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风之清扬
这种过程短则十天半月,长则一年半载,只有通过量变才能达到质变的效果,漫长的过程,司马懿自然是没有体力和精力去守着的,只能是交给陈骞司马师他们这些年轻人了。
陈骞和怀马师倒是十分的努力,他们亲自在第一线上指挥战斗,督促司马军不断地发起攻击,试图找到介休的缺口,打开胜利之门。
但比较遗憾的是,介休城的防御几乎是无懈可击的,那怕陈骞和司马师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也无法攻破这道固若金汤的防线,整个介休的城下是尸堆如山血流成河,但陈骞和司马师却是一愁莫展,始终拿不出攻破城池的有效办法来。
介休的攻城战似乎陷入到了僵局之中,原本司马军还计划着围困住介休之后,进行围点打援,在介休的北面设下伏兵,准备重创一下并州军的援兵。
但介休城屡攻不克,司马军给人家造不成任何的威胁,晋阳方面自然也没有派出任何的援兵,如此一来,司马军伏击的计划又泡汤了,十几万大军被拖在介休的城下,进退不得,整个战局也陷入到了一种停滞的状态之中。
介休是北上晋阳的必经之路,不过也并非是唯一的道路,其实司马军如果真得想进军晋阳的话,还是有多重选择的。
但是绕开介休,有一个巨大的不可忽视的风险就是司马军漫长的补给线无法得到保证,如果进攻晋阳一切顺利的话,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晋阳,战局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如果围攻晋阳和围攻介休一样,陷入到长期的拉锯战之中后,处于后方的介休将会成为司马军的梗喉之刺,严重的影响到司马军补给线的安全,一旦介休的守军出击,掐断司马军赖以生存的粮道,那么十几万大军必将陷入到liáng huāng的地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这样的风险,显然是司马懿所不能承受的,上次打淮南之时,虽然司马懿对寿春城采用了长期的围困手段,但从洛阳到淮南,这条运输线一直是畅通无阻的,司马懿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他可以放手去做任何想做的事。
但现在的局势不同,拿不下介休,就等于无法叩开进攻并州的大门,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司马懿还真是焦头烂额。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42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都会面临一个后勤补给困难的问题,所以这样的战斗力求速战速决,如果陷入到持久战之后,司马军粮草的瓶颈必然会显现出来,成为其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司马懿决定放手搏一次了,这次他准备派陈骞和司马师继续地围攻介休,自己则亲率骑兵直扑祁县,利用骑兵的高速机动能力,杀并州军一个措手不及。
之所以不带步兵,就是因为步兵移动速度太慢,如果继续采用步骑混合的作战方式,骑兵的速度优势便无法发挥出来,想要提升骑兵的机动能力,无疑骑兵单独作战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其实司马懿打了一辈子的仗,还真没有这样打过单兵种的战斗,以前无论是怎么样的战斗,他都是指挥各兵种混编的大军,进行协同作战,这次单独把骑兵排出来进行长距离的突袭作战,对于司马懿来说,还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尽管这样的作战方式对于司马懿来说比较陌生,但司马懿也并非是食古不化之人,拘泥于兵法不会变通,这次骑兵长途奔袭祁县,正是司马懿好不容易才觅得的良机,可以说机会转瞬即逝,司马懿必须要抓住这次的机会,才有可以彻底扭转并州的战局。
不过就算是骑兵单独作战,就算是没有步兵的辅助,司马懿一样对这次的决战充满着信心,毕竟司马军拥有着七万骑兵,在骑兵的数量上,比并州军两倍还多,这样的优势兵力,自然是司马懿的信心来源。
尽管这七万骑兵之中有一半是新兵,但是经过长达一年多时间的训练,新老骑兵的融合程度相当的令司马懿十分满意,从操练的情况来看,无论是队列战阵和驾驭战马的能力,新老骑兵已经是趋于一致,可能唯一欠缺的就是一些实战的经验了,他们当中的新骑兵,还真是没有经历过任何一场的战斗。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必须要去经历实战,首战即实战,司马懿没得选择,这场战斗,也将会最终决定这次战役的胜负成败。美男,求拖走!
司马师听到司马懿的这个计划,微微地有些担心,对司马懿道:“父亲,突袭祁县是不是有些冒险?这会不会是曹亮的圈套?曹亮诡诈多端,用心险恶,此刻他突然集结骑兵于祁县,会不会别有所图?”
司马懿淡定地道:“在实力的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不过是虚妄,曹亮手中不过只有三万骑兵,那怕他再耍什么手段,也变不出更多的人来,这次我们必须要抓住决战的机会,一举击败曹亮的骑兵主力,这样才有机会扭转目前不利的战局。对于介休城,你们务必不可松懈,只要在祁县击败并州军的主力,介休城的守军必然会出现动摇,这个时候便是攻克介休的最佳良机。”
司马师躬身领命,虽然他心底之中还是有一些担忧,但既然司马懿做出了这样的安排,他也不好反驳,只得依令从事。
整个北伐开战以来,司马军的骑兵基本上处于闲赋状态,当时灵石关之战时,司马懿到是率领骑兵紧急驰援,但并州军撤得非常迅速,结果长途奔袭,司马军骑兵也没有捞到仗打,当司马军先锋营在介休城激战之时,骑兵部队完全是马放南山,悠悠哉哉,无所事事。
不过司马懿的一纸军令立刻改变了他们的状态,七万大军立刻行动起来,整军备战,几乎在一夜之间,他们便做好了一切准备。
司马懿亲自点将,胡奋被任命为前部先锋,司马懿亲自统率中军,司马昭则被安排押后。
不过这仅仅只是简单的分派,这次出兵,司马军骑兵将会是做为一个整体出战的,前中后三军并不会脱节,这也是司马懿为了防止被并州军各个击破而采取的预防手段。
七万大军,就算曹亮有再大胃口,他也未必能吞得下吧?
司马懿这次拿到的情报是十分确切的,他盯着并州军的骑兵已经是很久了,长期以来,并州军的三大骑兵营一直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而这一次全部集中于祁县,想必曹亮一定是有所图谋的,司马懿当机立断,决定捉住这个机会,先下手为强,长途奔袭祁县,与并州骑兵决一死战。最强枭雄
司马师怀疑曹亮有什么诡计,因为以前的经验证明,曹亮狡诈多端,此次无缘无故突然集结骑兵于祁县,如果不是有什么重大的军事行动就是他故意设下的圈套。
司马懿如何能不看透这一点,毕竟他征战沙场多年,曹亮的这点小伎俩小心思如何能瞒得过他的鹰眼,但这次司马懿直接选择了无视,就算是圈套又能如何?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不过是浮云,司马懿拥有着碾压对手的实力,又何惧曹亮玩什么花招?
当初在上党之战时,曹亮确实想要伏击司马军,但双方的骑兵较量,基本上是五五开,一场大战下来,谁也没有占到便宜,只能是以平局收场。
也许是这场战斗,给了司马懿一些触动,战争虽然也是要讲究谋略的,但实力更为重要,没有实力来做保证,任何的谋略都是苍白的,你拿鸡蛋玩出花来,也敌不过一块不动如山的石头,只要拥有足够强悍的实力,你就可以无视敌人的一切花招和手段。
正因为如此,司马懿这一年来才不遗余力地发展骑兵,如今司马军的骑兵已经强大到无可匹敌的程度,司马懿当然无视曹亮的任何诡计了。
祁县之战,将会是决定并州生死存亡的一场决定性大战,司马懿拿出了他很少有的虎狼之气,只用了一夜,便完成了骑兵的集结,凌晨的时候,七万骑兵大军便离开了灵石关,绕过介休,一路长驱北进,直扑祁县而去。
铁骑滚滚,如一道势不可挡的洪流,悍然北行。
:。: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43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都会面临一个后勤补给困难的问题,所以这样的战斗力求速战速决,如果陷入到持久战之后,司马军粮草的瓶颈必然会显现出来,成为其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司马懿决定放手搏一次了,这次他准备派陈骞和司马师继续地围攻介休,自己则亲率骑兵直扑祁县,利用骑兵的高速机动能力,杀并州军一个措手不及。
之所以不带步兵,就是因为步兵移动速度太慢,如果继续采用步骑混合的作战方式,骑兵的速度优势便无法发挥出来,想要提升骑兵的机动能力,无疑骑兵单独作战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其实司马懿打了一辈子的仗,还真没有这样打过单兵种的战斗,以前无论是怎么样的战斗,他都是指挥各兵种混编的大军,进行协同作战,这次单独把骑兵排出来进行长距离的突袭作战,对于司马懿来说,还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尽管这样的作战方式对于司马懿来说比较陌生,但司马懿也并非是食古不化之人,拘泥于兵法不会变通,这次骑兵长途奔袭祁县,正是司马懿好不容易才觅得的良机,可以说机会转瞬即逝,司马懿必须要抓住这次的机会,才有可以彻底扭转并州的战局。
不过就算是骑兵单独作战,就算是没有步兵的辅助,司马懿一样对这次的决战充满着信心,毕竟司马军拥有着七万骑兵,在骑兵的数量上,比并州军两倍还多,这样的优势兵力,自然是司马懿的信心来源。
尽管这七万骑兵之中有一半是新兵,但是经过长达一年多时间的训练,新老骑兵的融合程度相当的令司马懿十分满意,从操练的情况来看,无论是队列战阵和驾驭战马的能力,新老骑兵已经是趋于一致,可能唯一欠缺的就是一些实战的经验了,他们当中的新骑兵,还真是没有经历过任何一场的战斗。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必须要去经历实战,首战即实战,司马懿没得选择,这场战斗,也将会最终决定这次战役的胜负成败。红楼之我左眼能见到鬼
司马师听到司马懿的这个计划,微微地有些担心,对司马懿道:“父亲,突袭祁县是不是有些冒险?这会不会是曹亮的圈套?曹亮诡诈多端,用心险恶,此刻他突然集结骑兵于祁县,会不会别有所图?”
司马懿淡定地道:“在实力的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不过是虚妄,曹亮手中不过只有三万骑兵,那怕他再耍什么手段,也变不出更多的人来,这次我们必须要抓住决战的机会,一举击败曹亮的骑兵主力,这样才有机会扭转目前不利的战局。对于介休城,你们务必不可松懈,只要在祁县击败并州军的主力,介休城的守军必然会出现动摇,这个时候便是攻克介休的最佳良机。”
司马师躬身领命,虽然他心底之中还是有一些担忧,但既然司马懿做出了这样的安排,他也不好反驳,只得依令从事。
整个北伐开战以来,司马军的骑兵基本上处于闲赋状态,当时灵石关之战时,司马懿到是率领骑兵紧急驰援,但并州军撤得非常迅速,结果长途奔袭,司马军骑兵也没有捞到仗打,当司马军先锋营在介休城激战之时,骑兵部队完全是马放南山,悠悠哉哉,无所事事。
不过司马懿的一纸军令立刻改变了他们的状态,七万大军立刻行动起来,整军备战,几乎在一夜之间,他们便做好了一切准备。
司马懿亲自点将,胡奋被任命为前部先锋,司马懿亲自统率中军,司马昭则被安排押后。
不过这仅仅只是简单的分派,这次出兵,司马军骑兵将会是做为一个整体出战的,前中后三军并不会脱节,这也是司马懿为了防止被并州军各个击破而采取的预防手段。
七万大军,就算曹亮有再大胃口,他也未必能吞得下吧?朱门嫡妻
司马懿这次拿到的情报是十分确切的,他盯着并州军的骑兵已经是很久了,长期以来,并州军的三大骑兵营一直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而这一次全部集中于祁县,想必曹亮一定是有所图谋的,司马懿当机立断,决定捉住这个机会,先下手为强,长途奔袭祁县,与并州骑兵决一死战。
司马师怀疑曹亮有什么诡计,因为以前的经验证明,曹亮狡诈多端,此次无缘无故突然集结骑兵于祁县,如果不是有什么重大的军事行动就是他故意设下的圈套。
司马懿如何能不看透这一点,毕竟他征战沙场多年,曹亮的这点小伎俩小心思如何能瞒得过他的鹰眼,但这次司马懿直接选择了无视,就算是圈套又能如何?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不过是浮云,司马懿拥有着碾压对手的实力,又何惧曹亮玩什么花招?
当初在上党之战时,曹亮确实想要伏击司马军,但双方的骑兵较量,基本上是五五开,一场大战下来,谁也没有占到便宜,只能是以平局收场。
也许是这场战斗,给了司马懿一些触动,战争虽然也是要讲究谋略的,但实力更为重要,没有实力来做保证,任何的谋略都是苍白的,你拿鸡蛋玩出花来,也敌不过一块不动如山的石头,只要拥有足够强悍的实力,你就可以无视敌人的一切花招和手段。
正因为如此,司马懿这一年来才不遗余力地发展骑兵,如今司马军的骑兵已经强大到无可匹敌的程度,司马懿当然无视曹亮的任何诡计了。
祁县之战,将会是决定并州生死存亡的一场决定性大战,司马懿拿出了他很少有的虎狼之气,只用了一夜,便完成了骑兵的集结,凌晨的时候,七万骑兵大军便离开了灵石关,绕过介休,一路长驱北进,直扑祁县而去。
铁骑滚滚,如一道势不可挡的洪流,悍然北行。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44章 云泥之别
就在此时,旁边突然窜出一条人影,冲着司马师喊道:“将军,手下留情!”
司马昭正在气头上,何况鞭子已经挥了下去,那有收手的道理,倒是那条人影快速地挡在了陈扬的面前,用后背替陈扬挨了一鞭。
“叭!”鞭声响亮,结结实实地抽在了来人的后背上。
司马昭不禁愣了,其他所有的人也愣了,都在心想,这是谁呀,居然会代人受过?
这一鞭子虽然抽得响亮,但却没什么大碍,毕竟来人也是一身的铠甲,鞭子抽在铠甲上,不会造成什么伤害,只不过由于他没有戴头盔,以致于鞭梢扫到了脖子上,在后颈上留下了一个浅红色的血痕。
来人转过身,冲着司马昭抱拳行礼道:“此事并非是他们之过,将军若要责罚,那就责罚末将吧。”
司马昭看了他一眼,不是旁人,正是督粮校尉张统。
张统以前曾担任过羽林郎,后来屡迁至殿中督,此次司马懿大举北伐,征召了大量的禁军军官到前线军中,张统也就被提拨为督粮校尉,正是在司马昭的手下任职。
虽然说张统只是一个校尉,但却有着晋阳侯的封爵,不过这个侯爵的位子,不是他挣来的,承袭于他的祖辈父辈,张统虽然籍籍无名,但说起他的爷爷张辽,那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曹魏赫赫有名的五子良将之首,为曹魏的江山社稷立下不世之功。
张统的父亲张虎虽没有张辽那么名气大,但也曾官至偏将军,他去世之后,晋阳侯的爵位便由张统来继承。
张统是督粮校尉,负责押运粮草,都尉陈扬正是他的手下,看到司马昭怒气冲冲地过来就要打人,张统一个箭步冲上去,拿后背硬扛了司马昭的第一鞭,否则司马昭这一鞭要是打在陈扬的脸上,非得给破了相不成。
其实司马昭就是负责押粮运草这一块的,后勤上人手不足他并非不清楚,但方才看到这情况一时盛怒,所以才会出手,不过打了张统一鞭,他倒是清醒了过来。天道终途
不过道歉神马的,那是不存在的,以司马昭的地位和身份,就算是做错了,也不可能拉下脸来道歉,他阴沉着脸,对着张统喝道:“赶紧做事,若有怠慢,唯你是问!”
张统看看了忙得早已是大汗淋漓的后勤兵,真恨不得道一句,你瞎么,都累得快成狗了,还能是怠慢吗?
不过面对脾气暴躁的二世祖,张统也不敢出言不逊,只得是老老实实地低头拱手道:“唯,谨遵将军之令。”
司马昭顿感无趣,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张统摸了摸后颈,那道鞭痕,火辣辣的痛,司马昭下手也太狠点吧,虽然有铠甲卸去了大部分的力道,但就是这鞭梢挨上一点,也让人受不了,如果真抽到脸上,恐怕真已经是满面开花了。
陈扬对张统是感激不尽,如果方才没有张统挡着,这一鞭恐怕真有他受的。
“张校尉,大恩不言谢,日后若有差遣,卑职必当效死以命。”陈扬拜道。
张统摆了摆手,淡淡地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做事吧。”
陈扬愣了一下,虽然说张统确实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对他而言,却是有着恩的,被司马昭殴打的话,他不死也得脱层皮啊,不过看看排着长龙的司马兵,陈扬也不敢怠慢,赶紧地招呼后勤兵干活。
张统默默地离开了,虽然他平静地受了这么一鞭,外表看起来神色无常,但张统的内心,却是有如刀绞,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司马昭不分青红皂白挥鞭就打,这种屈辱,张统又如何能咽得下去。
但是咽不下去又能怎样,如今的军队中,司马家的人就是一重天,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做任何事,别说是挨一鞭子,就算是人头落地,恐怕也没有敢站出来去质问一下,永恒之流的少女
张统默默回到了帐蓬里,坐在那儿直直地发呆,外面的喧嚣似乎与他没有任何的关系,只一刻,或许他只想一个人呆着。
相比于这一鞭之痛,更让张统尴尬的他如今的身份和职位,顶着晋阳侯的爵位,却干着一个督粮校尉的差事,说实话,真特么地给五子良将丢脸,他的爷爷张辽,那是何等的叱咤风云,威震天下,到了他这一辈,居然连个将军的头衔也混不上,只能当一个小小的校尉。
如果是在前朝的时候,校尉还是一个相当大的官职,可以统领一部人马,但是到了三国时代,仗打得多了,军功也就多了,各种将军的名号虚封滥封,遍地都是,将军尚不值钱,更何况要低上一级的校尉了。
其实校尉就校尉吧,那好歹也是堂堂正正的军官武职,但是督粮校尉这种只能是负责押粮运草根本就没机会冲锋陷阵的军官,却让张统干得十分憋屈。
想当初,他在做羽林郎的时候,和曹亮可是一起站岗放哨的,彼此还称兄道弟,但这一恍十余年过去了,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什么叫云泥之别,人家就是天上那一朵高不可攀的白云,自己只是一堆扶不上墙的烂泥。
其实张统并不是没有机会改变这一切,当初东吴犯边朝廷派兵出征,曹亮主动地请缨出战,担任征南参军,当时曹亮有拉张统一起去的想法,只是张统犹豫了一下,没有跟随曹亮前往。
起步的时候,曹亮跟他是一个身份,一个地位,但是离开了皇宫的曹亮,就如同是跃过了龙门的鲤鱼,从此一飞冲天,而他们之间的身份地位的差距,也渐如鸿沟,越拉越大。
张统后悔吗?说不后悔那是假的,毕竟人生的机会曾经就摆在了他的面前,他没有捉住,现在蓦然回首,张统才发现自己差得太远了。
曾经的兄弟,现在和他的距离是那么的遥远,遥远到陌生无比,就如同他们之间隔着那道璀灿的银河,可望而不可及。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47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冲着司马师喊道:“将军,手下留情!”
司马昭正在气头上,何况鞭子已经挥了下去,那有收手的道理,倒是那条人影快速地挡在了陈扬的面前,用后背替陈扬挨了一鞭。
“叭!”鞭声响亮,结结实实地抽在了来人的后背上。
司马昭不禁愣了,其他所有的人也愣了,都在心想,这是谁呀,居然会代人受过?
这一鞭子虽然抽得响亮,但却没什么大碍,毕竟来人也是一身的铠甲,鞭子抽在铠甲上,不会造成什么伤害,只不过由于他没有戴头盔,以致于鞭梢扫到了脖子上,在后颈上留下了一个浅红色的血痕。
来人转过身,冲着司马昭抱拳行礼道:“此事并非是他们之过,将军若要责罚,那就责罚末将吧。”
司马昭看了他一眼,不是旁人,正是督粮校尉张统。
张统以前曾担任过羽林郎,后来屡迁至殿中督,此次司马懿大举北伐,征召了大量的禁军军官到前线军中,张统也就被提拨为督粮校尉,正是在司马昭的手下任职。
虽然说张统只是一个校尉,但却有着晋阳侯的封爵,不过这个侯爵的位子,不是他挣来的,承袭于他的祖辈父辈,张统虽然籍籍无名,但说起他的爷爷张辽,那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曹魏赫赫有名的五子良将之首,为曹魏的江山社稷立下不世之功。
张统的父亲张虎虽没有张辽那么名气大,但也曾官至偏将军,他去世之后,晋阳侯的爵位便由张统来继承。
张统是督粮校尉,负责押运粮草,都尉陈扬正是他的手下,看到司马昭怒气冲冲地过来就要打人,张统一个箭步冲上去,拿后背硬扛了司马昭的第一鞭,否则司马昭这一鞭要是打在陈扬的脸上,非得给破了相不成。
其实司马昭就是负责押粮运草这一块的,后勤上人手不足他并非不清楚,但方才看到这情况一时盛怒,所以才会出手,不过打了张统一鞭,他倒是清醒了过来。腹黑王爷霸上妻
不过道歉神马的,那是不存在的,以司马昭的地位和身份,就算是做错了,也不可能拉下脸来道歉,他阴沉着脸,对着张统喝道:“赶紧做事,若有怠慢,唯你是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