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超级学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高月

    阿杜的翻译很到位,范宁点点头,从描述上来看,这个土著应该到了南美洲,那边此时还是玛雅人的天下。

    “除了这个,还有别的什么稀罕植物吗”范宁又问道。

    图拉美挠挠头道:“他回来后也不和人交往,独居在这里,这个黑卷是他每天都要吃的,好像还有几样,也是他喜欢吃的东西。”

    他带着范宁来到午后,范宁一眼便看见屋后墙上挂着十几盘向日葵,还有一篮子花生,范宁大喜,那就对了,这两样东西也是原产于南美。

    范宁转身跑进了屋子,四下翻寻,南美洲物产丰富,此人不可能只带回来三样东西,肯定还有别的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范宁在他床脚找到了一堆发芽的土豆。

    ........

    船队离开了努阿美岛,范宁笑得嘴都合不拢,不仅仅是他得到一片土地和一个港口,关键是他得到四件宝贝,烟草、土豆、向日葵和花生,尤其是土豆,把它引进大宋,饥荒不会再出现了。

    “爹爹,这是什么”范真儿指着桌上的土豆问道。

    范宁让儿子范景也坐下,笑着给他们介绍道:“这是一种很好的粮食,就像埋在土里豆子,所以我叫它土豆,它可以种在田埂地头,种在屋前屋后,当然也可以种在田里,亩产两千斤。”

    范景惊呼一声,要知道一亩上田产麦子也不过三百多斤,居然亩产两千斤,“那家家户户都不会挨饿了。”

    范宁点点头,“有了玉米和这个土豆,将彻底解决大宋的粮食问题。”

    “那这两样呢”范真儿又问道。

    范宁笑道:“一个叫做向日葵,一个叫做花生,都是油料,也可以炒熟了当零食吃。”

    “爹爹,要不我们炒一盘试试”范真儿笑嘻嘻道。

    范宁哈哈大笑,“这是种子,炒了就没有了,等明年种出来就可以吃了。”

    范真儿脸一红,“我只是说着玩的。”

    范宁取出一支烟卷,点燃了,深深吸一口,感叹道:“这叫烟卷,和茶一样,算是一种嗜好品,饭后吸上一根,浑身都放松了,不过孩子不能吸,嘴里会变得很臭,三十岁以上的男人可以吸上几口。”

    范真儿撇撇嘴,“我才不稀罕,爹爹,你不是说北岛现在是春天吗是不是正好可以种




第六百六十六章 微服独行
    黄昏时分,范宁独自一人在吴城的大街上踱步,吴城、越城、宋城,这是北岛目前建城的三座城池,共容纳了一万户百姓,其中吴城最多,共有五千户。

    当然并不是全部生活在城内,吴城周围形成了三十几自然村落,分流了两千户百姓。

    时隔两年,范宁再一次走在吴城街头,大街上很干净,石板路十分光滑,连一根杂草都没有,两边房屋有木屋,也有砖房,吴城没有搞瓦子,中间这一条街都是商业街,两边店铺不少都空关着,开着的店铺几乎都是服务型的商铺,酒馆、茶馆、客栈、青楼、澡堂、钱铺、洗衣铺、清洁铺、裁缝铺、车马行、急脚递等等。

    当然,还有火警铺、治安所、驿站、学校、济老园、慈幼院等官办机构。

    实体店铺也有一些,诸如杂货铺、粮铺、酒铺、茶铺、绸缎铺、肉铺、书铺等等。

    官府提供最基本的粮食和生活物资,但要生活得好一点,就必须花钱买,而钱需要自己劳动去挣。

    吴城是一个县,县令是朱齐,也就是范宁的妹婿,宋城的县令是陆敏,范铁牛的儿子,两人都是进士出身,辞官来这里任职,越城的县令叫做张济,二十余岁,举人出身,他父亲便是范宁从前的幕僚张博。

    除了县令,上面还有一个最高管理机构,叫做长老会,一共九人组成,其中七人是由百姓推荐的德高望重的长者,吴城有三人,宋城和越城各两人,这七人任期三年,三年一换,长老会中还有两个名额比较特殊,范家出一人,朱家出一人,属于永久名额,而且范朱两家都有单票否决权。

    毕竟北岛的所有权就是属于范家和朱家,他们就用这种方式来行使他们的特殊权力。

    走到十字路口,旁边有一座六层的木塔,这是吴城的钟楼,也是观风楼,全城最高的楼,站在楼顶对全城一览无余,下面就是火警铺,发现火情,随时可以出击。

    这时,一阵喧笑声引起了范宁的注意,笑声从旁边一座酒楼里传来,酒楼上挂一块大牌子,上写‘赵记酒楼’四个大字。

    范宁信步走了进去,大堂内坐满了喝酒的汉子,正在高声议论什么,十几名日本酒姬站着一旁抿嘴笑着。

    宋城和当初的鲲州遇到同样的问题,那就是人工费特别贵,尤其服务行业,当地人都不肯干,鲲州各家店铺只能招募了不少日本少女做伙计,范宁的小妾阿雅就曾是一个酒楼的酒姬,北岛这边也是同样的问题,不过好在规矩都很严格,调笑几句可以,但动真格的,却没有人敢。

    一名酒姬见范宁进来,连忙迎上前,“欢迎官人光临小店。”

    范宁找一张桌子坐下笑道:“我今天刚到这里,不了解情况,你介绍一下。”

    酒姬的汉语很好,轻柔说道:“本店金银、铜钱都收,如果官人只是喝酒,本店有最便宜的果酒,十文钱一角,再免费提供一碟咸豆,如果官人想吃好喝好,这边有菜单。”

    酒姬将一张纸递给范宁,上面有二十几个菜,酒也有五六种,价格要比京城汴梁贵一倍,一壶清酒居然要三百文钱,菜价也不便宜,羊肉稍便宜一点,但猪肉居然和汴梁一个价。

    “别的酒楼都是这个价格”

    酒姬点点头,“都是一样,主要是酒贵,我们酒都要从大宋运来,以后可能会好一点。”

    “为什么”

    “听说越城那边在建一座酒坊,用本地的米酿酒,那就会便宜很多,客人都在眼巴巴盼着呢!”

    范宁摸出一把钱笑道:“拿一壶果酒,我带回去喝。”

    .........

    范宁拎着一小瓶酒回到住处,他们住在驿站中的贵宾馆,刚到门口,范真儿迎面奔出,差点撞到了父亲。

    范宁一把拉住她,“这么晚,到哪里去”

    “去小姑家,她让我今晚住在她那里。”

    “让大姑陪你去。”

    “不用了,就在隔壁。”

    范真儿挣脱父亲的手,一溜烟跑了,范宁连忙跟了出去,见她进了隔壁的府宅,府宅门口,小妹范静向自己招了招手。

    原来小妹家就在隔壁,范宁也笑着走了进去。

    范静的府宅不大,也就五亩左右,没有后花园,后宅中间有一座庭院,种了不少花草。

    &n

    bsp; “爹爹,你怎么跟来了”范真儿发现父亲跟在后面,不满地跺脚。

    范宁瞪了她一眼,“我来看看你小姑,不行吗”

    范静连忙哄她去房间,又对范宁笑道:“大哥这次怎么不把娘一起带来”

    “你三嫂要生了,她走不开。”

    范静瞪大眼睛,“三嫂要生了,你还跑来”

    范宁懒得理她,向两边看了看问道:“你夫君呢”

    “大哥,我在这里。”朱齐从大门走了进来。

    “这么



第六百六十七章 县学训话
    次日一早,曹佾带着三十艘船离开了吴城港口,前往南岛。

    南岛发展比北岛稍慢一点,人口有五千余户,是北岛的一半,县城也有两座,一座叫曹县,一座叫高县。

    他们也照搬了北岛的管理制度,实行县官长老制,曹、高两家在长老会各占一个永久名额,各自拥有一票否决权。

    南北两岛之间往来很密切,每天会有一班航船,往来于吴城和曹县之间,范宁本打算去南岛看一看,但现在他没有时间,他昨天刚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教育制度建立是范宁要做的第一件事。

    他不想培养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是要培养一批在各行各业都起到领军作用的能工巧匠,简单地说,他要建立一种职业技术教育制度。

    这里面的关键就是要给北岛的管理层洗脑。

    将曹佾送走,范宁来到了县学,县学位于吴城的东北角,今年才正式设立,目前有学生一百二十八人,几乎在十岁到十六岁之间。

    北岛没有那么好的条件,便把学堂一拆为二,一部分并入蒙学,一部分并入县学,也就是在蒙学读书到十岁,然后升为县学。

    吴城县有两万五千余人,但县学的学生才一百余人,还是太少了。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很多家庭还没有准备好让孩子入学,另一方面北岛远在海外,几乎和科举制度无缘,百姓们也没有热情送孩子去读书,学一堆四书五经出来,没有一点意义。

    百姓们心中都有一杆秤,他们会权衡利弊,会很现实,不会浪费时间,读完蒙学,能读书写字就足够了,孔孟之道学得再多也没有用。

    县学占地不小,足有二十亩,四栋很大的学舍,另有两座宿舍楼正在修建,可容纳千余人同时在这里读书。

    但现在只用了很少的一部分,范宁走到窗前,只见阿杜站在讲台上,正在给学生们教授太平洋岛的土著语言,土著语言没有文字,所以学生们都在用汉语给土著语注音,并在旁边写上汉语意思。

    这是个不错的办法,学生们都统一这样做,估计是阿杜教给大家的办法。

    阿杜要教两门语言,一个是太平洋土著语,还有一个便是南洋语言,其中南洋语言会让学生们感兴趣,明礼教他们商业,会说语言,赚钱就轻松了。

    看得出阿杜也很投入,这是范宁答应他的,在吴城县学教两年语言,准他全家入籍吕宋府。

    这时,范宁见后排有不少学生在打哈欠,昏昏欲睡,便轻轻咳嗽一声,走进教室笑道:“稍微打算一下,不要紧吧!”

    阿杜连忙让到一边,请范宁上台,朱齐不在,也没有人给学生们介绍,一百多名学生都茫然地望着范宁。

    范宁微微笑道:“在座有没有从京城来的学生”

    有几个学生举起手,范宁笑道:“估计京城的学生知道我的名字,我给大家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范宁,目前任大宋参知政事、太师,爵封吴郡王........”

    “小范相公!”

    范宁还没有说完,大部分学生都惊呼起来,不光是京城学生知道他,天下人谁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小范相公,不知道谁先鼓掌,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范宁摆摆手笑道:“看样子大家都知道我,我是昨天抵达吴城县,在这里巡视一个月,然后返回大宋,我也不用讳言,北岛确实是由我买下的,但它并不是完全属于我,它也属于所有的北岛居民,你们和你们的父母都是这座岛的主人,这不是什么漂亮话,你们每户人家在北岛都有五顷土地,将来你们自立门户,你们自己也会获得五顷土地,将来北岛会成为大宋的一个属国,你们就会成为这个岛国的第一代国民。”

    教室里很安静,每个学生都听得很专注,范宁又继续道:“大家或许不理解,我们学习周围海岛的土著语言做什么这里要告诉大家,我过来时,我的军队在北面努阿美岛参战,帮助一个部落消灭了另外三个部落,我要了一块平原,南北和东西各二十里,可以建一座城,紧靠着一处极为优良的天然海港,那里将来会成为南北岛和南大陆的重要中转补给点,过几年,你们中就会有人去那里参与管理,自然免不了和土著人打交道,不



第六百六十八章 发展之道
    范宁提出的教育改制当然获得长老会的一致通过,范宁随即提出自己的建议,蒙学是五到十岁,十岁到十六岁是县学,将来条件许可,再开办一所高等研究院。

    目前吴城、越城和宋城的县学都改成专业技术学习,包括商业、农学、医学、机械、采矿、印刷、冶炼、铸造、造纸、造船、纺织、酿造、建筑、陶瓷等等专业课程,每个县的专业都不一样,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另外每个学生还要学习武艺和语言。

    由商会负责去大宋招募高水平匠人来北岛做教师。

    改革决定一经公布,立刻受到了北岛百姓热烈欢迎,不光是学生踊跃报名,很多成年人也想参加旁听。

    很多本地匠人走上了讲台,像范铁牛虽然学识不多,但他却是个不折不扣农业土专家,有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教大家保土施肥,教大家如何耕作除虫等等,深受成年人的欢迎。

    但最火爆的专业是商业和机械,商业是明仁、明礼轮流来上课,而机械主要是蒸汽机强烈吸引学生,由两位跟船的蒸汽机匠人授课,给大家讲授蒸汽机原理和如何制造、维修。

    北岛的教育改革甚至惊动了南岛,高遵甫亲自跑来北岛学习经验,南岛师资不够,甚至不少南岛学生也塞到北岛来求学,这些都是后话。

    范宁又陪祖母呆了几天,祖母杨氏和三叔一家住在一起,她已经八十岁,眼花耳聋,不过身体还不错,偶然还能坐船出去散散心。

    孙子的到来让杨氏极为高兴,她当然更喜欢一对重孙,她趁人不备,把她攒的几十文钱偷偷塞给重孙子范景,嘱咐他去买糖吃,至于重孙女范真儿,则得了一篮子鸡蛋。

    时间过得很快,范宁转眼在北岛呆了近一个月,返回的时间渐渐来临。

    最后几天,范宁带着一对儿女骑马在天南牧场度过,剑梅子师徒当然也和他们在一起,天南牧场在越城县的北面,在北岛西面,北岛的地形是中间高四周低,也就是中部是山地,而四周沿海则分布大片肥沃的平原。

    天南牧场足有两万顷土地,目前养马三千匹,养牛五千头,养羊十五万只,这还只是刚刚开始,很快便会迅猛发展起来。

    “景儿,一起来骑马吧!明天一早我们就要出发了,今天好好再骑马玩一玩。”远处范宁向儿子喊道。

    范景今年十二岁,长得很像母亲朱佩,性格十分文静,酷爱读书,平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能一辈子住在书库里。

    范景起身道:“爹爹,我大腿痛得厉害,连路都走不了,我就不骑了。”

    范宁身边的范真儿撇撇嘴道:“真没出息,才骑两天马就不行了。”

    “阿真,别这样说你弟弟。”

    范宁也不勉强儿子,笑道:“那就好好休息。”

    他一拉缰绳,带着女儿向远方纵马疾奔而去,范真儿骑术很好,性格奔放,在蓝天白云下,在辽阔的草原放声大笑。
1...329330331332333...3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