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别的不说,近卫军的情况朕绝对是非常清楚的,他们安插了多少人进来,这些人具体是谁,毫不夸张的说都有详细的记录,只要朕愿意可以立马将他们清除出去,昨夜元于说差不多有两百人,那么只能说明你梁奕在此事上也是收获不大,朕可以实话与你说,近卫军里面一共安插了三百七十七人,其中将领四人,普通近卫军将士三百七十三人,这个人数恐怕你也不清除吧,甚至和猜测的相差很大。”

    梁奕愣住了。

    这是一个他意想不到的情况,董高逸居然知道近卫军里面安插的探子,最主要的是连人数,具体是谁都清楚。

    但是不理解的是为何知道还不动手,要知道接近四百人埋伏在身边这可是很危险的,一旦有一个人动了歹意都是很危险的。

    董高逸笑了笑说道:“怎么很惊讶是不是。”

    梁奕当然是惊讶的,而且还不止一点。

    第一个惊讶自然是关于近卫军的事情。

    他登基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刚才所言从登基的那一刻还是就派人在调查,也就是说这些年来对近卫军的所有都是知道的,包括安插进来多少,具体是谁,恐怕连是谁安插进来的都有所了解,能够隐忍这么久不动手可以非常难得。

    最主要的是难道这些年就没有一人动手过,还是这些人在动手前就已经被解决掉了,这些都不得而知。

    但是梁奕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有的担心完全就是多余的,董高逸并非是表面上看到这样简单,还有很多他都没有了解到的地方,或许这次的计划根本无需提前,但又有不理解的地方就是既然知道这些大臣的心思,为何不直接动手。

    若是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布局的话,这些人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只要一动手保证可以成功的。

    而第二个惊讶的地方就是关于景王的。

    景王虽然是王爷,但是只有名头,不参与朝廷上下的事,无论大小甚至都没有资格发表意见。

    而他平时都是待在江陵城的府上,出现在皇宫的时候一般只有新年,或者是皇上,皇后等人庆生,又或者是入宫陪着董高逸偶尔下棋,总之就是闲人一个。

    董高逸作为皇上有兄弟,都已经不在人世,要么是死于斗争,要么是死于夭折,要么就是死于意外的,而景王是他的皇叔,今年算起来已经七,多岁的高龄,就算是在二十多年前也是差不多五十岁,年龄这么大还来做这样的事情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惊讶的不在这里,而是在于朝廷上下都知道皇上和他的这位皇叔其实关系非常不好,看起来平日相处的时候很和平,其实矛盾发生过很多次,就算是下棋都不过是在针锋相对罢了。

    原因在于董高逸登基的初期,景王认为他年少不能够担起重任便提出要让几位重要的大臣和太后一块儿辅佐,而当时的董高逸已经十多岁,完全能够做好的所以拒绝了这个要求,认为景王是故意为之,有着不可靠人的目的,就因为这样两人就出现了矛盾,一直持续到今日都没有接触。

    景王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但是董高逸从来不会去看望,甚至连派人去看的时候都没有,而景王也是在特别重要的时候才会被搀扶着出现,总之一个是要入土了,这份矛盾都没有得到解决,似乎是要等到景王去世后才会和解似的。

    这些在南齐朝都不是秘密,无论是朝廷的大臣还是地方官府的官差都多少知道一些。

    以两人的关系想要和解怎么看都是不可能,现在梁奕却得到了一个消息,二十多年前的时候景王在帮助董高逸调查近卫军的事情,这听起来就像是开的玩笑一样,这个秘密从来没有听说过,意味着恐怕只有他们两人才知道其中的原因和真相。




第八百八十七章 愚钝
    梁奕的惊讶仅仅是片刻,很快便回过神来。

    “微臣很惊讶,同时也愚钝,以皇上的圣明怎么可能没有考虑到这些事情,竟然还想着自作主张,简直是有些可笑之至。”

    这是他的真实想法。

    之所以计划要提前,就是因为担心近卫军里面的问题,毕竟这是一只环绕着皇宫的队伍,一旦动手后果将不堪设想,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提前主动出击,打其一个措手不及,使其真正的实力无法用出来,威胁将减少许多。

    如今,最担心的近卫军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那么计划就无需提前进行,按照原先的进行下去即可。

    然而,话音刚落,只见董高逸摇头道:“不,梁奕,你理解错了朕的意思,并不是要你停止,而是必须要提前的开始这场已经不算是完美的计划。”

    梁奕有些不解,询问道:“陛下,这是何意想必元于将军已经详细的汇报了提前主动出击的原因。”

    “这是自然,昨夜元于已经详细的说了一遍,按照原先的计划,梁奕你会率领部分精锐首先潜入皇宫内,然后元于率领大军在城外等候,时机一到你就会拔掉他们安插在朕身边的探子,这时候城外的大军也会将原本的驻军被包围起来并且宣布调防的消息,他们肯定不会愿意的,就会出现两种局面。”

    “一是这群人直接撕破脸皮,而元于有三万大军,加上原本的驻军不可能全部叛乱,在兵力的巨大悬殊下这群人没有丝毫反抗的机会,自然而然的得到了解决,二是这群人隐忍着不发,而元于则会在他们远离都城后宣布朕的圣旨,宣布他们全部被革职查办,这时候就算打起来同样不是对手,而你这时候也稳定了宫内的局面,便完成了整个计划,对吗”

    闻言,梁奕点了点头,这计划是很早之前就已经做好的,没有任何的纰漏,按照这样的计划进行下去,虽然不会直接动手,但是那群人却失去了最大的实力,这时候后的恒王得知后必定会撕破脸皮,等到他们双方动手的时候才是真正出手的时机,才能够将其一网打净。

    可是后面宫内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梁奕不敢保证他一定可以成功,万一失败的话董高逸的安全就会出现问题,那么城外的大军同样就不敢轻举妄动,以至于整个计划的失败,这才是为何一定要提前动手的原因。

    只要皇宫里面是安全的,城外的大军就不具备任何的威胁,毕竟几万驻军不可能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选择,加上刚从其他地方秘密征调的几万大军,哪里还有反抗的机会。

    到了那个时候城外的大军是进退不得,要么接受换防,要么就直接反抗,无论哪一种结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陛下,按照先前的计划就是这样没错,可是后面微臣得到消息,说是近卫军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先前调查的人数,面对这样的数量就算是微臣都不敢保证一定可以成功,而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提前行动,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弊端就在于会惊动这些人,让一些还没有浮出水面的人再次隐藏起来,下次就不一定会有这样的机会,在得知今日一事后,微臣知道还是按照原先的计划即可,无需再提前开始。”

    “不,梁卿,朕说的很清楚,还是提前开始计划,此事其实并非是你想的这么简单,否则朕早就明说了,不过昨夜元于找到朕说出了计划便立马想到了你,同时又想到了这个计划,才会同意按照你说的去做,当然由你全权指挥便是。”

    正当梁奕要继续询问的时候,董高逸笑着摇头道:“朕知道你肯定会好奇的,也肯定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与其让你去调查还不如详细说一说。”

    闻言,梁奕微微点头,他不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但是关于这些重大的事情还是必须要了解清楚,那么是最不起眼的细节都必须是了如指掌,容不得半点儿沙子和失误。

    酝酿了片刻后董高逸方才开口道:“此事还要从五十多年前说起,当时朕的父皇和景王二人关系非常差,因为当年差点儿这位叔父,也就是景王做了皇上,只是最后还是落败了,被册封为景王殿下,而朕的父皇自然就成了太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恩怨一直都存在,只可惜一个是皇上,一个只是游手好闲的王爷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

    “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时候,父皇的身体日渐消瘦有了立储的想法,当时朕是三皇子,上面还有一个大哥,下面还有四弟和五弟两人都有这个资格,也都是父皇最看重的四人,而这时候这位叔父同样参与了进来,很意外的选中了朕来在背后支持。”

    “得到消息后的父皇表面上不在意,但心里却是非常生气的,于是将朕移除了心中最好的选择之一,只可惜后面那三人因为争斗的太过于激烈,以至于出现了三败俱伤的局面,这时候朕的这位叔父再次使出了全力,让父皇看见了朕的能力,在当时的局面下再次有了机会,就是因为这次的机会让朕被册封为太子,为了避嫌景王主动提出离开都城一段时间出去游玩,自然是得到了允许的,而朕成为太子后这些兄弟们再也没有机会,直至后面登基成为这南齐朝的天子。”

    梁奕微微点头,这段历史他还是听他人说起过,当时的太子之位争夺的正激励,谁都没有想到已经出局的董高逸再次有了机会,并且后面得到了更大的认同,将其他人全部打败登上了太子之位。

    因为那三人在争斗的过程中已经用了超出界限的手段,后来就被贬去了各个州城继续做王爷,而且被警告没有允许不得再踏入都城半步,甚至离开自己的封底都需要递上奏折并且得到批准才允许离开的。

    实际上当时就有人猜测,先皇是为了保护他剩下的这些儿子才这样做的,毕竟董高逸也是杀人不眨眼的,万一这三人不识好歹再来挑战,到时候可就不是之前那么轻松的,这样的办法可以说是一种保护的办法。

    不过就在董高逸还没有登基前,大皇子,四皇子就先后离世,当然这些和董高逸的确没有任何的关系,至于五皇子也在他登基后的第二年离世,总之董高逸的另外四位兄弟没有一个还活着的。



第八百八十八章 模糊的记忆
    梁奕有些唏嘘。

    他早就知道这样的斗争不会太轻松,但是不曾想到最后还会是这样的局面。

    现在的局面肯定要比当年好的太多,也更加的轻松一些,董高逸一共有七个儿子,除了已经夭折的三子之外,其余的倒是没有任何的毛病。

    争夺太子之位的只有三人,剩下的三人在被侧封后就被要求去了各自的封地,并且还有规矩就是不得允许不能随意入宫,当然离开自己的封地还是可以的,只是同样有一定的范围,超出同样是不被允许的。

    而永王,禹王和恒王三人,看似斗争的非常激烈,可惜在董高逸的干预下,很多时候都被直接压了下去,导致三人之间的矛盾其实不大,也就是这两年才逐渐的放松了许多,只可惜错过了最精彩的时候。

    这样的好处就是不会在出现当年的局面,坏处就是他们经历的太少,日后必将成为短板,当然都是可以通过后面的努力进行弥补的。

    当然,对于这样的局面梁奕还是可以理解的。

    董高逸他们为了争夺这个位置相互之间大大出手,甚至没有丝毫的余地,最后导致了那样的结果,连活命的时间都不长,否则现在的董高逸在烦闷的时候也有人来解闷。

    不过,对于这样的局面却又有些不理解。

    帝王的斗争本来就是非常的残酷,保护对于三人而言就是温室,若是放在普通百姓家,又或者是普通的商人家里面都是很正常的,然而这是在皇宫内,这样的局面不应该是这样的。

    现在还看不出太大的问题,只是觉得他们有缺点,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当成为皇上的时候这些缺点必然会被无限的放大,同样的缺点就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重。

    在南齐朝的历史上就曾经出现过这样的状况。

    当时的皇上是在保护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经历过任何风浪,结果在登基后的不到一年时间,就被朝廷的大臣夺走了大部分的权力,若不是太后太过于强盛的话,恐怕南齐朝早就成为下一个魏朝,这样的教训就让后来的几位皇帝记住了,所以争斗才会变得非常激励,不知道为何到了董高逸这里又回到了原先的模样,好在保护的不是很彻底,还是有可以改变的机会。

    梁奕的想法倒也不是一定要争斗才行,但至少不能像这样彻底的保护过度即可,现在自己在还可以辅佐董高逸,那么日后又是谁来辅佐就说不定,好不容易南齐朝有了今日的成就,不能功亏一篑,但他明白这还是需要面前这人才能够解决的。

    随后董高逸继续说道:“在登基的第二年,朕就将这位当初鼎力支持自己的叔父给接了回来好生供着,虽然知道他和父皇之间的恩怨,但毕竟是父辈之间的争斗,不会牵扯到自己这些小辈身上来,这也是历来的规矩,都是懂得的,自然不会在意。”

    “请他回来还有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朕不久前说过的,父皇说过近卫军是非常不太平的,让自己登基后一定要小心,而景王的能力是有目共睹让他来解决这事是非常合适的,只可惜景王不可能拥有任何的权力,而且为了防止有人说三道四,便有了后面的演戏,让朝廷上下都认为我们已经谈崩了,就少了许多的担心。”

    “我们二人谈崩后,叔父就开始秘密对近卫军进行调查,果然发现了很大的问题,于是朕开始在暗中整治,当然还是被人给察觉到了,只能够先准备停手一段时间,而后面发生的一件事就和你梁奕有关系了。”说到这里董高逸停下来笑了笑。

    闻言,梁奕有些愣神,貌似自己和董高逸接触这么久以来,好像没有任何一件事是牵扯到关于近卫军的,如果有恐怕早就知道了,怎么可能现在都还蒙在鼓里。

    就在这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惊讶的说道:“陛下说的是当年在客栈的那一次”

    “嗯,不错,看来当年一事你还是记得的。”

    “可是陛下,微臣记得当时好像不是因为这事吧,难不成不是巧合”

    “哈哈哈。”董高逸大笑。

    随后继续说道:“难道你真的以为是巧合,不过你当时才十来岁,不清楚是比较正常的,其实那只是朕的一个计策罢了。”

    “当时的确是停止对近卫军的整顿,但是到了这种地步他们可能会善罢甘休,肯定会做出更加出格的举动,甚至还会暴露朕这些年的计划,还会让景王暴露出来,这样一来计划就将功亏一篑,那么只能够让他们把所有的矛头都朝着朕而来才行,只有转移了注意力才不会出现那样的问题。”

    “所以朕提出要出去看看,并且还专门让人通报了近卫军的人,就算他们知道这是故意的,甚至可能是陷进都一定会来试试的,毕竟这样的机会可能只会有一次,果不其然这些人一路跟随着,或许是出于担心一直没有动手,直到那次客栈再次露出了一个破绽。”

    “然而这时候若是再不动手的话,朕就要回宫了,他们的机会就会彻底的失去,客栈自然就是最后的选择,其实那次幸亏你也在客栈内,否则的话朕的计划可能会失败的。”

    闻言,梁奕对那日的事情有些些许的记忆。

    一开始以为是劫财的,毕竟当时董高逸的穿着就决定着身份不平凡,后面就发现并非如此,因为那可是都城的客栈,谁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当看见双方都有准备的时候,立刻明白这是故意策划的,本来想要脱身的只可惜还是没有成功,直到有机会的时候才知道那日所看见的居然是当今圣上。

    “启禀皇上,当时微臣就在想若是故意的引诱又为何会破绽百出,而对方明明是有备而来又怎么可能接连的出现失误,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不错,不曾想到他们的准备这么多,让朕的计划差点儿失败,所以说当时多亏了你才没有酿成大祸,这也是后面为何朕要这样对你的主要原因,当然不可能对外宣称是你救了朕,那么这是唯一的办法。”

    梁奕现在才明白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他当时还纳闷,自己虽然表现的很好,但是还不至于得到那样的赏赐,现在知道原因后也觉得是理所应当的,毕竟那样的帮助非同小可。



第八百九十六章 亦师亦友(一)
    “梁卿,其实此事朕早就想要说的,只不过一直没有寻得合适的机会,而这一次就是最好的时刻,或许也只有到时候这份惊喜朕才能够送给你,送的心安理得,送的毫无拒绝的可能。”

    “朕知道你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惊喜要做到这样的地步,朕可以提前告诉你的是这在南齐朝建立以来都不曾发生过,而这同样是你理应得到的,在外你我是君臣关系,在朕心里你我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1...248249250251252...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