微风在往西边吹,营地这头依旧能闻到淡淡的烟火味道。斥候回来的要略晚一些,天气闷热,来回走了小二十里地路,一个个都累的够呛。

    赵诚没有询问战果。一来是问了也白问,火头烧起来,鬼才知道会烧到哪里去。二来么,左右几个钟头以后就能看得见,与其废那个功夫,不如多喝两碗肉汤。

    东边有河,西边有大火。部队睡觉时都得睁着一只眼睛,除去哨兵翻倍,弟兄们在又放了把火,在营地以西弄出来一条放火带。赵诚是不管这些琐事的,身边带着的人都是老兵,连芝麻大点的小事都要他亲自布置,不如把警卫连改成托儿所算了

    河边清凉,弟兄们难得睡了个踏实觉。赵诚也是一样,小呼噜打的那个舒坦,一觉下来立马满血复活。

    和在大后方早上喝稀饭的习惯不同,队伍长途行军前必须吃饱肚子,大米饭加上昨晚剩下的炖肉,全是耐饿的东西。那些大牲口也喂了精料,它们都驮着东西,光吃草根本不顶事。

    天有些发暗,北面乌压压的云层越来越近。因为想着在下雨前多赶几步路,部队的出发时间比平常提前了四十分钟。弟兄们没敢偷懒,出发前在所有物资上头都盖了防水的油布,连羊身上都捆着芭蕉叶。

    一路向西,道路两侧的茅草灌木已经变化为灰烬,没有该死的蚂蝗和蚊子来捣乱,还有些小风吹着,队伍的速度快了不少。

    事实证明,赵诚的决定相当有预见性,暴雨如期而至!远处还在肆虐的山火,很快便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只有一片焦黑证明着火焰的炙热。

    人走马踏,道路很快就被踩的泥泞不堪,一些低洼的地方还出现了积水。弟兄们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走着,前头的人还算轻松,那些走在队伍后面的人,几乎是一步三滑。

    头一天斥候们放火的地方有一条河沟,水深不过十来公分,水面的宽度不过两米多些。几乎一根烟的功夫,水位就已经漫过了小腿,宽度也比之前多出三四倍。按照这个速度下去,顶多再有几分钟,不搭座便桥,队伍里羊群就根本没法通过。

    赶紧走。等到了高出在再找地方停下来休息!赵诚大声喊到。

    弟兄们都是老把式,听到老大下命令,连踢带打,拼命赶着牲口往西岸冲锋。饶是如此,队伍末尾的几只羊,依旧被汹涌而来的浪头冲的无影无踪。

    损失不大,老虎和豹子倒是给吓的不轻。这两小子头一回见着这种大场面,根本没想到洪水会来的如此猛烈。倒是黑山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他家在山里,夏天下雨时偶尔也会有山洪下来,真要是没个地方,送掉性命也是寻常。



第六百七十八章 畹町的硝烟
    5月21日中午,赵诚一行人冒着滂沱大雨抵达夏都赛。没有减员没有伤病,连随军运送物资的牛马都一头不少,这让老赵小小的自豪了一把。

    现在猬集于夏都赛的部队和难民多达六七千人,只有三百来户人家的小镇子顿时人满为患,想要寻个住处可不容易。

    先期抵达的弟兄们没和人家去抢住处,自己动手盖了一长溜竹棚,芭蕉叶做顶竹排为墙,尽管十分简陋,还四处漏风漏雨,可总算有了个落脚的地方。赵诚的指挥部最为奢华,房顶盖着帆布地上铺着防潮的竹排,甚至还有张真正的床,这让老虎他们几个十分羡慕。

    接连几天在老林子里行军,弟兄们都疲惫的很,赵诚也一个鸟样,腰酸腿疼不说,还有些拖鼻涕,所以一进屋就躺到了床上,连听汇报时都没有挪窝。

    算上先期抵达的人马,身边的警卫力量总算增加到了两个排。也就是说,如果来上个把中队的日本兵,弟兄们不用别人搭手,自己就能摆平所有麻烦。

    弟兄们自己背着的储备不算,现在还有三百斤盐三万五千斤大米二百四十头牛二百零一只羊马一百三十匹,罐头分到每人头上是二十五个,各种药品有三十公斤。此外还有两百双胶底鞋和一百五十套军装人手紧张,豹子不得已又干起了会计的活,这小子办事麻利,只办个钟头就把家底给理了出来。

    赵诚听的很仔细。按照最新的战报,殿后部队在英多已经与敌交火竟日,掩护大部队朝西北方向转进。部队走到洞洞山后,公路彻底断绝,随行车辆只有放弃,现在所有物资都得靠弟兄们手提肩抬,其状甚惨。也不知道总部那边是怎么想的,居然命令炮兵突围时必须拖着火炮一起走,生生累趴下了不少弟兄。

    拢共两万多人,前前后分布在上百公里的山路上。赵诚有些头大,一面吩咐豹子安排人看好物资,另外又把老虎给赶了出去,目的很简单,得摸清其他部队的粮食储备。

    聊天套话,是老虎不多的强项之一,这货天生的自来熟,男女老幼三教九流,就没有他找不到共同话题的。

    外头的雨依旧下个不停,噼噼啪啪的打在房顶上,仿若催眠曲一般。赵诚躺在床上,不一会就打起了呼噜。等他醒来时,外头早已是漆黑一片。

    晚饭很简单,大米饭配烤肉。弟兄们本想着弄些蔬菜的,可镇子内外尽是难民,甭说蔬菜,就连野菜都叫他们挖的干干净净,有钱都没地方买去。赵诚有点感冒,所以享受着病号的待遇,碗里比其他人多了几颗蒲公英,难民们不认这个,所以才侥幸留了下来。

    老虎是和其他部队的官兵一起吃的晚饭,能说会道就这点好,到哪里都饿不着他。说说笑笑之间,各种情况自然也弄的清清楚楚。

    在夏都赛停留的部队分属四个团级单位,编制上乱的很,没有高级军官出面统一指挥,也没有什么强力人士趁机出来称王称霸。因为绝大多数官兵身上都背着小半个月的粮食补给,不少人还有从曼德勒撤退时弄到的私货,抢掠民财的事情倒是没有发生。

    这两天的雨水实在太大,强征民房的现象相当普遍。但大家手下都很有分寸,没听说有哪支队伍把房东赶到雨地里呆着,就算再出格的家伙,都会给房东一家留下一两间屋子容身。

    物资不缺军纪尚在,确实是个不错的消息。不过问题依旧存在,官兵们普遍认为夏都赛已经足够安全,愿意继续北上的人少之又少,加之连日暴雨,几乎所有人都盘算着等雨过天晴再做打算。

    事情有些大条,赵诚想了半天也没能找到什么好对策。**就是这么个德行,不是自己的部队,官再大说话都不灵光。左右总部已经离这里不到一天的路程,还不如麻烦留给廖耀湘他们来解决算了。

    入夜以后,大雨依旧,旱季积累起来的酷热被雨水大风一扫而光。听着哗哗的雨声,营地里的呼噜声次第而起。赵诚下午睡过一觉,倒是没有中午那会渴睡,所以猫在蚊帐里,一边抽烟一边想着心思。

    东线日军拿下八莫以后,随即兵分两路,一路人马尾随200师残部向密支那追击,另一路直扑畹町。

    在畹町一线防守的部队很多,计有第李志鹏的第36师,第6军第66军各一部,加上先期撤退的炮兵装甲兵,总数不下三万两千人。按说这么多人马,至少有和日军掰掰腕子的能力。可惜的是,因为指挥体系相当混乱,各部队只能各自为战。按照张伟发过来的电报,在日军装甲集群的强大攻势下,畹町以西各个守备点丢失殆尽,难民溃兵相互踩踏而行,场面惨不忍睹。

    龙陵要塞区已经进入全面戒备状态,在惠通桥两岸,新构筑地堡八个防空阵地四个,另外还布置了四辆意大利坦克作为游动火力点,想来足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为尽可能的掌握一手情报,龙陵机场的野猫中队也连番出动,除去例行侦查外,还对日军车队进行了多次攻击。现在 远征军之所以能把日本人死死挡在西南国境线外,战斗机部队功不可没。

    整军备战收治伤员救助难民,同时还要收容溃兵散勇,张伟忙的焦头烂额。还好前期准备充分,部队补给充足,兵员也没有缺口,这才,没有闹出什么乱子来。

    真正让大家担心的是,畹町方向的部队还能顶多久,毕竟建制完整的就只有一个36师。而恰恰是这个被上峰引为依仗的36师,才是让张伟最不放心的。他们对外号称有八千战兵,可真实兵力只有编制表上的一半左右,把这样的部队顶在前头,晚上能睡着觉才是怪事。

    走一步算一步吧,赵诚叹了口气,就现在这么个状况,也只能先顾好自己在说了!



第六百七十九章 炮和人命
    总部的人总算到了,老廖对队伍的掌控还算不错,有人开路警戒有人负责断后,辎重部队也井然有序,甚至还有担架队抬着重伤号。

    **撤退,向来如同牛羊惊群,最强壮的家伙会自然凑在一起跑路,那些伤兵病号,以及所有可能拖累他们活命的人都会被抛弃。所以,判断队伍是否还有纪律存在,不是看队伍是否整齐,也不是看携带的给养是否充分,只要看看伤兵的待遇就行了。

    外头的雨还在下个不停,好胳膊好腿的人尚且承受不住,更何况那些带着大小伤口的伤兵。赵诚带着手下的弟兄忙开了,目的只有一个,在天黑前为伤兵们弄个遮风避雨的地方。至于其他的人,不好意思,大爷管不着!

    廖耀湘倒是没抱怨什么,相反,他还给老赵派来了一个工兵连打下手。作为远征军的当家人,尽管是临时的,老廖正竭尽所能地将尽可能多的弟兄活着带往印度。

    总部很快便在镇里设立了临时指挥所,架电台清点物资收集给养整顿队伍,安排军官带着先期抵达的人马继续朝北撤退,再有就是让各个部队自己弄个住处。

    夏都赛立刻变成了大工地,总部直属队和各师部团部可以征用民房,其他单位就只有自己动手了。支帐篷搭竹棚搭窝棚,只几个小时,绝大多数人便住进了新家。

    赵诚他们承建的野战医院是最早完工的建筑,因为经验丰富,一长溜竹棚不仅盖的结实美观,还兼顾了防水防潮的问题。

    当然,所谓的种种优点只是相对而言。比起难民住的窝棚,有顶有墙的竹棚奢华的像是豪华旅馆,但是比起镇里有钱人家的屋子,竹棚大约也就是牛棚羊圈之类的存在。

    不管怎么说,这么快能给伤员找个落脚的地方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赏钱什么的太俗,饱餐一顿才是真的。米饭牛肉,再有就是每人两根香烟。
1...235236237238239...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