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比萨饼
引发食客们的共鸣,大家痛骂大明的贪官污吏把粮食都给弄没了,其实大明的制度完善,
第499节 崇祯皇帝不如女流之辈!
闽省有如此之多米并不是闽省生产,而是闽省作为一个周转地,屯积了主要来自广东、东南府的稻米,粮商们乃至东南府准备大干一票的结果。
各地粮商想要赚钱,东南府则想招人。
据明太宗实录卷十五记载:是岁,天下户千六十二万六千七百七十九,口五千六百三十万一千二十六,赋税粮三千四十五万九千八百二十三石。此乃朱棣朝的记录。
又有,“复支运法,乃令江西、湖广、浙江民运粮二百二十万石于淮安仓”。1472年(成化八年),定全国运京师粮共400万石,其中湖广、江西等地“南粮”324万多石,占绝大部分。到明代后期长江下游的粮食多依靠湖广等地供应。
而今,闽省粮食存量之大,出人意料。
近年来,广东仿东南府积极发展经济,各行各业兴旺,农业增产不少,稻米源源不断地输出。
而东南府的稻米来源更多,除本府出的稻米、还有安南、柬埔寨、暹罗、倭国等处收来的稻米。
三百万石的大米中有八十万石来自东南府,与别的粮商不同,东南府的人很淡定,让王道纯感到了无形的压力。
别的粮商都是抢天呼地,上门求情,威胁利诱,无所不用其极。
东南府的人却只是据理力争,没有多大的反应,他们是否会吞下这口气王道纯心中暗凛,毕竟知道东南府的实力劲爆!
该来的还是来的,一份精美的请柬送达抚衙,邀请王道纯前往闽江边的江福酒楼一唔。
王道纯轻车简从地前往江福酒楼赴约,他不能不去,因为请柬落款人正是孙承宗!
大明帝师孙承宗相邀,他还是东南府台湾行省留守,是台湾行省行政系统的第一人,王道纯是知道的,也想见见他,更深入地了解一下情况。
孙承宗如此显赫的地位,请客的地点当然不会太差,江福酒楼正是闽江边最豪华的大酒楼,高达三层,占据的地头相当好,视野开阔,此时正近傍晚,闽江碧水潋滟,渔舟唱晚,阳光把水面染成一片金黄色。
江福酒楼已被包下,王道纯也不担心什么,仅带着清客康先生直上三楼。
面朝闽江的大厅只开一席,王道纯见着了孙承宗,深揖一礼道:“下官见过稚绳公(孙承宗的字)!”
“哎,不必多礼,我们只述友情,不讲其他!”孙承宗摆摆手道。
“怀鞠公请了!(王道纯的字)”桌边的东南府陪客拱手道。
王道纯看了又看那人,惊喜地道:“初阳兄!”一把抓住他的手道。
正是孙元化,曾为登州巡抚,现为东南府建设部副部长。【!… 免费阅读】
大家寒暄一番,分宾主坐下,包括清客康先生,共有四人,那康先生举人身份,有资格列席。
王道纯与孙承宗、孙元化虽然各为其主,但彼此并不相厌,盖因大家都为人清正,看气势都看得出来,本应是物以类聚,奈何造化弄人,大家分开来寻食,终究不是一道的。
王道纯细看两人,但见得他们脸色红润,精神焕发,就知道他们在东南府过得愉快。
孙元化叫上菜,须臾菜齐,乃是东南菜系最著名的佛跳墙汤,加上五样菜,乃是炖羊肉、小鸡焖蘑菇、上汤青菜、清蒸笋江鲈鱼和桂花蛤肉。
三人不急于进膳,先一述别后情形,孙承宗、孙元化向王道纯说了他们的情况。
孙承宗,在台湾行省主持军政大局,深得信任。
孙元化,主持东南府军工生产,管理金银铜铁冶金,生产大炮、火枪是他的主业,同样深受重用。
再介绍东南府情况,“东南府的颜少阳,乃是天纵之才!”孙元化缓缓道。
他来作陪客是必须的,孙承宗身份太高,不方便吹嘘颜常武,由孙元化来说道:“他崛起十年,颇有章程,占据地盘广大,军力强盛、民众众多、经济发达,而且军民皆服!”
不同于向普罗大众宣传,不用搞什么无图无真相,孙元化评价过后,王道纯就信了。
长出一口气,他向两个姓孙的劝说道:“既然如此,何不劝他归顺朝廷,以其之力,必能河海平靖,他不失首辅、公爷之位也!”
于是两个姓孙的,一个说道:“朝廷掣肘太多,颜少阳亦无能为力。”
&nbs
第500节 东南府放出大杀器!
王道纯为了避免民间劳动力流失,下令民众不得流动,出境皆用路条,无路条不许流动,如某州县一年流失人口太多,则该地的地方官受咎。
再有,大举缉拿流民!
各州县设卡,无有效身份证明或者可疑人士,皆捉。
不得不说,此招打在了东南府的七寸上。
东南府的征服大业,首重在人口,每年闽省有大量人口过海投奔东南府,成为东南府的根基。
其余各省的流民汇集在闽省中转,有的去台湾行省,有的直接奔赴东南亚,若闽省关门闭户的,则造成东南府人口严重问题和诸多不便。
这个道理孙承宗懂,王道纯亦懂,因此他有针对性地对流民下手,法令才颁布一
他摇头道:“大明的子民,不容流失海外。”
“不然,百姓入我东南府,亦是归属中华!”孙元化劝道:“东南府依旧汉家衣冠,讲汉语,用汉字,过汉俗,与大陆并无二样!”
王道纯拱手道:“在大陆,乃吾皇子民,而出海外,则成弃民矣!”
“化外野人,难以教化!”王道纯大摇其头道。
“看来在王巡抚大人眼里,我等皆是蛮夷了!”孙元化冷哼道。
王道纯倒是说得有趣地道:“两位先生都是往海外教化民心的大贤,期待两位大贤成功,则天下幸甚!”
孙元化再讽他道:“从清流到封疆大吏,怀鞠公大有长进哪!”
“嘿嘿!”王道纯还真的是脸皮厚了许多了。
此时孙承宗出招了,他淡淡地道:“我东南府崛起,如大江东去,浩浩荡荡,势不可挡!纵有阻碍,也是螳臂挡车,终究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他须发俱张,神威凛凛,对王道纯道:“怀鞠可曾知道,今年春节前,我东南府废除了徭役!”
过往,东南府百姓每丁每年要服一个月的徭役,亦即是免费为官府当差。
徭役很讨厌,至于东南府实行的强制兵役,倒是受到欢迎,毕竟先军政治下,军人地位最高。
“怀鞠又可曾知道,我东南府从来没有人头税,从来地赋都是一成!”
东南府不是没人头税,仅有一种,就是剩女税,如果女子二十岁前不嫁出,则要交税600个铜子,家长们自然不会给东南府得逞的,除了阔佬家中有剩女之外,99%的女孩子都在二十岁前出嫁掉了。
两句话,有如打了王道纯两记闷棍,让他直了眼睛!
作为亲民官,王道纯对于百姓的负担了如指掌,大明的百姓除了要交田赋,还每丁每年要交0.13两银子的人头税,除此之外,每丁还要服徭役,这是身为朝廷子民应尽的义务,从封建社会建立起来,几乎百姓都要承担这样的义务,其中人头税还是封建王朝的重要财政来源。
而东南府居然不用百姓服徭役,亦是有钱到直接雇工,等于给百姓发工资!
不征人头税,堪称是封建社会里增加人口的大杀器!
平行空间里,晚明在十七世纪中期人口为一亿,清朝建立后十九世纪中期为四亿人口,二百年增加三亿人口,除了社会总体稳定,外无大战,内战不多不烈之外,引进的蕃薯马铃薯玉米神马的能够让中国增加如此之多的人口
一个重要的答案是:清朝废除人头税,使瞒报的人口都冒了出来!
象每丁每年要交0.13两银子的人头税看似不多,实际上许多地方穷到无立锥之地,真的是一点银子都交不出来,交不出银子,被官府任意拿捏,所以民间人口瞒报的现象严重。
换言之,明朝人口早就突破了一亿!
现在的民间有大量的人口不在官府名册上,随着东南府日益被世人所知,没有人头税、不用服徭役、到了有田分,有工干,有银子领!
流向东南府的人口真的如孙承宗所言,其势已成,大杀器一出,真是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王道纯再怎么禁止民间人口流向东南府,好比东德设柏林墙、北韩设鸭绿江边境线、美国佬在美墨边境设保护墙,从来也不能够阻止民众投奔他们心中的乐土!
他呼呼地喘着大气,嘶哑着嗓子道:“虽然如此,我尽力而为!”
见他冥顽不灵,孙承宗叹气道:“怀鞠,你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令人佩服,然则,你是站在了历史的对立面,我东南府必将雄霸海外,你就成为了”
王道纯外表很坚强,其实内心已经动摇。
&n
第501节 没人要的闽抚位置
他哭,康先生劝着劝着,感受到他沉痛无比,浓厚的悲怆,也跟着哭起来。
两个大男人在江边抱头痛哭流涕!
为皇帝而哭!
为大明而哭!
为自己而哭!
路过的市民对他们指指点点,而跟来保护他们的差役们则惊呆了!
王道纯是个正宗的封建士大夫,忠君爱国情怀浸透进他的骨子里,他想为皇帝除奸清恶,他想为大明犁庭扫穴,灭掉东南府。
来的时候,他满怀雄心壮志,决心好好施展才华,为皇帝奉上朗朗海疆。
在没收了三百万石的粮食时,尤其是占了东南府的便宜,得到八十万石粮食!
他心中无比的喜悦,终于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可是在与孙承宗、孙元化会唔时,人家无情地将他的小小成就打个粉碎!
八十万石粮食就当是送给他了,毫不在意!
人家根本不当一回事,就当成了做好事了。
再有东南府废除了徭役和人头税,赋税只得区区百分之十,看东南府颜氏经营十年,光从他能常年保持十万雄兵,不断制造大型战舰,而百姓不以为扰,就可知他的军费来源不在地方赋税上。
大陆,根本不能制他!
尤其让他痛心的是,孙承宗、孙元化这两位深受国恩的大臣,居然都从贼了!
孙承宗,大明帝师,不以从贼为耻,口口声声‘我东南府’,这是将东南府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了。
孙元化,是小耶信众,大明有容乃大,依旧重用,官至巡抚。
他们都是极有才华的人,可谓是国之干城,却不谓君分忧,没为大明贡献自己的力量,跑到海外为一个毛头小子打工。
说他们是傻的那肯定不可能,只能说他们不看好大明,我大明危矣!
终于,哭到眼泪干了,已无力动弹,康先生着人雇了两顶小轿,送他们回抚衙。
当晚,王道纯食不下咽,夜不能寝。
第二天,康先生见到他,吓了一跳。
王道纯精神不振,头发几乎白了,虽不至于是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也相差不远矣!
“东翁不必过虑,这世间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康先生劝说道。
“我知道!可我的心中堵得慌!”王道纯苦笑道。
“东翁,我有一番话,不知道该不该讲”康先生谨慎地问起来。
“说吧!”王道纯轻声道。
“东南府势不可挡,阻止他已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何不顺之毕竟东南府奉的是我华夏正统,北虏根本没得比!且东南府经营十年,除了福建水师主动打其之外,从未侵犯过大陆,足见其心。若是东南府得以占据东南亚,受益的终究是我华夏族人,我听闻福建、广东与江浙,皆受其惠甚深。”康先生力劝道。
王道纯瞅着康先生不说话,让他心中忐忑不安。
终于,王道纯无言地垂下头,手里轻挥,长长一叹!
康先生明白了他的意思,很快地,福建抚衙禁止民众外流之令成为一纸空文!
如此,东南府与闽抚终究没有闹起来,大家相安无事。
在福建各州县上,东南府很快重新运来粮食,又干起到东南府干活就发粮食之事。
王道纯把大量的粮食运送到北方赈灾,很是欣慰。
但不久后,他从他的管道里知晓,各地的贪官污吏把他送去的粮食都给吞了!
明明灾民嗷嗷待哺,官仓里的粮食入库,可官员们就不放粮。
逼得灾民们卖掉田地,又或者是背井离乡,丢弃田地,而贪官污吏伙同地主,疯狂地兼并土地!
死到临头,居然还这样干!
枉王道纯一片苦心,强收粮信,谁的面子都不给,得罪了许多人,可收到了什么样的后果!
真是何苦来哉!
大明朝药丸了!
王道纯鞭长莫及,他心灰意懒,仰天长叹,越明年,以不服水土、身体抱恙为名,上书朝廷求去。
被他惹到的朝中权贵们迫不及待地要求皇帝将王道纯给罢职,任由崇祯皇帝英明神武,也架不住大臣们的伙同颠弄,王道纯被告老还乡。
&
第502节 丁魁楚和光同尘
事实证明,只要豁出去,那就念头通达,海阔天空!
丁魁楚,河南永城人,是万历四十年举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崇祯四年升任保定巡抚,崇祯七年任户部侍郎。崇祯九年官至河北巡抚,善事权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