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事实上正如大家所预料的一样,收获了超过十万斤海鱼,刘晋这边也是非常大方,宣布接下来水泥厂、海事学院、造船厂这边加餐,所有人都可以敞开了吃肉,鱼肉管够。

    天津水泥厂。

    随着下班的铃声响起,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纷纷结束了手头之中的工作,洗洗身上的脏东西,然后兴奋的往食堂这边跑去。

    还没有下班之前,管事就已经宣布了好消息,今后顿顿有肉吃,鱼肉吃,这鱼肉和饭一样,全部管够,随便敞开肚皮吃。

    陈水娃就是冲的最快的一个,只要一到吃肉的日子,他绝对是冲在最前面的,无它,来自农村穷苦家庭的陈水娃,从小到大都没有吃过几顿肉,对于吃肉,他永远都是乐此不彼,充满了动力。

    今天也是如此,他几乎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了食堂这边,完全不顾身边人的嘲笑,在他看来,吃肉是天大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至于会不会被人嘲笑,这有比多吃一碗肉更重要

    离食堂很近的时候,他就闻到了一阵阵的鱼香,这让他忍不住加快了自己的脚步,第一个冲进了食堂,非常熟练的给自己盛一碗满满的米饭,再急匆匆的来到打菜区。

    “又是你水娃你这小子,敞开肚皮吃吧,能吃多少是多少,这以后啊,鱼肉管够。”

    厨房这边工作的人都认识这个陈水娃了,每次吃肉都是他冲在最前面,岂能不认识。

    “鱼肉管够”

    陈水娃一听,顿时就双眼放光,接着看了看自己手上的一碗米饭,顿时就犯难了,这饭要不要倒回去

    “不知道吧,今天海事学院这边的五艘船出海回来了,捕捞到了超过十万斤海鱼,足够我们敞开肚皮来吃了,就怕你以后吃肉吃到腻”

    “来,先尝尝这个油煎大黄鱼。”

    厨房打菜的大妈笑着说道,接着给陈水娃打上了满满一碗油煎大黄鱼。

    “十万斤鱼”

    陈水娃一听,顿时就傻眼了,脑海中在思索着这十万斤鱼到底是多少鱼,不过很快,他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眼前这碗鱼肉上面。

    找个座位,开始饕餮大餐起来。

    “嗯好吃,好吃,油煎的刚刚好,这鱼肉非常的鲜,骨刺还很少,这一块块肉都很少有刺。”

    一边吃,陈水娃也是一边不断的点头,这鱼肉确实是美味。

    很快,食堂这边的人越来越多,开始变的热闹非凡起来,吃肉的时候,大家都是争先恐后,生怕自己输掉,其实大多数人和陈水娃也是差不多,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一桶又一桶的海鱼不断的搬出来,让人敞开了肚皮吃,随便吃。

    反正对于现在的刘晋来说,这粮食可能不好买,而且还非常的贵,这鱼肉只要有船,天天都有吃不完的鱼肉,至于成本,根本就微不足道,正好可以减少粮食的消耗,节约粮食。

    这肉敞开了随便吃,以前听都没有听过,更别说有机会去体验一番了。

    整个食堂都没有什么多余的声音,大家都默默的对着自己碗里面的肉,拼命的吃个不停,吃完了又马上去重新打满,直到整个人都撑不下了,这才开始慢慢的闲聊起来。

    “活了一辈子了,还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这肉竟然也可以敞开了肚皮随便吃,这一顿吃的,真是舒坦啊,可惜没有酒,不然就完美了。”

    “看把你美得,还想喝酒,你咋不上天呢”

    “哈哈,我也就这样说一说,还是跟着刘公子好,这样的日子,我都舍不得回去了,想一辈子给刘公子做事。”

    “听说打回来了超过十万斤鱼呢,以后我们顿顿就有肉吃了,这鱼肉虽然美味,但还是不如猪肉好吃,没有那种油腻感。”

    “你这才吃了一顿鱼肉,就在这里挑三拣四的,别不知足,也就是跟刘公子做事,你要是没有进来的话,你也不去看看天津城里面那些饥民,饿的都连树皮都啃光了,开始吃观音土了。”

    “饮水要思源,我看你小子最近做事老是偷懒,你摸着自己的良心说,你这样对得起它吗”

    “我心里面也是知道刘公子对我们好,但最近我也挂念家里面,我们在这是吃饱了,可是家里面闹饥荒呢,所以有时候没心思做事,唉!”

    “可不是嘛,我也挺挂念家里的,现在又不能回去,怕回去之后就进不来了,那到时候连自己也要跟着挨饿,今年这小麦绝收,现在这粮食差不多都吃光了,也不知道这后面该怎么过。”

    说到眼下的灾荒,这些人一个个也是忍不住愁眉苦脸起来,都在担心自己的家人,因为随着旧粮越来越少,这饥荒已经越来越严重了。




第166章,万木匠
    天津造船厂。

    造船厂的选址靠近海边,靠近天津港口这边,占地面积极广,周围大片的土地全部都被刘晋给买了下来。

    不仅仅是用来建造造船厂,同时在未来也是准备用来建造一所专门的建造海船的学校,也建设了庞大的家属区,用来安置造船厂的员工。

    因为刘晋对造船厂非常的重视,投入了大笔、大笔的银子,所以尽管这造船厂这边开工并不是很久,但在大量人手和大笔、大笔银子的投入下,这里也是已经颇具规模。

    其中的家属区这边更是已经建好了大量的房屋,这房屋有的是一进的房屋,有的是二进的房屋,还有的是占地比较广的三进的院子。

    刘晋深知这造船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东西,纵然是自己有技术,但是这技术也还是需要人去学习、去做的,这也就是意味着造船厂这边需要大量的人才,造船的人才。

    只有拥有大量人才的基础上才能够造出合格的船只,才能够大规模的造船,并且将造船的技术推陈出新,不断的进行升级换代。

    这就必然要重视对人才和技术工人的重视、培养,在这方面刘晋准备学习后世的科技企业,对人才不仅仅要给高工资,还要想办法解决他的住房问题、小孩子的读书文明,甚至于对于单身的单身汉,还要想办法解决他的终生大事。

    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的留住人才,并且让大家知道人才的可贵,从而有人愿意沉下心来去专研这个造船技术,逐渐的提高造船水平。

    现在的天津造船厂,虽然有大把、大把的银子投入下去,但是因为大明禁海已久,这造船的人才奇缺无比,根本就很难找到造船的人才,所以刘晋也是一边千金买骨,一边和西山煤业这边一样,自己来培养造船的人才。

    在招工的时候就已经区分了各种各样的人才,有木工、铁匠、泥瓦匠等等手艺的人待遇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造船这边,大量的木工都汇聚过来。

    既然没有造船的人,那就先用木工顶着,再结合自己培养,慢慢的将这些木工变成合格的造船技术人员。

    造船厂这边,第一批建好的住房,最先分配的就是给造船厂里面的管事和木工,以此来表示刘晋对人才的重视。

    造船厂员工区这里,一排排崭新的房子排列的整整齐齐,这些房子都统一规划建设的,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有砂石铺成的宽阔道路,门面也都建的很大,气派十足,这样的一套房子,绝对是这个时代无数人梦寐以求的。

    万木匠原本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木匠,因为家里面闹饥荒,所以也是带着一家老少逃难到了天津这边。

    刘晋这边大规模的招人,他因为是木匠,所以自然也是非常顺利的进入到了造船厂这边做事,并且因为他木匠的技术不错,所以被造船厂这边评为了三级木工。

    被评上了三级木工,他不仅仅每个月可以领七两银子的工钱,这个工钱绝对是超出了他的想象,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靠做木工可以一个月赚到七两银子。

    要知道在这个三两银子就可以娶个媳妇的年代,这七两银子一个月的工钱,绝对是天价了,远远超出了想象的天价。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前不久,造船厂这边的部分家属区建好了,他作为三级木工,竟然也分配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一进的房子。

    他都依然非常清楚的记得,当他领到属于自己房子钥匙和房契的时候,来到这个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着能够住的房子之后,全家人都足足兴奋了好几天,嘴巴都笑的合不拢嘴。

    此时,在自己家的院子里面,万木匠正在教导自己的儿子学做木匠。

    “木匠要巧,郎中要老,我们做木匠的一定要用巧力,顺着木头的纹路去动工,这木头的纹路对了,事半功倍,做出来的活才像样。”

    万木匠的大儿子已经十四岁了,以前是死都不肯跟自己学木匠,认为这做木匠没有出息,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万木匠在造船厂这里,不仅仅有七两银子一个月的月钱,更是还分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所以不用万木匠去说,他儿子都主动要求万木匠教他做木工了,也想进造船厂,也想领几两银子一个月的工钱,也想分到属于自己的房子,毕竟十四岁了,也差不多要成家立业了。

    万木匠看着自己儿子认真的刨木头,也是非常满意的点点头,厨房这边传来了一阵阵炒菜的香味,他的老婆徐氏也是时不时的看向院子当中。

    对于这套房子,那是满意极了,不仅仅有单独的厨房、餐厅,更是还有单独的茅房,用的还是自来水,这自来水是引自海河的水,开关这边轻轻一开就有水来,非常的方便。

    万木匠看了看自己的老婆徐氏,忍不住将自己的头抬高一些,以前他是妻管严,因为做木匠赚不到什么钱,养家糊口都难,所以也老是被徐氏奚落。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每月几两银子拿回家,住上了这崭新、崭新的房子,一家六口人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他老婆也是对万木匠千依百顺起来,看万木匠的目光都不一样了,甚至于以前反对儿子跟万木匠学做木匠,现在更是主动让万木匠教几个小孩做木匠了。

    “快点把饭食准备好,吃完了我还要去厂里上工,老是磨磨蹭蹭,我这要是迟到了,到时候给上面的印象就不好了。”

    万木匠对着徐氏就是吼了起来,以前都是徐氏吼万木匠,现在却是反过来了。

    被吼的徐氏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加快了自己的速度,同时也是说道:“饭好了,菜也好了一个,你赶紧先吃,别迟到了,不然要扣工钱的。”

    “嗯”

    万木匠很是满意的嗯道,正准备吃饭,外面也是传来了声音。

    “万木匠,万木匠,赶紧出来了,刘公子给我们发鱼来了!”



第167章,赈灾的方式
    “万木匠,万木匠,赶紧出来了,刘公子给我们发鱼来了!”

    万木匠家外面传来了廖管事的声音,万木匠一听,也是赶紧走出来。

    一来到外面,他就看到廖管事正陪着刘晋刘公子朝自己家这边走来,在刘公子的身边还跟着一群人,一个个都挑着一担担海货。

    “见过刘公子”

    万木匠赶紧上前给刘晋行礼。

    “不必多礼,我这次也是过来感谢万先生的,万先生进入我们造船厂之后,工作勤奋,刻苦钻研,为造船厂做了很多的贡献。”

    刘晋连忙笑着和万木匠说道,此时,随着刘晋的到来,整个家属区这里家家户户的人都开始出来看热闹,这场面颇有点后世大佬下乡时候的场面。

    当着众多人的面,刘晋让人将一担海货奖励给万木匠,感谢他一直以来给造船厂辛勤工作,并且希望他能够继续再接再厉,努力学习、努力专研,努力工作等等。

    收到刘晋亲自送过来的一担海货,万木匠整个人都差点要跪下来给刘晋磕头了,他一个木匠,何曾如此风光过

    不仅仅拿着几两银子一个月的工钱,还住着崭新、崭新的新房子,现在有海货了,刘公子都没有忘记他们,亲自给他送到了家里。

    这一刻,他发自内心的以身为木匠为骄傲,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造船厂这里的生活,喜欢上给刘晋做事,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时候遇到真正赏识自己才华的人,内心之中就会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万木匠此时此刻就是如此,内心之中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将自己的下半辈子全部放在造船厂这里,要为刘晋造船造一辈子,甚至于要让自己的儿子、孙子也都给刘晋造船,世世代代都给刘晋家造船。

    和万木匠一样,其它造船厂里面的技术工都收到了刘晋这边送出去的鱼获,达到3级木工的刘晋亲自上面送上鱼获,至于1级和2级木工,则是有造船厂的管事送上去,当然这待遇上肯定和3级木工是不一样的,只有一箩筐鱼获。

    在这一点上面,刘晋还是刻意如此去做,目的就是为了鼓励造船厂里面的员工努力学习、不断钻研,提高自己的技术,这技术越好,自然是级别越高,待遇就越好。

    “老刘,老刘”

    刘晋这边刚刚在造船厂这边送完鱼,正准备去水泥厂这边看看这第一炉水泥的烧制情况,朱厚照就急匆匆的找了过来,似乎显得有些急。

    “太子殿下!”

    刘晋见到朱厚照,也是赶紧行礼道。

    “免了、免了。”

    朱厚照挥挥手,连忙示意刘晋不必多礼,接着也是说道:“老刘,打回来的海鱼还有多少”

    “还剩下很多呢,到现在吃的吃,送的送,也只是用出去了不到三万斤,还剩下有七万多斤呢。”

    刘晋想了想连忙回道。

    “太好了,将这些鱼全部给我吧,我准备拉过去赈济灾民,你是不知道,现在饥荒越来越严重了,聚集到天津这边的饥民已经足足有好几万了,饥饿的灾民甚至于将树皮都吃光了,那场面实在是太惨了,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朱厚照似乎受到了惊吓,心有余悸一般。

    “殿下准备怎么赈灾”

    刘晋看了看朱厚照,想了想问道。

    “当然是将这些鱼免费发下去,每个灾民每人每天领一斤,这一天就差不多可以对付过去了,我们这还剩下七万斤鱼,足够天津这里几万灾民吃两天了,有两天的时间,我们的船又可以出海捕鱼回来。”

    “如此算下来的话,我们靠出海捕鱼就能够救活几万灾民。”

    朱厚照想都没想,非常果断的说道。

    他这种方法也是一直以来的赈灾方法,一般发生灾荒的时候,开仓放粮并不是随便放的,而是将大米熬成粥水,不用太浓的那种。

    然后给灾民一天一次,一次一碗,一碗的量虽然让灾民吃不饱,但是这个量足以维持最低限度的所需,可以吊着不会饿死,只要等待新的粮食收获了,这灾荒就算过去了。

    这是自古以来的赈灾方式,也是被认为最行之有效的赈灾方式,因为这样可以以最少的粮食救活最多的灾民。

    至于后世电视剧里面拍摄的直接上大碗、大碗的白米饭,直接放粮食的,那肯定是没有好好研究古代的赈灾方式,都是瞎拍。
1...4647484950...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