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胡希文虽然心疼钱,但这个时候了,真心不是小气的时候,这大把、大把的铜钱是下雨一般的撒下去。
撒完铜钱之后,胡希文也是对着身边的同乡说道:“我去打电话,给家里面报喜。”
说完,也是朝着电话亭这里走去,此时,电话亭这里早已经有大量的书童在等待了,他们只等着自家公子高中了,立即就给家里面报喜。
胡希文因为是第二名,所以一下子就知道了,此时还没有什么人。
很快,电话就打通了。
“喂~我是胡希文啊,我高中了!我高中了!”
电话一接通,胡希文就兴奋的喊了出来。
“你高中了?”
“恭喜啊,恭喜!”
“你父母就在我身边。”
电话的另外一头,包租婆一听,顿时就惊喜的说道,连忙将电话交给了胡希文的父母。
胡希文的父母接过电话听到胡希文的话之后,整个人都欣喜若狂。
“好,好,太好了,我们胡家终于出了一个读书人,出了一个当官的了。”
胡希文的父母那是激动的都要落泪了。
为了支持胡希文读书,他们夫妻两个不知怎的吃了多少的苦,受了多少的累,还不要脸一般的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的钱。
现在终于有回报了。
很快,胡希文的父母也是点上了准备好的鞭炮,同时兴奋地对着周围的左邻右舍宣布自己的儿子高中了。
一时之间,整个街坊都知道了,同时消息也是迅速在成都这边传开,很快大家都知道在这里有一对打工夫妻的儿子高中了,金榜题名了,这以后就飞黄腾达了。
不少成都这边有头有脸的人知道消息之后,更是派人前来送上贺礼,这个时期能够金榜题名的人,这以后注定了会飞黄腾达的。
京城贡院这边,榜单全部都已经张贴完毕。
“中了,公子,公子中了!”
“少爷,少爷,高中啊,高中啊!”
“公子,高中,高中,总分82分!”
伴随着类似的声音不断的响起,顿时现场就又一个个书生兴奋的笑了起来,周围则是一大片羡慕嫉妒的眼神。
电话亭这里,一下子就变得无比热闹起来,一个个电话打向大明的大江南北,将好消息传递到四方。
ps:古代的进士虽然很难考,但考中了就是牛叉啊!





大明镇海王 第2181章,转学新学去
“老爷,老爷!”
“少爷来电话了,高中了,高中了!”
“老夫人,公子高中了!”
“高中了!”
伴随着电话沟通大明的四面八方,京城这边科考的情况也是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四面八方,在大明的各地,收到好消息的一处处地方,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有些家里面殷实、有钱的,那更是开始摆起流水席、请起戏班来唱大戏,能够会试高中,这以后就是板上钉钉的官老爷了,而且以后还是有机会成为国之柱石,朝中重臣,天子肱骨的。
这身份地位就完全不一样了,鲤鱼跃龙门并非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贡院这里,看到自己金榜题名的人正开心的撒着钱,前来凑热闹抢喜钱的人则是开心的抢着的喜钱。
只有那些名落孙山的学子们此时此刻脸上毫无笑容,唯有无尽的失落同时对于身边那些高中的同乡、同窗、好友投入羡慕嫉妒的眼神。
五万多人前来参加会试,只有700多一点人能高中,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要落榜的,能高中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人都只能够羡慕他人。
孙云和陈茂义两人的书童、仆人仔仔细细的检查了金榜上的名字,始终都没有找到两人的名字,这才慢慢的回来。
不用他们两人说什么,孙云和陈茂义就已经知道了结局,因为刚刚官差衙役念名单的时候,他们都在用心的听着,始终都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
两人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之中看到了无尽的落寞,几次前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每次都信心满满,意气风发的来,最后又都带着失落而回。
三年又三年,转眼间两人都已经四十多岁了,眼看着就要奔五了,然而还是没有高中,反倒是这个胡希文,年纪轻轻,去年乡试中举,今年会试高中,还是第二名,这以后注定了是前途无量的。
人比人实在是没办法比,也不能去比。
有的人考了一辈子都没有考上举人,即便是考上了,又考了一辈子都没有考上进士,然而有的人呢,乡试、会试都是一次过,年纪轻轻就已经拥有了别人奋斗一辈子都无法得到的东西。
“唉!”
陈茂义轻轻地探口气。
“陈兄,不必气馁,我们三年后再战!”
孙云连忙安慰道。
“不,我以后不会再来参加科举考试了。”
陈茂义想了想说道。
“陈兄,你又何必说这样的气话呢,你我也不过才参加几次而已,落榜实属正常,很多人参加了五六次,七八次才高中的。”
孙云一听就觉得陈茂义是在说气话。
“我不是再说气话。”
“你我都已经四十多岁的人了,我们从十几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一直到三十多岁才考上举人,这又考了十多年的会试,然而依然还是屡试不第。”
“我们的人生难道就全部要花费在这上面吗?”
“那样又有什么意义呢?”
“即便是再来我们能够高中,去做官,可是都已经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又还能够活几年?”
“我们都已经四十多岁了,剩下的时间还能够又多少?”
“我觉得我应该是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陈茂义摇摇头说道:“考进士一定要像胡兄这般,年纪轻轻就高中了才是有意义的,因为年轻,所以能够大有作为。”
“我年纪太大了,还是不死磕在上面。”
“可是,陈兄,我们读书人,如果不考科举,我们就只能够去当个小官了,难道你会甘心于一辈子都做个七品县令?”
孙云还是没有明白陈茂义的意思,以为陈茂义这是准备去朝廷吏部这边登记去做小官了。
举人也是可以做官的,一般都是从八品、七品的小官做起,基本上一辈子也就是这个级别,很难有所提升的。
在大明朝,真正想要做大官,那就必要考进士入翰林才能够有机会做大官,只要科举考试的名次靠近,那以后基本上都可以飞黄腾达。
“孙兄,我的意思是我准备考科举,也不准备去做官了。”
“我要去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陈茂义笑了笑说道。
“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孙云疑惑道。
“是的!”
“我以前的时候和很多人一样,觉得新学是旁门左道,是杂学,是不入流的,故而始终都没有去学一学新学的知识和内容。”
“一直到了最近这两个月,我才是新学其实也是博大精深,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学问,我发现我自己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新学的知识和内容。”
“读四书五经的时候,我觉得非常累,那并不是我所喜欢学习的。”
“读新学我觉得很轻松,总是能够有新的发现,那种探索自然规律,发现新鲜事物的感觉让我觉得非常有趣,有意思。”
“所以我决定以后去学新学。”
陈茂义笑了笑说道。
想清楚了这些,又下定了决心,决定自己以后要走的路之后,他突然间发现,是否高中对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影响了。
自己并没有因为落榜而伤心难过,反倒是有种解脱的。
从科举考试的牢笼之中解脱出来,挣脱了那种束缚,能够全心全意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研究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物。
虽然仅仅只是短短的学习了2个月新学,然而新学所展现出来的多姿多彩深深的吸引了陈茂义,尤其是其中的数学、物理和化学,上面提到的很多问题,很多有趣的实验,探索自然的规律和现象,这些都让陈茂义感觉自己的人生迎来了新的开始。
“转学新学?”
孙云人都傻了。
自古以来唯有读圣贤书的人最是清贵的。
这读新学的人那是不入流的,都没办法考功名去做官什么的。
要身份地位哪里能够和他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相比。
陈茂义这好好的举人不去认认真真的考进士,竟然说要转去学新学,这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
要知道在大明还有无数的读书人做梦都想要考上举人,能够来参加会试,你倒好,只是几次落榜而已,竟然就不考了,还要转学新学。
“陈兄,或许这次对你打击有些大,毕竟胡兄人年纪轻轻就考上了,我都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没有。”
“说实话我的心里面也是觉得很不平衡,很不公平,但像胡兄这样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的人都和你我一样,三四十岁还在这里奋斗。”
“这次回去之后,先好好的休息、休息,然后好好的再刻苦读书,三年之后,我们未尝不能像胡兄今日这边春风得意马蹄疾。”
孙云安慰起陈茂义来,觉得这次肯定是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说实话,这心里面肯定是非常难受的。
自己两人辛辛苦苦的走了一路了,从十几岁开始到现在四十多岁,差不多都快要三十年了,然而这个胡希文呢,现在才十八岁,他就已经走完了大家做梦都想要走完的路。
又还是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这一路上走来,大家虽然年纪相差甚远,但都以兄弟相称,彼此之间谈天论地,畅谈人生理想,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可是等到现在的时候,看着胡希文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这以后前途无量,而自己却是又落榜了。
这内心之中所受到的伤害和打击是非常巨大的。
这以后,自己还是需要捧着那几本破书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而胡希文呢,他以后就不一样了,接下来的殿试,按照这样的趋势,胡希文极有可能也是可以排名很靠前。
到时候直接就进了翰林院,在翰林院里面修几年书就可以外派到地方直接就从州府官员做起,以后升迁也是会非常快。
可能做到三四十岁的时候,他已经是位高权重的大臣了,这以后成为天子的肱骨,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也是有可能的。
如此巨大的反差就发生在自己和自己身边人的身上,这打击是非常沉重的。
“孙兄,我并不是在开玩笑。”
“而是非常认真的决定了我以后要走的道路。”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在思索人生的意义,我在想难道我的一辈子就这样度过吗?”
“现在我终于想通了,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以前的时候,我总是很迷茫,其实我并不喜欢去读四书五经,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但那是家里面的要求,也就一直在读。”
“一直到接触了新学的内容,我豁然间就如同发现了新世界一样,觉得非常的精彩,非常的有意思。”
“我现在都已经四十多岁了,人生的路已经走完了很长一段路了,剩下的时间准备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孙兄,我先走了,我准备去学新学了,到时候再去考新学的大学。”
陈茂义面带笑容的说完,接着也是直接就离开了。
此时此刻,整个贡院大门之外,无数和陈茂义、孙云一样落榜的人都在思索着,思索着人生的意义。




大明镇海王 第2182章,退休的想法
“噼里啪啦!”
“铛!铛!”
京城的街道上面,伴随着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整个京城的男女老少都纷纷的涌现到街头来观看今年的新科状元。
年仅25岁的江西吉安府人罗洪先身穿状元府骑在枣红马上面,春风得意,满脸笑容的带着700多个新科进士在游街。
这是京城三年才有一次的热闹节目,也是整個京城最热闹的时候,比起过年时还要更加的热闹。
这京城的男女老少都会拥挤到街道上面看看今年的状元到底长的帅不帅,英俊不英俊。
自从当年刘晋中状元开始,这京城的老少爷们看状元的时候最先看的就是这个长相和年龄了。
今年的状元罗洪先,年龄显然也是非常的年轻,仅仅25岁,这个年纪,无数的读书人可能连举人都考不上,但是他却是已经是状元了。
长相上,他也是相貌堂堂,仪表不凡,继承了大明状元郎必须要有一副好皮囊的优秀传统。
罗洪先也是一个牛人!
他和前面提到胡希文一样,都是一次性考过了乡试和会试,去年参加江西的乡试,一次考过,牛叉的不行。
要知道江西在明清时期,那是出了名的考霸之乡,能够一次性就考过了,可见他也是相当牛的。
更牛的是这第一次来参加会试,他的排名也是极其的靠前,是仅次于唐顺之、胡希文的第三名。
在殿试的时候,他写的文章得到了天子的赏识,也是成为了状元,唐顺之和胡希文则是排在了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榜眼和探花。
当然罗洪先牛并不仅仅只是牛气在这方面。
这个罗洪先之所以24才去参加乡试考试,那是因为他这个人最喜欢的竟然王守仁的理学以及新学当中的地理学,他从小就立志要当学者,喜欢搞研究。
平时没事做的时候就学王守仁将自己关起来思考个几天几夜什么的,又或者是任性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到处游山玩水到时候,仔细的研究地理学。
为此他还去新学的学校里面上过课,学过新学的诸多内容和学科,这也是他这一次能够名列前茅的原因之一,因为他是学过新学的人。
学习新学和地理学耽误了他不少的时间,以至于别人十几岁开始考科举的时候,他还在那里到处玩。
但牛人就是牛人,即便是比人晚一些也没有关系。
他在诸多方面都有着极深的造诣和成就,和王守仁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甚至于可以说是另外一个翻版的王守仁了。
罗洪先这个人比较淡泊名利,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骑马射箭、考图观史、上学天文、礼乐、典章、阴阳、术数,下学地理,水利、边疆、军事、攻战、对阵、物理化学等等。
通俗的来说,这个人的兴趣爱好特别的广泛,什么都喜欢去学,关键是人家厉害啊,学什么都一学就会,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的厉害,在历史上都是很有名气的一个人。
为此他的父母也是伤透了脑筋,出身官宦世家的罗洪先,其父母和长辈都希望他能够好好的去考科举考试。
这罗洪先并不怎么用功就随便的学了学,这一路过关斩将的过来,轻轻松松就一次性考过了乡试和会试,还最后中了状元。
这样的牛人,纵观古今也都没有几个。
他之所以不如王守仁有名字,主要是因为历史上他早早的就因为得罪了嘉靖皇帝,上书批评嘉靖皇帝沉迷修仙炼丹导致朝政腐败,被嘉靖皇帝给早早的罢官免职回家去专心搞研究了。
所以名气不如王守仁的大,但他确实是一个牛人。
罗洪先骑着马带着新科士子们游街,京城的老百姓们自然也是难免要评论一番了。
“今年的状元郎不懒啊,长的还是阔以的。”
“确实是不错,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却没有书生的羸弱之气,倒是有种军人的阳刚之感。”
“和以往历年的状元郎相比,今年的状元郎也应该是可以排进前三的。”
“我觉得啊,还是弘治十二年的状元郎是最帅的一个。”
“你说的是当今内阁首辅刘公吧,我也觉得他是最帅的一个,不过那都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
“就是啊,都已经是五十岁的老头子了,还能够有多帅。”
“你们这些年轻人啊那是没看过当年的刘公,英俊不凡、气质脱尘,不知道迷倒了京城多少少女。”
“当年礼部尚书的孙女和定国公的孙女可都是被迷住了,两大豪门的千金大小姐同时嫁给他,这可不是吹的,据说当年刘公成亲的时候,京城无数的千金小姐都伤透了心。”
“是啊,是啊,你们这些小年轻都没见过当年的刘公。”
“不过今年的状元郎也是不差的。”
“我倒是觉得今年的探花郎非常的英俊帅气,关键是这人还非常的年轻,这可能连20都不到吧。”
“今年的探花叫胡希文,据说才十八岁,听说还没有娶妻呢。”
“我也听说了,我也听说了,有记者采访过这个胡希文,他是成都人,祖上世代都是农民,父母去成都打工之后,拼尽全力送他读书,他也不负众望,这次成了探花郎。”
“还真是年轻啊,才18岁啊,这以后前途无量啊。”
“可不是嘛,当年刘公中状元的时候是20岁,他这18岁,人又和当年的刘公一样,英俊帅气,这以后说不定又是一个刘公。”
“今年的榜眼也是很年轻啊!”
“榜眼叫唐顺之,南直隶常州人,报纸上说他今年才24岁。”
“今年的状元、榜眼、探花都很年轻啊,这25岁,24岁,18岁的,这让后面那些跟着的四五十岁的人情何以堪啊。”
“别笑他们,即便是四五十岁,那也是进士,以后也是朝廷的官员,你我在他们的面前不过是蝼蚁一般的平民百姓。”
“那倒是,那倒是!”
“......”
一处酒楼上面,刘晋和王守仁也是一边喝茶一边看着下方游街的退伍,内心之中也是感慨万千。
“光阴似箭啊,一转眼都已经过去三十年了,当年我们也是如此,只是现在我的头发、胡子都已经白了,刘晋你也是五十岁了。”
王守仁看着骑着高头大马的罗洪先,这个罗洪先可以算是自己的弟子,他学习了自己开创的理学,又处处向自己学习,尽管不是自己收的弟子,但也算是理学的传人,还是王守仁非常满意的一个传人。
看着自己的弟子当上了状元,再看看自己,已经满头白发了,对面坐着的刘晋,遥想当年,英姿勃发、春风得意、英俊潇洒、气质不凡。
到了现在脸上也是有了岁月的痕迹,尽管看起来依然还是挺年轻的样子,但无论如何也是五十岁的人了。
“是啊,岁月不饶人,一下子就过去三十年了,你我都已经老了。”
刘晋笑了笑点点头。
这人一旦过了三十之后,时间就仿佛越走越快,越走越快,一下子就过去了一年,这一下子就过去了三十年了。
“老王,我有回乡养老的想法了。”
沉思一会,刘晋非常真诚的对王守仁说道。
“什么?”
“你要回家养老?”
听到刘晋的话,王守仁都傻眼了。
别闹好不好,你才五十岁,又身体健康,还可以继续为大明朝发光发热至少十几年,你现在就想着回家乡养老了?
要知道很多人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那正是事业的上升期,别说是回家乡养老了,那即便是有病,那也是要死撑着的。
像杨廷和,都已经病的不行了,依然还是死撑着,就是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力,还有当年的刘建,都已经八十岁的人,依然不肯放手,你倒好,这内阁首辅当的舒舒服服的,竟然说要回家养老了。
“我不是开玩笑的。”
“其实在很早之前的时候我对于自己的人生就有了规划。”
“在我的规划当中,我就是准备五十岁就不干了。”
“人生苦短,都已经到五十岁了,谁知道还能够活多久。”
“世界很大,我想用剩下的时间去到处看看、走走,趁着自己还能够走得动,牙齿还好,还可以品尝下各地的美食。”
“这要抓紧时间的去世界各地都走一走,看看这大好的河山,领略下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这难道不比一直被束缚在京城这里强多了吗?”
刘晋笑着和王守仁说道。
听到刘晋的话,王守仁顿时就忍不住再次仔细的看看刘晋,这个刘晋总是能够有地方让自己对他刮目相看。
做官做到了刘晋这个地步了,这说放就放,拿得起、放得下,自古以来都很少、很少。
更让王守仁佩服的是刘晋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非常的清晰,这年纪大了,该放下的就放下,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去看看大好河山,领略风土人情。
等到身体不行了,这再回到自己的故乡,最终叶落归根,或许刘晋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可是,天子是不会允许的。”
ps:求票票~各种求!




大明镇海王 第2183章,别闹,赏你几个美人
乾清宫尚书房内。
正德皇帝朱厚照正在召集群臣商议国家大事。
“陛下,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请求我们大明再向西班牙提供3000万两白银的贷款!”
礼部尚书方永良向朱厚照奏报道。
“3000万白银?”
“西班牙现在欠我们大明多少贷款了?”
1...952953954955956...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