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父皇,或许是时候问问这案子的情况了。”

    朱厚照小眼睛不断的转来转去,很快,他想了想建议道。

    “也是时候问一问了。”

    弘治皇帝听完,想了想也是点点头说道。

    第二天,早朝。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和往常一样,萧敬的声音回荡在金銮殿的每一个角落,有事要禀报的大臣则是做好了准备,没事的大臣则是继续发呆养神。

    “臣有事启奏陛下”

    很快就有大臣站出来。

    和以往差不多,无非就是这里发生了水灾,哪里发生了蝗灾之类的,请求弘治皇帝免去某个区域今年的税赋,又或者是请求弘治皇帝拨款赈灾。

    同时也还有西南土司时不时的折腾一下,这些土司也是需要弘治皇帝这边进行安抚,如果闹的太凶了,自然也是少不了要派兵前去清剿、镇压。

    另外就是来自地方官员的奏疏,弹劾地方的各路藩王,天天吃饱了撑着没事做之外,还要欺男霸女,抢夺民田之类的事情。

    反正偌大一个大明王朝,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这些只能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不是大规模的灾荒或者鞑靼、瓦剌南下,基本上也可以说是海晏河清,四海升平了。

    一番奏对,时间就过去了一个多时辰,弘治皇帝见没有群臣再站出来,也是将自己的目光看向谢迁说道:“谢爱卿,德州仓和临清仓粮食失窃的案子查的怎么样了”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整个朝堂之上,原本昏昏欲睡的群臣顿时一个个都打了一个冷颤,纷纷打起精神来。

    大家都很清楚,德州仓和临清仓的案子实在是太重要了,不知道有多少人牵连其中,这一次饥荒的事情,原本根本就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因为这事情,现在已经成了定时炸弹,这个炸弹一旦炸开,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不仅仅文臣们打起了精神,甚至于连一向和空气一般存在的武将勋贵们也都纷纷打起精神来,竖起了自己的耳朵,静静的听着,同样很是期待着下文。

    谢迁听到弘治皇帝问话,缓缓的站立出来,他身姿挺拔,站得笔直,气度不凡、神态毫无波澜。

    “启奏陛下,此案牵连甚广,非常难以清查,目前也仅仅只是查到了有粮商勾结德州仓和临清仓的官吏倒卖官粮。”

    谢迁的声音并不算太响亮,但也非常清晰的传递到金銮殿的每一个角落,听到谢迁的话,朝中很多人都暗暗的松口气。

    现在看来,谢迁这边似乎并没有打算将这个案子深究下去的意思,不然的话,以谢迁的能力和手段,花了如此之久的时间,竟然仅仅只是查出了一些粮商和管理两个粮仓的官吏。

    弘治听了微微皱眉,他对这个结果非常不满意,查了怎么久,竟然仅仅只是查到了粮商勾结管理倒卖官粮。

    这需要查吗

    根本就不需要查,用脚趾头去想都能够想到。

    “是那些粮商”

    “还有那些官吏啊”

    “另外两个仓库的粮食下落何处查出来了吗”

    不过,弘治皇帝依然不急,而是继续深入的问起来。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群臣当中又有人开始忐忑起来,看样子,这弘治皇帝并没有打算如此简单就结案了,这下可就难办了。

    “回禀陛下,目前查到了粮商刘有粮、赵应元、陆云良等人勾结德州仓和临清仓的所有官吏倒卖了两个仓库的官粮。”

    “至于官粮的去处已经无法再查下去了。”

    谢迁依然有条不紊的问道。

    “为何查不下去了”

    弘治皇帝一听,微微一愣的问道。

    “因为这些粮商已经全部惨遭灭门,连一点线索都没有留下,这也是臣为何只能够查到这一步的缘故。”

    谢迁回道。

    “惨遭灭门”

    弘治皇帝的眼睛之中闪烁着光芒,这事他当然知道,而且知道的很详细,不过他现在表现出来的却是非常的震惊和惊讶。

    “对,惨遭灭亡,刘有粮一家上下足足三十六人全部被杀,赵应元一家五十四口人同样被杀,陆云良一家七十二口人也全部被杀。”

    谢迁报出了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三个粮商家里加起来一百多人就这样被杀了,惨遭灭门,这简直就是骇人听闻的惨案。

    “朗朗乾坤、昭昭日月,在我大明竟然发生了如此惨案,为何一直没有上报上来”

    弘治皇帝直接站立起来,用非常严厉的眼神扫过群臣。

    随着弘治皇帝的话落下,群臣当中立即接连跪下了好几人,这些都是负责相关事情的官员,其中就有刑部尚书白昂。

    “启奏陛下,因为此案关系到德州仓和临清仓的官粮失窃的事情,所以臣就没有另外在立案调查和上报了。”

    白昂的声音之中都带着一丝丝颤抖,这种大案子一般都是要马上禀报给皇帝知晓的,令人彻底清查,现在隐瞒不报,单单是这个罪责就可以让他丢了乌纱帽。

    “好啊,很好啊,这大明到底还有多少事情是朕不知道的,到底还有多少事情是没有上报的。”

    弘治皇帝心里面当然很清楚这些人都是替死鬼,都是背后势力推出来的替死鬼罢了,只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人竟然如此心狠手辣,为了斩断线索,竟然屠人满门。

    当然真正让弘治皇帝气愤的是,这些朝臣,出了如此大的事情,竟然一直都不上报给自己,要不是自己今天主动过问的话,这事估计还要一直隐瞒下去,甚至于到了最后,也多半都是不来了了之。

    如此巨大的波涛竟然也是能够被这些人给轻轻松松的压下去,这让弘治皇帝顿时觉得这朝中能够信任的大臣还有几个




第229章,万万不可啊
    “臣有罪!”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白昂赶紧将头低到地上,非常惶恐的说道。

    “起来吧。”

    弘治皇帝冷冷的看了眼白昂,非常平静的说道。

    “既然谢爱卿这边没有办法再查下去了,我看这个案子就交给其他人去查一查吧。”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谢迁微微有些失落,微微拱手致敬回到自己的位置,很显然,弘治皇帝现在是不信任他了。

    如此一个大案交到了自己的手上,自己都没有查出个什么东西出来,更是牵连到了几个粮商的灭门惨案,弘治皇帝会另外选人去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只是自己一个内阁大臣,失去了皇帝的信任,这以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不过他现在可没有时间去思索这方面的事情,因为弘治皇帝会派谁去继续查这个案子才是眼下的大事。

    当然不仅仅是谢迁,朝中其他的大臣一个个也都紧张起来,有些大臣怕事,不想牵连进这个泥潭,害怕被弘治皇帝点名。

    有些大臣则是摇摇欲试,这也是一个出名的好机会,只要能够将这个事情办好了,以后简在帝心,岂会没有上升的机会

    还有一些大臣则是暗暗发颤,生怕这个事情没完没了的一直追究下去,牵扯下去,一旦牵连出自己来,那就完蛋了。

    “萧敬”

    弘治皇帝冷冷的念出了一个名字。

    随着弘治皇帝念出萧敬的名字,群臣顿时就忍不住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有明一朝,太监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好的有七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现在的萧敬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好太监。

    至于名声不好的太监那就太多、太多了,从土木堡之变时怂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的王振到前朝明宪宗时期让人闻风色变的西厂汪直(雨化田的原型),每一个都是让这是文臣士大夫们恨的咬牙切齿的主。

    对于太监,有明一朝的文臣士大夫都是非常不喜欢,特别是前朝宪宗皇帝非常喜欢倚重宦官和厂卫的力量。

    在成化十三年,宪宗皇帝单独成立了一个西厂,再加上原有的东厂和锦衣卫,几乎让整个成化朝都陷入了特务组织的高压之下,群臣惶恐,没有一日安宁。

    好不容熬过了成化朝迎来了弘治皇帝,这弘治皇帝是个好人,还是一个亲近文臣的皇帝,所以弘治皇帝一上台,不管是宫内的太监,还是厂卫等等都遭到了沉重打击,群臣的日子这才好过起来。

    大家回家喝喝酒、说说话也不用担心被厂卫的人监听了,大家甚至于还敢指着弘治皇帝鼻子喷他一脸涂抹,这样没有宦官、没有厂卫存在的世界对这些文臣们来说才是真正的好日子,这才是大明原本就该有的样子,也是大明中兴的样子。

    可是现在,弘治皇帝竟然念出了萧敬的名字,萧敬是谁啊,他就是现在大明朝内最大的太监,司礼监的老大,同时还兼领着锦衣卫和东厂。

    这样的太监要是放在成化朝,以宪宗皇帝的个性,这个萧敬多半又是一个让群臣闻风丧胆的角色,但是在弘治朝,这个萧敬就和弘治皇帝一样,属于老好人的角色,没有什么存在感。

    弘治皇帝上台以来倚重文臣的力量,从来都没有去动用过宦官和厂卫的力量,这是群臣们最喜欢弘治皇帝的一点。

    亲贤臣远小人,文臣们自然一个个都是贤臣了,这小人就是这些宦官、厂卫了,如果还要加上一个的话,武将勋贵也是可以列入其中的。

    现在弘治皇帝点了萧敬的名字,这很显然是要让宦官和厂卫去彻查此事了,这可是以前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的事情,也是朝臣们最害怕出现的事情。

    这当官嘛,像西门豹、赵广汉、徐有功这样的清官毕竟还是少数的,特别是明朝当官的薪水确实是太低了的情况下,大家想要过的体面一点,这屁股多少都是不干净的。

    宦官和厂卫不介入到朝局当中,大家都是当官的,彼此自然是能够互相理解,也就不会有什么事情。

    可是一旦宦官和厂卫介入进来,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了,随便查一查都能够让大家剥皮实草了。

    大家好不容易才忽悠住了弘治皇帝,让他相信群臣,让他不重用宦官和厂卫的力量,没想到现在弘治皇帝竟然要让萧敬去查这个事情,那到时候,纵然是再灭掉十几个、几十个满门也休想将这个案子给压下去。

    更何况,这宦官和厂卫的力量,一时用了一时爽,一直用一直爽,弘治皇帝以后要是喜欢上了倚重宦官和厂卫的力量,那成化朝的恐怖阴影就可能再次笼罩大明的天空。

    “陛下,万万不可啊”

    萧敬这边还没有回话,立刻就有大量的群臣站立出来,一个个都急红了眼睛,现在都已经不是这个德州仓和临清仓粮食失窃的事情了,这是关系到文臣们以后能不能得到弘治皇帝信赖和倚重的大事上来了,甚至于连刘健、李东阳都站立出来阻止弘治皇帝。

    唯一没有什么太大反应的就是武将勋贵集团了,对于他们来说,不管是文臣当道也好,还是宦官当道也好,反正都不会是他们这些武将勋贵们掌权,他们有着祖传的铁饭碗,安安心心过自己的小日子就可以了。

    不过张懋依然和相熟的几个人互相对视一眼,眼神之中也是露出来惊讶的神情。

    大家对于弘治皇帝的性子早就已经摸索的清清楚楚了,对于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大家也基本上都能够猜的七七八八。

    发生这样的事情,要是按照以往弘治皇帝的性子,多半还是换个大臣去查,最终也不会查出什么东西来,然后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可是谁能够想到,现在弘治皇帝竟然准备让萧敬去查这个事情,准备利用宦官和厂卫的力量去查,这就实在是太让人意外了,谁都没想到这一点。

    不过仔细的想一想,这次的事情似乎闹的太大了,这些粮商也太过贪心了,两百文一斤的粮食,这简直就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关键是出了如此大的事情,这些人还想如此敷衍了弘治皇帝,也做的确实是太过分了。

    估计着弘治皇帝现在对这些文臣们产生了不信任,所以这才会想着重新利用宦官和厂卫的力量。

    这宦官和厂卫的力量虽然庞大,但其实说到底这些力量也都是皇帝的力量,关键就在于皇帝有没有想过要利用这股力量,有没有必要去利用这股力量。

    以前弘治皇帝信任群臣,什么事情都让大家去办,这宦官和厂卫自然也就没有存在感了,现在弘治皇帝不信任他们了,感觉自己受到欺骗了,自然就会想到了利用宦官和厂卫的力量了。

    整个明朝,也就只有弘治皇帝是没有利用这宦官和厂卫的力量,他死了之后,明武宗朱厚照很快就重建西厂,再次重用宦官和厂卫。

    甚至于有人就说了,如果崇祯皇帝能够利用宦官和厂卫的力量的话,说不定大明朝还能够在延续下去。

    没有了宦官和厂卫,这大明皇帝也不过是任由文官们操控的傀儡而已。



第230章,判若两人的弘治皇帝
    午辰时三刻,群臣从金銮殿之中慢慢的退出,心情自然是各不相同。

    有人一脸忧愁,惶恐不安,仿佛死期将至;有人面露喜色,似乎看到了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至于武将勋贵们则是一个个满脸笑容,弘治皇帝似乎越快越喜欢武将勋贵们了,英国公张懋又被召去养心殿这边议事了。

    谢迁面无表情,看起来似乎波澜不惊,但其实内心里面很不是滋味,自从成为内阁大臣之后,他还是第一次没有被弘治皇帝下朝之后召去议事,要知道刘健和李东阳,甚至英国公张懋、户部尚书周经、兵部尚书马文升等人都被召去议事了。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弘治皇帝现在不喜欢他,不信任他,这也极有可能意味着他的仕途到了尽头。

    位高权重的大臣如果得不到皇帝的信任,肯定是干不久的,这一点不仅仅谢迁清楚,就连身边这些同僚也很清楚。

    以前下朝身边总是少不了人过来攀谈一二,现在大家看到谢迁都稍微慢几步,以至于谢迁的身边空无一人,只能够一个人慢慢的走下龙阶,显得非常的孤独、萧瑟,世态炎凉也不过如此。

    只是现在也怨不得任何人,弘治皇帝交代的事情,他确实是没有办好,查官仓官粮失窃的事情查了怎么久,竟然查到线索断掉了,这绝对是不可饶恕的事情。

    “年纪大了,闲云野鹤的生活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谢迁看了看脚下的龙阶,回想起自己的一生,他想到了当年年轻时,他一举高中,状元之才,带领同期天子门生从这阶梯下面一步步走到了金銮殿,现在就差一步,他就可以走到人臣的极点。
1...7576777879...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