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谢太子殿下知遇之恩,草民一定为太子殿下誓死效力。”

    顾武一听,也是赶忙向朱厚照谢恩,以顾武如此强壮的体魄,不上战场杀敌确实是可惜了,而且这个顾武也确实是从小就习武,渴望着将来有机会能够在马上挣功名。

    这一次,他也是逃荒来到天津,不想竟然有机会接触到当今太子殿下,能够为太子殿下办事,这意味着以后绝对有机会飞黄腾达。

    现在听到朱厚照的话,那更是兴奋无比,一身武艺也总算是有人赏识,也总算是有机会能够表现一二了。

    现在听太子殿下和这个刘晋刘公子之间的对话,似乎好像是要让他去捶打什么东西,对此,他可是有十足的信心,靠着手中的狼牙棒,他大石头都能够锤烂。

    很快,众人就再次来到了水泥厂这里,来到前两天用水泥铺马路地方。

    “殿下,你现在可以去试一试了,不过千万别太用力,不然容易伤到脚。”

    看着已经办成灰白色的水泥路,刘晋也是笑着对朱厚照说道。

    “不用你说,我也要试试。”

    朱厚照一边说也是一边来到了水泥路这里,用脚轻轻的在上面踩一踩,想要像前天那样在上面踩出脚印来。

    然而这一次,无论他如何用力,甚至于是整个人都站立到上面,用力的跳起来,他都没有办法在水泥路上面留下一点痕迹。

    “有意思有意思。”

    朱厚照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接着仔细的看了看这水泥路,朱厚照用手在水泥路上面敲一敲,用力的想要捏下一一块,但显然是徒劳无功的。

    “原先仅仅只是一些砂石,再加上水泥,和上一些水,现在竟然凝固成一整块,看样子还挺结实的。”

    “嗯,单单是从这里来说,这个水泥确实是非常不错,的确有大用途。”

    朱厚照给出了一个评价,他可是亲眼目睹了这块水泥路的修建,材料极其的简单易得,砂石这东西到处都有,河里面多的是,很容易就开采到。

    铺路的过程又是极为的简单,只需要将砂石和水泥混合在一起搅拌,然后倒在一起就可以,根本就不需要多负责的过程,是个人看一下就知道怎么做了。

    现在这铺出来到水泥路,又非常的结实,宛如一整块的石头一般,非常的平整。

    “顾武,你试试看。”

    尽管已经对这个水泥有了很高的评价,不过刘晋吹的牛还是要戳破的,朱厚照还是不相信这水泥路用铁锤来锤都很难锤烂。

    “是!”

    顾武一听,连忙称是,接着拿起自己的大狼牙棒,整个人的气势陡然一变,宛如一座蓄满了洪水的大坝在开闸前的那一刻,气势鄙人,仿佛一头猛虎苏醒一般。

    “太子殿下,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是走远一点。”

    刘晋看着顾武的样子,赶紧带着朱厚照站远一点,这种人形坦克,离的太近了,总感觉自己没有安全感,还是离的远远的比较有安全感。

    “喝”

    等到朱厚照和刘晋等人离开足足有十几米远之后,顾武也是暴喝一声,接着粗大的双臂上面青筋暴起,狰狞而恐怖。

    只见顾武手持大狼牙棒,整个人不断的旋转几圈,然后借助旋转的巨大惯性和力量,重达十斤的狼牙棒重重的朝水泥马路锤了下去。

    “碰”

    伴随着一道沉闷的巨响,顾武手中的狼牙棒重重的砸到水泥马路上,接着一股巨大的反弹之力也是反弹回来,顾武的双掌一震,早就已经磨出厚厚老茧的双掌竟然震的虎口发麻,整个人也是忍不住倒退几步,这才卸掉了这股反弹之力。

    刘晋和朱厚照等人也是赶紧围过去,往水泥马路上面一看,水泥马路上出现了一个深深凹,周围的水泥变成了无数的碎屑,但是整体上,除了中心受力点之外,其它地方都可以说是完好无损。

    “这水泥马路实在是不可思议,就是石头,我这一棒子下都要粉碎。”

    换过劲的顾武看着水泥马路,有些难以置信的说道。

    “哈哈,石头怎么能够和这个水泥马路相比。”

    刘晋很是满意这个结果,后世的水泥马路想要挖掉的话,那可是需要专门的工程机械才可以,单靠人力用铁锤来锤的话,非常的吃力。

    “果然是神器啊,有了此物,以后我们就可以杀进草原,在草原上快速的修建起一个个城堡,再以城堡为根据地,不断的蚕食整个草原,从此以后就可以将草原变成我们大明的天下了。”

    朱厚照摸着自己的下巴,沉思一会说道。

    刘晋一听,顿时也是有些惊讶,这朱厚照的思维也太跳脱了吧,首先想到的竟然是用这水泥来修建城堡蚕食草原。




第173章,弘治皇帝的怒火
    京城皇宫之中。

    “什么”

    “没粮食”

    “这怎么可能,”

    老好人弘治皇帝正在发雷霆大火,这一次弘治皇帝是真的怒了,以至于跟随弘治皇帝多年的萧敬都变的无比小心,生怕在这个时候不小心惹怒了弘治皇帝。

    老好人一般是不会发火的,但是发起火来就不一般了,特别是皇帝一怒,流血漂橹、伏尸百万。

    殿内,内阁三学士一个个也都脸色非常难看,特别是谢迁都已经跪倒在地,事情似乎真的有点严重了。

    去年刘健预言这年开春之后必有灾荒,事情果然如同刘健所预言的一般,因为冬季太过寒冷,北方三省冬小麦绝收、欠收,闹了饥荒。

    本来闹饥荒是不至于让老好人弘治皇帝发怒的,每年多多少少都会有点灾荒,不是水灾就是旱灾又或者蝗灾之类的。

    只需要及时调度粮食进行赈灾、救灾,自然就不会有什么事情。

    华夏神州虽然富饶,但是自古以来都多灾多难,历朝历代在这方面也是都会有所准备,建立粮仓,囤积粮食,以备军需、赈灾等等所用。

    大明自然也不例外,在两京十三省都建立了大大小小的粮仓,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像徐州的广运仓、德州的德州仓、临清的临清仓再加上淮安的丰济仓,这四大粮仓可是非常著名的漕运大粮仓,储备了大量的粮食。

    别看大明的朝廷一年收上来的税银不到三百万两白银,但这其实仅仅只是征收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税收所征收的都是实物,像粮食、布匹、绢、茶叶等等,其中粮食就是重头。

    这一次,北方三省发生饥荒,按照惯例,弘治皇帝这边自然是向下面颁发了旨意,要求各地官府开仓放粮、熬粥赈灾,只需要挺过这几个月,等到春小麦丰收的时候,这场饥荒就算过去了,也就不会有什么事情。

    但是问题就出在了粮食上面。

    去年因为刘健的预言,所以弘治皇帝也是委派了谢迁去盘点北方各地粮仓的粮食储备情况,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嘛。

    谢迁办事效率自然是极高的,经过了一番盘点之后也是向弘治皇帝这边汇报,陛下励精图治,国富民强,北方各省各大粮仓粮食充足,很多陈年的粮食因为没有吃完都已经开始发霉了。

    得到谢迁的汇报,弘治心情自然是很不错的,因为这些年来弘治皇帝确实是励精图治,从来不敢有些懈怠。

    再加上前面这些年一直以来都算得上是风调雨顺,河清海晏,弘治皇帝也是攒下了不少家当,除了内帑百万两白银之外,这大明全国各地的仓库也是堆满了粮食,朝廷征收上来的绢布、茶叶等等那更是不计其数。

    所以不仅仅是他,朝中上下都很放心,对于应付这场饥荒也是信心十足,因为有足够的粮食,再加上还可以从南方各地调运粮食过来,轻轻松松的度过这个灾荒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问题。

    然而,最近这些天,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百姓的粮食吃完,饥荒持续蔓延,北方三省各大城市都开始聚集大量的饥民。

    赈灾需要提取粮食的时候才发现,粮仓早就已经空空如也,连老鼠都要饿死。

    消息传到了弘治皇帝这里,弘治皇帝震怒了。

    前面告诉我粮食堆积如山,陈年旧粮都已经开始发霉了,现在需要粮食的时候又告诉你粮仓都已经可以饿死老鼠了,真把他这个皇帝当猴耍了。

    把弘治皇帝当猴耍还没有什么,弘治皇帝是个老好人,以前的仇人都可以原谅,这区区隐瞒更不算什么了。

    真正让弘治皇帝震怒的是现在北方三省的灾情越来越严重,朝廷急需粮食来赈灾,这赈灾一旦不及时,到时候必定会烽烟四起,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当中肯定会涌现出无数的陈胜吴广、朱重之流的。

    一旦到了那个时候,事情就已经不仅仅是灾荒的问题了,农民起义一旦蔓延开来,那就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才是弘治皇帝震怒的原因,也是他现在最担心的事情,而且他一向爱民如子,体恤民间疾苦,深知在饥荒之中如果没有及时赈灾的话,必然会饿殍满地,还不知道会出现多少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

    “谢迁,这各地的粮仓是你去清查的,你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山东的德州仓和临清仓是四大粮仓之一,是重点清查的粮仓,朕记得你当时说这两大仓库粮食堆积如山,现在却是又跟朕说,两大粮仓空空如也,剩下的粮食还不到你汇报时的五分之一。”

    弘治皇帝看着跪倒在地的谢迁,整个人犹如愤怒无比的狮子,本来他一向对内阁三个阁老都是敬重有加的,但是现在直呼谢迁其名,显然是怒到了极点。

    “臣…臣也不知道。”

    “当初臣奉旨清查粮仓,德州仓和临清仓我是亲自去盘查的,确实是堆积如山,至于现在这些粮食为何不见,臣也不知道。”

    谢迁也觉得自己很冤枉啊,因为他清查粮仓的时候确实是查的很清楚,两大粮仓粮食充足,确实是足够应对眼下的饥荒,其它各地的粮仓,他也是去清查过的,虽然有些粮仓有所不足,但大部分的粮仓都是装满了粮食。

    现在出现了这样的事情,这个锅他是背定了。

    “确实是堆积如山”

    “那这些粮食都飞了还是被什么给吃了”

    弘治皇帝看了看谢迁,声音很大,以至于整个大殿之中的所有人都噤若寒蝉。

    “现在一句不知道就想要应付朕,你觉得可能吗”

    弘治皇帝来回的走动,脑海中急速的思索起来,吸口气平复下自己的心情说道:“朕给你个将功赎罪的机会,这事情还是由你去查,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是,罪臣遵旨。”

    谢迁一听,顿时就如释重负,只要还有将功赎罪的机会就好,不然这一次,这一关是真的很难过了,搞不好这头顶的乌纱帽就保不住了。



第174章,我明白了
    弘治皇帝发了一阵怒火之后,很快也是恢复了冷静,他一向温文尔雅,也是深知发火是根本没有任何作用的,所以想了想又是对刘健等人说道:“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

    “陛下,粮仓粮食的事情可以慢慢查,但是灾民饥饿的问题却是无法在拖延下去,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筹集粮食用来赈灾。”

    刘健作为内阁首辅,自然是第一个站立出来,他清楚现在的关键不是粮食为什么不见了,而是如何弄到粮食来赈灾,让灾民能够吃饱肚子,挺过这个难关。

    “刘公所言甚是,现在的重点就是如何筹集粮食赈灾,以臣之见,应当火速令南方各省运粮北上。”

    李东阳也是立刻跟着说道,但想了想又是补充说道:“南方各省运粮到北方,即便是从最近的河南、安徽,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且除了漕运运输量较大之外,其它地区交通不便,运粮有限,花费也会更大。”

    “所以在南方粮食运来之前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我们必须要再想办法筹集到粮食用来赈灾。”

    听到李东阳的话,弘治皇帝想了想也是点点头,南方是有粮,但是却很难运到北方来,能够运粮支援北方的也只有湖广、苏杭、江西这鱼米之乡,像四川虽然是天府之地,可是四川的粮食根本就运不出来,因为出川的道路实在是太崎岖了。

    “向哪里才能够筹集到足够一个月时间的粮食”

    弘治皇帝皱起了眉头,脑海中急速的思索起来,又问道。

    刘健、李东阳、谢迁等人一听,顿时一个个也都愁眉苦脸的沉思起来,但一个个却又都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

    灾荒年代,粮食极其的金贵,除了朝廷官仓里面的粮食之外,其他人很少有多少剩余的粮食,一时之间,这些朝堂诸公竟然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

    乾宁宫。

    刚刚从天津这边回来的朱厚照正在向张皇后讲述天津这边的所见所闻。

    “母后,你是没有看到,那出海捕鱼的海船一回来,一船就带回来几万斤海鱼,各种各样的海鱼,其中有些鱼足足有几百斤重呢,需要五六个人一起抬才能够抬得动。”

    “我让人带回来一些海鱼,已经吩咐厨房这边做给母后您尝一尝,老刘说了,这海鱼比河鱼更营养,特别是这大黄鱼,肉质极其鲜美,富含大量微量元素,对母后您这个年纪的人有很不错的美容、养生功能,母后您一定要多吃一点。”

    “好,好,我一定多吃一点,你父皇也真的,把你派去天津吃苦受累的,你看看,你都瘦了。”

    张皇后听到儿子给自己带了海鱼回来,自然是非常高兴,这有段时间没有见到朱厚照,对弘治皇帝也是颇有抱怨。

    “我在天津这边天天吃好喝好,哪里有吃苦受累,真正吃苦受累的是那些饥民,母后你是没有看到哦,那些饥民连树皮都吃光了,刚刚长出来的草都不见了,连土都吃,一个个肚子涨的跟十月怀胎的孕妇一般,饿两眼放光,皮包骨头,那才叫真正的苦,我这次算是亲眼见识了一番。”

    朱厚照满不在意,自己在天津这边过的可是潇洒的很,没有弘治皇帝约束,又不用去读书,还天天能够跟着刘晋尝到各种各样的海鲜,他都有点不想回京城来,要不是弘治皇帝下旨让他回来,他都准备一直在天津这边待着,他还想出海去捕鲸呢。

    “已经有怎么严重了”

    这时,弘治皇帝走了进来,脸上满是忧愁,讨论了许久,一直都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现在听到朱厚照的话,那更是脸色异常难看。

    “父皇你亲自去灾民当中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天天待在皇宫之中哪里能够看到民间的疾苦,能够体会到老百姓的艰难。”

    朱厚照似乎心里面有气,他从天津这边一路回来,所过之处,到处都是饥民,饿殍遍野,惨不忍睹,也只有离天津近一些的地方相对好一些,这朝廷似乎根本就没有赈灾一般。
1...4950515253...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