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抗日之超级壮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扇门老王

    弟兄们都是老手,这种打了就跑的活用不着谁来教。两挺从德国人那里缴的g34架在了路旁小树林里,后头还有一门徳造三四式80毫米迫击炮提供火力支援。为了能够大家及时跑路,张伟特地安排了三辆没熄火的卡车随时待命。

    法国人越走越近,没有没有尖兵开道,没有火力侦察,这不是在行军,这是是标准的溃兵队伍。当听到熟悉德造机枪的吼声后,法国人的行军队形乱了,各种喊叫声连成一片,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对面居然派出了举着白旗的军使!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许多。张伟没敢让对方靠的太近,远远的用法语告诉对方立刻放下武器走人,如果法国人想进战俘营,几公里外的党卫军部队一定会满足大家的愿望

    没有人愿意和传说中的纳粹党卫军打交道,他们的名声在波兰战役时就已经臭不可闻。屠杀平民纵火焚城虐待战俘无数的光荣事迹本就令人不寒而栗,再经过英法诸国宣传部门艺术加工后,这帮带着骷髅标志的家伙就彻底成了死神代言人。

    在法**官的指挥下,缴械进行的非常顺利。急于回家的法国官兵不但帮着把武器集中在一起,连个人装具都没带走。几个指挥官还特意安排人把东西装上了卡车,作为回报,张伟很慷慨的没有去搜腰包,并且他们带走了个人物品和必要的食物

    各个国家的武器一批一批运到东川,又成车成车的拖走,具体有多少,一帮粗货谁也说不清。弟兄们只知道家里现在的武器弹药非常充足,甭说英国人打算封锁滇缅公路三个月,就算封锁三年,仓库里库存的武器都用不完。

    赵诚比那帮老粗靠谱一些,有多少家底他还是心里有数的。火炮和七九口径的武器不算,法国造的步机枪武装十个整理师还是有富裕的。放到中原大战那会,树旗反蒋都没问题!

    人逢喜事精神爽,又是庆祝弟兄们凯旋又是庆祝张伟两炮四响,赵司令又喝大了。不过今天的表现还不错,没吐也没闹。以前喝醉酒都是被人当死猪对待,现在有老婆们跟着伺候,那待遇比皇帝老子还好上三分。

    生活就是这样,赵诚不是什么清教徒,所以虽然抗日打鬼子的事情不含糊,贪财好色也不差。弟兄们都知道师座是有钱人,这两年队伍的开销都是由他自掏腰包,所以对赵诚的那些小爱好都报以了十二分的赞同。没人愿意跟着一个苦行僧一样的老大,更没人愿意跟着一个圣人过日子。前者上了战场不会拿别人的命当回事,跟着后者绝对是冻死饿死的命。

    自从前几个月挂上了新24师的招牌,部队总算名正言顺的吃起皇粮来。因为有刘富贵这层关系在,上峰每月的经费倒是按时足额拨付的。按照赵诚的吩咐,没回领多少钱,是法币是支票,都得排成照片和部队的日常账目一起放在布告栏里公示。去领饷的时候还得有官兵代表跟着,也好让大家知道没有人贪没他们的军饷。

    在册的弟兄一共4千5百人,上峰每月拨给经常费3万元战务费2万补助费2千医药补助2千米贴4千5百元,合计5万7千5百元。大约是甲种嫡系师的两成三,考虑到部队人数只有人家的四成半,师里人均经费已经达到了中央军嫡系部队的一半,比其他杂牌部队要强的多。五月中旬,上峰又一次性增拨夏装费73400元,按照昆明。这头的行情,一身土布军装不过六元,按照十六块一个人计算,每人能做两套军装一套裤衩背心,剩下的钱还能再买两双布鞋。怎么说呢,服装费倒还凑合。土布军装是质量不好,照样能够遮风挡雨。可军饷就操蛋了,就算把所有经费完全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也才11块6毛,折成大洋才两块九,漫说养活家里人,这点钱自己连吃饱肚子都够呛。

    大家也知道,就新24师的伙食水平,又是鱼又是肉,顿顿都有海鲜汤,一个月六块大洋都打不住。加上身上的装备和足额的军饷,赵司令一个月至少要补贴每个士兵十二三块大洋钱。

    所以全师上下谁都没拿委员长这点拨款当回事,拿赵司令的饷吃赵司令的饭,替赵司令卖命。用不着谁去鼓动宣传,队伍里有的是从各个部队过来的老兵,原先的队伍吃什么穿什么,原先的队伍用什么装备,原先部队伤兵病号能活下来几个。有对比才知道珍贵,全师很容易就形成了一种归属感,因为在这里能活下去不管军衔高低都能活的像个人。




第二百五十三章 部队的家底与危险信号
    老大回来了,这一晚整个东川基地无比安静,站岗的站岗看书的看书。没人敢溜出营区去喝酒,没有人敢随地乱扔烟头杂物,更没人敢因为天热不带头盔在外头溜达。考试罚款,对营区里所有弟兄来说都是难以忘记头疼事。

    半醉好睡觉,可是当熟悉的起床号声响起时,赵诚嗖的一下从床上跳起来。七月下旬正是昆明最热的时候,不过相对于赤道地区的高温,倒也不会让人觉得有多难受。匆匆擦了把脸,穿好军装戴上头盔,又对着镜子整了整军容。回到军营就必须按照部队的规矩来,自己要是稍微松懈一点,那帮兔崽子就敢把各种规定拿去擦屁股。

    军官宿舍就在操场边上,等赵诚赶到的时候队伍还没有集结完毕。照例是长官先训话,然后大家开始分头跑步。虽然有七百多弟兄跟着李有财去了盘县,家里的依旧有三千多人,都围着操场跑根本活动不开,所以基本上只能自己找地方。

    人多了,地方就不够使唤,背着各种各样的家伙在营区外训练会出乱子,赵诚去欧洲前特意让人周围三座小山头给买了下来。建窑烧砖活泥筑墙,现在弟兄们不出门就能搞越野跑,丛林战术演练也有了场地。

    负重越野跑格斗术打沙袋,营区里练的热火朝天。国内战场上拼刺刀是一项常见的作战方式,一但短兵相接,水平差的人几乎都是有死无生,所以部队自上而下都很重视白刃战的训练。虽说训练时用的是木枪,可是依旧有不少人受伤,几乎每节训练课都会有倒霉蛋因为伤筋动骨被抬进医院。营区里打着石膏的伤号越来越多,弟兄们训练也变的缩手缩脚,这让军官们伤透了脑筋。

    这倒不是什么难题,穿上护具就行。从越南那头进口牛皮,从昆明城请来皮匠,办个月就弄出来两千套护具。东川这头用不完,李有财还特意分出八百套送给陕州的曹二宝,都是自家兄弟,有好东西自然不能吃独食。

    吃早饭时赵诚匆匆和媳妇们交代了一下部队的规矩,还特地请来一个会说英语的女学生教媳妇们说中国话,没法子,队伍上好多事情急着要处理,这里两天肯定顾不上她们。

    回到办公室,桌上满是各种各样的文件和报表,来汇报工作的人更是满满一会议室。得嘞,先开会,人家单位领导出差回来都会先开碰头会,这么做肯定是有道理的。

    会议室里呜呜泱泱坐了一桌,参谋长周易先汇报了家底。现在家里兵精粮足,曹二宝那头现在已经发展到3400人,东川这头把建路大队那些用来充数的土匪剔除以后,战斗兵依旧高达7200人。因为训练好的军官和军士不足,依旧是按照三个团的编制在运作。现在士兵们主要装备的是(波兰造)z29式步枪;排级支援火力是两支仿日式掷弹筒和两挺(波兰)z1928式轻机枪;营属火力连则有两门法造81迫击炮和6挺z30重机枪;团属炮兵中队装备4门九二步兵炮和4门苏罗通20毫米机关炮。因为官兵训练不足,师部直属的炮兵团还在纸面上。

    又是训练不足,赵诚也知道炮兵不是步兵,只要能把手里的家伙弄响就行,所以只能老老实实按照训练大纲来办事。不过有一个消息倒是让大家伙挺开心,五个多月下来,弟兄们的文化水平大有提高,基本上能认识六百个常用字,至少能写出三百个字左右。算术方面也挺好,除了那些无可救药的笨蛋,基本的加减乘除已经没有问题了。

    周易刚汇报完,张伟捧着一摞报表念了起来,他汇报的都是数字,不照着纸上念根本记不住。经过抢运,从欧洲弄回来的宝贝已经全部运回东川基地,这次连新盖的库房也满了。

    家里的武器实在太杂,国械不算,光是从产地上分就有波兰造德国造法国造瑞士造瑞典造美国造。仅以防空武器为例,家里就有127132两个口径的高射机枪,此外还有20毫米37毫米40毫米75毫米100毫米四个口径高射炮。甭说找不到那么多人来使唤,就算能凑足人大家也不会用。

    火炮的情况也差不多。先不提八门施耐德1932式155毫米加农炮和两门舰用152毫米火炮,除了海军,全中国也没有几个人会使唤。从苏联弄回来的15门z1917式榴弹炮倒是挺好,是布列斯特那批法造le17s型155榴弹炮的仿制品,两者唯一的区别就是名字不一样;z1913式105毫米榴弹炮也不错,分量轻打的远,可惜只有12门;六十门法制1897野战炮(75小姐)是目前炮弹最充足的压制火炮,但是这玩意射程太近;真正能派上用场的只有六十门瑞典1930山炮和那80门33式75野炮,可炮手得特么从头训练。至于那些各种反坦克武器是目前唯一不用烦神的东西,它们和九二式步兵炮一样,炮手不需要多长时间培训就能上岗,倒是挺适合家里这帮没文化的粗胚。

    库存的步机枪和对应的弹药非常充足,现在兵工厂的产能已经能够弥补部队训练的消耗。波兰造捷克造的武器都是七九口径,步机枪的子弹都能通用,和弟兄们以前使用的国造德造武器都差不多,所以很受欢迎。问题在于那批法国货,哈奇开斯重机枪1907/1516步枪和勒贝尔1886步枪用八毫米用8x50毫米勒贝尔弹,f24轻机枪用75x57毫米的子弹,加上11毫米的勒格拉斯步枪,万一打起仗来,这是活生生要累死后勤的架势

    赵诚想了想,还真是这么个道理。用吧,不顺手,闲着吧,又太浪费。在全**队缺枪少弹的时候,自己居然还有这种麻烦,真是幸福的烦恼啊!

    李有财很快打断了赵司令的好心情,前两天战区突然开始作(zuo)妖,说是想从师里抽调300名士兵补充其他损失严重的单位,对方还拿出了薛岳司令的手令。李有财一直拖着,但是今天早上又来了催促的电报。



第二百五十四章 云南王的惆怅
    从新成立的部队抽调兵员补充其他单位,这明摆着是在搞兼并。但又偏偏拖不得,谁都知道得罪薛老虎肯定不会有好下场,光是一个抗命就能要了大家的脑袋。

    如果像前两年是被人家挖墙角还好,弟兄们过去好歹会升官。可这补充战损的就不一样了,不管新兵老兵,一到人家部队都是当炮灰的命。这种事不管是选老弟兄还是挑新买的壮丁去都不厚道。赵诚想了又想,看来还是得从那帮子前土匪身上打主意,让筑路大队赶紧挑选五百名表现不好的家伙送到东川,先组织一个礼拜的军训,然后换一身新军装再给薛司令送去。

    军队就是这样,可以躺在地上装可怜可以逮着部下猛喷,但是决不能跟上峰硬杠。既然弟兄们看重招安这种事,当老大的也只能捏着鼻子陪着,不就当一回肥羊么,没什么好郁闷的。处理完小插曲,会议继续开。

    农场兵工厂水电站服装厂煤矿水泥厂和孤儿院。等大家汇报完已经是中午,赵司令总算对自己的家底有个大概的了解。进项不多,于璐那头不算,国内的只剩下刘富贵那里的产业和犹太人开的小银行,而需要花钱的地方却哪哪都是,为了维持队伍的开销,每天都得从自家腰包里掏六千美元出去,加上给几家关系户的协饷,一年大约得七百万大洋左右。

    还行,按照自己的家底,折腾到抗战胜利肯定没有问题。虽说有些肉疼,可老赵还挺满足的。

    家当太多,摆在库房里生锈也是浪费。尤其是法国造的100毫米口径重型高射炮,那是专门用来对付高空轰炸机的,放在东川基本上还没有40毫米和75毫米高炮实用。这种事知会刘富贵一声就行,他知道该和什么人联系,顺便还能多捞些好处。

    至于库房里的那四千多条1886式勒贝尔步枪,它们中绝大多数只在校枪时打过几发,但是赵诚也没打算留着。那东西的弹仓里只能压三发子弹,打起仗来能急死个人,老话怎么说来着,这就叫鸡肋。

    可赵司令不喜欢并不代表其他司令也不喜欢。玩长矛大刀的队伍比比皆是,能像川军那样人手一把单打一的队伍都成了主力。谁家队伍能有上千支三响炮滇军对1886式的称呼,来招安的说客肯定一波接着一波。

    赵诚不是那么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以前卖枪是为了筹措抗日军饷,现在再干这种事不是给抗战大业添乱么!所以说,咱这次光送不卖。

    匆匆搞定家里的公文,赵司令就带着媳妇们出去公干。中午日头毒,三点出发刚刚好,一行人马不停蹄,终于在晚上八点钟赶到了昆明。媳妇们看见夜市两眼放光,家里还缺些小物件,她们准备一趟买齐。赵诚则带着周易奔威远街的龙主席公馆,上次来过,这回算是轻车熟路。

    新编24师师长赵诚参谋长周易,求见龙主席!张伟忙着在家抱娃,所以这种跑腿递拜贴的事就轮到了周易。

    参谋长有些郁闷:等这头事情办完,赶紧回去选个副官,马弁和传令兵也得配上。人家师长出行至少有一个警卫排跟着,你可到好,让参谋长把这些活全给兼了。

    赵诚腆着脸说到:不是人手紧么,参谋长是高人,能者多劳,能者多劳!

    靠,少来!周易气的鼻孔冒烟,一说正经事这小子就嘻皮笑脸的,全没有一点当司令的觉悟,跟南京突围时候一个怂样。

    两人正聊着,龙主席的副官一路跑到了大门口:二位久等了,主席有请!

    主席官邸今天格外热闹,各种打扮的文化人几乎挤满了花厅。副官解释到,龙主席把公馆划出一半给西南联大办公,今天这些教授校长是来议事的。

    赵诚大概听了一下,还特么是为了钱的事情。联大刚迁到昆明时,

    因为师生们基本上都有点家底,日子过的也还凑合。可现在法币贬值速度越来越快,物价又在蹭蹭蹭的往上涨,学校的一日三餐只剩下每天两顿,四菜一汤加米饭也变成黑米加白水煮青菜。学生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休学的也越来越多,教授们这是向龙主席化缘来了。

    不对啊!周易有些疑惑不解:我看后勤报上来的文件说,咱们每三天向联大和师大提供一卡车蔬菜,怎么他们还在交换吃不饱?

    赵诚倒是见多识广:三天一车菜是没错,原先倒也够吃的,不是学校现在也收留起孤儿难童了么,加上教育经费紧张,不喊喊穷真的要喝西北风了。

    龙主席没在花厅,这会在书房里猫着,他对这帮文人是既尊重又无可奈何。云南自古就不富裕,要不然滇军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做鸦片生意,抗战后更是操蛋,老蒋为了统一军政大权,虽然没有直接派兵入滇,可特么把法币和中国银行塞了过来。滇军的钱袋子富滇银行被整的狼狈不堪,新滇币和法币的汇价一度被打到了10比1,差点没把老本折进去。

    以前街面上以滇币半开为主,东方汇理银行发行的越南币几乎被赶出了市场。抗战爆发后,虽然滇币发行余额由战前的5405万一下子猛增到现在的18883万,但政府手里依旧缺钱。因为滇币跟着法币的汇水在走,几乎每个月都是跌跌不休,尽管人人都从心底里支持抗战,谁都不愿意看着手里的家当贬值,所以市面上的流通货币居然被各种外币占据了半壁江山,加上法币的不断涌入,富滇银行对云南金融的控制力已经被严重削弱。

    公务员要加薪,部队要军费,学生们要补贴,难民要救助哪哪都要花钱。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昆明这两年新建了大批的工厂(合计纺织厂18家日用化工厂25家;机器制造厂11家,冶炼厂6家,还有小型的电器厂7家),希望在税收上能弥补一些政府开支。学生可以去老蒋那里申请贷款,这教授们还是云南地方尽量帮衬一下吧!龙云思索再三,还是提笔在学校请求补贴的文件上批复:即日起根据市场米价发放基本生活津贴,教授讲师月补白米一石,望能稍解燃眉之急!



第二百五十五章 合股
    报告!赵诚和周易在书房门口打了立正,下级向上级敬礼,这是规矩。

    请进!龙(云)主席丝毫没有被人打断思绪的不快,他朝两人挥挥手:坐,上茶。祝贺老弟高升!

    谢谢主席,本应早些来拜访主席,只是家里有些琐事被耽搁了。还请龙主席海涵!花花轿子人人抬,新24师归九战区薛岳统帅不假,可毕竟是在云南的地头上,龙老大在这里比委员长都厉害。再说了,自己闷不吭声在人家低头拉起了几千人马,不跟人家解释一下是在于理不合。

    不过龙云似乎没有责怪的意思,他是草根出生,对新24师这种抱团取暖的队伍还是有几分亲近的。另外他对赵诚很识大体非常满意,不骚扰地方不在云南本地征兵,中央给番号以后就把部队开拔到了滇黔边境,东川那边虽说也有人马,那只不过是千把号人带着几千老弱妇孺,要是连这一点人马都不放心,他龙云也就不是云南王了。

    几句场面话以后,赵诚直接挑明了来意,军火!去年底他给龙老大上过供:六百支勒贝尔步枪,十挺法国哈奇开斯1922轻机枪。这是份厚礼,要知道杜月笙结交范(绍增)时不过才给了300条英国造的李恩菲尔德短步枪。听弟兄们说滇军是全法械装备,卑职这里正好有批法国货,望龙主席笑纳!

    龙云哑然失笑,全法械装备?这特么都哪跟哪啊。民国十九年,滇军为了扩大实力的确购买了一批法国武器。其中包括七千支勒贝尔1886步枪一百挺哈奇开斯重机枪一百挺哈奇开斯轻机枪和七百万发各式子弹,此外还有一些六十门81迫击炮二十门60小炮四十挺132毫米高射机枪。法国人为了拉拢自己,特意还提供了施耐德1917式155榴弹炮,但是因为穷,一共只买了两门。总价不过旧滇币三千多万,时价值银元三百五十万不到,其中三分一还填(法国)印度支那总督凡雷钠的腰包。后来又通过法国人买了(旧滇币)两千万的装备,不过那次买的是两万支比利时造七九步枪和一批捷克式,法国佬那里主要以亚德里安钢盔装具,还有一些通信器材和二十门瑞士高射炮。
1...8990919293...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