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欢喜记事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木嬴
只是不喝大齐的水而已,他们带了水来。
嗯。
很好。
准备的很充分。
不过不好意思,大齐军营里不允许有南梁的水。
南梁使臣,“……。”
真的。
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就那么目瞪口呆的眼睁睁的看着手中水囊被大齐将士拿走扔出军营。
敢说一句大齐不讲理吗?
论不讲理,没有哪句比护国公的那句更无理了。
东乡侯从营帐内走出来,见南梁使臣在,他道,“把南梁其他俘虏带过来。”
除了护国公,其他俘虏还是被善待的。
二百多名南梁将士被带来,这些天,他们有吃的有喝的,身上有伤的也都被包扎了,和以前被俘虏一样。
大齐善待被俘虏的南梁将士,就是希望在战场上大齐将士被俘虏的时候,南梁也一样善待他们。
护国公被吊在那里,已经快神志不清了。
东乡侯走过去,护国公艰难吐字,“水,给我水……。”
东乡侯笑了。
他看着护国公道,“我大齐军营里没有你南梁的水。”
“口渴也得忍着,忍到南梁送十万两黄金来赎你回去再喝个痛快。”
东乡侯语气平静的没有一点波折。
南安郡王甚至是苏崇都担心东乡侯下一句是怒吼,是要杀人。
他们就没见东乡侯用这种语气说过话,尤其是亲眼见东乡侯在战场上要护国公命的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决心的飞虎军。
当时的疯狂历历在目。
南梁使臣道,“军营里没有那么多黄金,我们南梁可以写欠条。”
东乡侯斜了南梁使臣一眼,“你会相信自己的敌人吗?”
南梁使臣哑然,“可不给护国公喝水,不出两天,他就会被活活渴死了。”
两天,这还是往极限说的,能不能撑到今天傍晚都悬。
护国公被俘的消息估计还没有传到皇上耳中,就算知道了,十万两黄金也送不来啊。
东乡侯这是给南梁希望又把希望活活掐灭。
“飞虎军被灭的过程是龌龊了些,我们南梁承认,但战场之上,兵不厌诈,我们都相信东乡侯不是输不起的人,”南梁使臣道。
为了救回护国公,南梁使臣说话要中肯的多,虽然听在大齐将士耳中依然难听刺耳。
东乡侯看着南梁使臣,眼底的寒芒含而不露,却更叫人害怕了。
护国公只想要喝水。
南梁使臣道,“东乡侯要怎么样才肯给护国公喝水?”
“聒噪,”东乡侯嫌弃道。
“把他们绑了。”
东乡侯话音一落,将士们就把南梁使臣绑了。
嘴里塞着破布条子,和那群俘虏待在一起,就蹲在地上。
南梁使臣急的心都颤抖成筛子了,要说话,只是发出的只是唔唔声。
两国相交不斩来使啊。
东乡侯看着他们道,“放心,我不会杀你们。”
“至于护国公,我大齐军营里的水只会给大齐人喝。”
“他想要喝可以,只要他有胆量承认自己是大齐人。”
丢下这一句,东乡侯迈步回军中大帐了。
没有人仔细思考过东乡侯捆了南梁使臣是何用意,还有说的话,只当是顺着护国公的无理之言说出来故意气护国公的。
这一吊又是半天。
护国公已经神志不清了,他要喝水,将士们就拿东乡侯的话堵他。
堵了三四次后,护国公爆发了,他认了自己是大齐人。
这一句,着实把那激将的将士给激懵了。
南梁护国公真的认了。
真的要给他水喝吗?
将士飞快的去禀告东乡侯。
东乡侯翻着书道,“给他水喝。”
“再给他几个馒头。”
语气平缓,将士都怀疑眼前的东乡侯是不是假冒的。
将士出去后,叫人把护国公放下来,给他端来水和饭菜。
护国公狼吞虎咽。
饿了几天,吃的太快,差点没被噎死。
捶胸口的力气都没有,噎了半天才缓过劲来。
三个大馒头一口气吃光。
他前脚吃完,后脚东乡侯就走了过来,道,“看来是吃饱了。”
“可以上路了。”
所有人都望着东乡侯,不敢置信。
林叔忍不住道,“侯爷。”
“照我的吩咐办,”东乡侯道。
“是。”
护国公被捆起来跪在地上。
南梁使臣在奋力挣扎,东乡侯抬了抬手,使臣嘴里塞的布条被抽走。
南梁使臣道,“你们不能杀护国公!”
东乡侯看着他,“护国公?”
“他刚刚承认自己是大齐人的话,几位使臣难道没听见吗?”
“我堂堂东乡侯,飞虎大将军杀一个大齐人用得着你们南梁使臣同意吗?”
“杀了人,自有我大齐皇上处置。”
说完,东乡侯朝那边看了一眼,“杀!”
将士手起刀落。
刀身折射的光芒一闪。
南梁使臣下意识的闭了眼睛,等再睁开眼睛,护国公的头颅滚了下来。
南梁使臣,“……!!!”





欢喜记事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伏击
这一幕发生的太快。
快到南梁使臣都还没有想好怎么反驳东乡侯的话,护国公就已经人头落地了。
南梁所有人都惊呆了,背脊寒流一阵接一阵的从脚底心涌到四肢百骸。
还有大齐的所有将士,甚至是砍了护国公脑袋的将士。
看着护国公的人头,才反应过来他刚刚做了什么。
他觉得太草率了!
砍头只是手起刀落瞬间的事,现在砍掉了,却是接不回去了啊啊啊。
南安郡王他们目瞪口呆。
真的。
他们都以为东乡侯砍了护国公一条胳膊,再坑南梁一百万两,十六年前飞虎军被灭的事就算一笔勾销了。
没想到东乡侯还是要了护国公的项尚人头。
还有东乡侯说的话——
他们才知道东乡侯无意间给护国公挖了个什么样的坑。
总觉得整个军营所有人的脑袋瓜加起来也不够东乡侯一个好使。
这世上应该没有他想杀而杀不了的人吧?
把南梁的俘虏都叫来,还有南梁使臣也绑了,只为让他们亲耳听见护国公为了喝水承认自己是大齐人。
边关在战乱时期是个很特殊的地方。
这些边关百姓今儿可能是南梁人,明天随着城池丢失,就成大齐人了,可能再过一段时间又是南梁人了。
城池属于谁,在这座城池里生活的百姓就属于谁。
护国公承认自己是大齐人,东乡侯给他水喝,给他馒头吃,就说明接纳了这个南梁叛徒。
东乡侯处置一个大齐人,南梁管不着。
南梁也没脸为一个扛不住口渴就背弃南梁的叛徒找大齐对峙。
正如护国公说的,没有人逼飞虎军喝南梁的水。
大齐也没有逼他为了喝口水背弃南梁。
护国公以为来横的,东乡侯就拿他没辄了。
他到底是小瞧了一个靠着打劫朝廷就能重建飞虎军的男人。
论谋略,至今还没发现有谁比的过东乡侯。
从听到护国公说没有人逼飞虎军喝南梁的水后,东乡侯就没打算让他活着离开大齐军营了。
飞虎军是东乡侯的逆鳞。
护国公可以羞辱他,但不能羞辱飞虎军!
就因为喝了南梁几口水,就葬送了八千飞虎军的命。
如果他不能替兄弟们报仇,他这么多年的隐忍又有什么意义?
虽然护国公没有写下供词,但他被吊在那里,当众承认了崇国公是同谋。
护国公死了,接下来就该轮到崇国公了!
东乡侯眼底寒芒闪烁,瞥了南梁使臣们一眼。
南梁使臣们瑟瑟发抖。
东乡侯道,“放他们走。”
将士们过去帮南梁使臣把绳索解开。
南梁使臣要带走护国公的尸首。
南安郡王看着他们,双手环胸道,“你们南梁人没有立场带走一个大齐人吧?”
南梁使臣,“……。”
南梁使臣内心愤怒。
可要说抗议还真说不出口。
是护国公自己承认自己是大齐人的,虽然是被大齐人激将的,但也得护国公自己为一口水折腰。
大齐不让他们带走护国公的尸体,他们也没辄。
除非他们也承认自己是大齐人。
南梁使臣能承认吗?
天知道承认了之后会不会和护国公一般下场!
顾不上替护国公收尸,南梁使臣和那些被俘虏的南梁将士赶紧离开大齐军营。
护国公的尸体就摆在那里没有人管。
处置了护国公,该轮到谢景川了。
王爷要杀了谢景川,东乡侯没同意。
他派苏崇护送谢景川回京交给皇上处置。
谢景川帮南梁故技重施灭飞虎军,哪怕谢景宸真的死了,王爷就只剩下谢景川一个儿子了,也没人能保住他的命。
之所以交给皇上处置,是东乡侯想借谢景川被押送回京这一路的招摇告诉大齐所有人,当年飞虎军会全军覆没就是因为有崇国公和谢景川这样的小人作祟。
没有他们投敌叛国,飞虎军绝不会输!
这也是当初东乡侯已经知道飞虎军被灭的经过后,没有直接返回军营,而是继续攻打南梁的原因。
这一仗是接着当年打下去的。
只有赢了,赢的漂亮,才能雪洗当年飞虎军全军覆没的耻辱。
东乡侯的决定,王爷不会反对,其他将士更不会。
只有苏崇,他不想护送谢景川回京。
他要留在边关。
只是他身为飞虎军少将,先崇国公世子遗孤的身份,他去做这件事是最合适的。
第二天,苏崇就带着六百飞虎军押送谢景川回京。
从出军营起,一路上,不知道多少大齐百姓朝谢景川扔臭鸡蛋烂菜叶。
……
再说边关,南梁使臣回南梁军营后,也带回了护国公被杀的消息。
这个消息实在把谢景宸和董承琅他们震的不轻。
尤其是施大将军,没想到自己的劲敌就这么被除掉了。
护国公世子要攻打南梁,夺回他爹的尸体,施大将军不同意。
贸然出战,只会无葬送无辜将士的性命。
护国公世子认定施大将军这话是在讥讽他爹,指着施大将军的鼻子骂,董承琅没差点和他打起来。
最后还是谢景宸提议,或许顺着东乡侯的话能带回护国公的尸体。
护国公手下一副将带着两官兵去了大齐军营。
大齐要他们承认是大齐人。
他们忍着屈辱承认了。
大齐将士没有阻拦他,他们进军营拉走了护国公的尸体。
倒也没人管他把尸体拉到哪里去。
副将把护国公的尸体拉回了南梁军营,护国公世子披麻戴孝,亲自护送回京。
护国公世子走了,护国公那一堆手下群龙无首,施大将军虽然还没有正式投靠赵诩,却也口头承认了。
赵诩和大齐关系不错,施大将军也觉得这一场战再打下去也没有什么胜算,便借口需要养伤偃旗息鼓,等朝廷进一步指示。
护国公被杀的消息没那么快传到南梁京都,而且最先传回去的是一百万两银票被抢的消息。
没错。
护国公被大齐俘虏了,东乡侯要十万两黄金才肯放人,南梁皇上虽然恼东乡侯,但还得救护国公。
南梁朝廷出五十万两,护国公府掏五十万两。
几乎是收到消息后半个时辰,护国公府护卫就带着一百万两银票赶赴边关赎人了。
只是半道上,一百万两被劫了。
没有了银票,大齐绝不会放人的。
护国公府护卫没有把握,也不敢耽搁,让当地官府找到银票,便快马加鞭赶回京请罪外加凑钱。
南梁皇上发飙之际,护国公被杀的消息传了回来。
嗯。
这一百万两是被赵诩的人劫走的。
十六年前飞虎军被灭的真相查清楚了,东乡侯也活捉了飞虎军,施大将军也暗中投靠赵诩了,也到了谢景宸结束卧底生活的时候了。
赵诩要给东临王府伸冤,那是谢景宸的外祖家,他是大齐镇北王世子,没法明着帮赵诩,只能暗中相助。
这一百万两,就当是借花献佛了。
谢景宸让董承琅派人给赵诩送信,让他带人在路上伏击。
起兵推翻朝廷要兵力更要钱财,至于东乡侯那儿,南梁能掏一百万两救护国公,就会再掏第二回。
钱只是晚点到东乡侯手中而已,正好护国公多留在大齐军营一段时间正好给东乡侯消气。
一箭双雕之计。
只是谢景宸没料到,东乡侯宁愿不要钱也要护国公的命。
此时此刻,赵家得了那一百万两银票是要多高兴就有多高兴。
赵诩去了北漠,至今未归,伏击护国公府护卫,抢夺银票是赵相做的决定。
拿到银票后,赵相觉得赵诩交董承琅这个朋友果真是一点没交错,处处想着他。
再加上赵相在京都的时候,也见过董承琅几回,那会儿瞧着不大靠谱,没想到在军营里历练一番,沉稳了不少。
赵相正为女儿的亲事担忧,毕竟一旦起兵,可能年都不会成功,女儿大了,不能蹉跎年。
赵相和夫人一合计,相中董承琅做女婿了。
谢景宸一直想让董承琅和他作伴,尝尝做驸马的滋味儿,没想到他还没开始明着撮合,董承琅就已经入了赵相的眼了……
一百万两被劫,消息在传回京的时候,也传到了边关。
董承琅替赵诩高兴,更觉得谢景宸这个兄弟没白认。
如果不是谢景宸提醒,他哪里想的起来要给赵家送信,让赵家半路打劫啊?
虽然只是送个消息,可这个消息价值一百万两啊。
赵家能不承他这么一份大人情吗?
几天后,谢景宸觉得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临走之前,和董承琅还有施大少爷道别。
刚要开口,南梁军营来了位不速之客——
南梁太子。
听将士禀告,董承琅和施大少爷眉头齐齐一皱。
太子?
太子怎么突然来军营了?
他不是还要准备迎娶北漠公主吗?
就算“宠爱”北漠公主,也不至于迎接到边关来吧?
两人满心疑惑,但太子驾到,得去军营迎接。
走了几步之后,董承琅想起谢景宸找他,回头望着谢景宸道,“李兄急着要和我说什么?”
“没什么,”谢景宸道。
“真的?”董承琅不信。
“……只是觉得军营待的无趣,想去附近的镇子上转转。”
“就这事啊?”董承琅轻轻一笑。
“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等见过太子,我陪你去镇子上。”




欢喜记事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多疑
谢景宸一再的救他,还一再的帮他,别说陪谢景宸去镇子上逛逛了,就是每天去都行,尤其在军营憋了这么多天,他也想出去转几圈啊。
谢景宸不必出去迎接南梁太子,但他好奇南梁太子为何来边关。
金山公主不是荆山公主的事,谢景宸还不知道。
南梁太子一袭蟒袍,骑在马背上,虽让还不是天子,却已经有了睥睨天下的气势。
施大将军率领诸位将军给太子见礼。
南梁太子从马背上下来,扶施大将军起来道,“施大将军多礼了。”
“如今护国公被害,边关战事还要多仰仗施大将军和诸位将军了。”
施大将军看了南梁太子一眼,道,“太子言重了,护卫边关是我等职责所在。”
“不知太子此番来军营是?”施大将军问出大家的疑惑。
南梁太子倒也不隐瞒道,“护国公以身殉国,他的死,令本太子痛心疾首,特意请旨来边关接管护国公手中兵权。”
董承琅松了口气。
原来是来接管护国公兵权的,他还以为是之前皇上冤枉了舅舅,如今护国公死了,怕舅舅对朝廷不够尽兴,派太子前来安抚,或者迎娶北漠公主顺道来安抚。
不管是哪种,董承琅都有点担心施大将军会心软,虽然施大将军已经答应帮赵诩了,但那是在他们算计下答应的。
万一知道……未必还会向着他。
现在太子来军营,还来得这么快,这是怕护国公那部分兵权被施大将军收拢,到时候施大将军做大,成为朝廷心腹之患吧。
施大将军确实有趁着护国公棺椁回京,拉拢护国公手下将士的想法,只是他已经承诺帮赵诩了,一直在犹豫,在迟疑。
没想到他还没有下定决定,朝廷已经替他做好决定了。
护国公在军营,都没有他施大将军说话的份了,何况是太子,还是接手了护国公兵权的太子?
说是要多仰仗施大将军,不过是场面话而已,这军营是真的没有他施大将军说话的份了。
谢景宸远远的看着南梁太子,他还纳闷雪姨娘不惜委身三老爷才偷到手的边关布防图,为什么没有落到护国公手中。
看来南梁太子就没有把边关布防图交给护国公,或者说从一开始,他就存了来边关亲自上战场的心。
护国公的死正好给他来边关的借口。
从南梁太子联手北漠郕王,算计北漠,迎娶北漠荆山公主,再到偷大齐布防图,就足以证明他的勃勃野心。
南梁满足不了他的胃口,还想一统北漠和大齐。
南梁太子虽然是董承琅的妹夫,但董承琅最不满的就是太子。
施大将军领着南梁太子进军营,董承琅拍着谢景宸的肩膀道,“走,去镇子上逛街去。”
“你确定要去?”谢景宸看着他。
“不去留下来做什么?”董承琅道。
“我舅舅都没什么说话的份了,何况你我了。”
逛街是谢景宸提出来的,只是随口一说,他要知道南梁太子是来接管护国公留下的兵权的,他就不提这事了。
自己说的话成了绊倒自己的坑,也得笑着迈过去。
两人没带护卫,一人一马出了军营。
南梁太子来军营,大家要么陪着,要么巴结,董承琅却带着谢景宸离开,太惹眼了。
南梁太子的护卫发现后,就进了军中大帐耳语告知南梁太子。
南梁太子眸光闪了下,看了护卫一眼。
护卫就派人暗中跟着董承琅,想看看他这时候离开军营做什么。
派去的暗卫武功不差,瞒过董承琅容易,瞒过谢景宸难比登天。
谢景宸发现暗卫后,告诉了董承琅。
董承琅没把暗卫放在眼里,南梁太子生性多疑,比南梁皇帝更甚。
如今只是太子,就这般野心勃勃了,等他登上帝位,还不知道有多少臣民会遭殃。
想跟着就跟着吧,他们只是闲逛而已,有何惧之?
不止董承琅,就是谢景宸也没觉得有什么,他们真的只是来闲逛的。
只是他们算准了自己,却算漏了赵诩。
从北漠开始,赵诩就一直被追杀,东躲西藏,疲惫不堪。
本打算去大齐军营躲几天,再回赵家,没想到会碰到谢景宸和董承琅在逛街。
赵诩不认得谢景宸,他认得董承琅啊,上酒楼吃饭的时候,赵诩打开门,直接把董承琅拉进了包间。
谢景宸打算动手,见是赵诩,赶紧收了拳头。
董承琅望着赵诩,“你怎么在这里?”
赵诩肩膀有伤,谢景宸望着他,“怎么受伤了?”
赵诩望着谢景宸,又望着董承琅,“这位是?”
董承琅,“……。”
谢景宸,“……。”
谢景宸扶额。
董承琅眸光闪过一抹讶异,赵大少爷居然不认得李兄?
难道人不是他派来的?
谢景宸自我介绍了下,没提自己是东临王府的人,赵诩捂着肩膀道,“躲避追杀时,受了点伤,没有大碍。”
赵诩信任董承琅,但对谢景宸没那么信任,毕竟不认识。
董承琅越发糊涂了,他不应该更信任李兄吗?
谢景宸走到门边帮他们盯梢,赵诩看着董承琅道,“朝廷知道是我劫下了北漠荆山公主,要灭了我和赵家。”
董承琅根本不知道赵诩和荆山公主的事,听赵诩这么说,他道,“看来到了你和赵家起兵的时候了。”
的确,赵诩现在特别担心赵家众人的安危。
如今朝廷要除掉他和赵家,他不能坐以待毙。
此番回去,就是赵家起兵之时。
谢景宸一边注意门外动静,一边听赵诩和董承琅说话。
他想起南梁太子派来盯上的人,眉心一皱。
他推开门出去,要除掉南梁太子的暗卫。
只是不凑巧,追杀赵诩的人知道赵诩藏匿在酒楼上,杀了过来。
又是一翻厮杀。
这些刺客对赵诩是穷追不舍,现在有了董承琅和谢景宸相助,自然没命再离开。
只是这一打斗,暴露了董承琅和赵诩暗中联手的事。
除掉刺客,赵诩易容后,就快马加鞭回赵家了。
南梁军营。
南梁太子快马加鞭赶来边关,有些疲惫了。
施大将军让人给太子安排了营帐。
南梁太子进去后,找了护国公的心腹询问施大将军这些天的动静。
1...475476477478479...5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