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朱厚照点点头,接着说道:“这些人之所以敢制定出这个阴谋,那是因为他们手中有粮,是现在饥荒时期最大的筹码,没有解决粮食的问题,我们始终还是要被他们牵着鼻子走的。”
“但我早就已经有办法了,父皇,你可能不知道吧,天津这边,诸多的灾民吃肉都已经吃到吐了。”
“吃肉吃到吐”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傻眼了,这粮食都没有,竟然说吃肉吃到吐,这怎么可能。
“父皇,他们吃的是海鱼肉。”
朱厚照看到弘治皇帝表情,就开心的笑了起来。
“海鱼肉”
弘治皇帝更是一头雾水了。
“对,海洋之中的鱼实在是太多了,前往美洲的船队在海上训练,老刘这边觉得反正也是出海,也是可以顺带着捕捕鱼什么的。”
“所以采用了拖网捕鱼,这一艘船出去在海上面转一圈,来回也就是一天一夜的时间,可以带回来几万斤海鱼,天津这边有几艘船,每天出去捕鱼,这打回来的鱼吃都吃不完,所以也是招收了大量的灾民做事。”
“没有粮食就给他们发鱼肉,用鱼肉来充当粮食,这吃肉都吃到吐了。”
朱厚照笑着将天津这边的事情说了出来。
“一船鱼几万斤来回一天一夜”
弘治皇帝一听,也是惊呆了,肉食在这个时代可是非常难得的,没想到这捕鱼的收获竟然如此之大,简直难以置信。
“海洋之中蕴含无穷宝藏,这渔业资源极其的丰富,各种各样的海鱼是河鱼的几百上千倍,只要有船去捕鱼,随随便便都能够获得大量的鱼,而且这海鱼营养价值高,绝对是最好的肉食。”
“我们只需要多派一些船去打鱼,每天收获的海鱼就足够养活数以万计的人,而且这一次受灾的北直隶、山东、山西三个省,北直隶和山东都靠海,出海捕鱼都是很方便的事情。”
说完这话的时候,朱厚照也是有感而发的说道:“我看过那些饥民将树皮吃的精光,吃观音土吃的肚子涨的跟十月怀胎一般。”
“陆地上没有食物,可是这海洋之中的食物却是多到吃不完,我们为什么不开海禁捕鱼呢”
听到朱厚照的话,弘治皇帝陷入了沉思,关于海禁这个事情,这是老祖宗朱元璋定下来的,他这个守城的皇帝却是从来去思考过这方面的事情。
没想到这海洋捕鱼的收获竟然如此之大,一艘船出去两天就能够带回来几万斤海鱼,这几万斤海鱼就是几万斤肉食,只要船的数量够多,开了海禁,以大明绵延万里的海疆,能够收获多少海鱼,又能够养活多少人
想到这里,弘治皇帝的内心之中也是动摇了,这是用实际的事情来说明开海的好处,那就是可以捕鱼,可以获得大量的食物,还是肉食,能够养活更多的人。
只是一想到这是老祖宗定下来的,想到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诸多事情,想到了朝臣的激烈反对,他就又皱起了眉头,开海禁这事绝对没有那么容易,也不是他弘治皇帝说开就开的。
“天津造船厂这边正在建造专门的捕鱼船,而且很快就会下水了,到时候捕鱼量还会更大,足以满足京津地区灾民的需求。”
“另外刘晋这边也是已经派船队前往朝鲜这边进行短途航线的训练,顺带着也是跟朝鲜这边做做生意,将玻璃厂的玻璃和镜子卖过去,然后再从朝鲜这边购买粮食,往来一次,也只需要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现在第一批五艘船应该差不多要抵达朝鲜了,再过上五六天的时间就能够返回,到时候也能够购买大量的粮食回来。”
“这粮食的问题解决之后,他们手中的最大的筹码就没有任何作用了,我们再从南方调粮进来,三管齐下,这粮食的价格就可以迅速打压下去,让这些奸商倾家荡产,最重要的是保住自己的财源,掌握更大的资源,从而一步步摆脱他们对我们的控制。”
“俗话说的好,手中有钱心中不慌,只要我们有皇家有自己的钱财来源和渠道,掌握足够的资源,他们就休想在钱财上对我们进行控制。”
朱厚照见弘治皇帝沉思,也是继续将自己的上策计划给说完,核心点其实还是要解决粮食的问题,只有手中握有足够的粮食,才能够有足够的底气去反击。
第177章,弘治皇帝心中的裂痕
身为皇帝,身为九五至尊,表明上享受着这个世间最尊荣的一切,不过弘治皇帝此时却对朱厚照的话深有感触。
他这个皇帝真的是很穷,想要做点什么事情基本上都是被大臣们一句没钱给怼的没有任何的下文,至于说拿出自己的内帑来做事,大臣们当然是喜闻乐见了,但是这内帑可是弘治皇帝好不容易辛辛苦苦攒下来的一点家当。
他的便宜老爹明宪宗可是将老祖宗留下来的家当败的七七,刚刚接手的时候,这内帑都可以饿死老鼠。
所以对于自己好不容易攒下来的一点内帑,弘治皇帝也是看得很重,根本就不舍得随便花掉。
这边国库没钱,另外一边内帑也没多少钱,所以弘治皇帝想要做什么事情最直接的受到的掣肘就是钱财,穷,穷到他这个当皇帝都只能够佛系,也还好他只有一个老婆,要是后宫三妻四妾什么的,这内帑也肯定是会所剩无几的。
现在听到朱厚照的话,听到他的层层分析,听到了这背后之人想要靠钱财来控制皇权,他也是感同身受,这没钱的滋味不好受啊。
自然而然的他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儿子身上,现在朱厚照仅仅只是弄点赚钱的买卖,这些人就已经盯上了,借着国难来布局,意图将自己的儿子也和自己一样,牢牢的被他们所掌控,受到他们的掣肘。
这绝对是他不能够接受的。
同时在他的心中也是莫名的升起了一股怒火,龙有逆鳞,朱厚照就是弘治皇帝的逆鳞,这是他唯一的一个儿子,也是大明江山的继承者。
这些人为了掌控皇权,竟然处处算计,朱厚照现在还仅仅只是一个孩子,仅仅只是和人做点赚钱的买卖,竟然有人算计,以至于他一个小小的孩子都在思考着怎么应对,还想出了上中下三计策。
不过弘治皇帝从小又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内心之中对于文臣是更加亲近,非常信任文臣,脑海中仔细的一想又觉得朱厚照是不是想太多,将这个事情胡乱想的太深。
可是一边是感同身受,自己在钱财上一直受到掣肘,心中的很多伟大抱负无法实现,另外一边是长期以来对文臣的信任,两者之间不断,让他也是犹豫踌躇,不知道该如何去决断。
“这会不会是你想的太多了呢”
“这也许就是一些奸商借机发国难财,并不至于说上升到控制皇权的地步吧”
弘治皇帝真的是一个好人,很多时候他都不喜欢将事情往坏地方去想,即便是现在他内心之中觉得朱厚照说的没错,但一向老好人的毛病又犯了。
“发国难财”
“这些奸商的背后要是没人的话,他们敢在这个时候搬空官仓”
朱厚照对自己的老爹也是无语了,立刻反问道。
“这…”
弘治皇帝无话可说。
“父皇,你信不信很快就会有人像我所说的向你上奏疏,要求国库花钱买粮赈灾,接着户部这边肯定会说国库空虚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财,然后必然会要你用内帑来采购粮食。”
“可是现在粮食价格极其的昂贵,一斤粮食都已经五十文,一两银子也不过只能够买三十斤,内帑那点银子肯定很快就会被这些人吸干。”
“内帑没有银子了,他们肯定又会盯上我手中的银子和产业,到时候必然会有人上奏收归国库等等。”
“父皇,你就等着看吧,这事情绝对和我所说的一模一样。”
朱厚照歪着个小脑袋,一副运筹帷幄,看破一切、预知未来的样子。
“如果真的和你所说的一样,那朕会让他们明白天子一怒,流血千里。”
弘治皇帝点点头,接着沉思良久之后缓缓的开口说道。
他的话也是让一旁的萧敬忍不住打个寒颤,眼睛之中闪过了一丝丝的寒意,他跟着弘治皇帝很多年了,他太清楚这个老好人皇帝了的性格了,一旦让这个老好人真正怒气来,绝对比什么都要可怕。
第二天早朝。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萧敬刚刚喊出了这句话,朝堂之上立刻就有几位大臣站立出来说道:“臣有事启奏。”
站出来的几个大臣互相看了一眼,这职位品级低的自然是识趣的先站回去,让上面的大佬先说。
“臣陈巩启奏陛下,今北直隶、山东、山西三省春粮绝收,饥荒蔓延、饿殍满地,臣请陛下尽快下令各地开粮赈灾,救苍生于水火之间。”
和往常一样,这一次几乎也是没有任何的例外,一个御史站立出来,讲现在北方三省发生饥荒,请皇帝尽快拿出确实有效的应对方案出来。
“刘爱卿,你将昨日德州仓和临清仓的事情说给大家听听吧。”
弘治皇帝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接着对着刘健说道。
刘健站立出来,将昨天下午才刚刚收到的德州仓和临清仓这边的奏报向满朝文武大臣说了一遍。
“臣请陛下彻查此事,如此国难当头之际,竟然有宵小之辈盗窃粮食,实在是可恨,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臣附议,必须彻查此事,寻回粮食用来赈济灾民。”
“简直胆大包天,臣请下旨,火速清查此案。”
听到刘健说官仓里面没有粮食了,顿时整个朝堂之上都犹如炸开了锅一般,一个个大臣都纷纷站立出来,一个个义愤填膺,恨不能生吃了那些盗窃粮食的国贼,一个个都仿佛和这些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一般。
弘治皇帝静静的看着,脑海中却是在思索着昨天朱厚照的话,多了一个心,多加的注意观察朝廷之上大臣们的表现。
要是以前,他对于朝廷之上的这些大臣那都是无比信任的,因为一直以来都号称是荒野无贤者,朝野遍贤能,众正盈朝,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弘治皇帝对朝中的文臣是无比信任的。
但是昨天朱厚照的一番话,也是让他的这份信任受到了动摇,有了裂痕,所以现在他多了一个心,在静静的看着朝中诸位大臣的表现。
第178章,先用内帑购粮
刘健、谢迁、李东阳、周经、马文升这些阁老六部尚书昨天就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所以一个个倒是表现的很平静看不出什么来。
其他的文臣们一个个都是义愤填膺,群情激愤,至于武将勋贵们一个个则是一如既往的眼观鼻鼻观心,一副和我没有关系,别问我,我不知道的样子。
弘治皇帝将这些人的表现全部看在眼中,这多了一个心眼之后,他顿时就觉得这事情有意思多了。
现在表现的非常愤怒,仿佛死了爹的未必就是真的如此,可能仅仅只是表面的伪装,那些表现平静,似乎没有什么稀奇,又或者是早就已经料到会如此的也未必就是不忠心的。
所以他选择继续静静的听下去,听一听他们到底会不会和朱厚照所说的一样。
群臣激愤了许久,这才开始慢慢的平静下来,有人面红耳赤,双目血红,表现出了足够的愤怒,有人平静如水,没有一丝的波澜。
“陛下,臣以为我们应该一方面彻查此事,尽快查清这些粮食的去向,以便能够尽早追回粮食用来赈济灾民。”
“另外一方面,灾民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臣听闻在一些地方已经有人易子而食,这灾情已经到十万火急的地步,朝廷不能光等着,眼睁睁的看着灾民不顾。”
前面最先上奏的陈巩又站起来说道。
“陈爱卿言之有理,不知爱卿有何良策”
弘治皇帝点点头,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现在手中有粮的也只有各大粮商了,所以臣以为,我们朝廷可以先向各大粮商征用他们的粮食用来赈济灾民,带到南方粮食运抵之后,再来偿还这些粮商,如此当可解眼下燃眉之急。”
陈巩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诸位爱卿觉得此法如何”
弘治皇帝点点头,接着对众人问道。
“臣觉得此法甚佳,现在有粮的也只有这些粮商了。”
刘健站出来表示支持,这个方法还是不错的,粮食其实南方这边有很多,只是需要时间运过来,而这段时间就是最关键的时刻,只要能够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
“臣反对。”
刘健的话刚刚落下,有人就站出来表示了反对,此人叫吴宽,是一位翰林院翰林。
“自古立国当以诚信为基,朝廷岂可随意征用他人财物”
吴宽表现的非常正义,接着又道:“更何况为何单独征用商人的粮食,要知道现在手中有粮的又岂止是这些商人,大地主、大士绅、勋贵、皇亲国戚等等,谁家多多少少都储备了大量的粮食,是不是这些人的粮食也应该要征用”
“否则只是单单征用粮商的粮食,岂能令天下人信服”
听到吴宽的话,在场的这些朝臣们一个个都脸色微微一变,吴宽说的没错,不仅仅粮食手中有粮,大地主、士绅、豪族、皇亲国戚、权贵等等手中也有大量的粮食。
在场的这些大臣们一个个其实手中都有很多的粮食,很多人在这个时候都跟在粮商后面不断的卖粮,可是狠狠的赚了不少银子的。
现在听到吴宽扯到自己的身上,顿时一个个都急了,这自己手中的粮食要是也被征用的话,那想要赚钱的话就难了。
这粮食纵然是事后会还回来,可是没有了饥荒,这粮食一斤也就值几文钱,哪像现在一斤粮食能够买五十多文。
“臣附议,国朝以诚信为本,方能令四海臣服,所以臣以为朝廷不可以向商人征用粮食,我们或许可以向商人先行购买粮食用来应付眼下的危机。”
很快,有人就站出来说道,一下子就将征粮改成了购粮。
“臣附议,朝廷以信为本,当先购买粮食用来赈灾。”
“臣等附议。”
其他人一听,顿时一个个赶紧纷纷表示同意,特别是家里面有粮的朝臣,那更是一个个赶紧表示支持,这朝廷购买粮食的话,他们手中的粮食自然也是能够想办法卖出去的,这平时不怎么值钱的粮食现在却是成了真金白银,自然是要把握机会好好发财。
弘治皇帝一直仔细的看着,心里面却是杀意冲天,这一切果然和朱厚照所说的一样,竟然完全没有丝毫的差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