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120笑话
却说这站出来说话之人乃是荀衢,荀昙生有二子荀彝和荀衢,荀彝已经去世。只留下荀攸这个儿子。而荀攸如今在曹操麾下投效,荀衢作为荀攸的亲叔叔,按理来说应该去跟侄子一起投效曹操会更加有利。不过,却因为考虑到两个原因,荀衢便生起了跟随荀谌去幽州投效袁常的想法。
首先一个原因,便是荀衢作为叔叔。若是要靠侄子才能出头,显然就会觉得有些羞愧了,荀衢好歹也是个读书人,自然做不出这种事;第二个原因,便是如家族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道理一般,他们这一脉就荀彝和荀衢二人。荀彝去世,儿子荀攸在曹操麾下任职,他若是也去曹操麾下任职,日后若是曹操败亡,那他这一脉岂不是就要没落了而听荀谌所言,袁常似乎挺牛掰的,荀衢便生起了去投效袁常的念头。日后曹操败了,他还可以救得自己的侄子一命;至于说日后袁常败了,荀衢也可以让他的儿子去投效荀攸。如此一算,倒是个极为好的想法,两边都有人,日后自然不会出问题。
“仲启兄长愿往,弟自是替幽州牧欢迎之至!”
荀谌在欢喜的同时,心中也有些感慨,如今的荀家算是四分五裂了。荀彧和荀攸二人在曹操麾下任职;而他如今则带着荀悦,荀錶,荀棐和荀衢四人要去幽州投效袁常;剩下的人自然是待在冀州准备替袁绍效力了。虽然这样的做法也符合家族不把利益放在一块的选择,但是,这并非是出自家族的安排,而是因为各人的理想所致,却是让人不免唏嘘。不过,事已至此,荀谌也自然没什么多想的。
“你们…”
荀焘见几个人都要跟随荀谌去幽州投奔袁常,顿时气的吹胡子瞪眼,他并不认可袁常的变法,荀谌要去投效袁常,在他眼中就是家族的忤逆。而如今,竟然还有不少人跟随荀谌,怎能让荀焘不怒。
“兄长,罢了!家族素来不会干涉族中子弟的选择,既然他们要去幽州谋事,我等也不便劝阻!”
倒是荀汪,虽然如今也安于享乐,却也曾经做过族长,族中子弟投效不同势力,也符合家族的利益。只要其中有一个势力能成长强大起来,荀家便不会灭绝,所以,虽然他不认同袁常的变法,却也不会制止族中子弟的选择。
见荀汪劝说,荀焘这才作罢。
等荀谌几人走后,如今荀谌这个家主辞职不干了,自然要重新选一个家主出来。荀氏八龙八人总共有九个子侄,在曹操麾下任职的一个荀彧,如今去幽州投效的有四个,嫡系的子弟也就四个,荀衍,荀仁。荀德和荀愔四人。这四人的能力可以说是半斤八两,不是很出色,也不是很差,在只有这四个人的情况下。选谁都没有区别。既然如此,自然就按照辈分来选,荀衍的年纪是最大的,老成持重自然应该选他。不过,荀衍却是自言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家主之位,坚持不就,最后,顺位选择就轮到荀仁了。而这荀仁,却是荀焘的儿子。
而看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能够担任家主,荀焘先前还怒气冲冲的脸色,顿时变得喜
第五零八章 深度剖析
站出来之人却是跟在场一众谋士都无瓜葛,却又是大家眼中钉的田丰。
说田丰与在场其他谋士毫无瓜葛,乃是因为除了公事之外,田丰并不参与几个谋士之间的明争暗斗,没有与任何一人联合,算是袁绍麾下谋士最为独立的一个;至于说田丰是其他谋士的眼中钉,也很好理解。
田丰最初是在洛阳当官,后来因为宦官当道,田丰弃官归家,接着到韩馥麾下任职;而等到袁绍反客为主夺得冀州之后,袁绍听闻田丰的名气,带着礼物去招揽田丰,言词之中极为恭敬,并且在之后任命田丰为别驾。别驾这个职位前文说过,乃是州牧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州之地的二号人物,可见袁绍对田丰的看重。如许攸、逢纪等几个跟随袁绍已久的谋士,却也不过获得从事之位,刚加入袁绍麾下就成为凌驾于他们头顶的田丰,岂会不成为他人的眼中钉。
“主公,对于幽州牧之事,主公应当三思而行。”
田丰也没有辜负他刚而犯上的评价,很是干脆直接的说道:“幽州牧自渤海郡之时便已是兵强马壮,麾下贤才猛将辈出;如今更是占有幽州之地,兼有公孙瓒之子公孙续、公孙冉投效,还有前幽州牧刘虞之子的归顺,现如今的幽州怕是以主公兵力,难以企及。主公若是要兴兵征讨幽州,怕是难以成事。”
田丰的话很直接明了,就是现在的袁常兵强马壮,以冀州的实力根本打不过人家,这种话说出来,哪个老大愿意听摆明了就是涨他人威风,灭己方志气。故此,不要说好脸面的袁绍此刻已是眉头紧皱,脸色不虞,文丑和颜良二人都一脸通红。
“主公,末将倒是不信幽州有如此实力。末将请主公予末将五万兵马。必将幽州拿下,将袁常帮到主公面前。”文丑哇哇大叫着,表示自己的强悍。
“主辱臣死,袁常如此欺辱主公。末将自是看不下去,愿请命攻入幽州,替主公拿下袁常小儿。”颜良也是紧随其后,表达自己的忠心。
若是换成曹操,刘备或者孙权这三个人。他们要么就直接开战,要么就隐忍,都能很干脆的作出决定。然而,袁绍为人素来犹豫不决,色厉内荏。对于袁常如此投机取巧的帮他拿下并州和青州,而袁常却是在幽州战事上获利最多,袁绍自然不满,想要教训袁常一番。然而,田丰的话虽然不中听,却也有些道理。如今的袁常难道还是当初那个软柿子,可以任他袁绍揉捏的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袁绍极为犹豫,到底是要出兵幽州,还是就此放过此事,若是就此放过此事,内心中又极为不甘。袁绍扫眼望了另外几名还没有发话的谋士,看到许攸的时候,顿时眼睛一亮。连忙询问到。
“子远,前番幽州战事之时,你跟随于袁常身边,对其有何看法”
许攸刚才就已经想到袁绍会问计于他。毕竟正如袁绍所说的那样,幽州战事的时候,他一直都跟在袁常的身边,对于袁常的底细自然是最为了解。整了整长袍,许攸一脸自得之色,看了看其他几个谋士。朗声说道:“主公,幽州牧最初的兵马乃是从渤海郡召集,原属于冀州兵马,若论战力,自是与我冀州将士无二。幽州牧虽新近入主幽州,然则却是根基不稳,想要彻底稳定幽州,还需不少的时日才能做到;而反观主公所行,自主公入主冀州,将冀州打理的井井有条,民心安定,百姓皆称赞主公为冀州青天。若是以将士战力而言,主公的冀州将士自然无所畏惧;且主公更有稳定之冀州为后方,若真要开战,幽州牧必然无法支撑,幽州境内的百姓也会不满,届时,幽州自是可一战而定。”
许攸话里话外的意思似乎都在告诉袁绍,袁常的兵力不足为惧,主公有经过你治理的稳定冀州,干掉入主幽州不久的袁常,不过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许攸作为在幽州战事之时一直跟随在袁常身边的人物,对袁常的底细是相当了解,许攸这么说了,袁绍岂能不动心不过,许攸原来却是话还没有说完。
“主公可知,幽州战事之时,幽州牧与刘和兵马联合,将乌丸,东部鲜卑等异族击退,以极小的损失获得了战斗的胜利,主公可知是何原因”
“哦!”
袁绍脸上顿时浮现一抹好奇之色,许攸不仅是他的谋士,更是在洛阳之时的好朋友,对于许攸吊人胃口的问话,袁绍当然没有表示不满,反而是很配合的询问到:“子远,莫非其中还有什么内幕不成”
“然也!”
许攸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一抹高深莫测的笑容,道:“早在此前我与元图前往渤海郡参观渤海郡的阅兵仪式,当时,幽州牧曾展现了一些精良铠甲和武器,属下等以为似这等精良铠甲和武器,当是少数。然而,直到幽州战事之时,属下才发现,幽州牧麾下兵马皆已经装备这等精良铠甲和武器,正是有这等神兵利器的帮助,幽州牧的兵马方能战无不胜,无往而不利。主公兵马自是无惧于幽州牧兵马,然则,若是有这等神兵利器相助,主公兵马必然会损失惨重,于主公的大业极为不利。故此,属下以为,当此之时,与幽州开战,并非是合适的时机。”
许攸刚开始的时候歌功颂德,似乎幽州牧不过如此,只要开战幽州必然能够拿下;然而,后面许攸却是话锋一转,变成语幽州开战,对袁绍的大业不利,怎么听起来很矛盾的感觉。
其实,许攸这个人说他矛盾,还真没有错,历史都这么记载了。
却说历史上,袁绍要征讨曹操,田丰冒死进谏袁绍,不可开战。袁绍大怒,拿下田丰,准备用田丰的脑袋祭旗;结果,其他谋士没人说话,却是许攸劝谏袁绍等大战胜利之后再惩治田丰。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许攸是在维护田丰了。袁绍准备杀了田丰,许攸却建议袁绍战斗胜利再来惩治。杀头和惩治可是截然不同的感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在袁绍官渡大败之后,袁绍后悔想要重新重用田丰,结果,许攸又站出来说田丰怎么,怎么滴。最后,田丰就这么被杀害,对袁绍而言,可谓是个巨大的损失。
对于许攸这家伙,可以深度剖析他的人生,或许才能对他有所了解。
&nb
第五零九章 话说张郃
有许攸如此委婉动听的劝谏,袁绍又哪里还会想着对幽州出兵。只是,不得不说,袁绍果然还是那个尿性,注定是无法改变。
“子远所言甚是!”
袁绍先是夸奖了许攸一番,紧接着话奉一转,谴责到:“然则,承志终究乃是我弟,其欺骗我的行为,我不能不追究,否则,别人会如何看待于我我这便遣使前往幽州,让承志对此事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不然,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至于袁绍如何个不客气法,那就无人可知了。
“诸位,承志之事暂且放到一边,如今朝廷已经下令让我领青州和并州,对于这二州的守将,诸位认为何人可以担任”
驻守一州,最适合的自然是将领,特别是有帅才的将领。一个州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战事,倘若由一个谋士来驻守,又该由何人来抵御敌人毕竟历史上像诸葛亮,司马懿,周瑜这类能够出谋划策,又能统兵的谋士太少了。纵观整个东汉末年到三国再到西晋这一段时间之中,也就诸葛亮,司马懿,周瑜三人有如此才能,而姜维若非有诸葛亮的传授,自然也做不到,而且,跟诸葛亮相比,姜维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再看看袁绍麾下,最被袁绍器重的颜良、文丑二人,让他们上阵杀敌那是自然没有问题。只是,让他们驻守一州,进行管理,那问题可就大了。袁绍麾下的每一个谋士,都很清楚,若是把如此责任交给颜良和文丑,那就相当于放弃一个州的治理了。而除了颜良和文丑,接下来排名的也就是张郃和高览了。
张郃的能力毋庸置疑,连诸葛亮都甚为忌惮,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是有着五子良将的身份,怎么说。张郃驻守一州都是绰绰有余。至于高览,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并不多,只是有一点是那是肯定没有疑问的,那就是高览素来都是跟随张郃,与张郃同进退。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高览的能力应该也是不俗的。张郃的能力已经不用说明了。既然如此,张郃不与袁绍麾下最为出名的颜良、文丑二将交好。反而跟高览交好,这难道没有问题吗真想只有一个,那就是高览的能力不弱,张郃才会与之交好。历史上张郃是被诸葛亮设计害死的,而对于高览的生死,似乎并无记载。在演义里,高览在征讨汝南刘辟的时候,被赵云一枪刺死,这显然就有些不合理了。毕竟高览能够和许褚、徐晃战的不分胜负。而且,在长坂坡之时,高览还有过与张飞的战斗。征讨汝南刘辟乃是在长坂坡之前,显然演义里的这段记载是不符合历史的。
张郃和高览的能力自然是没有问题,可惜,袁绍并不是很了解,或者说。张郃和高览二人根本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而且,对于张郃和高览的个人品行,也是褒贬不一。其根源还在于,张郃和高览二人临阵投敌,这便成了他们二人难以洗刷的污点。
官渡之战时,乌巢被曹操突袭。袁绍派张郃和高览前去救援;而郭图因为献计失败,便想要诬陷二人。于是跑到张郃和高览面前说,因为二人救援不及,导致乌巢粮草被毁,袁绍要砍他们二人的脑袋;另一边,郭图又跟袁绍说张郃和高览未能完成任务,畏惧之下想要投靠曹操。于是乎。袁绍就派亲信士兵去查证,张郃和高览看到袁术派亲信士兵前来,还以为是要来抓他们的,立马就跑到曹操麾下投效。
这整个过程看似合情合理,其实存在了很多的疑问。
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郭图曾经反驳了张郃的计策,张郃不是傻子,难道看不出郭图对他的敌意而这个时候,郭图却又跑出来跟他说袁绍准备砍他的脑袋,其实只要稍微想一想,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况且,倘若心中坦荡,跟袁绍当面对质,所有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可是,张郃和高览偏偏没有想过解释,而是直接干脆的就跑到曹操麾下去效力,很显而易见的,张郃和高览其实早就有投靠曹操的想法,如今只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或许,张郃、高览二人投效曹操的过程并没有那么复杂,只不过因为记载这历史的乃是魏的史官,将张郃和高览美化了一番,才变得如此艰难曲折。
而至于张郃和高览为何有投效曹操的心思,其实,说白了也很简单,那就是得不到重用。
颜良和文丑这个名字最早出现是在虎牢关讨董之时,当时华雄拦路,诸侯麾下将领无人能挡,袁绍感慨一句倘若颜良和文丑在此,何至于此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袁绍对颜良和文丑的看重。其后,但有战事,颜良和文丑基本都陪伴在袁绍的左右,至于张郃和高览,却鲜有说明。是个泥人尚且有三分脾气,更何况张郃和高览,他们也想建功立业,封侯拜相,若是一直得不到重用,又谈何实现理想,因此,在袁绍麾下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张郃和高览二人投到曹操麾下了。
袁绍对张郃的不看重,最后可以追溯到乌巢的问题上。
当时,曹操已经袭击乌巢了,袁绍却还在犹豫是否要派兵支援乌巢。于是,张郃劝说:“曹操的士兵英勇善战,他们一定会击溃淳於琼等人。淳於琼一旦失败,那么大将军的大业就完了,您应该尽快带兵援救。”
结果,郭图立马就反驳道:“张郃所言并非良策,如今曹操率军突袭乌巢,其军营之内无人统帅,主公若将曹操大营拿下,必可解去淳于琼的危机。”
于是,袁绍最后听从了郭图的建议,最后的结局也就不言而喻。曹操的大营没有拿下,乌巢也没有得到支援,最后乌巢粮草被烧,官渡之战以袁绍的失败为结束。最后,袁绍病死,几个儿子也因为争权夺利,把袁绍辛苦建立的家业也都送了出去。且说张郃去投靠曹操,曹操当时说了一句“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由此可见。曹操对张郃的看重。
其后,到了曹操麾下,张郃的才能也算是得到了施展之地。
张郃先是跟随曹操攻打邺城,占领了邺城。其后又跟随曹操到渤海攻打袁谭,他单独率军包围了雍奴,击溃了袁军。随同曹操征讨柳城的时候,张郃和张辽担任先锋。张郃因为屡立战功升任平狄将军。张郃还领兵征讨东莱郡,讨伐管承。
第五一零章 幽州来使
“启禀州牧,府外有人自称是幽州使者,奉幽州牧之命,前来会见州牧。”正当袁绍要遣散麾下离去之时,大厅外有亲信大声的汇报到。
“袁常派遣使者来又是为了何事”
袁绍脸带疑惑的自语一声,不过,还是对着大厅外的亲信说道:“既然是幽州牧的使者,便让他进来说话。”
“诺!”
不多时,一名中年男子便来到袁绍的面前。此人原来却是当日渤海郡阅兵仪式时作为主持人的李永,袁常见李永能言善道,便将他提为自己的发言人,除了让他主持大型活动之外,出使的事情也专门让他负责。经过一番打扮,这李永倒也是丰神俊朗,气度翩翩,作为一名使者,也没有堕了幽州的威风。
“幽州外交府领事李永拜见冀州牧,属下代我幽州牧在此向冀州牧袁本初兄长问好!”李永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言语亦是十分客气的说道。
外交府自然是袁常按照前世的大使馆所设立的,大使馆的设立,自然是为了应对出使的作用。但凡与其他势力有所交流,便是大使馆的使者派上用场的时候。否则,总不能像刘备和孙权那样,要派遣属下去跟对方联系的时候,要把自己麾下的重要谋士给派去。如刘备派遣诸葛亮,孙权派遣鲁肃。如果一旦对方心怀不轨,这谋士岂不是会陷入险境。就如诸葛亮一般,到了东吴之后,处处要提防周瑜下黑手。也亏得周瑜没有明目张胆的下手,再加上有鲁肃的帮衬,诸葛亮最终逃脱险境,保住一命。但是,也不能指望每次都能这么幸运,要是一方撕破脸皮,不顾后果直接干掉对方的谋士,到时候。人都死了,再派遣使者去谴责什么的还有什么意义
而袁常设立外交府,训练外交官,便是为了应对将来要出使的局面。当然不可能事事都让谋士出马。还是需要有专业的外交人员。当然,也并非说这些外交官的性命不值钱,而是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在成为外交官之前,每个人都会经过一番考核和协议签署。第一条告诉他们的,便是这外交官有生命危险。若是愿意接受,才能成为一名外交官,并且接受培训。自然,他们的薪水也不会低,毕竟他们做的是有危险的工作。而且,一旦他们的生命遭遇危险,抚恤金也会极其丰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