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比萨饼
事成之后,提升左良玉为大明火枪总兵官!
总兵官职为二品,非同小可,往往能称霸一方、拥兵自重,可以说,当上总兵就有了许多资本。
换作普通将官,得督师如此看重,早就欢喜得紧了,但已经把家眷都送到了东南府,已经彻底投身东南府的左良玉哪会受他这一套,立即装作受宠若惊的样子,大喜拜谢道:“多谢督师大人抬爱,末将一定尽力促成此事!”
张凤翼温言道:“你可向东南府报告,就说本帅欲大举兴兵,北伐后金,向东南府请求支援,建功立业就在今朝!”
“听说东南府的行军炮和红夷大炮都不错,向东南府各要上二十门,还要请求金援十万两,以及装甲五千副,火药、药材……”张凤翼滔滔不绝地道,后面的话左良玉懒得听,左耳进右耳出。
他向东南府上报告,转述张凤翼的要求,东南府的财政官陈和彬冷笑道:“这特m的将我们当水鱼啊!”
水鱼肥肥胖胖,宰来吃最好。
当东南府是水鱼这可是长着一副好牙口的大鲸鱼!
明朝大官们普遍地狂妄自大,清醒的人实在不多,孙庭宗是一个,熊文灿也算一个,其余人等,都是眼朝天走路,遇到颜常武和黄台吉注定他们要摔大跟斗!
&nb
第422节 莫忘浑河!
莫忘浑河!
左良玉的脸一下子阴沉下来,这些年来,他进修过,军事学院对于一个个战例子进行研究分析,左良玉曾经在课堂上见识过,知道浑河之战乃老野猪皮集结数万人,在消灭了四川白杆兵4000人和浙江兵3000人,老野猪皮是惨胜。
浙江兵使用火器作战,当中有个将领叫戚金,乃戚继光的侄子,是役战死,以致戚家军骨血尽丧;四川白杆兵则由赫赫有名的女土司,与左良玉差一个字的秦良玉所派,战斗力惊人,打败了老野猪皮手下的红巴甲喇军。
可是他们依旧败了,军事学院分析原因一是众寡悬殊,二是彼此不和,三就是其它明军没有增援。
明总兵朱万良、李秉诚、姜弼始进战一战,遇敌阻击先后败去。
巡抚袁应泰,接到求援报告而无动于衷。
课堂上是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有人脑洞大开,发散思维,提出“阴谋论”,认为是明朝那些总兵官们有意纵敌,裹足不前,见死不救!
要知道明军闹不团结司空见惯,四川白杆兵和浙江兵很厉害,得,你行你上啊,让你们表现吧,我们就不奉陪了!
其他明军乐得看热闹,坐看老野猪皮逐一消灭了那两路英勇善战的明军!
可能怕死,但更有可能是“清除异己”。
为这种说法,当时进修的学员们在课堂上争论得很厉害,左良玉没想到的是一转眼,就轮到已军面临同样难题。
老野猪皮其实打得很惨的,红巴甲喇军战败,先后损失雅巴海、布哈、孙扎钦等十数员将领,甚至被明军擒去一参将二游击,一些后金军甚至见了明军就跑,极为罕见,须知一个后金军敢追着上百明军,象赶鸭子般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如果那时其余明军敢战,如同白杆兵和浙江兵那么勇敢,老野猪皮必定战败!
……
莫忘浑河!
这是示警!
终究还是有人良心未泯,向东南军火枪旅发出了警告,左良玉可以想象到,当火枪旅出动,行至一个险要的地方时,后金军蜂拥而出,漫山遍野杀来!
他们合围了火枪旅,以优势兵力狂攻东南军,而东南军深为盼望的明军援兵一个不见!
火枪兵杀啊杀啊,重新演绎白杆兵和浙江兵的神勇,然后成为历史,激励后人奋进!
但左良玉不想接受这样的结局,他怕死,怕的是无谓的死。
要是他的老大要他冲锋,可能会死,他义无反顾。
因为他知道他不会白白的死,会死得其所,同时老大会替他报仇。
为张凤翼而战
你不仁也别怪我不义,他立即着人唤醒了军官们一起商量。
大家听到他的看法,都非常的气愤!
虽说这信息可能真可能假,但大家都信了,毕竟张凤翼调动他们去大凌河的军令太过离奇,哪有人一下子就把预备队调上去之理。
想不到我们这样为明朝而战,打生打死,不吝损失,明朝却这样对付我们!
下一步该怎么办
有的激进的军官说打进宁远城,活捉张凤翼!
不过这种说法被第一时间out掉,毕竟张凤翼只是叫你调动,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勾结后金哦!
不到迫不得已不能反明,这是东南府设立的一条底线,除非明军现在进攻已军。
“其实我们参谋部已经考虑到这种情况!”左良玉遗憾地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他叫副官取出一份命令,大家定睛一看,赫然是东南府参谋部的正式撤军命令,命令他们撤退返回东南府,盖有颜常武的蛟龙玉印章和参谋部的鲨鱼印章,只是没有填写日期!
左良玉当场把日期填在一个月前,算是现在送达。
正在处理着,突然间军营值星官来报,外面有人乱扔石头进来,石头上包着纸,值星官送来。
大家一看,石头上的纸张写着赫然是“小心前路!”
这下大家再无疑惑。
……
天亮时分,东南军火枪旅出动,但他们行进的方向不是向北,而是向东而去!
他们绕城边而过,齐唱《杀鞑虏》,歌声豪迈雄壮。
“东南府豪杰,碧血染蛮夷。
还我汉河山,誓将建奴灭。……”
时人问起
第423节 左良玉归来
将官们散开,祖大寿和赵率教对望一眼,各自走开!
回到后衙的张凤翼怒不可遏地对一同进退的方一藻道:“东南军火枪旅不奉令,也就罢了,都知道他们是化外野人的部队,不值一提!祖大寿和赵率教深受国恩,竟然敢不听军令,那还得了!”
“火枪旅既然不去增援大凌河,那就派他们去!”张凤翼狞笑一声道。
相对于在气头上的张风翼,方一藻则冷静得多。
方一藻,南直隶歙县,崇祯四年十一月丁酉由右佥都御史巡抚宁、锦。
他对张凤翼分析道:“张督师,我刚才在堂上,看到了那些军官的样子,是‘有恃无恐’!”
“有恃无恐!”张凤翼悚然一惊!
“对,正是这种态度,如果督师逼迫他们过甚,则他们都会投东南府去了!”方一藻说道。
方一藻不是为将官们说情,他曾与孙承宗共过事,但他不会站在那些将官这边,因为他是文官!
他阐述这种可能,让张凤翼彻底地冷静下来,他不是傻子,推断到万一惹怒那些大爷们,他们逃到东南府是小事,大事甚至可以做到割掉他张某人的人头,拿人头作投名状到东南府去!
投东南府真有可能,因为它很有吸引力。
张凤翼了解过东南军火枪旅的情况,是相当惊奇:他们训练有素,战力强大,作战意志顽强,后勤补给有力,装备精良,吃得很好,薪金按月按足量发到个人身上,从不拖欠,优抚制度完善,当兵的不用担心后路。
说实在话,连张凤翼都怦然心动,要是自己也能处于这样的环境就好了,那些大头兵更不用说。
如果向宁远军将官下手,则他们人人自危,又走了东南军火枪旅,只怕关外黄台吉要乐疯了。
当前不能得罪将官们,还要好好地笼络他们,毕竟鞑子来时,还得靠宁远军来抵抗的。
泛起一阵无力感,张凤翼恨恨地对方一藻道:“可恨的是那些骄兵悍将,如果都能听令,凛然执行,何惧北虏!”
他大义凛然,怒责军人不识大局,不懂配合,仿佛只要听他的话,则消灭北虏,指日可待!
吹这种大牛皮,连打惯仗的颜大少都不敢这么说,要说到颜大少的军队强大在各个方方面面,但每次打仗他都亲临前线,作好备战,听取主官、参谋和侦察兵的意见,每次出战,都以牛刀杀鸡,雷霆万钧之势,确保胜利!
大明的文官,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以文臣行武事,或许只得一个王阳明才象个样子。
张凤翼遂不了了之,对于军官们只得客客气气。
……
而东南军火枪旅在宁远码头附近驻扎下来,早有停靠在那里的快船送出消息,不几日,船只纷至沓来,东南府的巡航舰护着大量商船云集宁远码头,把码头挤得满满当当的,火枪旅各部依序下船。
来得多,来得快,如红毛番一式的夹板船炮舰就有四条之多,停在港口外,这只不过东南府接近“鞭长莫及”的鞭长之处,离东南府越近,他们的海上攻击势力也就越大!
张凤翼接到之后,暗暗吃惊,想到自己还算稳妥,否则发生东南府与黄台吉一起合攻宁远之事,则他万死难辞其咎。
他倍加痛恨东南府,有如此巨大的实力和财富,居然不支持皇帝,实非为臣之道,可恨关外黄台吉之事未平,否则他誓提十万雄师,渡海东征,誓灭东南府!
正在咬牙切齿时,突听到人来报:“东南军火枪旅坐船离开,但他们留下了大量的装备!”
他们把可以武装五千人的枪枝火药还有护甲都给留下来,送给宁远军。
听到这个消息,张凤翼心中浑不是滋味!
……
且说左
第424节 老夫聊发少年狂
且说孙承宗被罢职,下野回到老家北直隶保定高阳,此时他已经七十有一,这一辈子也没白过,贵为帝师,位极人臣,为国立过大功,享受过泼天的荣华富贵,也不想什么了,不图谋起复,就在家里颐养天年,闭门不出,安心读书。
虽说去职,但他毕竟地位尊崇,既然他安静,大明的官员们也不想惹他,不打扰他的生活。
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天,在他家大门前来了一个奇特的客人,一头白发,却是红光满面,看上去不过人到中年,穿着普通的儒衣,气场强大,如果给督抚官员们见着,都会承认与吾辈同列也!
他带着两个随从和一队精干的保镖,那些保镖腰间鼓鼓,显然带了家伙,不过他们并不担心路上的差役捕头和守门兵,他们带了两广总督的公文,前往保定公干。
随从上去打门,门房开了,一个老头探出头来,收到一份烫金拜贴,乃东南府陈衷纪求见!
此人名声在东南地区是如雷贯耳,大明高层也知道他的名字,但老门房却不知晓,遂挡驾道:“我家老爷不见外客,不是熟人不见!”
“确实是熟人!”陈衷纪含笑道:“你就说他门生颜常武的叔叔陈衷纪来拜,他肯定见的!”
门生那又不同,老头说道:“那你等着!”把门一关,老头径去通报。
不久,中门大开,一个儒雅中年人出来道:“孙钤代家父欢迎陈先生的到来,陈先生远道而来,辛苦了!”
“世兄客气了,有劳!”陈衷纪说道。
“请!”
“请!”
两人谦让一下,并肩入府。
孙钤者,孙承宗三儿,深得其父教导,为人谦和,有淳淳之风。
陈衷纪见孙府并不奢华,类似着北国普通地主老财的宅院,却很雅致,隐约有琅琅读书声传出来,暗暗点头。
诗书世家,名不虚传。
孙承宗在家中书房见客,他这书房堆满了书籍,连书架上都叠着书本直到屋顶,因此屋内还放了架梯,让陈衷纪意外的是,他扫过书架,见到了东南府所出的一批书籍,乃是物理、天文学、医学、航海学、数学还有颜常武所著的《舰队战》等等!
这《舰队战》是去年新出,这些年来,颜大少与荷兰人在海上大打出手,屡有心得,写下此书,作为海军的标准读本。
“晚生陈衷纪见过孙大人!”陈衷纪抢前一步作揖道。
“下野闲人,哪是什么大人了,陈先生客气了,叫我稚绳公就行了,请坐!”孙承宗手指一张椅子道。
“谢坐,稚绳公叫我瑞业得了!”陈衷纪说。
“哦,老夫还是头一回听到陈先生的字,瑞业,瑞业,颜少阳得你相助,真是瑞气十足,伟业必成哪!”
“稚绳公过誉了,那是我家少爷雄才大略,我不过在他手下混口饭吃而已!”陈衷纪说得非常谦虚地道。
“瑞业有何见教你深入内地,过于冒失了!有什么事,可书信一封,差人送来即可!”孙承宗询问道。
东南府虽说是大明的,但大明官员们都知道他们就是反贼,陈衷纪是二当家,说不定有些正义感过盛的官员想找碴。
“特为稚绳公而来,衷纪若不亲自来,实属不敬!”陈衷纪取出信封一个,并未封口,恭敬递给孙承宗道。
孙承宗拆开一看,乃颜常武所写,首先向孙承宗请安,又言述了东南府打下巴达维亚和改制两件大事,然之后欲请先生移驾东南府,早晚也好请教云云!
这大少爷好生厉害,主意打到了孙承宗的头上,要是孙承宗赴台,那东南府的声誉就会攀上一个新台阶!
毕竟孙承宗做过帝师,是文坛领袖,虽说下野,但依旧有!
看过信之后,孙承宗只是笑笑道:“少阳有心了!”
他不置可否,陈衷纪也不着急,与他闲谈起来。
“稚绳公请看!此乃东南亚大地图!”
陈衷纪取出一幅地图,在书桌上展开,孙承宗立即到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