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商会成立的半个月后,在兴元府的梁奕得到了消息。
“兴顺商会”
“没错,梁大人,他们在万州建立的商会名字是兴顺商会,属下问过了同样是取自顺天府和兴元府两府里面的字,不过为了不引起怀疑和其他的麻烦,选择了顺字和兴字,并且调换了位置,离开的时候万州的商界还是非常平淡的,应该和那位知府大人有关系,或许是消息传出去让其他人不敢轻举妄动。”
三人和随行者前往西凉朝的时候,梁奕防止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事情,所以让汪历和庞鑫二人同行。
一是可以保护他们的安全,二来是商会建立后可以将万州的消息传回来,让梁奕能够有更好的判断。
至于这个名字是三人共同决定的,从一开始他们就为了这个名字绞尽脑汁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最后想了想干脆就用两府之中的字来取名,只不过南齐朝已经有顺元总督,若是差不多的话很容易招来怀疑,毕竟那里会有这么巧的事情。
就算不怀疑,在西凉朝取一个南齐朝的名字实在是不妥,所以换了一个字并且调换了顺序,如此一来就算怀疑也有解释的理由,再说兴顺也是一个喜庆的名字,谁会估计揪着不放。
“若是大人觉得名字有不妥之处,属下马上派人前去通知他们更改。”梁奕刚才疑问的语气和现在的沉默让汪历以为是对名字不满意,赶紧说道。
接着梁奕摆了摆手道“名字倒是无所谓,兴顺商会这个名字听起来还不错,再说商会已经建立起来,说不定他们现在已经在准备了,若是突然之间改名字的话说不定还会有其他的问题出现,干脆就不改了,我刚才想的是要不要把商会一分为二分开发展并且取不同的名字。”
名字的确无所谓,等日后成功的话会把所有的生意都并入到付家去,所以不是特别的重要。
“大人,这是为何,现在西凉朝的局势非常不稳定,并且付家近些年没有出现过任何的问题,从生意上面打压已经实属不易,若是在一分为二的话恐怕会对接下来的计划产生很大的影响,属下认为还是按照如今发展下去,反正顺安府还有栗栋的那位朋友支撑着,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梁奕摇了摇头道“不,汪历你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正因为顺安知府和栗栋将军关系不错我才有这样的担心。”
“按照我们的计划,不出意外的话最终商会会成长到付家这样的地步,而如今的付家对于三王爷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可见其财力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到时候不保证不会有人眼红然后对商会下手,特别是顺安知府,因为在他的治理下对商会会非常的熟悉,一旦动手的话也很方便,到时候给商会带来的麻烦会非常多,就如同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一样,篮子若是掉落在地上里面的鸡蛋肯定都坏掉了,若是放在几个篮子里面,最后放在一起鸡蛋的数量不会变,就算其中一个篮子出现了问题也不会对其他的有影响,最后的损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商会同样是这样,其实从一开始的时候我就不想把商会建立在万州,只不过是栗栋将军竭力推荐的,想了想之后才答应的,现在回想起来有些后悔但是肯定来不及了,所以就如同这鸡蛋一样,完全可以将商会直接分开发展,等需要的时候再合起来是一样的,防患于未然啊。”
梁奕所说的生意上面的汪历大部分听不懂,但是用他在穿越前了解的用鸡蛋来举例子,此事的前因后果一下子就明朗了,汪历马上就能够明白话里面的具体意思。
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搭理的,梁奕终究接触的只是栗栋,和所谓的顺安知府和四王爷接触的不多,所以不愿意把砝码放在他们的身上,多少都有些担心,必须要有其他的打算避免出现意外。
。
第六百六十三章 名声大噪
汪历对生意上面的事情的确是一窍不通,从来未曾接触过,不过解释的这么到位,再怎么都已经理解了。
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段时间在西凉朝待过之后更加感同身受,特别是和那位顺安知府接触过后,现在回想起来这样做或许没有错。
“梁大人,您知道的属下在这方面什么都不懂,但是刚才的那番话属下还是明白的,认为将商会一分为二是可行的。”
“哦连你也是这么认为的”梁奕很惊讶,原来以为汪历是为了迎合他的话才这样说的,不过人的眼神是不会骗人的,从观察的来看说的并不是假话,意味着这是他真实的想法。
汪历微微点头道:“大人,别的不说属下在看人这方面还是有眼力见的,我跟随着他们刚到顺安府的时候,那位知府派人来接了表现的非常平淡,直到看见栗栋将军之后才变得热情起来,当时所有人都没有发现但逃不过属下的眼睛,从他的眼神里面明显看到了不以为然的模样,按理说两人的关系这么好见面不会是这样的想法,最主要的这是他真实的想法,或许两人的关系并非是表面的这么好,或者是说栗栋将军不知道。”
“随着多次的接入,属下发现此人有时候还会表现出不屑的表情,这更不是一个老朋友应该有的表情,然而每次做的都很隐蔽,就是属下不认真观察的话都发现不了,当时毕竟两人都在关系又非同一般,就算觉得不对劲也不可能说出来,非但不会影响他们的关系,反而会带来一些麻烦,还会让他有所差距,如今回想起来的确是有问题存在的。”
“据了解这位知府目前在朝廷不属于任何一位王爷,算是中立的存在,并且持续了有整整十年时间,所以他这十年来一直在知府的位置上徘徊,算起来顺安府已经是他的第三任知府,和栗栋将军好也是机缘巧合,加上栗栋跟随着四王爷两人的观念是不一样的,也不一定就是现在看见的这么好。”
经过汪历这么一分析,梁奕也是微微皱眉。
随后开口道:“汪历,按照你的说话,这位顺安知府是值得怀疑的,不过以两人做过的事情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若是有矛盾真要闹大的话,两人手里所掌握的完全可以绊倒另外一人,所以说是没有必要的,不过现在正是太子之位争夺的最激烈的时候,照目前的趋势下去三王爷成功是必然的,到时候栗栋势必会遭到打压,那时候再动手的话或许是个不错的机会。”
“大人,那接下来应该如何安排,趁着现在商会刚刚建立起来,将其分开的话还是很容易的,等到成型了之后再想要分开就不是容易事了,到时候兴顺商会名气有了就不会和如今一样,若是再有知府这个不确定的隐患,事情会变得更加严重。”
梁奕思考片刻后开口道:“汪历,你明日就启程前往万州,告诉他们三人万州的付家主要靠的是粮食生意,所以到时候就由刘于留下来继续经营兴顺商会,至于所需要的银子让邓河给他留足,而邓河和孙家立马离开万州前往珲州继续做糖,辣椒和玉器的生意,贺州和万州相隔的实在是太近了,就算到了贺州很容易被发现破绽的,要走肯定就要远一些才行。”
“另外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先不要将此事告诉栗栋将军,若是他发现的话如实告知便是,没有发现就一直隐瞒下去,毕竟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和顺安知府说了那么这样做就变得毫无意义,第二分开之后告诉他们没有我的命令不得私自见面,若是有重要的事情必须要见,也要提前与我通报得到同意后才可以见面,第三到了珲州之后这里也是靠近都城的,但是因为没有人扶持所以必须要用最短的时间拿出实力来站稳脚跟,第四”
梁奕说了一些必须要注意的事项,一开始还没有实践的时候没有发现这么多的问题,这才刚刚建立就发现了一些问题说明计划还是有问题的,不过好在发现问题比较及时,能够尽快的解决,总比等到晚了再发现的时候要好的多,那会儿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是,大人那属下明日一早就出发,前往万州将此事告知他们三人,让其尽快做好准备,不过这些原因是否要告诉他们三人。”
刚才特意强调了不要让太多的人知道这个消息,所以汪历还是选择问一问免得出了问题。
梁奕思考片刻后说道:“告诉他们吧,至少要知道这样做的具体原因,另外告诉他们三人,现在万州的兴顺商会所有的都不要做改变,他们二人到了珲州之后先不要忙着建立商会,就从其他的方面开始入手,想要打一个措手不及的话肯定是要出其不意的,若是直接建立商会马上就会吸引注意力,到时候肯定会直接被打压的,想要发展起来不是容易事,所以要在珲州的商人们反应过来之前做好一切准备。”
“是。”
第二日汪历再次启程前往万州,只不过这一次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十日之后汪历再次到了万州,将梁奕的话传到之后三人没有任何的犹豫,在第五日没有和任何人告别的情况下跟随着汪历离开了珲州,至于后面发生了就由刘于来解释。
三个月后兴顺商会的名气逐渐在西凉朝大了起来,很多商人都知道万州新建立才三个月的商会有着很雄厚的实力,无论是财力还是背景这方面都让人望尘莫及。
同时发展起来的还有孙元浩他们,按照梁奕要求没有建立商会,而是以邓家的名义在发展,毕竟南齐朝的孙家还是有一些名气的,不过两者相比较的话肯定后者更胜一筹,毕竟有源源不断的银两在提供,不是兴顺商会可以比较的。
年前的时候梁奕收到了董高逸的召见,要求他汇报这两年来顺天府和兴元府的一些情况,同时还有关于付家和西凉朝太子之位争夺的事情。
距离过年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梁奕带着妻儿返回都城。
第六百六十四章 和元于的交谈
回到都城的第三日时间,梁奕前往皇宫觐见,前面给了几日的休息时间,在府上好好的休息了几日之后自然还是要来见一面的。
整整一上午的时候梁奕都待在皇宫里面,将两府的事情和帮助西凉朝四王爷的事情说清楚之后方才离开。
中午离开皇宫回到府上刚把午饭吃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元于府上的管家就过来请他过去,这自然是不能够拒绝的,随即跟着管家一块儿前往元府。
“梁奕,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你了,听闻虞谭说你去年在顺天府搞的是天翻地覆,最后硬生生的将问题解决了。”两人有很长时间没有见面,元于一上来就询问道。
“看来元将军的消息还是非常灵通的,但那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付那些人不用强硬的手段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而陛下也希望能够尽快的解决,自然是越快越好。”
“行了,先不说这个,今日叫你来是为了另外一件事情,本来陛下要告诉你的,不过涉及到的可能比较多,所以就让我来说。”
梁奕知道元于叫他过来无非就是叙旧,但是这么着急应该是还有别的事情,只是过来禀告的人并没有说的很清楚。
“还请元将军解惑。”
“东吴国可能出问题了,想必你也应该听到了关于这方面的消息。”元于一眼严肃的说道。
随后继续说道:“几年前的时候,我们和东汉朝之间因为一些问题发生了冲突,最后想办法帮助其国内的另一股势力趁机作乱,最终占领了几座城池建立了东吴国,为了避免一些麻烦只是安插了几名官员在东吴国的朝廷之中,虽然官职都不高,但是对朝廷的事情还是可以做到了如指掌,同时防止东吴国趁机反悔还留守了一只三万人的大军在东吴,平日都在比较隐蔽的地方训练,只有出现战争的时候才会动手。”
“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些年来东汉朝一直在忍辱负重,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报仇,所以也放弃了对东吴国的开战,这让东吴国也有很好的发展机会,一些所谓的忠臣秘密和皇亲国戚商议如何摆脱我国的控制。”
“这些年来最主要做的有几件事情,一是秘密发展军队,据了解到的情况现在的东吴国大军有足足十五万,比刚建立的时候多了五倍之多,然而对外宣称的时候五万大军,意味着隐瞒了整整的十万大军,一旦动手的话留在东吴国的五万大军就非常危险,并且还不知道这支大军的实力如何,训练如何,不得不防,第二件事情就是将我们要求设立的一些朝廷机构逐渐的扩大,一有人就塞进来,导致很多机构都非常的臃肿,其实安排进来的人都是故意的,不仅仅捣乱还会隐瞒一些事情的真相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是理由又是非常合理的没有办法拒绝。”
关于东吴国的一些消息梁奕自然是听到了,不过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不是说对东吴国非常的放心,是因为知道这样的事情迟早会发生的。
东吴国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来,的确是南齐朝出兵相助才有这样的结果,否则他们早就被消灭了,怎么可能还有今日建国的事情,但是不会有那个皇帝希望自己处处都被制约着,即便是南齐朝不干涉任何的内政,心里还是会不舒服的,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摆脱这样的控制,那么就需要有强大的实力支撑才行。
“第三件事情东吴国可能暗中在和北疆国有接触,这个我们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过无风不起浪,我们还是在秘密的进行调查,据说是想要同时摆脱我南齐的控制,我们对北疆国因为不是很重视,所以没有太在意,也是听到这个消息后才开始调查的。”
“元将军,您不觉得出现这样的问题非常正常吗”梁奕笑着说道。
不等元于开口继续说道:“东吴国在没有建立前必须要依靠我们南齐大军的力量才能够抵抗东汉朝的大军,否则的话只有死路一条,然而当建立之后总想着还有制约心里就会不舒服,那么就是想办法摆脱这样的控制,做这些事情就是必然的结果。”
“首先想要摆脱我们的控制,那么肯定要有一定的实力才行,毕竟我们还有五万精锐将士留在了东吴国,要发展的必然就是大军,否则的话光靠朝廷是不够的,同时一旦让我们察觉到了这样的行为是会制止的,就必须要隐蔽才行,然后在要动手的时候才会露出真正的实力来。”
“第二个,这些官员名义上是留在东吴国帮助处理重要政务的,实际上就是起到了监视和防止东吴国有异常的举动的作用,想要阻拦我们要做的就是扰乱视线,所以趁机扩张机构导致臃肿,然后再用一些繁琐的事情拖延住这些官员,久而久之监视的效率就会下降,只是他们会找到北疆国是我没有意料的事情。”
闻言,元于自然是明白话里面的意思,同样笑了笑:“的确,东吴国找到北疆国想要摆脱我们的控制,这样很可笑,不过着同样可以扰乱我们的视线,另外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没错,但是陛下不这样想,要求尽快拿出解决的办法。”
“怎么,莫非陛下要让我来接手此事虽说现在兴元府和顺天府没有太多的问题,不过正值比较关键的时候,估计再有一年的时间,局势就能够彻底的稳定下来,到时候再离开也不是不行,特别是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情,若是成功了对我南齐也是有好处的。”
对于梁奕要做的事情,元于有所耳闻,知道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还不是很清楚。
“元将军应该知道,西凉朝的那位四王爷对做皇帝其实是没有太大兴趣的,只不过是赶鸭子上架没有办法,处于对三王爷的了解,他不这样做日后再想要有这样的生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他能够成为西凉朝的太子,对我南齐朝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的,当然东吴国同样是比较重要的,也可以让其他人去,就比如说元将军您就可以。”
第六百六十五章 东吴的事情
此事很明显的出乎梁奕的预料了,若是真让他去东吴国解决此事的话肯定不麻烦,只不过解决付家就要延后了,不仅仅是完成不了约定,最主要的问题是那三人都被他送到西凉朝去了,一旦出事的话后果可能会比较严重,所以是不情愿的。
元于看着他点了点头道:“没错,陛下的确有这个意思,因为在陛下眼里此事你去是比较合适的,我自然知道你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向陛下推荐过自己,但是没有答应还要思考,可能还是比较中意你的,所以今日叫你来第一自然是叙旧,第二便是告诉你这事,如果真的有事情要处理的话,还是去和陛下说一说,免得到时候直接定下来,更改的机会都没有。”
出于对梁奕的了解,元于觉得有必要专门说这些给他提醒。
从表面上来看,帮助西凉朝的四王爷,让他成为西凉的太子是做的一件对南齐有利的事情,但是对于这位王爷痛快的答应下来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要知道梁奕这个名字在西凉朝的官员们眼里是非常痛恨的存在,想要和四王爷合作的话势必会接触身边的官员,在这样的局面下还可以做到这样或许有其他的原因,猜到这些后再结合此事所以才会在今日说这些。
“多谢元将军了,其实的确还有一件事情需要解决,尽管去东吴国不会对此事造成太大的影响,然而一旦失败的话后果就严重了,可以的话肯定要自己去做更加的保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