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哈哈哈,哪里劳烦了,刘奇乃是西州以后的父母官,要管着西州一方的黎明百姓,而西州又属于应天府,我这个做知府的理应到这些地方来看看百姓们的生活,如果治理下的百姓过得生活是水深火热的,那么我这个知府肯定是有问题的,为了百姓们跑一趟又何妨。”

    这话说的很好听,真正做到这样的知府又有几个,就连做到这样的知州都没有几个,不是梁奕不信任他所说的,只是见到的太多,先入为主下意识的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不过梁奕知道,西州的百姓生活过得还是挺不错的,除非是遇到大旱年,洪水或者是其他的天灾,这一类不是百姓们可以抵挡的,朝廷不行,没有人可以做到。

    其他的时候,百姓们都是年年丰收,有几年百姓除去交给朝廷的之外还能卖出去不少,朝廷不会因为丰收就临时抬高赋税,反而在天灾的时候还会减少或者是免去赋税,甚至有的时候还要倒贴国库的钱来赈灾。

    西州城周围和下面的县梁奕都去过,还没有听说过谁家有饿死的,只有那种流民长时间不吃东西,而这些人好吃懒做,有田地都不愿意耕作,就想的是不劳而获,对于这样的梁奕不会有丝毫的同情,一切都是自找的而已。

    像是沈庄,观紫,中庄这三县,是前往交易区必经之地,沿途不少做小生意的都赚了钱,就连义川,双清这样的靠近的县城也有人赚了一点儿钱,还有黄渡和安化两县,虽说在西州的另一边,不过同样有商人从这里路过,不及前面五县但还是不错的,总归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西州共七县,能够做到这样已经不同意。

    当然前面三县也有比不过的,泾阳府景州;水宁府开州,汴州;江南府蓟州和瀛洲,这五州不仅靠海,而且不合任何的国家有接壤,好处就是不会遭到外敌的骚扰,入侵,还能够通过海上将东西运送出去,是南齐朝最重要的几座州城。

    像苏松府云州的汤林县,在东汉没有割让几座城池前,和北魏,西凉,东汉三朝都有接壤,这样的地方随时可能遭到敌国的入侵,要是战败还会丢失,自然不可能有太多的注意。

    就算从东汉割让了城池,也还是和北魏,西凉有接壤,至少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那几座东汉朝割让的城池恐怕还要被冷落一些,毕竟这地方从来就没有属于过南齐朝。

    “陆大人谦虚了,不仅是西州的百姓,整个应天府的百姓生活过得都行,这一切都是大人的功劳。”

    “是梁大人抬举我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句的相互推崇,另外三人不言不语的看着他们,偶尔插上两句话活跃气氛。

    临近开饭时,陈无名话锋一转,说道:“听说梁大人在西州有家客栈,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看看”

    “西州的客栈很多,之前我倒是有一家客栈,不过现在没有,要说好一点的客栈介绍一下还是没有问题的,另外为官者开店铺传出去不是让人笑话,陈大人认为呢”

    “是,没错。我们为官者还和老百姓去抢生意的确不厚道,也不符合情理,虽说朝廷没有这样的规定,但总归要注意一下才行。”

    “这是当然,只不过陈大人出行怎么能够随意的选间客栈,这事要好好的批评驿站的那些人,这点小事都办不好。”

    陈无名摸了摸自己的白胡子,笑道:“梁大人误会了并不是这个意思,听说在西州有家客栈规模很大,商人们赞不绝口,正好前段时间应天府有个大商人想要开间客栈,这不想的是找个客栈合作一下,扩大规模,这样不是更省钱更省力。”

    听到这里梁奕算是明白了陈无名的意思,他想




第三百零四章 值得去
    

    “大人,请吩咐。”

    看了一眼前面的两人,点点头:“何余,平绍,你二人即可启程前往应天府,调查应天知府陈无名,同知杨柄的情况,尽量详细一些,调查清楚之后立刻回来汇报。”

    “是。”

    二人对要调查的对象不在乎,他们只知道完成梁奕交代的任务即可。

    而梁奕只需要调查这两人即可,至于手下的那些人参差不齐,总不可能一个一个的去调查,那样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再者只要这两人是清楚的,那么他们所结交的不会差到哪里去,看走眼和梁奕的关系又不大,毫不夸张的说有些不需要去结交。

    何余在这方面不会失手,加上平绍的配合最多半月就能够有结果。

    当初刚回到西州,梁奕就让他们四人轮流着回家一趟,同时带回去这些年应该得到的,虽然只是小小的举动,不过在他们眼里就是难得的机会,在西州的这段时间,梁奕不需要他们打探敌情,也不需要保护,所以回家的次数不只是一趟,甚至他们早就想有事情可以做。

    三月十七日,两人带着结果回到了西州,第一时间就去汇报。

    “大人,陈无名和杨柄的情况已经调查清楚。”

    “哦一来一回就要耽误十日时间,正好过去二十来天时间,十日时间打听清楚效率还是不错的。”

    “谢大人夸奖。”

    梁奕看的出来,两人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少,不是目标太难调查就是想要尽快赶回来,否则不会这么的憔悴。

    这两人好歹是从二品和正三品的官员,岂是那些小官可以相比的,将方方面面都要调查清楚不是一件容易事,最主要的是初步调查结束后还需要核实这些信息,毕竟初步的结果有听说的,有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还有从其他地方打听来的,这些消息鱼龙混杂,不筛选和核实很容易收到假消息,这不是小事必须要认真对待。

    按照何余自己想的和梁奕提出来的建议所制定的侦查计划,还要进行最后一步的终审,最终得到的结果才会汇报到梁奕这里来,至于过程如何只有何余自己知道。

    梁奕身边的四人各司其职,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是顶尖的高手,不会抱怨其他的,毕竟四人所做的事情都不是容易的。

    比如说看似平绍最轻松,只需要将抓住的人审问出结果借口,但是审问的这个过程却是折磨人的,得先知道被审问人的性格才知道如何下手,有时候为了审问出重要的东西,他三天三夜不睡觉,就为了和别人耗着。

    再说说庞鑫,相当于是梁奕的保镖和打手,真正出手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大多数时候都是能够自己应付的,然而一旦出手的时候极有可能接触的就是关乎性命的事情,一个不不小心将性命搭进去也是可能的,并不是表面这样轻松。

    “将打听到的详细道来。”

    “是。”

    随后由何余开口道:“初步调查过后经过三次的核实,和试探过后陈无名和杨柄二人在百姓们口中是好官,也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陈无名还不是知府的时候,有一年发大洪水他前去赈灾,差点儿被突如其来的洪水给冲走,也经历过被流民围堵的事情,不过最后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六年前应天府的一场大地动,此人也是亲自前去,好几次将性命丢失……”

    这些都是何余收集到关于陈无名和杨柄好的一方面的消息。人无完人,伴随着就有不好的消息。

    “两人都一心为百姓着想,为何至今都还是应天府的官员,去朝廷应该更好一些才是。”

    南齐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更注重百姓,到了董高逸这里已经将百姓视为根本,所以每次出现天灾都在第一时间派官员,从国库拿银两去赈灾,而且要求赈灾的官员时时刻刻都要汇报赈灾的消息,这也是为何同样贪墨的官员,林仁钊要比其他人判的更重一些,就是因为他贪墨的是赈灾用的赈灾银,这是朝廷绝对不容许的。

    没办法,在官员们眼里赈灾银是最好贪墨的,数目大,动辄就是上百万银两,各级官员多少拿一些反正到百姓手里还剩下不少,到时候随便找个东西做账目交上去糊弄就行,反正找不到源头去调查,然而其他的银两就没有这么好拿走,毕竟有些东西朝廷同样可以计算,到时候派人来一查就会露馅。

    如果真如调查的所说,这两人一直都心系百姓,早就到朝廷做官去了,像陈无名马上就是六十岁,不说做到尚书的位置,做个左右侍郎还是没有问题的。

    “回大人话,据我




第三百零五章 孙家没意见
    消息选择传给了孙元逸,要说和谁的关系更好一些,和谁更合得来一些肯定是孙元浩,能和孙家扯上关系离不开他,因为客栈的因素在里面,更愿意选择后者。

    随着身份的转变,孙元浩已经是孙家的少家主,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家族之中,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是不需要去麻烦和通知的,再者这二人都是官员,由孙元逸来接触更好,不过还是给孙元浩第一时间送去了消息。

    事归事,谁来处理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结交还得看孙元浩的意见如何,单单告诉他哥哥也得不到结果。

    送消息还是何余去的,汪历俨然变成了大管家,帮助梁奕处理一些下面人送来的汇报,不重要的直接由他解决,只有必须要梁奕解决的又才会汇报,这样省去了很多的精力。

    其他人的消息孙元浩还不会第一时间听,但知道是梁奕的后,直接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得知来意之后他没有着急回答,如果是刚认识那会儿,他绝对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但是现在代表的是整个孙家,和知府结交必须要深思熟虑之后才能够做决定。

    以孙家的效率,五日后同样收集到了关于这二人的消息,和梁奕这边得到的差不多,不过这个结果一时间让他不能够做决定。

    陈无名是没有问题的,虽然得罪过一些官员,但官职都没有他高,孙家是不介意的,毕竟孙家的仇人要比他多得多,反正都已经这么多,也变得无所谓。

    只不过杨柄和张启钟之间有矛盾拿不定注意,张启钟之前是应天知府,和孙家二爷孙文伟的关系很不错,两家之间或多或少有来往,即便是张启钟调去朝廷任职,两家的联系依旧没有断,特别是前些时日孙文伟可能调去朝廷当差,张启钟还特地派人送来礼物,意思很明显就要巩固关系,日后在朝廷中可以来往,合作。

    孙文伟初到朝廷,正是需要有人照顾的时候,而张启钟就是最好的选择,但他知道梁奕在宫中的关系同样不错,权衡之后还是找到孙冲崇说清楚,不过他更偏向于梁奕。

    孙冲崇前些日子传出来身体不好是真的,经过两三个月的调整恢复的还算不错,一般事务已经交给孙元浩在处理,只是重大的问题依旧要他拍板决定,实在是超出范围的还要整个家族进行讨论。

    “叔,我有件事拿不定主意,想要问问您的意见。”

    “先说来听听。”

    对孙元浩他还是比较满意的,这段时间的学习进步很大,日后接手整个孙家问题并不大,见到他有问题,很和蔼的询问道,要知道他对孙家其他的子弟是极其严格的。

    随后孙元浩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讲了一遍,没有任何的隐瞒。

    闻言只见孙冲崇笑了笑:“说是来问叔的意见,其实心里早就有答案了对吧。”

    “啊。”

    他心里的确有了答案,只是很认真的在隐瞒,结果还是被看出来了。

    “还是先说说你的决定如何。”

    “是。”

    他神色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开口道:“小侄认为应当和杨柄,陈无名结交,至于张启钟不必再争取。”

    “具体的原因。”

    “我们孙家要结交的并不是杨柄和陈无名二人,实际上要结交的是梁奕,既然梁奕选择这二人肯定有他的原因,我们能够调查清楚,他也是没问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这样选择说明不畏惧张启钟和他背后的势力,当然这是因为梁奕本身就有这个实力,张启钟再厉害,五十三岁也才勉强做到了工部右侍郎的位置,梁奕今年不过二十来岁就已经是兵部侍郎,再说二爷马上就要调任朝廷,能得到梁奕的照顾即可,孙家这么诚心诚意,他应该不会拒绝,所以小侄于公于私都会选择梁奕,当然能够和知府同知结交好处也不少。”

    “好,能够做到少家主这个位置你的眼光的确很不错,其实你不知道,之所以和张启钟这样的人结交,主要原因还是他当初帮过孙家,这份情还不小,但是这些年他越来越不行,这份情还的也差不多了,而梁奕肯定不同,他和张启钟不一样,能够与其交好当然是要选择的。”

    孙元浩不知道和张启钟的来往的确是比较无奈的,在上一辈的时候,张启钟的爷爷曾经出手帮助过孙家,如果不是这样,孙家即便是不倒闭,也不会有今天的结果,不过这些年来还的的确差不多,孙冲崇才会这般的坚决。

    张启钟的为人谁不知道,睚眦必报,只要不满足他的想法,或者是做的事情不符合他的要求,必定会遭到打压,孙家早就忍不住了,正好趁着梁奕这次机会彻底断裂。

    “你觉得派谁去祝寿最合适。”

    “叔,小侄认为我去比较合适。”孙元浩思考片刻后回道。

    随后解释道:“整个孙家小侄和梁奕的关系最好,又是以孙家少家主的身份前去,想来效果会更好一些。”

    听到这话,孙冲崇是越来越满意,连忙笑道:“哈哈,那你就去准备。”

    得到同意,孙元浩知道这事不会再有变动,立刻跟着何余去西州。

    &nbs



第三百零六章 陈府
    五月二十日,梁奕、孙元浩、刘雨以及汪历和何余二人前往应天府,经过思考还是决定将她带上,刘奇已经是西州知州没时间去,邓河需要留在客栈同样不能去。

    一行人赶到的第二日就是寿宴开始的日子,来的比较晚不准备去先去,找城中找了一间客栈先行住下。

    在他们进城的时候陈无名就得到了消息,在知道住进客栈后,他想了想还是没有去打扰,或许有自己的安排,反正都是能够见面的,他就不再那么焦急,再者明日的寿宴不简单,他需要做到万无一失。

    那日的三人都没有透露梁奕会来的消息,梁奕已经暗示过结交的人不需要太多,只要值得去结交即可,对于自己请来的这些人陈无名心中有数,他们何常不想和梁奕结交,要是将消息传回去麻烦反而会更多,还不如不说,到时候知道也不会来找麻烦。

    第二日,梁奕带着刘雨在城中转了转,别看她之前接触的很多,但这应天府来的次数还是屈指可数,就算上次去都城也是为了送夜明珠,真正待得时间并不多,梁奕都准备找个时间带她去都城好好看看。

    夜晚,城南一处宅子里面,灯火通明,知府陈无名为自己的老母亲举行八十大寿,这个消息就连百姓们都清楚,到这里来庆祝的官员不仅有应天府的,还有从江南府以及苏松府过来的,甚至还有水宁府,泾阳府送来的祝寿礼物。

    想当初陈无名做老师的时候,学生少说也得上百人,如今桃李遍天下前来庆祝的人自然多。

    陈无名主动送出的请柬大多数都是和他关系不错的,当然也有送出去请柬因为距离太远没有到的,还有一些是主动要得请柬,在场还有一部分人没有请柬,到了门口自然而然的被拦下,还在今日是祝寿,在验明身份之后大多数还是被放了进去,不过这部分没有请柬的只能在外院待着,想要进到里院是必须要请柬的,否则有人混进去根本就认不出来,这也保证里院那些人的安全,同时不会太拥挤。

    放在平日里,这些官员想要凑在一起是绝对不可能的,他们之中大多数没有任何的来往,能够记住对方的名字都是万幸,又何来结交一说,还是这次祝寿才聚集在一起,不过能够明显的看出来官职的不同,站在一起谈论的就不同。

    当梁奕一行人拿着请柬出来的时候,守在门口的两人脸色大变,其中一人上前恭敬道:“原来是陈大人的贵客,还请五位随我来。”
1...7677787980...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