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之雄霸海外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比萨饼

    文书机灵,马上给出了三个保证!

    妈祖娘娘见证!

    东南府颜侯爷的背书。

    果然,在简章上有盖有两个至尊的印章,妈祖娘娘的是这天津天妃宫西庙的印鉴,而东南府颜氏的官印分明。

    还有一个保证就是现场的同知老爷,他面前就摆着一大叠简章。

    文书看着这个青衫瘦长男子亲笔书写简历,然后签名,印了红指模。

    韩永元把简历递给文书,文书仔细一看,啊了一声道:“原来是举人老爷啊失敬!可有执照”

    在简历上的出身写有“举人”,难怪文书追问。

    “我的执照不见了,不过,尽可考效!”韩永元淡定地道。

    文书起身,请来了同知老爷!

    同知姓徐,年龄较老,升官无望,就豁出去来发财了。

    “二府老爷请了!晚生韩永元,乃雄县举人,于年前中举!”韩永元揖首道。

    二府老爷是对同




第496节 百万华人下南洋(三)
    大生意上门,办事员精神大振,立即请来上级胡长官出来,与那个曾达康好声好气地讲起来。

    曾达康说他肚子饿,行,先吃饱再谈。

    当然,要是吃完饭没有硬货的话,那就让他把吃的东西给吐出来吧!

    办事处就近着府衙----可见东南府的势力达到了什么程度!

    府衙门前的小吃摊子最多,不一会就送来了一碟子卤驴肉,一大碗酸辣汤,一盘白面馍馍,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曾达康不客气地吃起来,风卷残云一般,很快就吃个精光。

    然后说起他手里捏有八十个男丁的,与他同族,一族人逃荒进了太原城,衣食无着。

    山西大旱,朝廷穷到无钱赈灾,太原城里往外拉死人的车每天都有好几车!

    曾达康在街上讨饭,饿得受不了,听路人说起东南府招人之事,想到走投无路,就来碰碰运气,这家伙有点狡黠,听到了“介绍费”的事儿!

    然后他得知一个好消息:“介绍超过五十人的,每个男丁的介绍费是八百铜子!”

    80080=64000个铜子,即64吊钱,按时价一两银子=1500个铜子来算,也有近43两银子。

    曾达康大喜,不过他有顾虑,不用说64吊钱,那是重死人的,哪怕是43两银子也是很多,太明显了,要是他拿这些铜钱和银子出来的话,会有麻烦的!

    这家伙想独吞介绍费!

    不怕他要钱,最怕他不要钱,只要能办成事,给钱算个啥!

    办事处说特事特办,只要曾某人真的拉来八十男丁去东南亚,43两银子给他四两黄金!

    好说了吧!

    四两黄金携带起来根本不费力气,不显形不易暴露,曾达康满意了,于是由两个办事人员陪同,胡长官也一起去,去街道边寻找族人。

    那个惨呐,一堆人躺在地上,个个饿到皮包骨头,小孩子有气无力,大人连回答的声音都没得说了。

    找到族长曾安康,听说曾达康拉线做了这件事情,胡长官说了:“只要签字画押去东南亚,立即发给粮食,管够管饱!”

    都到了这种地步,曾安康麻木地应道:“好!好!好!”

    于是胡长官叫大家扶老携幼的,前往城外据点,一个大骡马车行那里暂歇。

    到达那里,派的办事员早就准备好稀粥和硬馍,加上小菜。

    这边签字画押,那边给伙食!

    然后安歇下来,住大通铺,一日三餐管饱管够,并且还安排了澡堂洗澡,还发给干净的粗布衣衫。

    曾氏族人懵懵懂懂就订了到东南亚的卖身契,由于这几天陆续有人到据点来,“攒够”三百人才走,因此他们还没出发。

    结果,一个曾氏族人在街上遇到同乡,说大家很多同乡都在大同矿区挖煤,生活得不错,月入五两银子!

    这边在大同,那边要背井离乡,曾氏族人反悔了!

    族长曾安康秘密串联,要大家准备明天离开。

    他们是瞒着曾达康,好在曾达康有兄弟对他讲起此事,这曾达康初时想着这很好啊,挖矿月入五两银子,不用离开家乡。

    然而,他摸到身上的硬物---二两黄金,办事处支付了他一半,另一半等到达东南亚再给。

    黄金耶!

    这四两黄金,可买二十多亩地,小民们别说黄金,就连银子都很少见过,如果小民亮出黄金,没有合理说法,都会被官府以资金来源不明罪给捉起来,绝非儿戏!

    这东南府办事处却是黄金说给就给,可想而知他们实力强横!

    曾达康越想越害怕,半夜起来尿遁,悄悄地找了办事处人员告密,并要把那二两黄金还给他!

    办事处人员大吃一惊,说要向上级报告,不过让曾达康先拿着黄金。

    曾达康出外不到五分钟就回来睡铺上,结果一晚都没有睡好。

    天亮后,曾氏族人吃完早餐,分批开溜。

    先是女人与孩子,说准备离开家乡了,出去看看。

    行,没问题!

    但当男丁想要出去的时候,胡长官出现了,随后带着四个当地官府的差役!

    曾氏族人大家都走不成了,大家谈谈吧。



第497节 巡抚见鬼佬
    福建终于有了新巡抚,让抚衙的老军差点流泪----没有巡抚在衙,没人给他红包啊!

    原巡抚邹维琏早在几年前被给参劾,岂料朝廷无人敢任闽抚,居然他的弹劾就不了了之,依旧坐在其位上。

    他自己做得没意思,向朝廷上辞章,一本比一本激烈,最终获得朝廷于崇祯八年末辞官,告老还乡。

    之后为新任闽抚之事,朝中大老们无人相争,相敬如宾,一团和气,成为大明官场的咄咄怪事。

    哪一回为个肥缺不斗个头破血流的,哪象这一次找谁谁都避之则吉!

    东南府颜氏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等于一头大老虎也似地蹲在福建边,谁睡得着觉

    惹到颜氏,这闽抚的位置坐不安稳。

    可不惹颜氏,又让朝廷不满,引来百官弹劾,说他放任叛逆、尸位素餐……反正各种喷,朝廷对付不了颜氏,还对付不了闽抚

    左右为难,何苦来哉!

    足足半年,闽抚没有着落。

    闹得实在太不象话,崇祯皇帝乾纲独断,点了王道纯任闽抚。

    此人乃是响当当的清流,字怀鞠,又字湛白。蒲城人。明天启五年(1625)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后升御史。

    李自成起义,百姓纷起响应。王道纯上书,建议快向饥民放赈,笼络人心,得到朝廷同意,可惜执行不下去。之后,上本弹劾光禄卿苏晋与参政张尔基,均被罢免。崇祯四年(1631),又弹劾吏部尚书王永光,但未被崇祯帝采纳。其后,巡按山东。

    在没有颜大少的平行空间里,山东登州爆发孔有德造反,俘登州巡抚孙元化,之后孔有德把登州火器和水军囊括一空去投黄台吉,补足了清军的短板,成为历史关键的转折点。

    这位王清流在期间的作用是,朝廷有意招安孔有德,孙元化也劝说孔有德,孔有德也有意受招安。

    不料,朝廷招安的敕令被王道纯隐瞒起来,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力主清剿……当然,历史难说,就算有招安,孔有德是否真心呢

    只不过,如果孔有德是真心的话,王道纯,为了自己理念而罔顾大局,清流还成了祸国殃民了。

    此人素有清名,他还没到,东南府留守诸人以颜常武夫人杨莺儿、孙承宗、斯托姆已经把他的情报摸得一清二楚。

    貌似有点棘手哦。

    孙承宗说道:“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现在一个问题,谁去迎接他”

    原来,台湾理论上属福建管,既然新巡抚到任,理应派人去迎接。

    大家没有撕破面子,就得做个样子,表示礼貌,是为面和心不和,但面子要过得去。

    肯定孙承宗是不会去的,他是帝师,位极人臣,王道纯还是他的晚辈,王道纯来参拜他还差不多。

    点手指头,仔细一看,居然够资格去迎接王道纯的人现在台湾没几个,有大明高级官职身份的精英都跑去爪哇了!

    人家二品巡抚,你总不能够让一个七品芝麻官代表东南府去迎接,这个脸,谁都丢不起。

    大家的目光渐渐落在了红毛番斯托姆的身上!

    这厮居然是大明福建海防参将,三品武官哦!

    原来他归化东南府后,取汉名为史德模,作为老臣子,东南海军的奠基人之一,颜大少很关照他,除了东南府内部的加官晋爵,为他向大明朝廷累上保本,剿灭海匪有他份,安抚地方有他份,赈灾有他份,大明朝廷不明所以,照批可也,斯托姆成为德艺双馨的大明忠臣!

    于是红毛番斯托姆就成了大明参将史德模,乃是现在东南府除孙承宗打下的有大明官身最高的,他不去谁去

    红毛番向来外向,他接受任务,乐呵呵地过海去了。

    到得福州城外的接官亭,福建三司官员、福建水师、州县官员、各卫所官员等等,见到红毛番顶盔带甲堂而皇之而



第498节 王巡抚的动作
    要说大明国运实在糟糕,各地兵火连年,灾害频繁。

    福建好不了多少,山多平原少,要不旱灾要不水涝,以旱灾居多,这不,又旱上了!

    入夏以来,闽省大旱,土地龟烈,大地冒烟,作物都给旱死了。

    虽说推行了种蕃薯,但旱得厉害,连蕃薯苗都蔫了,挖出来的蕃薯小个头。

    说实在话,明朝人认为蕃薯是喂猪的,在东南府种蕃薯,要不是颜大少崇高的威望,大伙儿差点要造反了!

    而在大明闽省,大伙儿要米吃,要饭吃!

    王道纯年中甫到任,就面临着民间缺粮少米的窘境,不禁挠头。

    果然,闽抚不好当,不说对付东南府,就连民政都遇到麻烦。

    他也不是神仙,不能无中生有变出米来。

    郁闷,王巡抚来了个微服私访。

    穿成青衫书生状,带了一个清客名康先生的,在几个便衣保镖的保护下在傍晚从抚衙侧门出去。

    去到大街上转转,但见得人来人往,购销两旺,市面并不萧条哪有半点受灾的样子!

    特别去看了街道上的米店,接近一两银子一斗米,价格呈上扬之势。

    怀着心事信步走,到了最热闹的设在闽江边的食肆,但见得生意红火至极,华灯初上,已挤满了食客,吆三喝四,划拳吃酒,大块朵颐,不亦乐乎!

    闽江上更有花船穿棱,传来阵阵的霏霏之音,颇有一种“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架势。

    王道纯与康先生找了一处较大的食肆坐下吃晚饭,但见得那些食肆的招牌统统写有“正宗东南菜!”

    康先生叫人过来点菜,令他与王巡抚诧异的是负责点菜的乃是个年轻女子

    须知在明朝封建社会,女子都较少抛头露面,而环顾江边食肆有许多女子在干活。

    “正宗东南菜是什么东南菜啊”王道纯问道。

    “这位客官,我们东南菜乃是东南府那边请来的大师傅,有蚵仔煎、东南牛肉羹、筒仔米糕、东南肉圆、油炸花枝、烧酒螺、薯条等等!”那个延客的年轻女咨客麻利地道:“包客官你满意!”

    “牛肉羹”王道纯双眸一凝,问道。

    “咳,都是死牛,死牛!”女咨客反应很快地道,补充一句道:“经官府备案的哦!”

    王道纯晒然一笑,他绝非不晓事的官员,牛肉羹天天做,哪来这么多的死牛。

    不过他没有追问,叫女咨客择拿手的上几样来。

    上菜很快,王道纯与康先生品尝东南美食,听市井人说。

    果然,听到了一些东西,一个说东南府近年来生意大好,在东南亚进展顺利,占有大量岛屿。

    “他们拿岛出来拍卖,只要有钱,就能够做一个岛主,传之子孙!”有人说道,顿时一片羡慕之声。

    “最赚钱的开种植园,种植各种农作物,象水稻、玉米、茶叶、花生、甘蔗、烟草、椰子等等,只要努力干活,肯定有得赚!”有客人说道。

    别人问道:“不怕卖不出去吗”

    “哪能呢!”那人嘿嘿笑道:“大陆各处歉收,你种出来粮食有多少收多少!至于钱嘛,不成问题,红毛番给我们运银子来,买我们的丝绸茶叶和瓷器!”

    “是啊,米价又涨了!”有人说道。

    “看来东南府又准备运很多人到东南亚去了!”王道纯听人羡慕地道。

    “对,有灾没灾东南府总是赚的!”大家羡慕地道。

    “这东南府怎么这么多粮食啊”有人不解地问道。

    “人家有很大的储备库,一座就有五百万石粮食,有二座,都在台湾行省,听说爪哇地区正兴建二座新储备库,人家都蓄得满满的,听闻东南府总理陈衷纪亲自担任粮库的总管,查到谁敢弄虚作假,一概处死!”

    “吓,这么多粮食!那不等于隋朝的洛口仓了吗”

    隋朝时期,沿大运河修建了许多粮仓,洛口仓是其中之一,蓄粮惊人,可容粮食2400万担,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粮仓。
1...137138139140141...9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