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闲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蜀山1288
抖抖索索画了半天,只画了河面,岸边柳树,连亭子都画不出来,落款陆九渊。
宁放心里暗骂,画了半天就画了个四不像,自己要这破画有何用
“宁公子,此画收好,他日手头紧张还可卖几两银子。”
“陆兄,这画有人买”
陆九渊得意地点头,道:“自然,在别处不值钱,若在东城只要是陆某手笔,倒也值几两银子。”
陆九渊是东城富家公子,这么一说宁放明白了,估计这帮附庸风雅的富二代有个小圈子,只要是他们圈子里某人手笔,不管好不好,都会捧场。
宁放赶紧收起画,这画能卖钱,他自然不傻。
吹着河风,悠哉悠哉,陆九渊过足了瘾急着去苏园将这消息告诉赵飞影,博美人一笑,就和丫鬟走了。
旁边就是简易渡口,但陆九渊的马车豪华奢侈,怕渡船不安全,绕到远处的桥上过河。
这种真正的富二代,每日就是声色犬马,美食佳肴,和人斗富争胜。为了追赵飞影,陆九渊几乎是用尽了心思,春天送南诏的贵重香料,夏天见送天一车冰块,至于其他绫罗绸缎,新奇玩意自不必说。
宁放看着陆九渊的马车走远了,才走出凉亭,瘸子老段被官府抓后,渡船没人经营,就停在河上,过河的人自己划船。
他走过去,渡船上正有一个女人,挎着一篮子野菜,警惕地瞪着他。
那女人约莫三十多岁,满脸菜色,衣衫破旧,像是普通菜农。
宁放走到一边,离那女人远远地,划起浆向对岸划去。
第六十章 公孙小娘
李冶在院子里绣鞋,被浑身湿漉漉的宁放吓了一跳,她顾不得问,赶紧进屋拿了干净衣服让宁放换上。
“公子,这是怎么了”
“渡船翻了。”
“咦,公子,这幅画好漂亮。”
李冶不懂,站着看到画上垂柳依依,山水空濛,浓墨重彩,线条流畅,构绘出一副河景,叫起好来。
换了干净衣服,顿时周身清爽,他顾不得解释,反正李冶也不懂,就吩咐李冶把画收起来。
家里的事宁放从来不管,也懒得记,若是他收起来,估计过几天就忘了放哪里了。
收好画,李冶道:“公子,这几日天热,你去王家酱店打酱,我采了槐叶,一会儿做冷淘面。”
冷淘面也叫冷面,武朝时流行用槐叶做的冷淘面,不管民间还是官府都很喜欢吃。
这做法是,于夏时采来槐叶,置入小盆,加水揉成汁,用来和面,煮熟后用井水淘,待面冷后放在盘子里,加上醯、酱,吃起来清爽无比。是夏季,最受欢迎的的面食。
西城里,大郎面店最擅长槐叶做做冷淘面,一到夏季生意兴隆,客人满座,不过价格却不便宜。
这冷淘面三个字让宁放顿时垂涎欲滴,肚子里馋虫都冒出来了,出了门就去打酱。
李冶做的冷淘面丝毫不差,白白的面条,盛在盘子里,蘸上葱酱,吃起来那叫一个香,他连吃了两大碗,抹抹嘴,惬意出门去河边纳凉。
热浪滚滚,持续高温,今年夏天被历年来都热,连官府都贴告示禁止百姓外出活动,靠着桑铁匠每天午后给宁家拉一车水,新栽的桑苗慢慢地成长了。
李冶没事就蹲在桑苗前,喜悦地看着。
宁放从不顾家,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但李冶知道,没了田地,这桑苗,是宁家唯一的希望了。
一个小丫头,难为她这么多年撑着这个家,估计顾老也是看不下去了,临行才劝宁放收心。
天热,蚕学馆也停了,重新被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占领。
………
白日酷热难当,百业萧条,入夜气温清凉,夜市热闹繁华。
武朝的夜市,基本从天黑就开始了,要持续到凌晨三点,全城灯火辉煌,熙熙攘攘,所有店铺皆张灯结彩,门脸儿挑竿悬旗笑脸迎客,茶楼,酒肆,勾栏瓦舍食肆人头攒动,接踵摩肩,穿着干净送外卖的小厮在人群穿梭,逛夜市的花三文钱买杯凉水,三五成群,就可以从西头逛到东头。清风楼,食为天这样的大店座无虚席,二楼以上的客人,坐在窗边边吃边欣赏灯火辉煌的街景,其中附庸风雅之人,边吃边赞叹火树银花不夜天,香风宝马香满街。
宁放和李冶跟在人群里,摇着折扇,欣赏夜市的繁荣景象,两旁的铺子都大开着门,货品琳琅满目,首饰金店香料行门前挤满女眷,食肆冷饮一家挨着一家,香飘南街,便宜不贵,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旋煎羊白肠、鲊脯、冻鱼头、姜豉子、抹脏、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最多只需二十几文,买一份坐在摊边,边吃边欣赏夜景,与友人谈天说地。
街边还有一些乡下来的小贩,端着托盘卖插食,插食多为乡野普通饭食,上面插花,装点得精美,价格略贵,但味道精美,很受欢迎。
夜市上贩夫走卒,美妇莽汉军卒农户衙役官家,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三教九流混杂一处。剃头,相面,说书卖艺唱曲儿,卖狗皮膏药,表演杂耍,处处热热闹闹。舅舅赵秀才一家
第六十一章 万民同乐
遇仙楼下欢乎雷动,越来越多的人围过来,各色豪华马车步撵接踵而来,有钱的富家公子下了马车大摇大摆地上楼去喝酒,遇仙楼楼梯口穿得干干净净,模样利索的小厮肩头搭着毛巾,笑脸迎客,把客人迎进楼上,倘若有一丝招呼不周到,被投诉了,店家便重重责罚。
公孙小娘回到窗边,略微休息,接着继续唱曲儿。
宁放夹着人群中,仰面看去,暗叹这遇仙楼会做生意,今晚至少多了一半客人,而且多是挥金如土的富家公子,不过普通百姓不用花钱站在下面听曲,也算雨露均沾了。
正唱时,有人喊道着火了,众人望去,旁边街上的一家铺子冒出火焰,众人四散逃跑,未几即有军捕赶来一阵扑打,将火扑灭,这晚街上至少发生三四起火灾,五百外就是军捕所,备着水桶,灭火材料,并无大碍。
又一曲唱罢,只见一个穿长衫,戴瓜皮帽的中年掌柜走到三楼窗口,手中举着一个青竿,竿上挂着彩旗,摇了三摇,楼下顿时一片沸腾,所有人都兴奋起来了,全都扯起脖子往前面看。
这是今晚的重头戏,文人骚客戏称点绛唇,全场公平叫价,最后叫价高者可与公孙小娘同席饮酒。
这也是遇仙楼的招牌节目,那些有钱的富家公子,在万众瞩目下豪掷千金,只求与美人一饮。
“两千文”人群中一个富家公子拿起准备好的牌子喊道,他手中的牌子上写着两千文。
“三千文”
“四千文”
…………
突然人群中有人喊道八千文,周围顿时一阵骚动,八千文钱能买40石大米,足够大户人家吃半年,仅仅为了和公孙小娘同席饮酒,这等阔气出手顿时震惊全场。那叫价的站在一辆豪华马车上,穿着精致的缎锦袍子,戴着帽子,手摇折扇,眼巴巴地望着楼上的公孙小娘。
是西城新崛起的大地主姚五。
姚五这一出手,周围瞬间鸦雀无声,其他还想叫价的暗暗咽口唾液,悄悄收起来牌子,姚五得意洋洋,哈哈大笑。西城富人本来就少,他叫出这个价位,基本上就锁定胜局了。
三楼上,那中年掌柜喜形于色,喊道:“姚爷喊价八千文,破了记录,哪位爷还要叫”
他连问二遍,底下人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围观的多是普通百姓,别说八千文,便是一百文也舍不得出。宁放站在人群里,心里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这个泼皮无赖越来越飞扬跋扈,趾高气扬,他只能在底下看着,毫无办法,心里不由想起父母在世时,那时他也是富二代,若是今天拼了命也要压下姚五的气焰。
人群中听曲的倒有不少官宦人家,也被姚五吓到了,纷纷侧目,几个府学的老夫子也在底下观看,连连叹息,嘴里嘟囔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那中年掌柜见底下没动静,摇了摇竿子,就要宣布,忽听人群里有人大声喊道:“一万文”
旁边的人纷纷看去,喊话的是个富家公子,衣着华贵,摇着折扇,懒洋洋地斜睨着三楼上的公孙小娘,一脸坏笑。
“是段家少爷”
人群里发出一阵喊声,宁放一看,果然是老凤祥绸缎庄段家的少爷,这小子是齐州府声名狼藉的恶少,段九锡为人沉凝端肃,颇有威望。这小子豪掷万金仅仅为了和一个唱曲儿的同席饮酒。
真是坑爹的玩意。
这一万金喊出,四周又是鸦雀无声,今晚这已经连续破纪录了,最高兴自然是楼上那中年掌柜,喜得合不拢嘴,连连喊道:“段少爷出一万金,还有叫的吗”
少顷,周围爆发出一阵欢呼喝彩声,底下看热闹的都是老百姓,有热闹看,管他是谁叫价高,有富家公子豪掷万金为美女,这也算是美谈一桩。
“宁公子”
&
第六十二章 烧猪院
炭市街尽头,有一家卖烧猪的,专卖烧猪,因其色香味俱全闻名,店面里面宽敞,能供百人共同饮食,清一色八仙桌,桌上铺白布,干净利落,客人往桌边一座,小厮立即过来客客气气地问道:”爷,您来点烧猪开开胃。”客人答应一声,那边麻溜地端上一盘,肉色香浓,香气四溢,馋的脚步都挪不开。
店里面,靠着门口一张桌子坐着二个老者,吃着烧猪高谈阔论。
”钟老,这烧猪可是京师有名的小吃,不管寻常百姓,还是普通市民,趋之若鹜,连宫里的人也常常偷偷出来去吃,端的是美味。”
坐在钟兆文对面的是个鲜衣花帽的老丈,额下留着长髯,足有半尺,飘飘洒洒,说话声音洪亮,气度不凡。
“周公,京师的烧猪院也是这般热闹么”
钟兆文欣然问道,老先生平日斯文稳重,吃饭都是细嚼慢咽,不露齿,此时全然不顾形象,连筷子也不用了,用手抓着大块猪肉,狼吞虎咽,和旁边坦胸漏乳,声音粗鄙的农夫莽汉一般无二。
“何止热闹”周公旦笑呵呵道:“京师的烧猪不光是各大酒楼的招牌,而且逢过节日,也是宴席必备佳肴,连那些闺中的女子也好这口,卖烧猪的门口整日都是送外卖的小厮……。”
“这位老先生,听说京师有个烧猪院,是一群和尚做菜,味道鲜嫩不腻,吃起来毫无烟火气,可有这事”
旁桌的一个衣着干净的老者,一直在听他们说话,这时笑呵呵插话向周公宰问道。
那周公宰掏出手帕,抹抹嘴,道:“这位老哥怎么称呼”
“老朽朱大成,在府学教书,混口饭吃,有幸遇见两位。”说着隔席拱了拱手。
周公旦和钟兆文连忙还礼,邀请那老者同席,朱大成也不客气,欣然接受,过来坐在一桌,周公旦笑嘻嘻道:“难得和朱老哥认识,老朽平日最爱交朋友,今日这顿饭老朽请客,老哥请。”
朱大成闻听喜形于色,连忙客客气气再次道谢,心里自然高兴,这烧猪须四五百文钱,他一个府学教书的先生,薪水微薄,有人请客当然高兴。
“说道京师的烧猪院,原来是大崇善寺的一群和尚,本来是给寺庙做饭,谁知道有一次朝中一个大学生去游玩,午后腹中饥饿信步走到后厨,看见一群和尚在做烧猪,大学士尝了后喜不自胜,饭后提笔写了烧猪院三个大字。”
周公旦说道这里,旁边的人都停下来看着他:“过了不久,这烧猪院的大名就传开了,京师中人纷纷闻名去吃……。”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点头,原来这烧猪只是一群和尚给寺庙做饭,无意中却做出了享誉京师的美食,朱大成见周公旦谈吐不俗,气度不凡,客客气气问道:“周公,冒昧请教您老是做什么的”
“呵呵,周公可是名闻江南的大商人”钟兆文说了一句,眼尖看见门外宁放和郑秀才走过来,连忙站起来喊两人。
宁放和郑秀才见是钟兆文,走进来在桌边坐下。
夜深后,燥热褪去,刚吃了凉水,饮料,宁放和郑秀才满身清爽。
“周公,这位是宁放,宁公子,这位是白山棋院的郑先生。”钟兆文介绍完两人,又给他们介绍了周公旦。
周公旦是齐州人,在江南经商,刚从外地回来,和钟兆文是旧友,家就住在西城,听到白山棋院,顿时肃然起敬。
“呵呵,宁公子,郑秀才,幸会幸会,今日老朽请客,两位请。”说着,周公旦招手让小厮再上了两盘烧猪。
宁放和郑秀才赶紧起身致谢,宁放平日和上流社会的人交往,这种席面也见过。但郑秀才已经激动的厉害,连连道了几遍谢,筷子抖抖索索地从盘子里挟,挟了几次都掉了,窘得
第六十三章 醉里乾坤大
钟兆文忽然抬头向宁放道:“宁公子,小婵儿可是常常念叨你,她对你很崇拜。”
宁放埋头大吃,不情愿地把手里的烧猪肉放下,抹抹嘴,道:“钟老,小婵儿可还好”
“好,好”钟兆文连说两句好,意犹未尽:“这白山棋院真是福地啊,出了一个奇女沈姑姑,又来了一个小婵儿,这丫头虽然只有十来岁聪明伶俐,被大人还厉害,可不得了。”
小婵儿就在钟兆文的私塾读书,多亏了他,免去了很多杂费,说道小婵儿他眼里放光,充满慈爱,就像说自己的孩子。
宁放甚是欣慰,吃着烧猪,钟兆文便向周公旦讲起张保事件,少不了添油加醋,诸多美誉,小婵儿也是因为这件事对宁放崇拜有加。
“宁公子,竟有此等妙事”
周公旦掀髯欣然问道,看着宁放,眼里露出赞赏。
“钟老过誉了,惭愧惭愧。”
宁放之前的形象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落魄富二代,虽说不上恶,但在那些辛苦劳作的菜农眼里都很嫌弃,张保事件让他华丽转身,在西城有了名气。
但于他来说,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不过是侥幸而已,听道钟兆文一个劲夸自己,连连摆手道惭愧。
周公旦瞧着宁放,眼神里似乎多了点东西,他扭头吩咐伙计又要了酱牛肉,花生米,酥清虾,一壶好酒,笑呵呵殷勤相劝。
这顿本来是偶遇,不想周公旦兴致上来,变成了豪华套餐,有酒有肉,夜凉如水,宁放等人也就敞开吃喝,席间,周公旦又问了很多宁放的事,甚是赞赏。
直吃到二更,夜市是的人渐渐稀少,烧猪铺子里只剩了寥寥无几几个客人,小厮站在旁边张嘴流眼泪,打着呵欠,却也不催客人。街上打更的老丈经过向铺子里望了一眼,周公旦便让小厮给老丈送了一包酱牛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