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超级学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高月

    匠户营中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垃圾遍地,屎尿横流,恶臭熏天,实际上就是集中营,数十万人生活在十座大营内,周围是大片农田,匠户的家人在农田里种地,维持着及其艰辛的生活。

    这天上午,一支庞大的船队忽然出现在宽阔的辽河上,这支船队足有数百艘之多,其中大部分是万石大船,在为首一艘两万石的大船上,悬挂着一面巨大的黄龙旗,这是宋朝的船队。

    正在种地的妇人和老人纷纷向岸边跑去,越来越多的人向河边奔去,一时间,河边站满了匠户百姓。

    不知是谁大喊一声,“是宋朝的船队!”

    “是宋朝的船队!”

    岸上的百姓顿时欢呼起来。

    看守战俘营的辽军主将耶律莱大惊失色,辽阳府只有三千人驻防,一旦宋军攻打辽阳府,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他顾不得看守匠户营,急令军队集结,撤离了匠户营,一万军队向五十里外的辽阳城疾奔而去。

    东京道原本有十一万军队,除了八万丧身海底,一万军看守匠户,其余两万军分别驻扎在各个大城内,其中鸭绿江边的保州城和宣州城驻兵最多,各有五千人,主要防御高丽人北侵,剩下的一万军队则分布驻扎在辽阳府、黄龙府、镇海府、来远城、沈州、复州等地,兵力十分空虚。

    辽阳城的东京留守府内,南院枢密使萧惟信正在桌前给天子耶律洪基写一封急信,他得到消息,一支宋朝船队正在北方的黑河沿岸剿灭各个契丹生番部落,已经至少有二十个部落被摧毁,黄龙府驻军只有三千人,难以救援。

    萧惟信一方面紧急派人去通知其他契丹生番部落疏散,另一方面他请求天子出兵增援东京道。

    萧惟信心中十分忧虑,八万军队全军覆灭后,他先后向奚族和渤海族写信请求增兵,皆遭到了无情拒绝,他现在的三万军队要防御高丽,要看守矿工,剩下的一点军队根本就无力守卫东京道的各大城池,一旦宋兵北上,这样一点点军队怎么守得住辽阳府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急声禀报:“启禀枢密使,大事不好!”

    “发生了什么事”萧惟信停住问道。

    “辽河上出现宋军船队,规模庞大,至少有几百艘,正向辽阳城驶来!”

    “啊!”

    萧惟信大吃一惊,辽阳城只有三千守军,怎么可能守得住,他急声令道:“速令耶律莱将军立刻率军撤回辽阳城。”

    虽然没有人看守矿工,会产生混乱,可这一刻,萧惟信已经顾不上了,先守住辽阳府,其他一切都可以放弃。

    报信人答应一声快步走了。

    萧惟信心如火焚,将信递给随从发送出去,他立刻登上西城头,向远方眺望。

    辽河并没有直接流经辽阳城,而是有条支流从辽阳城边流过,天气晴好,远处数十里外,隐隐可以看见辽河,但没有看见数百艘宋军战船,估计还没有到这里。

    就在这时,有士兵来报,“启禀枢密使,耶律莱将军已率军队向辽阳城疾速赶来,很快就将赶到。”

    萧惟信顿时长长松了口气,耶律莱的军队赶来,辽阳府差不多可以守住了。

    .........

    但宋军并没有攻打辽阳府的计划,数百艘船只停泊在岸边,数十万汉民都愿意跟随宋军离开辽国。

    岸边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一眼望不见边际,数十万百姓拖家携口地排队登船,一艘艘大船满载着百姓,掉头向辽东半岛驶去。

    辽国在辽阳半岛的驻军只有两千人,还是东北面的镇海府,南面几乎无兵驻守,宋军夺取了半岛最南端,用作中转。

    数十万百姓不可能一次性运走,以最大限度的运量,至少也要分为两次。

    很快辽军的探子发现了宋军的企图,赶回辽阳府汇报。

    此时辽阳城头上站满了辽军,大量的防御物资搬运上城头,萧惟信得到了探子的消息,宋军并没有北上攻城,而是在大量运走矿山的汉民。

    耶律莱低声道:“不如卑职率领一支奇兵,偷袭宋军的战船。”

    萧惟信摇了摇头,“既然宋军北上,他们岂能没有防备,你的军队偷袭不了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可是汉奴全部被运走,无人再挖矿了!”

    萧惟信微微叹口气,“




第六百八十九章 锦州奇兵
    一旦耶律洪基下定了决心,辽军便迅速行动起来,五万大军离开平州,疾速向东京辽阳府赶去。

    宋军已再次占领了觉华岛,以觉华岛为基地,宋军数十战船不断逼近平州,逼迫辽军不得不将南京道各地的军队调往平州。

    渤海水军统制苗顺利在第一时间发现了辽军的调动。

    在一艘万石大船上,苗顺利眺望着远处的辽西走廊,他可以感觉到五万军队正在迅速通过走廊。

    苗顺利当然不会愚蠢到拦截这支军队,且不说这是范相公的意图,以围魏救赵的办法将幽州的辽军调去辽阳府,现在阻击会破坏范相公的意图。

    可就算出兵拦截,他的三万军队也未必能敌得过五万精锐辽军,这一点苗顺利心知肚明。

    五万辽军北上了,苗顺利还在耐心等待锦州那边的报告。

    两个时辰后,一名士兵走进船舱禀报,“启禀将军,接到最新情报,辽军已经过了锦州!”

    苗顺利点点头,回头对付副将张顺道:“可以出兵了!”

    东京道兵力捉肘见襟,锦州驻防辽军才一千人,对于宋军而言唾手可得,宋军之所以迟迟没有攻打锦州,就是在等幽州的军队返回辽阳府。

    现在时机成熟了。

    两万宋军迅速上岸,他们兵分两路,一路五千人杀向南方的榆关,占领榆关就截断了幽州军队北上辽西走廊的通道,另一路一万五千军队在苗顺利的亲自率领下杀向锦州。

    第三天中午时分,宋军抵达了锦州,此时,锦州州治永乐县城已是一座空城,一千驻守士兵已经无影无踪,不知是跟着五万大军撤退,还是临阵逃走。

    城门开启,一名官员抱着官印孤零零地站在城门外。

    苗顺利率大军到来,官员上前跪下道:“永乐县令谢先恭迎天朝之军!”

    苗顺利马鞭一指县城问道:“城中辽军呢”

    “启禀将军,一千辽军听闻大军到来,在半个时辰前弃城而逃,现在城中已无一名辽军。”

    苗顺利看了看开启的城门,回头对一名偏将道:“带五百兄弟进城查看,防止有伏兵!”

    “遵令!”

    偏将带着五百士兵飞奔进城了,苗顺利又对县令道:“县令请起,如果真如你所言,我可以接受投降,不会屠城!”

    “多谢将军!”

    不多时,偏将带着几名士兵出来禀报道:“城门附近没有伏兵,也没有火油、硫磺之类的物品。”

    苗顺利点点头,喝令道:“大军进城!”

    一万五千军队开进了县城,永乐县城颇大,城内很安静,街上没有行人,宋军杀来,吓得家家户户都闭门关窗,害怕之极。

    苗顺利又问道县令,“城内现在还有多少百姓”

    “回禀将军,永乐县城人口最多时有八千户人家,三万余人,几次迁徙,现在只剩下一千余户百姓,人口五千左右。”

    苗顺利眉头一皱,“人口怎么下降这么多”

    “主要是前年觉华岛被宋军攻占,辽国朝廷便将辽西的百姓大规模向辽阳府和大定府迁徙,现在辽西通道上的县城几乎都没有多少百姓,永乐县也不例外。”

    “那汉民占多少”苗顺利又问道。

    “一半吧!以前是汉民占多数,后来大多数汉民都被强征去采矿了,现在汉民一半,契丹人和奚人各占另一半。”

    苗顺利点点头,“我可以不杀契丹人和奚人,但我要知道他们有多少青壮,如果青壮太多,那他们必须迁走,去安德县或者安昌县。”

    “请将军放心,城中百姓基本上都是妇孺,青壮男子都被征发去从军了,九成以上都是老人、妇孺和孩童,青壮男子最多只有两三百人,只要宋军保证他们家人安全,他们绝对不敢和宋军对抗。”

    苗顺利却毫不含糊道:“就算两三百人也比较危险,除了汉民青壮,其他契丹青壮和奚人青壮都必须带他们的家人离去,去安昌县安置,那边有很多空房子,他们的财产都可以带走,这件事请县令安排,我就不插手了。”

    谢县令见没有商量余地,深感无奈,只得点头答应了,他心中很清楚,宋军先礼后兵,一旦由他们来安置,那就是直接抓人了,非要出事不可。

    苗顺利又问道:“城内百姓主要居住在哪里一块”

    “比较分散,基本上全城都有。”

    “这样不行!”

    苗顺利摇摇头道:“如果城中愿意暂时迁去金昌县,我很欢迎,如果不愿离开永乐县,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请大家尽量集中在一起居住,我看城东南比较好,让所有百姓带着财产暂时搬到城东南去居住,以免战争爆发时被波及。”

    苗顺利十分精明,他怀疑有辽军就潜伏在城内,一旦辽军攻城就里应外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百姓动迁,再全面搜查城池。

    “这.....这影响太大了吧!”谢县令十分担心道。

    苗顺利一瞪眼,“你如果嫌麻烦,那我就让士兵帮忙搬迁,你自己看着办!”

    谢县令无奈,只得答应了。

     



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职
    娄烦关的外的宋军第一道防御线已经被辽军攻占了,紧接着第二道防御线也被辽军攻占,辽军前锋距离娄烦关城只有五十步距离,兵临城下。

    连续获胜大大激励了辽军的斗志和信心,主将耶律万山押上了一万五千大军,集中大军攻打娄烦关。

    关上上下箭矢如雨,滚木礌石密集地砸向攻城敌军,辽军却死战不退,一架架攻城梯搭上城头,数百名凶悍的辽军士兵和头顶上的宋军激战,不断有人惨叫着滚下城去,在攻城敌军的身后,山谷内站满了密密麻麻的辽军士兵,一万五千余人像黑色大潮不断向前涌动,强大的压力仿佛要压碎娄烦关城。

    但辽军士兵做梦也想不到,此时一支三百人的宋军斥候队已经出现在他们头顶,他们迅速部署,分成五十个点,每隔五十步一个点,三百人分布在两千五百步长的战线上。

    这是守军杨英一个大胆而又冒险的计划,用诱敌深入的策略吸引了大量敌军杀入峡谷,给峡谷顶上的宋军斥候创造机会,娄烦关没有娘子关那种居高临下的险要地形,防御更加艰难,那么只有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来打击敌人。

    细长的峡谷无疑就是一个潜在的隐患,而南面有小路可以绕上谷顶,北边却过不来,这就是他们的地形优势。

    随着旅帅的红旗挥下,士兵们用火折子点燃了铁火雷的引线,随着火焰嗤嗤燃烧的壶口,众人纷纷将一百颗铁火雷向峡谷里抛去

    一百颗铁火雷在一万五千士兵的人群中接二连三爆炸,血肉横飞,四肢碎裂,辽军士兵被炸得惨叫哀嚎,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在山谷内回荡,仿佛地动山摇,山谷瞬间硝烟弥漫,仿佛变成了修罗场。

    待爆炸声稍停,反应过来的辽军士兵争先恐后向山谷外奔逃,互相践踏,伤亡不计其数,三千宋军从娄烦关内杀出,在后面追杀,一直杀到十几里外的谷口,才迅速撤回关城。

    这一战,仅仅一百颗铁火雷在人群中爆炸,便炸死炸伤五千余人,加上互相践踏以及宋军追杀,辽军一战阵亡超过八千人,主将耶律万山被杀得胆寒心颤,率军退到数十里外,不敢再轻易进攻,天子给他的命令并不是死战,而是以最小的代价南下救援井陉,他一战便被杀死八千人,这哪里还是最小的代价。

    娄烦关的战役暂时停顿了,井陉围困战依然在继续,这时,一纸诏书从京城送来,宣范宁回京述职。

    天刚刚大亮,一艘三千石的官船便缓缓驶入京城,官船两边各站着十几名士兵,船棚上插着一面三角黄龙旗,船头挂着两只灯笼,上写‘相公范’三个大字。

    这艘三千石的官船正是范宁的坐船,他接到天子赵顼宣他回京的诏书,直接乘船返回京城。

    船只在金水桥码头停下,时间还早,范宁上了岸,在数十名士兵护卫下,骑马赶去皇宫。

    从宣旨宦官口中得知,辽国特使张孝杰正在京城和宋朝谈判,但范宁知道天子宣他入京,并不是为了谈判,而是要了解整个战局的走向,宋军从东线到西线,投入了五十余万大军,数千艘战船,确实铺得很大,这一切都掌握在他范宁手中,在外人看来,就有点雾里看花的感觉了。

    范宁一路来到紫微殿前,对一名当值侍卫班直道:“速去禀报官家,就说范宁求见!”

    侍卫匆匆跑去御书房了,范宁则在台阶前等候,这时,忽然有人叫他,“贤婿几时回来的”

    范宁一回头,身后竟是欧阳修,他连忙上前行礼,“参见岳父大人!”

    “不必多礼,你是几时回来的”

    “刚刚到,还没有来得及回府,就直接过来了。”

    “难怪没听倩儿说到你,昨天她还带孩子来探望我,说你可能要过一些日子才能回来。”

    “原本是这样打算的,我准备亲自盯住井陉之战,但接到天子诏书,不得不赶回来。”

    欧阳修点点头,又问道:“井陉之战怎么样大家都很关注,但报上语焉不详,让人担心啊!”

    范宁微微叹息道:“只能用‘惨烈’两个字来形容,双方都伤亡惨重,不过局面还在宋军的控制之下。”

    “那能用谈判解决吗”

    范宁摇摇头,“已经打到今天,谈判是解决不了,只有你死我活。”

    “哎!现在谈判也陷入了僵局。”

    这时,一名宦官跑了出来,躬身道:“范相公,官家召见!”

    范宁对欧阳修笑道:“那小婿先进去了。”

    “去吧!回头有时间来我府上坐坐,我们好好聊一聊。”

    “一定回来!”

     
1...336337338339340...3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