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皇上,请您雨露均沾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miss苏

    “方冀长绥夫茀禄,何图顿遘夫危疴。始犹力疾而不言,继期勿药之友顾。荏苒岁更,新旧遂侵,寻病入膏肓。乍间乍沉,唯厪再三之视。转延转笃,仍希万一之生。仅存久虑彼悬丝,长谢忽惊兹属纩。溯遗嶶而感悼,謚表嘉名。抚往事以增欷,祔从吉隧。酹椒浆之芬若,叹薤露之凄其。”

    “呜呼!驹隙勿驰,缅卅载而宛如昨日。仙踪遄往,行五旬而尚靳一年。月竟阙于晦前,轮乏长生之桂。日未移乎春仲,阶余垂尽之蓂。摅此哀悰,尚其歆格。”

    祭文中强调令懿皇贵妃行亲蚕之礼,壶教六宫,以皇贵妃的位分,却行位正中宫之实。

    接下来又重忆起令懿皇贵妃得病之初,隐忍而不言,不想叫皇帝分心……皇帝也本希望用心医治,必定可以痊愈。却怎么都没想到,新旧交替之际,她却终究病入膏肓……

    皇帝悲怆地说道,自己唯有再三地去看她;尽管她的病时好时坏,他仍相信她哪怕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仍然一定会好起来……

    皇帝最遗憾令懿皇贵妃还差一年就到五十岁,就这样去了。

    她薨逝于月末前的一天(晦),而这时候月是缺的,故此月中看不见那代表长生、对她意义重大的桂树去;而也因为她的离去,太阳也无法走进仲春二月,叫那台阶上只留下了垂尽了的蓂草——

    蓂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尧时的一种瑞草。亦称“历荚”。据说,唐尧的时候,阶下生了一株草,每月一日开始长出一片荚来,到月半共长了十五荚。以后每日落去一荚,月大则荚都落尽




第2656章 九卷94 母仪天下【正文终】
    【红袖添香连载新文:《少帅,夫人又在闹离婚》】

    .

    乾隆六十年,正月初一,竟逢日食。

    正月十五日,原本是月圆之夜,竟然又逢月食。

    这般日月双亏的天相,叫人心下颇有些不安。

    单单的日食,或者月食,已经足够皇家警醒,更何况是这样的日月双亏呀。

    尤其此时,曾经英明神武的皇帝已然年迈,故此前朝后宫都小心翼翼,绝不敢在这个正月里有半点的行差踏错去。

    前朝后宫便不约而同都去走一个人的门路,那便是此时的天子近臣——和珅。

    记不得已经有多久,年迈的皇帝开始沉浸入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他的心思,没人能猜透;他的话,甚至都没人能听懂了。

    他终究老了,老到言语已经前后不搭;他更本是心思深沉的人,一旦言语如此无法猜测,那他的心就更没人能走得近了。

    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每日都陪伴在皇帝身边,日日不离,可是皇子尊贵,又遵从大清的祖宗家法,不可擅自交接外臣,故此前朝和后宫都没办法与颙琰结交——除了嘉亲王颙琰之外,唯有一个外臣也能与皇帝日日相处,那便是和珅了。

    故此前朝后宫自只有和珅这唯一的选择了去。

    和珅收了人家的礼,却也只是儒雅而笑,淡淡回应,“今年虽说日月双食,可是皇上御极已然六十年。一个甲子了,早已经历过多少次日食和月食去了便是咱们觉着心惊,皇上却早已经处变不惊了。”

    “还请各位回去安心便罢,便是日月双食,可是咱们头上这片天啊,却变不了。”

    前来求门路的人狐疑散去,和珅站在自家府邸高楼之上,望着那些人的背影,唇角溢出轻蔑的笑。

    这些蠢人,多少人比他还更早入仕为官,可是却白白陪王伴驾这么多年,竟然都没能摸准皇上的心思。如今反倒要来走他的门路,任凭他怎么说,他们都只能相信。

    和珅家奴刘全在畔轻声道,“主子,今儿咱们收了好些贵重的礼,奴才已经登记造册,全都收好在库房了。”

    和珅得意一笑,“我便欢喜这日食、月食。若没这样的天相,他们如何惊慌如热锅之蚁,急急慌慌来求我呢我倒希望从今往后,年年日食月食,便成了咱们一条坐在家里收钱的好财路去。”

    刘全便也跟着笑了,“主子说的是。只要咱们皇上寿与天齐,那主子的财路自就也绵长不散。”

    和珅点头,抬头望向天空,“所以我说,这头顶的天啊,是不会变的。这世上没有人比我更希望皇上万岁、万万岁。”

    .

    主仆两人志得意满地说了一会子话,那刘全心下也还是有些不妥帖,低声道,“主子当真觉着,这天不会变么”

    终究都是凡夫俗子,这天相异常,刘全心里也有些画魂儿。

    和珅垂首轻轻一哂,“我便是再希望皇上万岁万万岁,可是我心下却也是明白,这只能是一个愿望而已。”

    皇上近些年说话越发没人听得懂,这情形的严重,没人比和珅更清楚。

    精明如他,如何不明白,已经是时候为自己做两手准备了。

    “我不过尽管叫他们继续以为,皇上不肯放弃权柄,那他们就不会去猜测,储君是谁;而我,却要更用心在储君身上了——唯有令满朝文武都不知储君为何人,而我独独先归附在储君门下,那等储君登基,才离不开我。”

    和珅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山响。若此,等储君继位,他依旧是皇帝身边第一离不开的人。

    那他的权势煊赫,便可顺利完成交接更迭去。

    .

    精明如和珅,却也没想到,如今年过八旬、连话都有些说不清楚了的老皇帝,却还是做出叫他意外之举。

    正月十六日,虽说刚经过日食和月食,可是大清皇家的新年依旧还在热热闹闹地庆贺,只是过年的重头戏从紫禁城挪进了圆明园。

    这一日,耄耋之年的皇帝,亲御圆明园的奉三无私殿,赐皇子、皇孙、皇曾孙、皇元孙、亲王等宴。

    这样的场合,皇帝必定会向皇子皇孙等派下赏赐的银两去。

    可是这一日却独独少了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的恩赏去。

    一众皇子皇孙等齐齐跪倒向皇帝谢恩,颙琰虽说没得到赏赐,却也一并行礼。

    皇帝看似老眼昏花,却也看着一并恭敬行礼的颙琰,含笑点头,“嘉亲王,你要银子何用”

    颙琰神色一警,不敢露出欢喜,只是纳头便拜,“但凭皇父赏赐……”

    颙琰的意思是说:“您给我什么,我就收什么;又或者说您给不给都行。”

    皇帝与颙琰两人这话说完,众人都是有些没听懂。

    不过近些年皇帝一直都是这样,大家听不懂的多了,这便也习以为常。既然众人自己都听不懂皇帝的话,那嘉亲王听不懂也是有的,那么之前这番父子交谈,便也如同鸡同鸭讲一般,只是嘉亲王的恭顺之意,并无实际意义罢了。

    .

    孰料紧接着两天后,以及正月十八日,皇帝忽然下旨,说要二月初二日,前去传心殿祭祀。

    皇帝说,“朕于乾隆六年,曾亲祭传心殿。明年即届归政之期,自应亲诣行礼”。

    皇帝这道旨意不啻在朝堂丢下一块巨石去,登时将看似平静的水面,砸起千丈高的巨浪来!

    ——叫人震惊的不是年过八旬的皇帝还要亲去祭祀,以及参加经筵;而是皇帝再度明确指明,明年就是归政之期!

    皇帝在位时间之长,乃是大清前无古人的。大臣们仿佛已经习惯了这位天子的统领,故此便也仿佛忘记了,皇上已是年过八旬,终究是要将大位交给皇子承继的。

    在这样的误会之下,大臣们也都以为,皇上也习惯了乾纲独断,虽然年纪大,却也还不想放弃这天子的权柄去。故此皇上必定是不想让位给皇子的——所以现在还没有册立皇太子啊。

    可是皇上却也奇怪,这些年就没断了在谕旨里各种明示暗示,要在明年还政。

    那么最要紧的问题来了:皇帝要将大位“归”给谁

    唯有已经确立了储君,才存在“归政”这样的说法。可是皇上究竟立了哪位皇子去

    这样的猜测,死足以逼疯朝堂大臣们的。在这样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格局之下,身为大臣却不知道哪位皇子才是储君,若自己猜错了,站错了队,那么待得新皇登基之后,那身为臣子的即便未必是杀身大祸,却也可能这些年的经营,全都白费了呀

    .

    皇帝这突来的旨意,叫和珅也颇有些灰头土脸了去。

    所有给他送了厚礼,且在他那听说皇上没打算立太子的大臣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瞟着他。

    皇上这道旨意,几乎等于当朝给了他一个大嘴巴,叫他这个“第一天子近臣”,险些有些无法再配拥有这个头衔去。

    从圆明园散了,和珅回府的一路上都是紧绷着脸。

    刘全赶紧劝,“主子,您也别往心里去。这说不定也就是皇上那么一说而已……现在哪儿有太子啊,皇上哪儿里太子啦他‘归政’给谁啊”

    “必定是皇上年岁大了,这嘴上也没个把门儿的,开始瞎说了。没的皇太子,哪来的什么‘归政’吗!”

    和珅却摇头,“咱们都以为皇上已经老糊涂了……可是你瞧啊,他下这道旨意却正是在奉三无私殿的皇子皇孙赐宴之后。这时机拿捏的不但不是糊涂,反倒是太有深思熟虑之意。”

    和珅闭上眼睛,“传心殿……皇上非说



第2657章 十卷1 不喜欢那个女孩儿
    【第十卷、番外《重拾》——是重九之续,也是拾起正文未能顾及的零珠碎玉。】

    乾隆四十七年七月,翊坤宫。

    所有人都在忙碌着,一片喜气洋洋。

    都因为“翊坤宫格格”——也就是九公主的大格格德雅,就在七月十八日,已经被皇帝指婚了!

    皇帝为这位心爱的小外孙女儿所指的女婿儿,是科尔沁卓哩克图亲王恭格喇布坦之子琳沁多尔济。皇帝还特地下旨:“琳沁多尔济,不必俟其及岁,即赏给伊应得一等台吉职衔,仍赏戴花翎。”

    德雅的婆家除了是亲王,更是赫赫有名——第一代卓王就是乌克善,乃是达尔罕亲王满珠习礼和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的长兄。德雅的小女婿儿琳沁多尔济,就是这位科尔沁左中旗的亲王,也是孝庄文皇后的娘家晚辈。

    皇帝元妻嫡后所出的和敬公主也是嫁给他们家,是达尔罕亲王满珠习礼后代的那一支。

    乌克善是大清王朝在崇德元年首封的亲王,也是科左中旗的第一个亲王,比满珠习礼受封达尔罕亲王还要早二十三年。

    故此若从此论,小格格婆家这一支,甚至要高于和敬公主婆家去的。

    皇帝为外孙女儿找了这样一门亲家,可见对这小外孙儿的疼爱之情;更从中可以窥见,皇帝对令懿皇贵妃和女儿九公主的思念与爱重——他从未忘记过对妻、女的承诺,将孩子们都看顾得很好,好到不能再好。

    七公主生于七月十五,九公主生于七月十四,皇帝就特地赶在七月十八日为小格格指婚,这心意便已是再明白不过。两个女儿虽都已不在人间,可是在他的心里,从未有一日忘记过这两个心爱的女儿啊。

    皇帝的旨意一下,各宫主位,连同宗室王公福晋,以及在京的蒙古各家王府,都纷纷请求进宫贺喜。

    .

    九公主在乾隆四十五年薨逝之后,大格格德雅于乾隆四十六年二月,被皇帝给接进宫里来养育。

    一个外孙女儿,没有跟其他皇孙女一样放在端则门,而是接进了内廷来;更是直接跟十公主一起住翊坤宫。

    在惇妃于四年前在翊坤宫里曾经打死过官女子而降位之后,皇帝索性也叫惇妃挪出了翊坤宫去——皇帝信不着惇妃这样的品性,倒担心她教坏了孩子去。

    容妃挪进来照看十公主,德雅这般住进翊坤宫来,便也自然是在容妃的照拂之下。

    ——这便一如当年九公主与容妃的母女情分,在九公主薨逝之后,也得以重续了一般。

    故此容妃对德雅的情分自是深厚。虽说容妃此时名分上担着抚养是公主的身份,可是从内心底来说,容妃对德雅的情分不但不输给十公主,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德雅格格得了这样的喜信儿去,容妃自是高兴得了不得。急忙进小佛堂上香,将这消息告诉给令懿皇贵妃和九公主去,叫她们母女安心——虽说她们都不在了,可是有皇上这样细心地看顾着,德雅格格不但不会受委屈,更是起居用度都超过皇孙女们去,跟十公主每日里没什么两样儿了。

    婉嫔走进来,两人见礼罢,婉嫔也是有些酸了鼻尖儿去。

    每到七月,总归是会想起七月出生的七公主去。

    婉嫔轻叹了口气,“说来也巧,这位小女婿儿琳沁多尔济有个兄长,也叫拉旺呢。”

    容妃忙扶住婉嫔,小心地劝,“陈姐姐这是又想念七公主了……”

    婉嫔轻轻叹口气,“又哪里是我一个人在想念呢你瞧啊,皇上特地赶在七月里,给咱们德雅格格指婚,又何尝不是想起了莲生去啊……”

    德雅虽然是九公主的女儿,可是从情分上来说,何尝不也如同七公主的孩子一样儿

    况且那孩子相貌承继了九公主的眉眼,这便怎么看上去都还有令懿皇贵妃和七公主的影子去啊。

    .

    德雅既已被指婚,为婚事筹备之事便正式摆上日程。

    况且到了此时,德雅和十公主都满了年岁,是时候该进学了。

    ——公主、格格们终是女孩儿家,不必如大清的皇子皇孙们那样严格教养,故此女孩儿们的进学年岁比男孩儿要晚些。男孩儿是虚龄六岁就要进学,女孩儿们只需虚龄八岁就够了。

    且女孩儿们不便离开内廷,这便不宜至上书房念书,都只在内廷上学罢了。

    可即便如此,公主、格格们进学的规制还是有的,并不会降低——故此公主和格格们,一样要选勋贵世家的女儿,进宫来侍读。

    此时皇帝身在避暑山庄,这为老闺女和小外孙女儿选侍读的事儿,便交给了十五阿哥去亲自盯着。

    十五阿哥本也随驾赴热河,就是为了外甥女德雅被指婚之事,亲自特地从热河驰归京师,前来给外甥女儿庆贺。

    虽说德雅只是十五阿哥的外甥女儿,可却是十五阿哥两位姐姐留下的唯一的孩子,故此对于十五阿哥来说,德雅甚至比亲生女儿还要用心。

    十五阿哥这般回京,正好礼部将选好的侍读女孩儿人选,禀明给了十五阿哥。
1...609610611612613...7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