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120笑话
当然,李傕也是在慎重的考虑之后才同意的。
当初他们作为董卓的部下,在董卓身死之后并没有被免去罪行。在贾诩的劝说下,才起兵劫持了汉献帝。如今,朝廷衰微,各方势力都在争抢地盘,也就无暇顾及他们。从汉献帝手上能攫取的好处也都榨的差不多了,李傕也不想继续养着汉献帝,还不如当个土皇帝舒服。
于是,汉献帝在郭汜、董承、杨奉等人的护卫下,朝着旧都洛阳出发。
长安到洛阳四百里路,若是骑兵急行军,不过半天的功夫就能到达;即便是步兵,急行军也就两天的时间。不过,如今是天子迁回旧都,自然不用急行军,天子的仪仗以及宫女,再加上百官和百官的家眷、奴仆,行进速度自然极为缓慢,一天行不过二三里路便要停下来休整,而后第二日再出发。如此一算,每天行进二三里路,从长安到洛阳四百里路的话,最短也要三个月的时间,况且,如今的道路与后世又不同,并不是那般容易行走,有的路段一天能行走一里都算不错的了。
汉献帝的队伍行进了一月有余,才到达渭南县,走了将近六分之一的路,如此算来,怕是还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到达洛阳。
有人就问了,汉献帝为何不加快速度,早日到达洛阳
首先,汉献帝他们并不知道李傕会反悔,自然没必要急行;其次,汉献帝带着少数人回到洛阳有何用,没有百官、宫女、侍卫的话,他又算什么皇帝毕竟当初董卓强迫从洛阳搬迁到长安时,整个洛阳城都被搬空了,人口都没剩几个,一应人口和事务自然也要跟随。毕竟不像那些只是换个地方办公的皇帝,人家的手底下有好几套班子。就如唐高宗李治,他去洛阳行宫避暑,长安城内同样有大臣做事,而洛阳也能有一波大臣干活,如今的汉献帝可没有那样的条件。
所以,综合各种因素,汉献帝只能带着这些仪仗、百官、侍卫和宫女慢慢前进了。
只是,如今汉献帝的日子着实有些艰苦。从长安城出来的时候,李傕只给了汉献帝少许粮食,能满足他和少数人的食用,若是短时间内到达洛阳,粮食自然够用,但是,这样的速度粮食根本坚持不到洛阳。而且,汉献帝总不可能自己食用这些粮食,而让那些百官、侍卫挨饿,那样还如何获得他们的忠诚毕竟汉献帝还是不蠢的,便把自己的粮食分发下去,如此一来,汉献帝的粮食更加不够用了。
而后,汉献帝向郭汜讨要粮食,却被郭汜给拒绝了。
若是仅仅供给汉献帝一人的粮食,郭汜自然不会拒绝。可是,汉献帝还要养活下面无数的百官、侍卫和宫女,那样的话,郭汜麾下的将士可就喂不饱了。郭汜也不傻,他能活到现在靠的可是麾下的将士,而不是汉献帝,因此,他除了给汉献帝
第六八九章 无媒苟合
“好!”
虽然很想继续保持一副沉稳的架势,但是,当听到伏完说出的好消息之时,刘协还是忍不住呐喊出声。
刘协实在是被压抑的太久了,否则,以他面对董卓尚且能侃侃而谈的定力,当不会表现的如此激动。如今,被压抑了这么久,拨的云雾见明月,他终归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有如此反应也怪不得他。
“朕就知道,这天下忠贞之士还是有的。朕有诸位爱卿,如今又有兖州牧、幽州牧这般忠君爱国之士,恢复我汉室兴盛,何愁没有希望。”
“陛下所言甚是,臣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
几位大臣忙不迭的表达了一番自己的忠心,虽然长期都在吃苦。但是,如今有曹操和袁常这样的掌握一方权势的大臣辅佐,他们的光明未来已经在向他们招手了。
激动过后,刘协却是内心感慨,看向伏完,说道:“兖州牧乃是太尉曹嵩之子,中常侍曹腾之孙。曹嵩和曹腾二人皆是忠贞爱国之士,兖州牧曹操秉承其祖父与其父之志,朕心甚慰。”
刘协这话就有些扯淡了,曹腾据传乃是丞相曹参之后,终其一生历经四位皇帝,三十多年的时间,没有显著过失,还能为朝廷举荐贤才,可以算得上是少有的良心太监,说曹腾忠贞爱国,倒也没有问题;但是,至于曹嵩嘛,真的是没办法比,曹嵩这厮贿赂官员,花了上亿的铜钱,升到了太尉这个职位。曹嵩并非是经商之家,这钱财如何而来,显而易见。
说起曹腾入宫当太监,其实也并非他自愿,而是被他老子送上门的。
话说曹腾的父亲曹节,本只是农家。自古的农民,大多敦厚老实,曹节自然也不例外。曹节的邻居养了一头猪,猪这种动物,生活规律很简单,无非就是吃饭睡觉。可邻家的这头,却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耐不住寂寞,跑了。生活口粮丢了,邻家自然着急,方圆数里寻踱半响,依然未果。愁眉之际,忽见曹节圈里的猪肥头大耳,一直顿感亲切,非得说是自己的。
见邻家胡搅蛮缠,曹节也不打话,只是淡淡地招呼一声,拿去罢。有趣的是,不久之后,那只独立思考的猪,在外面的世界里溜达了一圈,又回来了。邻家大为惭愧,道歉是自然的。不过,尽管误会一场,但毕竟人穷气短,曹节越是寻思,越不是滋味,瞧着一旁的四个儿子,心中感叹,穷二代这路可不能这样走下去了。可路在何方呢当老板嘛,恐怕连基本的原始资金都没有,考公务员嘛,早有“官二代”盯着有限的编制,不过,善于思考的曹节,终于琢磨出了规律:这年头,裤裆一脱,黄金万两。女人是如此的,男人恐怕也是这般,当然,小小的牺牲肯定是有的。
于是,年纪最小的儿子曹腾,因为一只私奔的猪,伴随着父亲的手起刀落,扎起了裤带,开始了此后人生中漫长的宦海之旅。宫中的太监可是多如牛毛,要得到皇上的赏识,恐怕比宫女受到临幸,还要困难得多,照此下去,恐怕一辈子都只是九流公公。不过,这一切对于曹腾而言,绝非问题。不久,曹腾的机会来了。
当时的太子刘保,到了读书的年纪,太后寻思着寻个陪读的书童,于是,一向机灵温谨的曹腾进入了慧眼。太子就是未来天子,曹腾心里自知,接下来要做的自然就是讨好。经过多方打听,曹腾了解到刘保虽贵为当朝皇帝的独子,可惜母亲早逝,童年难免留下阴影。于是,年纪稍长的曹腾不失时宜地嘘寒问暖。谁说没妈的孩子是根草,面对冷暖相知的曹腾,小太子心中感动万端。当然,作为回报,曹腾同志在“太监界”的地位自然一路飙升。
应该说,对于关键的人生第一桶金,我们聪明的曹腾挖地很好。至刘保即位(即汉顺帝)始,此后数十年间,曹腾一路官位亨通,一直位及中常侍、大长秋(太监系统也有自己的一套编制,中常侍,秩俸二千石,待遇等同于御史大夫)。当然,纵观曹腾在事业上所取的成就,除却通晓“奴才心理学”外,恐怕还是离不开以下两点的:一是皇上命短,曹腾历事四帝,包括力挺曹腾的汉顺帝刘保也不过活到三十岁;二是自己命长,这两点显然是曹腾能够飞黄腾达的关键。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曹腾的眼力。
为何这样说呢原来,每逢帝位更迭,掌权者总得设法笼络各方的势力。世故的曹腾,总能在对的时间站在对的位置上。面对这位前朝“重臣”的站队呐喊,新帝自然满心欢愉,赏赐肯定是厚重的,到了汉桓帝一朝,更加封为费亭侯,就这般,我们这位当年的懵懂少年,渐渐在宫中熬成了元老级人物。
其实,在东汉王朝统治的后期,太监的社会名声已经是很差了,但凡谁手上有些权力,搜刮民脂似乎成了自然的事。当然,曹腾也不例外。不过,他“搜刮”的不是金钱,而是人才。在曹腾三十多年太监生涯里,举荐的官员数不胜数,位列公卿的(高官以及以上级高官),也有不下十人。《续汉书》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的蜀郡太守,自然知道曹腾这位编外“组织部长”的分量,于是自作聪明地托人送了点“意思”。国语是博大精深的,意思意思,意思当然是以求事业上有所发展,不巧的是,这般“小意思”居然给益州刺史种暠查获了。
种暠这人是个直肠子,在当时混沌官场应该算个另类,而且,此人还有个特点,就是看那些平日狐假虎威的太监特别地不顺眼。逮到如此好的机会,种暠怎能放过,于是立马上书奏告蜀郡太守,并藉此弹劾曹腾,请求将他交于廷尉问罪。当时的皇帝汉桓帝,自然是偏护曹腾的,推脱书信是由外头来的,因此也没有怪罪。当然,面对咄咄逼人的人身攻击,换做其他太监,恐怕种暠的政治生涯就此终结了,不过,我们的曹腾并不计较,还逢人便夸称赞种暠真是个“有种”的好官。
腾在政治上的虚怀若谷,似乎和太监传统睚眦必报的形象大相径庭的,当然,这也为他在士官圈子里的形象添分不少。不过,事业上的成功,并不能掩盖感情生活上的空虚,曹腾每逢夜深人静,心中自然分外落寞。终于,耐不住寂寞的曹腾结婚了(也称“对食”,娶妻纳妾在东汉时期是高级太监的合法权利),和他成婚的女人,是一名吴
第六九零章 郭汜图谋
“陛下,还请息怒!”
在场的除了郭汜和杨奉出身低微,其余大臣皆是世家大族出身,自然明白汉献帝因何而怒。尊贵的皇室血脉下嫁给妾身子,这在平常根本不可能发生。如今天下大乱,皇室无力,以至于这种事情发生,也难怪刘协不怒。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大臣们只能劝阻刘协,毕竟还有用得着袁常的地方。
“呼!”
在众人的劝阻之下,刘协用力的吐了一口气,才堪堪将心中的怒火给压下。只是,这件事积压在心头,始终让他感到很难受。
“朕愧对列祖列宗,我汉朝四百年基业,如今难道要亡于朕之手乱臣贼子不能诛之,就连皇室的尊严都要被人给折辱,朕有何面目去见先祖”刘协一脸颓然之色,此时环顾四周,悲从心起,大有哭啼之势。
“臣等无能,以致陛下遭此羞辱!”
主辱臣死,刘协如此反应,众人自然要将过错懒在己身。当然,若是真要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天子的尊严,有几个人能做到那就不得而知了。
伏完上前一步,慰藉道:“陛下,如今天下大乱,各方诸侯割地称霸,朝廷当有一劫。然而,待劫难过后,自是涅槃重生,破而后立。届时,陛下自可展现皇家威仪,横扫四方。因此,如今陛下当放下一切,先利用兖州牧曹操和幽州牧袁常的兵马,扫荡四方,平定天下。待天下重归陛下手中,诸事皆一言可定之,今日之辱,又何愁不能荡除之!”
“国丈所言极是,朕险些误了大事。”
伏完的劝谏刘协还是能听得进去的,毕竟是自家岳父,二人的利益完全一致,伏完自然也不会坑他。
“陛下,国丈说的极是。”
董贵妃的老子董承也不落后,上前献策到:“据闻兖州牧曹操和幽州牧袁常麾下兵马皆精锐之师,曹操麾下能人无数,以一己之力彻底平复兖州,兖州境内乱贼皆灭,且先前曹操为报父仇杀入徐州,打的徐州牧陶谦惶惶不可终日,几欲丢了整个徐州;而袁常亦是不遑多让,其麾下兵马可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抗衡,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可是能够将北方异族打的抬不起头,袁常的兵马能与之抗衡,可见其兵马之精锐。如今陛下可先用他们二人兵马收复天下,待掌控大势之后,再一一清算,尤为不晚。”
“国丈和董将军说的没错,当初朕在董卓贼子手下尚且能忍住,如今再忍辱负重些许又如何。”刘协重新拾起气势,一脸决绝的回应到。
“陛下能如此想,真乃天下万民之福!”
“罢了,此等事暂且放下。”刘协挥了挥手,强自转移话题,道:“国丈,不知如今曹操和袁常的兵马到了何处”
伏完长揖一礼,回到:“启禀陛下,兖州牧曹操先锋已到达陈留郡,幽州牧袁常大军已至广平。从时间上来算,曹操的先锋部队至多一月之后便可与陛下汇合,而其大部队,估测需要四十日的时间;而袁常那边,估测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方能与陛下汇合。”
“嗯,时间也不长,诸位且忍耐些许日子,待到达洛阳之后,朕必定重赏。”
如今还要靠郭汜、董承等人的护卫,刘协自然少不了一番许诺。至于有了曹操和袁常的兵力之后,那就再说了。
原本,曹操自然不会这么快与刘协汇合。在刘协的逃亡路上,曹操一直没有出手,以致于刘协一直处于逃亡、狼狈的处境,麾下的羽林军和虎贲军可谓是损耗殆尽,这也是后来刘协面对曹操的挟持,没有丝毫反抗之力的原因,就是因为刘协的护卫都在东归的路上死伤殆尽了。而刘协到达洛阳之后,因为条件实在太差,董承在征兆曹操前来勤王,正所谓上赶着不是买卖。若是曹操先积极主动的找上来,待遇肯定不如刘协去找他的待遇。这不,曹操后来不就掌控了大权。若非袁常横插一手,曹操必然不会这么快的找上刘协。
“诸位且退下休息,明日继续赶路。”
刘协挥了挥手,将众人遣退。待众人走后,刘协脸上浮现恼怒之色,似乎又想到了袁常和刘曦之事。
另一边,郭汜将杨奉、张济、杨定等几人唤到自己帐中议事。
郭汜让亲兵仔细侦查左右,等确定无人之后,方才开口说道:“诸位,你们先前可看出天子的态度”
“郭将军何意”
张济、杨奉等人不解郭汜的意思,疑惑的问到。
郭汜好歹与李傕争斗了一段时日,智商有些见长,见几人一脸茫然的模样,冷笑一声,这才解释道:“幽州牧袁常引兵来援助天子,然而天子却因为袁常出身低微,不满其与万年长公主的结合,如今因为需要袁常的兵力支持,才忍了下来,待日后天子掌权之后,袁常安能活命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与诸位皆是贼子出身,地位能比得上袁常袁常尚且如此,诸位以为我等的下场会比袁常更好”
听了郭汜的话,几人倒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良久之后,杨奉率先回过神,摇头反驳道:“郭将军此言差矣,陛下值此危难之时,我等一路护卫,陛下自当记得我们的功劳。而那幽州牧袁常说是援助天子,如今兵马却还在路上,等到了洛阳,即便袁常来了,又能对陛下有多少帮助况且,陛下记恨袁常,也是因为他娶了万年长公主,折辱了皇室的尊严。我等只需谨记本分,到了洛阳,该有的功劳陛下自然少不了我们,又何须在意这等事情。”
“杨将军说的极是。”
张济支持杨奉的意见,道:“我等安守本分,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陛下自然不会忘记我等的功劳。否则,我等麾下将士也不会答应,况且,陛下若是要谋害我等,岂不寒了众将的心意,又如何有人会效忠于陛下。”
“是这个道理!”
在场的原本都是贼寇出身,如今局面好不容易就要安定下来了,他们自然不想再过上以前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因此,即便觉得郭汜的话有几分道理,却也不会赞同。他们麾下皆有兵马,若是天子真要太过分,到时候再反了便是,如今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他们自然不想生事。
“哼,你们这群鼠目寸光之辈!”
郭汜极为恼怒,没想到这些家伙如此愚蠢。不过,郭汜也不强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不理解自己也就罢了,于是他说道:“既然如此,那本将军把话放在这了,本将军肯定是要离开的,自去占地为王,免得哪一天醒来自己的脑袋就不见了。本将军把此事说出来,若是有人敢去告密,那就休怪本将军不死不休。”
“郭将军也是一番好意,我等又岂会做出如此事情!”
“没错,郭将军放心,说起来我等也是一条船上的,郭将军有自己的想法,我等自然不会阻拦。”
“既然如此,那本将军就不送了。
第六九一章 张济反
“可恨,怎么回事,为何会让郭汜逃脱”刘协坐在营帐中央,一脸怒火的看向董承、杨奉、张济等人。
实际上,就算杨奉他们不说,刘协也能猜到是怎么回事。
郭汜被包围,急切之下哪里能镇定下来指挥即便他的兵力是最多的,但是,杨奉、张济等人的兵马加起来却也不比他少多少,若是杨奉、张济等人肯拼死战,郭汜绝无逃脱的道理。显然,杨奉、张济等人有意保存实力,都不肯尽全力围杀郭汜,因此,才会让郭汜逃脱。只是,如今郭汜逃走已经成定局了,刘协之所以表现的如此愤怒,只不过是要展现一下天子的威势。
“陛下,臣等有罪,未能诛杀郭汜此贼,还请陛下责罚!”
“请陛下责罚!”
几人连忙单膝跪地,叩首请罪。当然,他们也明白如今的刘协处境不好,自然是不可能处罚他们的,不过,表面上的工作还是要有的,也要给天子一个台阶下不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