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第二个弊端,刚才末将说过东汉一共有两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就是在护城河这个位置,如果成功到了这里很容易遭到前后夹击,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夜晚行进,又很容易出现其他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无法在段时间内解决城内的敌军,以保证不会出现伤亡惨重的情况。”
“最后一个弊端,走水路用船是必须的,而如今利州城内仅有十来个渔船,是平日里百姓们打鱼所用的,根本就坐不了几个人,想要现在建造的话,不仅费时费力,等我们把船只全部建好了,估计敌军都得到消息了。”
晕船这个梁奕也没有办法,其实南齐朝是有组建海军的,然而靠近大海的方向很少有战事发生,一般就是抓捕海上的盗贼或者是帮助沿海地区的渔民出海或者是救援用的,人数仅仅只有五百人罢了。
至于其他的将士还从来没有这样训练过,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晕船,不过谁敢保证这里面到底有多少不晕船的将士,晕船带来的后遗症是很明显的,别说是继续作战,估计重新站在地上都很难再行动。
在梁奕看来第二个弊端和第三个弊端倒是很好解决的。
首先真要走水路,可以在白天的时候多试验几次,找到最好的行进路线时再出发也不迟,反正都要对黄水县发起进攻,可以趁着这个时机去侦查,几乎不会出现破绽的。
在夜晚的时候敌军的防御是最弱的,这时候发起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突袭,是很容易成功的,只要占据了城外的位置,就算被夹击了也无事,因为这个时候还可以反过来对东汉的敌军进行夹击,面对几十万大军,被包围起来的几万人不足为虑。
至于船只因为是采取突袭的方式,所以只需要容纳五千人即可,按照修建的速度和抱着仅仅用一次的态度,不出一个月之内就可以修好的,所以同样不是问题,最大的担心还是因为晕船,加上所有的问题连在一起后,问题就相当大了,不容易解决。
“田哲,你所说的夜晚突袭和船只到不是问题,只是晕船会比较麻烦,不过既然是采取突袭的方式去进攻,人数不需要太多,你先说一说这第二道防线的具体情况,我们再来论证这个办法是否可行。”
想了想,梁奕还是让田哲先将两道防线的具体情况说清楚后再来做出正确的决定。
毕竟现在的这些想法都是建立在第一道防线上面的,对第二道防线是一无所知,说的再多也无法确定真正要采取什么样的计划。
梁奕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最终只有两个计划可行,第一个就是从大道直接穿插过去,当然肯定是需要一路杀过去的,有森林这个天然的屏障,很难在短时间内确定敌军的具体埋伏地点,所以会造成较大伤亡。
第二个可行的计划自然就是从水路杀过去,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绕过第一道防线,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将士伤亡情况,并且在突袭成功后反而可以对森林中的敌军将士进行围剿,到时候这些人就成了瓮中捉鳖。
不仅成功后可以这样做,还可以源源不断的把将士输送过去,这样一来就算是不进去围剿都可以,只需要将他们包围在里面,等到没有食物的时候只能够选择出来投降。
只是第二个计划需要确定好敌军第二道防线的情况,才能够知道是否可行,否则的话还是只能够采取第一种计划。
第七百六十二章 全局考虑
“大人,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派出去的探子都没有传回来两道防线具体的人数,唯一知道的就是城中守军和城外的守军人数都在五万人,此为其一。”田哲摇摇头说道。
“其二,黄水县还有两万将士,目前还不知道他们守在这里的真正目的,不过敌军的主要防守是集中在柳州城的,所以攻打这里敌军应该不会抵抗太久,一旦撤走的话意味着柳州的守军人数还要增加两万人,并且还不知道这两万人具体是守在城外或者是城内,若是守在城外,那么会留在第一道防线还是第二道防线都一无所知。”
想了想,田哲觉得还是有必要说出来提醒一下。
梁奕所表现出来的明显是很在意走这条水路的计划,但实际上这条水路的风险是巨大的,在田哲看来甚至要比另外两条路都要危险一些,所以要把一切存在的危险问题都要说清楚才行,这样会让梁奕做出正确的判断。
至少走这条大道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敌军在这里是有埋伏的,可以让将士们一直保持着警惕的状态来预防敌军的偷袭,战事出现伤亡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只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伤亡的情况出现。
而走水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危险,首先不知道敌军是否在汉江周围有埋伏,第二个也不知道敌军在第二道防线的兵力究竟有多少,派过去突袭的将士人数太少很容易被全部歼灭,若是派出去的将士人数太多又容易被发现,所以是不容易把控的。
同时走水路派谁去最合适同样是很头疼的,田哲自认为自己是不行的,因为他就属于晕船中的一位,肯定是没有办法取得。
这条充满危险的水路梁奕作为兵马大元帅坐镇中军也是不适合去的,至于其他的将领实在是想不起来还有谁是合适的,至于董焱这位王爷则自动被忽视了,毕竟那日朝堂上的一幕田哲都有所耳闻。
见梁奕没有询问,田哲又才继续说道“护城河目测宽约五丈左右,因为这里还包含了柳州外城的一部分,所以四边的长度均在三千丈以上,相当于至少延伸了两个柳州的长度,据说是征集了上万百姓花费了四年时间修建的,是相当坚固的,”
“在护城河靠近黄水县的这一侧只有一些普通的民房,不久前已经被敌军给全部清理走了,而在另一侧实际上还有一圈大概一丈高的护城城墙,不过据探子汇报这里的城墙可以忽略不计,就算是翻墙都可以翻过去的,只是说在这一侧发射炮弹的话是容易被挡住的,若是能够打过去,这些都是忽视的。”
“最后根据第二道防线以及探子们打探到的情况,第二道防线的营地大概可以容纳两万敌军将士左右,总之最多不会超过三万人,以末将对守城将领的了解,最主要的应该还是会集中在第一道防线的。”
尽管不想选择水路,不过田哲还是实话实说,将这里的情况大致分析了一遍。
随后又接着说道“在末将看来,采取从大道直接打进去的办法,好处在于可以清楚的知道敌军是埋伏在森林里面的,能够有针对的进行防守和提高警惕防止敌军突袭,第二个好处就是一步一步的打进去可以有效的避免所有的意外情况出现,既不会被包围又可以让后面的补给及时的跟上来,坏处就在于可能出现的将士伤亡情况会比较严重,到了第二道防线的时候很容易让敌军警惕,以至于不能够尽快的破城而入。”
“而采取走水路的办法好处就在于可以趁敌军不注意的时候发起突袭,伤亡情况会非常的少,并且能够速战速决,最后还可以对第一道防线的敌军进行包围,如此一来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攻城之中,坏处就在于不确定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就比如说汉江是否有埋伏,派出突袭的将士是否可以成功,一旦失败将没有任何的退路,从这两种计划来看,末将会认为第一种更合适一些。”
田哲将两种计划的好处和坏处都大概的说了一遍,当然这仅仅是他的见解罢了,至于梁奕会如何想不得而知,但他毕竟是上将军,也是皇上任命此次的副将,对攻打东汉朝一事是要负责任的,不会因为是梁奕的原因就全部都会答应的,自然是要将他真正的想法和决定说出来的。
闻言,梁奕微微点头,从总的角度来说第一种计划自然是最稳妥的,所有的都可以算出来的,是容易掌握的结果,第二种计划变数太大,不容易掌握计划的走势,不成功便成仁。
不过梁奕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实际上他不想在前面两道防线花费太多的时间。
首先皇上董高逸给的时间仅仅三个月,而梁奕给自己的时间同样不超过四个月,毕竟真正的计划不是攻破柳州城,而是要对东汉朝产生威胁,从而放弃攻打东吴国的决定。
北魏大军赶过来需要花费大概半年的时间,到达沐州的时间预测在明年的一月份左右,现在已经是八月份了,所以只有最多的四个月时间,加上过年期间有休战的规矩,所以真正打起来也要等到明年的三月份左右,意味着到休战前必须要让东汉朝产生危险的感觉才行。
而且这一战主要要面对的是城中的守军,并非是这两道防线的守军,若是前面就出现太多的伤亡情况,对将士们的士气是有影响的。
也就是说梁奕是在从全局来考虑问题,而田哲是根据当前的形式来考虑问题,毕竟他不知道所有的计划,自然不知道有时间的规定。
所以到现在梁奕宁愿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来造船,也不愿意花费一段时间来消除对将士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孰轻孰重还是可以区分清楚的。
“田将军,你所说的自然是有道理的,不过从柳州的全局来考虑,第二种计划是值得一试的,当然风险肯定是存在的,并且还非常的巨大,不过既然是战事就充满了很多的可能,不试一试怎么知道。”
闻言,田哲明白了。
第七百六十三章 董焱的想法
最终还是决定采取第二种计划,走水路对东汉敌军的第二道防线直接发起突袭,以此来达到包围第一道防线以及减少将士伤亡的目的。
不为别的,就为了能够减少将士们的伤亡。
“诸位将领,若是对走水路的计划没有其他的异议那就先这样决定了,本帅来安排一下接下来的部署。”梁奕看了一眼在场的众人说道。
原本以为不会有人开口的时候,只见一直坐在左边没有开口的董焱此时说道:“梁大人,小王倒是有一个想法,就是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在场的任何一位将领有其他的想法是比较正常的,唯独没有想到的是居然是董焱开口说他有不同的想法,先不说是否真的有不错的办法,就凭他前段时间在朝堂上的所作所为就会让人产生怀疑,虽然不能仅凭那事就对他全盘否定,但存在的事实就是如此。
最主要的是他把自己的姿态和身份在梁奕面前都放的很低,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南齐朝的禹王,是王爷的身份,在场的众人都需要向他行礼的,当然不包括梁奕,也用不着他这么客气。
一般来说王爷在这些大臣和将领们前面都是自称本王的,预示着他高贵的身份,然而自称小王的时候就说明对此人是非常恭敬的,现在就是这样的局面。
其实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临行前在朝堂上董高逸就说过,三位王爷到了战场上面后不得进行任何的干涉,是作为兵马大元帅的梁奕,表面上三位王爷都是副帅,实际上董高逸知道他们的实力,所以才会下达这样的命令,以免出现意外。
梁奕微微点头道:“禹王请讲。”不管怎么说都是没有办法拒绝的,到时候若是想法不可行大不了再拒绝都可以。
“对于走水路本王同样是赞同的,不过不一定要靠船只才可以打过去。”
闻言,在场的将领都微微愣神,不明白话里面的意思,但梁奕明白了他想要说的,当然在这个时候即便是知道了也不会出言打断的。
“刚才田将军说过柳州城外的护城河是依靠汉江而修建起来的,而这条汉江会从利州,江安县和黄水县流经,现在既然要走水路攻打利州城,为何我们不直接截断这条河流,通过介绍这条河流并不是很深,只是比较宽罢了,所以截断不需要等到河水全部流干,只需要等到不会漫过将士们的头即可,如此一来不用就不需要浪费时间造船,并且派出三五万大军都是可以的,还可以不用担心敌军第二道防线的人数。”
“至于汉江目前的深度本王还不清楚,不过来的时候在路上路过看过这条河流,要流到本王所说的那种地步应该只需要半个月即可,当然不需要担心河水下降引发猜忌,毕竟不是让汉江全部流干,我南齐军中七尺男儿不少,无非就是多挑选罢了,梁大人,田将军以及诸位将领,不知道本王的这个计划如何”
说完之后,梁奕突然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之前对董焱的看法是非常片面的,或许根本就不像是表现出来的那样不堪,而且是深不可测的。
当然,同样不会因为说出这样的计划就会有太大的改变,只是在心里又多留了一个心眼,免得最后真的被骗到了。
这时候田哲开口道:“王爷,这个计划是可行的,只是同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要知道到了每年九月和十月份的时候柳州,利州以及上流的汉州基本上都会下雨的,而一旦下雨的话势必会让汉江的水变多,哪怕是截断了也会导致江水变深,特别是出现山洪的时候很容易出问题,当然用船只同样会有这个问题,不过至少将士们的性命是可以保证的。”
田哲提出来的问题和质疑一针见血。
其实不得不承认的是计划是可行的,同时要比造船更加的节约时间,也可以派出更多的将士前往,增加了胜利的几率,然而出现下雨的时候这个计划显然是行不通的。
想要让柳州和两道防线的敌军不察觉到汉江的异常情况,那么就必须要从利州就采取截断,下雨的话就凭借着利州,江安县和黄水县这点儿距离已经足够河水上涨,到时候这个计划会暴露出更大的问题,在场的人谁敢保证后面的半个月时间一定不会下雨。
这些规律在县志里面是有记载的,就比如说利州的县志近几年来每到了九月初到中旬的这接近二十天的时间必定会有五天的时间有雨水出现。
现在已经是八月份,还要等汉江的水变少至少需要半个月时间,而半个月后正好就是多雨的季节,显然会对这个计划有很严重的影响,就是必须要停止下来。
而根据柳州县志的记载,每年的九月中旬开始同样会有连续行的大雨,当然这些雨水对船只的行进不会有任何的问题,然而董焱的计划是要让将士们在水里面行走,必然就是行不通的。
梁奕不知道这边的天气情况如何,不过从田哲口里说出来的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再说这几年时间大军就一直驻扎在这里,对将士们进行询问同样可以得到有用的答案。
梁奕笑了笑开口道:“田将军先不要这么着急下定论,就算到时候真的会下雨也不会影响我们现在的商讨。”说着又转过头对着董焱道:“禹王爷,你认为从何处截流是非常合适的。”
闻言,董焱上前一步仔细的看着面前的这份地图,思考了足足三分钟都没有回话,当然在场的人也不会选择催促,他们只是将领而这位是王爷,谁还敢表现出来,就算不满也都是私下里的。
这时候董焱的视线从地图上面换到了田哲的身上,接着开口道:“田将军,本王想要知道这幅地图都是按照真实的情况所画出来的吗还是说仅仅是按照想象的样子画出来的。”
不是很明白话里面的意思,田哲还是点头回道:“王爷,大可放心,这些都是将士们花费了两三个月画出来的,而且末将也特地吩咐了,绝对全部是按照原先的样子还原的。”
第七百六十四章 需要实地考察
田哲的回答董焱很满意。
这幅地图是以原先的模样画出来的,那么他的计划真实性才更高一些,若是这幅画是随便画出来的,那么他会立马选择拒绝指出,放弃这个计划都是可以的,毕竟让他纸上谈兵是不行的。
这些年虽然没有亲身打过仗,但兵书还是读过很多的,其中就有一个故事是关于纸上谈兵,董焱深刻的记着这个典故,自然不可能重蹈覆辙,他还需要用这一战来证明自己。
其实在梁奕的心里面反而觉得这个要比造船更可行一些,首先花费的时间短,可以缩短攻占柳州城的时间,不至于超过了皇上规定的时间,只是具体的时间没有办法说出来,所以要想办法去解决。
第二个派出去的将士人数会多上一倍甚至两倍之多,虽然是采取突袭的方式,但人数少肯定是吃亏的,人数一多加上是突袭自然占据了上风,还可以减少将士们的伤亡,最主要的是发现了异常的情况可以随时撤退。
毕竟现在造出来的船只估计只能够依靠河流行走,一旦遇到了问题想要撤回来很难,基本上把退路都挡死了,然而在水里行走哪怕是遇到危险的情况,大不了掉头撤退回来就行,无非是多花费一些力气罢了,总要比把退路全部堵死更好。
只是田哲所说的让他明白走不一样的水路恐怕有些艰难,想要既不被发现,又能够让汉江的水位下降到将士们可以行走的地步,同时还不会受到下雨的影响,三者同时要具备显然是很难的,不过稍微兼顾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