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董高逸下了最后的决定意味着不会再更改,恒王自然是更佳的高兴,而永王则是沉默不语,看样子心情是非常的不好。

    。




第八百七十五章 册封
    和丰二十六年一月一日。

    新年的第一天,董高逸的一道圣旨让整个南齐朝廷都沸腾了。

    在毫无征兆以及消息的情况下,恒王董启被册封为太子,恒王妃册封为太子妃,从即日起搬离恒王府,入主东宫,原王府保留不动仍为恒王府。

    而这一天礼部也得到了消息,要举行相应的仪式,只有在住进东宫并且由礼部完成仪式后,才算是真正的太子殿下,不过圣旨一下身份不会再有丝毫的改变,哪怕是现在传出对他不利的消息都会被立刻的封锁,毕竟这是皇上的圣意,出现了问题都不能够违背圣旨。

    永王董辛和禹王董焱得到消息后无不震惊,只可惜圣旨已经有了,不是他们随便可以改变的,气愤和无奈之余,还是及时的派人去庆祝这事,至于接下来就是等着参加仪式然后送出自己的礼物,这个时候更要表现的正常才行。

    不过从此刻开始他们也明白手里的权力会大大的减少,并且会移交给太子殿下,这是规矩,在有了太子后,这些王爷们就会遭到权力上面的限制,等到新皇登基后才会全部的移交出去。

    最高兴的莫过于董启。

    传言已经有几个月时间,一直没有确切的消息传出来,而如今圣旨已出就是板上钉的事情,等到十日后搬到东宫后,空置了接近三十多年的宫殿迎来了新的主人,他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南齐太子。

    恒王府内。

    董启高高坐在主座上,两名朝廷重臣分别坐在下面的两侧,三人脸上都布满了笑容。

    “恭喜太子殿下。”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闻言,董启很高兴,不过还是一本正经的摆手道“两位大人万万不可如此,本王现在还是恒王,并非是太子殿下,这里就我们三人倒是无所谓,若是传了出去被父皇知道了恐怕会很麻烦的,所以两位大人还是注意一些才是。”

    马仲杰笑了笑道“哈哈,这倒不是我二人胆大妄为,如今皇上的圣旨已经下达,王爷已经是我南齐朝的太子殿下,现在称呼也不算是胆大妄为,不过是实话罢了。”

    拍马屁的话谁都喜欢,他也不例外,但是还没有到目中无人的地步,哪怕现在已经是太子的身份,还是担心会有变故的出现,所以必须要小心。

    “唉,马大人,这不是列祖列宗还没有认可,算不上真正的太子,还是要小心的才是,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纠结称呼的问题,不过是再等上几日时间罢了,不要操之过急啊。”

    “殿下所言极是,我二人自当明白。”

    董启喝了一口茶后继续说道“今日将二位大人请来没有别的意思,如今我们的计划第一步已经成功,不知何时开始下一步的计划,虽然本王已经是太子,然而还有永王和禹王二人的存在,只要他们一天还留在这里,就可能会出现问题,毕竟当朝大将军元于是非常在意禹王的,至于梁奕和元于关系很好,不排除有拉拢的可能,要知道有梁奕这个变数的存在,本王的位置随时都可能会被撬动,哪怕是今日都必须要小心。”

    这两人同样明白这个道理,他们都担心的是梁奕这个变数的存在,如今董高逸身患重病,而梁奕也不在朝廷,所以很多事情做起来无需担心,当日在朝堂上能够成功将他留在兴元省内也是因为他不存在,若是当时征求了梁奕的意见,估计结果就会不同,说不定立储一事还会和他商议。

    如今梁奕还在兴元省内不错,一些朝廷的消息无法及时知晓,但是立储一事肯定要传达到各省,府,州,县衙门的,只要是当朝为官者,必定都会得到这个消息的。

    一旦他不认同这个结果,以梁奕的性格必然会书信一封告知董高逸的,若是更加极端的话说不定会直接回来禀告此事,要知道对地方衙门的约束在梁奕身上都是不存在,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回来,所以董启迫切的希望在梁奕得知消息前,或者是回来前开启第二阶段的计划,只有在彻底的巩固地位后才能够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万无一失。

    马仲杰同样在喝了一口茶之后笑道“请殿下放心,我们随时可以开始第二阶段的计划,为了更佳的有诚意,就让李大人详细的解答殿下心中的疑惑。”

    闻言,李大人说道“接下来的计划我们从几个方面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首先第一点是针对于梁奕的,其实在他离开后,我们就想办法在暗地里阻止江陵城和兴元省的消息来往,毫不夸张的说所有的消息都必须经过我们的审阅后才会传出去以及传进来,意味着梁奕和朝廷的所有联系都在掌握之中。”

    “就比如说这一次抓住了逃走的贼子,兴元省巡抚衙门的确是将这个消息紧急的传了回来,不过在半道上的时候传信的人便被我们给弄晕,接着换上更有利的话语和消息让探子继续传回去,所以说当日皇上得到的消息不过是被修改的罢了,也是这次同意不将梁奕调回的其中一个原因。”

    他们从来不曾放松过对梁奕的警惕,哪怕是胜券在握的情况下,面对梁奕都是非常小心的。

    这群人不知道的是梁奕将这一切都掌握的很清楚。

    信件的确是被成功的拦下,只可惜在拦下信件的时候,真正的消息早就已经传到了董高逸这里,就算他们将里面的内容换成彻底的假消息,也产生不了任何的影响,要知道在汪历,何余面前这些设下的埋伏都形同于虚设。

    当然,不仅仅拦下了这一条消息,在这几个月内被他们拦下的信件估计多达十余封,只可惜这是故意传回来给他们看的,里面记录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消息和汇报。

    实则在信件上面是有标记的,因为董高逸也不知道那些是真,那些是假的消息,只有信件里面出现特殊的标记时,才意味着是真的,否则全部都是迷惑用的假消息。

    所以消息到了董高逸手上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是否存在标记,如果没有直接就丢在一旁让高鸿保管着,而真正的消息就是高鸿都不知道什么时候送到的,这些东西董高逸都是阅后即焚,不会留下任何的线索。

    。



第八百七十六章 册封(二)
    “第二便是针对禹王和永王二人的准备,如今在两位王爷府周围我们安排了大量的人在进行监视,任何进出的人全部都要详细的记录下来。”

    “接着若是此人的身份是商人,那么在他离开后就会开始调查其做生意的范围,然后想办法对此进行打击,使其不能够提供丝毫的帮助。”

    “若是此人乃是朝廷里面的人,他们还在这时候出现在王府内只有两种可能,第一就是对两位王爷抱有希望者,希望在这个时候加入进来,到时候获取更多的利益,而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这个,所以只需要许诺足够的利益,自然不会再选择这两人。“”

    “当然,第二种就是真心想要相助以及投靠的大臣,这些人既然作出了决定,一些小的利益自然打动不了,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得不到就毁掉,想办法找到这些人的罪证和把柄然后上奏陛下,就算全身而退都会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此一来阻止任何可能壮大的机会,使其实力不断的衰弱,最后没有办法再抵抗的时候只能够选择放弃,这些变化殿下应该是有所了解的。”

    说完后,李大人留给了董启思索的时间,以此来验证他话里面的真假。

    片刻后,董启笑了笑点头道“妙哉,这样一来大臣们最后的选择只能是本王,在这样的局面下父皇也只能这样做,否则无论立下谁为太子,都保不住这个位置,甚至还有性命之忧,现在本王才明白为何这几个月,这两人的目光都有些不对劲,原来是因为此事。”

    “计划是完美的,不过本王还是有一些疑惑和担心。”

    这时候马仲杰开口道“殿下请讲,臣当知无不言。”

    “好,那本王就详细一说,按照李大人刚才所言,对于商人会直接采取打压的方式,但是据本王所了解,各省都是有商会联盟的,加入他们的确不容易,但一旦加入就要遵守其中一条规矩,就是在某一人出现问题的时候其他所有的人都必须要伸出援助之手,这几个月来想必去找两位王府的商人不再少说,这里面肯定会有实力强大并且加入商会的商人,又是如何解决这些人的问题,要知道从他们口中说出来的消息,相信的人还是很多的。”

    董启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

    南齐建国的第一百六十年时,当时的皇上就提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减轻对商业的打压并且降低商业的赋税,这时候虽然提了出来但是实行的时候效果不大,不过税赋倒是真的有降低。

    到了第一百八十年时,新皇登基,延续的执行了下去,虽然没有继续进行改变,但也没有阻止出现的商业浪潮。

    直到董高逸登基并且遇到梁奕后,对商业的抑制降到了最低,虽然同样没有大力的进行发展,不过已经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此之后商人们的话语权越来越高,一些大的商人甚至还被衙门的人去巴结,这在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局面,在前朝大魏的时候,哪怕是一省的首富都比不上一个小小的县令,现在几乎是快要呈现反过来的局面。

    而去永王府和禹王府的人里面,势必会有一省的大家族或者是大商人前来,这些人的实力不容小觑,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吓退的,一不小心还可能会惹火上身,可以说这样做是有极大的风险存在。

    闻言,马仲杰摇了摇头道“话是这么说没错,但他们终究是商人,而商人最看重的是什么,自然是摆在前面的利益以及更长久的利益,和永王,禹王会面不就是为了这个,当下看上去都是旗鼓相当,但谁不知道殿下才是日后最有能力的,这些商人不是傻子,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当然也存在像是殿下所说的这样的情况,只要一威胁他们知道该怎么做,毕竟我们也是有商会的存在,又何须畏惧这些人,要知道我们有的是时间,而这些人可没有。”

    “同理,这些大臣们一样如此,朝廷上下的传言并非是空穴来风,只要这些人没有梁奕的介入,结果可以说已经是清晰而又明了的,如此一来这些大臣要么做出正确的选择,要么选择继续观望,最主要的是所有的一切和殿下无关,和我们无关,就算有大臣不愿意也查不出丝毫的踪迹,诬告在南齐朝的罪名可是不小的存在。”

    “本王算是明白了,你继续说。”

    董启对于这些其实是不了解的,因为按照计划,他的任务是打听朝廷和皇宫里面的消息,不负责这块儿的事情。

    最主要的是支持他的大臣虽然人数众多,但真正有话语权的并不多,也只有选择和马仲杰合作,才能够在朝堂上与另外两人对抗,否则以他自己的实力根本招架不住两人中的任何一个,必然要寻求外力的帮助。

    “殿下,第三个则是针对元于的计划。”

    “若是元将军能够为本王所用,又何须像今日这般小心行事,又何须畏惧梁奕的存在,说不定早就是太子了,只可惜他居然相信了二哥,并且在当日朝廷一事过后依然不愿意离开,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想法。”

    要说在梁奕和元于二人之间进行选择,毫无疑问首选必然是梁奕,有了他相当于有了极大的话语权,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在父皇面前都会得到相应的尊重,很少会有反对的声音出现,加上很大概率上可以左右董高逸的想法,自然是最容易成功的,奈何没有丝毫的机会接触。

    除开梁奕,那么元于就是最好的选择,他是南齐朝的大将军,如今八大军他几乎都率领过,这些将士对他是非常的尊重,有了他就是拥有了更雄厚的实力,最主要是元于和梁奕关系很好,无法接触梁奕,通过他同样是不错的选择。

    “哈哈,殿下倒也不用这般想法,元于固然是大将军,只不过他现在还留在万州直隶州,就算赶回来不见得比梁奕快多少,要知道他是皇上开口调任的,在这样的局面下想要离开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传回来的消息又会经过我们之手,又有何所俱,就算他真的想要不顾一切的离开,我们都会有办法解决,在他的身边已经买通了最信任的人,只要有任何不对劲的地方都会出手阻止,想来回来简直是痴心妄想。”

    。



第八百七十七章 册封(三)
    这一刻,董启脑海里面突然冒出了一个他自认为很荒唐的想法。

    原本和马仲杰合作是不得已的行为,若这不是唯一的选择绝对不会出现今日的局面。

    还在相互谈判阶段时他最想要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壮大实力,以此来争夺太子之位,否则以这些年所做的一切,两人谁都不会放过他,意味着必须要成功才行。

    当时的局面梁奕保持中立,永王是嫡长子加上有左都御史的支持有足够的实力,再看禹王有了元于的支持丝毫不比左都御史弱小,只有他的身上没有一个能够挑起大梁的人,像是公孙岩,六部的尚书大多数都是名义上保持中立,想要拉拢都没有机会。

    这个时候马仲杰就主动找上门寻求合作。

    董启当时知道合作,能够从他们这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这些人会付出,也肯定有想要得到的东西,只是已经让他没有机会多加思考,最后还是答应了此事。

    而他最终能够成为南齐朝的太子殿下,所需要付出的就是将如今的局面恢复到之前的模样,所失去的一切都必须要还回来。

    董启知道他们所说的一切是什么,无论就是如今朝廷颁布的各种各样对他们不利的条约。

    当然这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自然是有一定的道理,里面的确有太过分的条约,然而也有对南齐非常有利的条约,到了这个时候他别无选择,所以最终选择了答应。

    董启天真的认为只要自己成为了太子殿下,日后登基后,这些所谓的合作完全可以不认,甚至还可以用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将马仲杰等人一网打净,不给其任何翻身的机会,毕竟到了那个时候他是君,这些人终究只是臣子,处理起来还是很容易的,就像是现在董高逸暗中解决一些大臣一样容易,他当然不知道里面要花费多大的精力才能够完成。

    时至今日,马仲杰所表现出来的实力让董启第一次感觉到了害怕,甚至还有想要退缩的想法,他明白如果真的如同表现出来的实力这么强劲,就算日后登基都不一定能够将这些一网打净,还可能是引狼入室。

    然而到了这个地步,几乎是没有退路可言,董启现在终究只是太子,若是马仲杰他们撕破脸皮将此事传出去,必将是引起轩然大波,那他的太子之位会被立马的剥夺,沦为彻底的废物。

    想到这里,董启赶紧驱散了这个荒谬的想法,笑道“不愧是马大人,这等做法让本王十分惭愧,这样全方面的解决存在的问题,等待时机成熟之后,无论是梁奕或者是元于之辈,都将不再话下,实在是佩服,不知大人是否还有其他的妙招让本王开开眼。”

    “臣遵命。”

    马仲杰今日敢出现在这里,并且说了这么多之前严格保密的计划,是因为不再担心会出现任何的问题,到了这一步已经不可能再失败。

    他的整体计划一共有五步,最难的就是第一步,最容易的就是第五步,意思是越到后面越困哪,而如今最艰难的第一步已经彻底的完成,第二步也到了最后的关头,最多十日时间就可以彻底完成,然后开启下阶段更加简单的计划。

    董启成为了太子,这就是第一步;第二步的计划就是阻断一切消息,无论是从外面传到江陵城,还是江陵城传出去的消息,他们都必须要知道,如今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只等城外的大军准备就绪后,第二步的计划就算是完成了。

    第三步自然是要逼宫,而完成的条件就是董启顺利登基,只要他一登基后面就会非常的容易,一切都会在掌握之中。

    这时候再来将董高逸留下的一些心腹,像是元于,梁奕等人解决之后,整个南齐朝就在掌握之中,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其崛起,马仲杰相信这一切在一年之内必定会完成的,等待明年的时候,便会启用新的国号,甚至他已经提前将国号都想好了,可见其对自己实力的信任。

    “殿下,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在于近卫军以及城外驻扎的大军。”
1...242243244245246...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