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只见元于接着说道:“现在我国的八十万大军之中,其中有二十万分别驻扎在顺天府和兴元府以防止北方的西凉朝来犯,经过那一战过后西凉朝实力大大降低,留有二十万的守军是足矣的,另外有二十万驻扎在南齐境内各地,是维护治安和稳定的,在战争时期是可以随便调动的,还有三十万大军现在分别驻扎在边境的汉州,利州和永州,不用想这肯定是可以随时调动的。”

    “至于剩下的十万大军则驻扎在南疆国的边境,也就是林州和西州,这支大军实际上的作用是防止南疆国出现敌袭,驻扎在这里是可以随时南下为南疆国提供帮助,若是开战的话势必会投入进来的,从这些可以得知我军实际可以调动的大军人数在六十万,和汉魏盟军是一样的。”

    “而最主要的一点是,非紧急情况下可以调动的将士人数实际上同样是六十万人,而并非是所谓的四十万人,那不过是纸上记载的东西罢了,意味着我军实际上会比汉魏盟军多二十万人,难道说多上二十万人我军还要采取那样畏畏缩缩的战术吗还是说有人认为我军六十万将士打不过敌军四十万将士,那将是无稽之谈。”

    可以说元于的数据相比于安保宁更加的详细一些,连大军驻扎的详细信息都可以说出来,并且更具有信服力一些,刚才还支持那样策略的大臣此刻有了反悔的想法,就如同元于最后一句话一样,如果多出二十万人还正面打不过的话,那简直就是荒唐。

    见安保宁没有要反驳的意思,元于笑了笑道:“安大人,其实并不是我故意针对于你,而是兵部的记载已经跟不上了,在这里我提个建议,希望日后兵部在安大人的手里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问题。”

    话音刚落,董高逸立马接话:“安保宁,其实元于说的很对,朕之所以让你做这个兵部尚书就是有这层意思,现在的兵部有很多方面都存在弊端,是必须要尽快解决的,正好趁着这次机会你要记住此事,若是没有这个能力和决心的话,朕不介意换个人来代替你。”

    闻言,吓得安保宁赶紧站了出来,拱手开口道:“是,微臣明白,一定会想办法改变兵部的现状,让皇上满意。”

    “行了,朕没有要怪罪你的意思,说出来就是让你明白罢了,现在既然知道了那就明白该怎么做。”说完,又看着元于笑了笑:“元于,关于此事你继续说。”

    元于没有客气,继续说:“其次,诸位要明白,汉魏盟军的确有几十万大军,但毕竟是结盟起来的,在许多方面还不是很契合,同时下面的将领在战场上没有遇到问题还好,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恰好性格都不一样是很容易出问题的,难道还要指望他们真的服从对方吗”

    “然而我南齐朝是不一样的,每支队伍都是有上将军率领的,同时还有左右两位将军,以及我这位大将军,并且还有皇上可以指挥者一切,如此一来命令层层下达自然不会出现那样的情况,战场上面的局势是千变万化的,这一点我军是占据很大优势的。”

    这一番话再次引得大殿里是声声细语,不过这时候和刚才相比较是完全不同的,刚才大臣们还在思考谁的策略刚好一些,然而元于的想法一说出来,大臣们立刻就有了决定。

    元于到没有在乎,既然要说肯定是要说完的。

    “想要在战场上战胜敌军,率军的将领同样是非常关键的,而我南齐朝拥有的将领怎么可能是汉魏盟军可以为之比较的。”

    “根据我得到的消息,这一次东汉朝派出来的将领就是卢不叙,在多年前的时候,这位拥有‘战神’之称的东汉将领可以说是百战百胜,只是最后遇到了梁奕梁大人,不仅被打败,甚至还战败了多次,所以说是手下败将而已不足为虑。”

    闻言,在场大部分的眼光都看向了梁奕,其中包括皇上董高逸在内。

    看着这么多双眼睛以及元于突然的提及让梁奕有些意外,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笑着说道:“当初能够战胜卢不叙自然不是我一个人功劳,不值一提。”

    话虽如此,不过他们还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




第七百二十六章 预算开支
    “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并不是所谓的敌退我进,敌进我退,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些策略都是没有太多用处的,所以皇上,微臣认为应当立刻出兵对北魏和东汉宣战。”

    元于总的来说是主战的想法,是直接对敌宣战进行正面的交锋,因为相信将士们是有这个能耐的。

    他心里还想过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这些年将士们一直在训练还没有检验成果如何,现在有机会可以打一场是不想放过的。

    前两年的时候南齐先后打败了东汉,西凉等强国,使其割让了大部分的土地和城池,方才扩张到今日的实力,否则现在的南齐朝绝对不会这么强大的,不代表就可以高枕无忧。

    从这次的北魏和东汉结盟就可以看出,原先的三个强国依然没有放弃提高自己的实力,像是东汉朝都会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做出让步就是希望有机会,南齐朝自然不能落在他们的后面,无论如何元于都是不希望畏畏缩缩的。

    “好,元于你的策略朕还是比较满意的,另外安保宁你的策略之中也是可取之处,不过此事事关重大不能随便做决定,今日就先商议到这里。”

    “是。”下面的人异口同声说道。

    随即董高逸站了起来,在要离开的时候指了指大臣们说道:“梁奕,元于,安保宁和汪同,你们四人先候着。”说罢离开了大殿。

    他离开后高鸿掐着时间走上前一步:“退朝。”

    接着大臣们稍微紧绷着的神经这才逐渐的放松,虽然早朝有的事情和他们无关,但是怕就拍点名点姓将具体的问题指出来,结束后自然没有太多的担心,有序的离开了大殿,只剩下被点名的四人还没有离开。

    其他的大臣都离开后,高鸿笑着说道:“四位大人请随我来。”

    四人被带到董高逸平日批阅奏折的地方等候,不一会儿的时间才看见皇上身着便服走了进来。

    上早朝的时候身着的衣服自然是更加华丽一些,是需要面对文武大臣彰显身份,像是这种时候完全没有必要,便会换一身便服,无论是处理政务或者是行动都会更加方便一些。

    待坐下后,董高逸开口道:“今日便是要更细致的商议一下如何应对北魏和东汉的结盟,刚才在大殿上,安保宁和元于你们二人所说的策略朕仔细的想了想,发现都是有可取之处的,但同样有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安保宁你所说的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办法,从根源上是不符合我南齐朝的,但带来的结果是将两国的将士一直拖延着,时间一长不仅要放弃进攻东吴国,还不敢入侵我南齐的土地,在消耗敌军的同时也是会消耗我军将士,显然是有弊端的。”

    “至于元于你所言,对两国宣战并直接出兵进攻,好处就在于从正面削弱两国的实力,同时还保住了东吴国不被攻占,然而弊端就在于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让西凉朝趁虚而入,当然总的来说元于的策略会更好一些。”

    说完董高逸停顿了片刻继续道:“汪同,虽然你现在是户部尚书,但之前也待在兵部,如果让你来说,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另外这两种策略从户部各需要支出多少的银两。”

    “是。”汪同也知道不会白白将他叫过来,肯定是要进行询问的,加上离开兵部才两三个月时间而已,同样要说说自己的看法。

    “皇上,以微臣之见,元将军的策略不说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微臣也在兵部待了几年时间,明白更适合当前的局势一些。”

    “在微臣刚去兵部的时候,根据记载的确我南齐是有八支队伍,然而并没有达到每支队伍都有十万将士,意味着是不会有所谓的八十万大军,就拿破晓军来说,当时经历过几战后伤亡的将士有所补充,实际上的人数只有八万五千人左右,整个大军实际上的将士人数在六十九万人。”

    在南齐朝,每支队伍增减将士的人数都是要上报给兵部的,兵部得到上报的数据后会根据上一次上报的数据进行核对,然而将新的数据进行记录,一般来说在将士人数方面是不会有问题的,毕竟每年的军饷都是根据所记载的人数发放的,人数相差的太大是能够发现的。

    而当初的汪同是兵部尚书,每一次的变动都需要他同意才会进行记录的,所以这些基本上是不会有问题的。

    见董高逸没有打断他,汪同继续说道:“后面经过几年的发展,人数在慢慢的增多,同时那些年老或者是受伤的也发了一笔银子让他们回家养伤和养老,如今不仅有整整八十万大军并且都是精锐,所以正面与敌军交战是不畏惧的。”

    闻言,就是一旁的安保宁都微微点头,他到任后同样看过这些记录,和汪同说的没有差池。

    “至于需要消耗的银子,微臣刚才户部还不是很清楚,不过可以推算出大概,安大人的战术是要打持久战,那么在粮草,将士们的抚恤,赏赐和其他的消耗就是巨大的,而汉魏盟军的实力同样是不弱的,微臣推测整个战事所需要花费的银两在保守估计在一千万两左右,出现其他的状态可能还会增加一二百万两。”

    “若是当年没有战事国库收入多达二百八十万两银子,然后当年内有战事或者是天灾**的时候可能没有一两银子的收入,前几年来因为和西凉朝之间发生过战事,近些年来又要稳定顺天府和应天府的局势花费巨大,目前除去预留的银子外户部库房可以动用的银子在一千三百万两左右,如此一来可能要花光整个库房的银子,一旦有地方出现干旱的情况,恐怕户部连赈灾银都拨不出来。”

    最后汪同还补充道:“这样意味着这一战只许胜不能败,只要胜利了花费的银子还是赚回来一些的,然而花费这么多银子微臣认为总体来说是不值得的。”

    这样的数字吓了安保宁一跳,他没有在户部待过,不知道现在国库的情况如何,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个策略他可以当做没有说过。



第七百二十七章 是有不同的
    董高逸对汪同所说的这些心中有数,明白没有夸大的成分在里面,国库的收入的确是每年在增加,在先后和东汉以及西凉一战过后消耗巨大,加上还出现过一两次的干旱,能够有一千多万两银子的剩余已经是不容易的。

    国库的所有存银的确不止这一点,其余的是有固定的用途不可能随意的征用,就比如说里面有文武百官的俸银,有皇宫内的部分开支,还有拨付给朝廷部门的银子以及其他的开支,这些一旦动用的话恐怕连基本的运作都是问题。

    当然南齐朝的国库里面还有二百万两的押库银,不过这是在紧急情况下才会动用的,如果用了这里的银子意味着南齐已经到了比较危急的时刻,为了不引起恐慌和大臣们的猜忌,不会轻易的动用。

    实际上按照南齐先皇的规定,皇宫内的开支是由内务府在管理,拨付给其他部门的银子也是每年一发,分别是日常的运作以及特殊的开支。

    后面发现单独由内务府保管,很容易出现银子不够的情况或者是有人贪墨的情况,因为是进行过详细的预算,一般是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便规定日常开支由内务府,比较大的开支由户部管理,这样的情况才有所改善。

    同样如此的还有给朝廷的开支,以前是一次性将银子拨付给各衙门,就发现使用起来是没有节制的,为了避免这个情况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汪同刚才推测的仅仅是保守的估计,而战场上面瞬息万变,什么事情都会发现,一旦出现不可控的意外,战事开支是会增加的,给南齐朝的压力是明显的。

    当然真到了那个时候还是有解决的办法,比如说提前收取赋税,或者是增加赋税,但这都是下下之策,董高逸是不会用这样的解决办法,这样一来安保宁的策略的确不是最好的。

    “战事就算胜利了,也不能保证开支的银子都可以赚回来,所以安保宁你的策略是有问题,朕不会冒这个风险。”

    “是,微臣明白。”

    说完董高逸又看着汪同说道:“那元于的策略开支又如何。”

    闻言,汪同略加思索后开口道:“回皇上话,元将军的策略同样会有很大的开支,因为要正面与敌军交战,那么主要的花费就在粮草的消耗以及抚恤银两上面,甚至会在短时间内有巨大的花费,总的来说应该会在八百万两左右。”

    “正面交战的时间不会持续太长,长则三五年,短则一两年都有可能,但胜利后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花费不会超过八百万两的。”

    汪同在推测的时候是将后续的收入同样算在里面的,毕竟一场战事不可能几个月就结束了,除非是达成了和解,而相互抵消之后才得出的这个结果。

    毕竟一旦打起来,则是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事,参战的将士人数多达数十万人,区区一千万两恐怕不到两年就会被消耗殆尽,不过后续有了补充自然可以减少一些消耗的。

    所以两者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也就二百万两左右,不过在这样的时期内,二十万两银子都可能将整个局势扭转,再者就是最后的花费会差不多,既然如此为何不选择开支更少一些的。

    从早朝直到现在梁奕都没怎么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没有主动站出来说,董高逸也没有点他的名字,实际上这是两人之间的默契。

    梁奕知道董高逸是一个怎样的皇上,而董高逸知道梁奕是怎么样的一位臣子。

    所以从一开始梁奕就知道元于的策略最后肯定是会更胜一筹的,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这个策略都是最适合南齐的,当然放在二十年前的话安保宁的明显更适合一些,现在的南齐没有必须要再打那样的持久战。

    就如同几年前和东汉朝一战,从一开始到结束持续了不过一年多罢了,和西凉朝之间的战事也没有超过两年,既然如此为何要和汉魏盟军来一次可能会持续超过五年的战争。

    而董高逸之所以到现在都没有让梁奕发表自己的看法,就是要等其他人都说完了之后,因为他很想知道梁奕会是怎么样的做法。

    先前每一次遇到重大的事情时,其他大臣说出来的策略尽管是比较完美的,并且是可以进行下去的时候,梁奕总是能够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所以现在董高逸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局面。

    尽管不是每一件事情都会与梁奕商议,但是遇到这样的问题肯定是不会放过的,同时也不代表一定就是最好的办法,只是希望能有意想不到或者是与众不同的好办法。

    不在朝堂上指名道姓的说出来是担心消息会泄漏出去,就和不在朝堂上直接做决定是一样的,就算是这些大臣可以放心,不担心他们说出去,就担心有人不小心传出去了,是肯定不行的。

    如今在大殿里面的四位,可以说都是皇上比较信任的,否则不会将他们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也不会让他们来商议这么重要的事情,在这里面商议出来的结果自然更放心一些。

    “梁奕,虽然你和北魏没有太多的接触,但是率军和东汉朝曾经打过几次,并且还俘虏了当时的卢不叙,对于北魏和东汉结盟,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闻言,梁奕明白终究还是来了。

    不过他等着就是这个时候,在朝堂上面,董高逸即便是丝毫没有要让他开口的做法,其实是明白其中的意思,所以也很配合的没有主动站出来,哪怕是元于提及到他的时候都是很谦虚并且没有说太多的话,就是担心有大臣将此事提出来。

    董高逸此话一出,在场的另外三人都把目光看了过来,因为他们也知道梁奕才是重中之重,说不定就会有更好的策略,要知道上一次商议这样的事情时,就是梁奕的策略让南齐得到了顺天府和兴元府等十余座城池。

    “回皇上话,对于二位大人所说的微臣也是有赞同的地方,有值得借鉴的策略和战术,不过微臣的策略和他们是有一些不同的,当然同样会有相同的地方。”

    :。:



第七百二十八章 语出惊人
    董高逸面露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因为梁奕的话正是他想要听到的,赞同其中一个人的观点反而还会有些失望,可以说是给予厚望的。

    闻言,另外三人也是神情一震,想知道究竟会是怎么更好的办法。
1...199200201202203...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