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风之清扬
司马懿虽然领军多年,有着丰富的带兵经验,但他同样也清楚,连饭都吃不饱的军队谈何而来的战斗力,解决现在困境的唯一办法就是就食于敌,只有击败骁骑营,才有可能解决目前的困境。
但骁骑营这种避而不战的猥琐打法,让司马军有一种有力也使不上的感觉,一路追击下来,不但累得精疲力竭,而且是毫无建树。
想要改变目前局面,那就必须要改变尾随追击的战术,因为事实证明,那怕司马军拥有再多的人数,但在绝对速度不及对手的情况下,追上对手的可能性为零。
骁骑营的速度也不是一直可以保持这么高速的,但是就是这么在关键时刻爆发那么几次,就足以甩开追兵了。
司马军想要不被骁骑营牵着鼻子走,那他们就必须要另想办法才行。
司马懿盯着地图端详了良久,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的,那就是继续地保持追击的状态之外,特别的下令调动两万骑兵迂回到骁骑营的背后去,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对骁骑营实施围剿。
根据骁骑营这两天来的行军路线,司马懿自然比较容易地判断出骁骑营下一步的动作来,这一点当然是至关重要的,司马懿从军多年的经验似乎能帮助到他,司马懿思虑再三,最终还是确实了一个地方,来做为围剿骁骑营的所在。
这场追逐的游戏,也该是到头了,司马军连番遭到了骁骑营的戏耍,这次该是他们反击的时候了。
而司马懿则是下着一盘更大的棋,越骑营和屯骑营到现在还没有现身,显然曹亮是有着更大的阴谋的,司马懿纵然无惧,但心里面肯定也是不舒服的,想要扭转目前不利的局面,司马军必须要化被动为主动,这样才有机会。
并州军迟迟没有全部现身,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骁骑营打得游刃有余,越骑营和屯骑营根本没有出手的必要,而一旦骁骑营被围,情况紧急之时,潜藏在暗处的越骑营和屯骑营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
司马懿要的就是这么一个结果,只有把他们全部逼出来,才有决战的机会。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59章 相信骁骑营的能力
文钦才不管打法猥琐不猥琐,战场之上的生存之道就是打击敌人,保存自己,只要能实现这个目标,用什么手段无所谓。
骁骑营是有着虎豹骑的传统,作战勇猛,骁勇无敌,但是再悍勇的斗士也不可能与七倍之敌来硬碰硬,如果真得和敌人来硬拼的话,那只能说明骁骑将军文钦的无脑了。
骁骑营向轻骑兵完成转型之后,最大的优势是它的速度和迂回作战的机动能力,正面冲锋突击已经不再是骁骑营的强项了,如何扬长避短,用最小的损失换来最大的胜利,便是文钦该思考的问题。
至于骁骑营的传统该不该丢,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文钦从来也没有把这个事当成是事,文钦虽然是有些好大喜功的毛病,但是在指挥作战方面,头脑还是比较冷静的,否则曹亮也不可能把他放在这么重要的一个位置上。
在这次的战役之中,骁骑营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诱敌,利用骁骑营的速度和机动性的特点,把司马军给拖垮累垮,所以除了首战打了一仗之外,余下来的时间骁骑营基本上处于一路狂逃的状态,而且他们并不是逃之夭夭,而是始终与司马军保持一定的距离,引得司马军频频追击,但想要追上,却根本没门。
骁骑营最大的倚仗,就是对地形的熟悉,尽管祁县一带大部都是平原,但也有几条河流贯穿其间,如果不熟悉路径的话,很可能被河流所阻,被身后的追兵给追上。
但骁骑营早就把附近的地形给摸熟了,把不利于骑兵的作战地形给避开,不让自己陷入困境之中。
不过这样做也让骁骑营可以选择的路径并不多,看似骁骑营左拐右绕的,实际上他们行进的路线是比较固定的,一般人可能看不出来,但司马懿是何等精明的人,他只需对比地图,就可以掌握骁骑营的行动轨迹,从而提前派兵绕到骁骑营的前面进行伏击。
这样一来,骁骑营就受到了腹背夹击,战场上的情势顿时变得严峻起来。
自从接触战斗以来,骁骑营一直掌握着战场上的主动权,牵着司马军的鼻子走,但是这一次遭到了司马军的三路包抄,陷入了重围之中,一场激战自然是在所难免。
曹亮在后方也接到了骁骑营被围的消息,众谋士都暗暗地有些着急,建议曹亮立刻派兵接应骁骑营。
而接应骁骑营的话,那就必须要出动越骑营和屯骑营,如此一来,必然会打乱曹亮原有的布署。
按照曹亮原先的计划,越骑营和屯骑营是埋伏在东观一带的,骁骑营一路引着司马军兜圈子,最终会将司马军引入到东观伏击圈之中,这儿将会是一场终极之战。
但如果此刻派兵救援骁骑营的话,那么东观伏击的计划就会落空,而司马军也将会知悉越骑营和屯骑营的位置,再想打司马军一个措手不及显然是不可能了。
现在越骑营和屯骑营在暗处,司马军在明处,并州军始终掌握着战场上的主动权,可如果越骑营和屯骑营一旦暴露之后,司马懿便会做出针对性的布置,在敌我兵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整个战局便会陷入不利的境地。
但如果不救的话,骁骑营的情况就变得很危险了,在敌军的团团围困之下,能不能突出重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众谋士的建议是不能冒这个险,骁骑营虽然战力强悍,但却是长于速度和机动性,真正的正面对抗能力稍显不足,一旦被敌军重重包围,那么骁骑营的优势将很难发挥出来,如果把骁骑营折在了下桑,那可就玩大了。
就连桓范也不建议曹亮按兵不动,毕竟做为并州军三大骑兵主力的骁骑营,是绝对不容有失的,这次伏击的机会没有了,并州军还可以下次再找机会,但如果骁骑营没了,那可就真没了。
曹亮眉头微蹙,对他而言,这确实是一个艰难的决择,如果按照原定的计划,骁骑营将疲惫的司马军引入到东观伏击圈之中后,养精蓄锐的越骑营和屯骑营必然可以予敌以重创,曹亮把它定义为终极决战,完全早恰如其分的。
可现在骁骑营在下桑遭遇到了司马军的包围,这一意外的情况,将会彻底地打乱曹亮原有的布署。
不过曹亮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不派援兵,让骁骑营自己突围,然后把司马军引入到东观去。
当然这个想法是要冒很大风险的,那就是骁骑营依靠自己的力量,能不能突围出来,曹亮也完全没有把握。
曹亮背负双手,来回地踱着步,眉头都拧成了一个川字,看得出他的内心在挣扎着,他也很清楚,他接下来的这个决定,将会决定骁骑营的生死,也将会决定整个并州之战的结果。
如果一步走错,那就是百步难回了。
但是风险和机遇永远都是并存的,如果错失了这次的机会,那么再想消灭司马懿,将会变得困难重重。
所以曹亮决定要拼一把了,他沉着地下令道:“传令给骁骑营,按原定计划行事,不惜一切代价向东观突围,务必把司马军主力引入到东观伏击圈之中。”
众人皆沉默了,他们也清楚,接下来的战斗对于骁骑营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会将是一场生死之战,骁骑营面对七倍于己的敌军,能不能顺利突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生死未卜啊!
沉默了片刻,桓范首先道:“那主公有没有考虑过如果骁骑营突围失败,全军覆灭的话,这将是并州军不可承受之重。”
曹亮神情冷峻,沉声地道:“打仗哪有四平八稳的事,骁骑营这次遭遇困境,也正是考验他们的时候,我相信骁骑营的能力,他们是不会被困难给击倒的,真正的虎豹骑,永远不会屈服于敌人,纵然没有援兵,他们一样可以突围成功的!”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60章 自救
下桑接近东面的山脉,这里的地形也不能称之平川了,连绵的起伏丘陵让地形变得有些复杂,不过这并不妨碍骑兵的行动。
按照原定的计划,骁骑营将会从这里北上,抵达东观,将司马军引入到并州军的伏击圈之中。
但现在他们却想走也走不了,因为在前面两个方向上,出现了司马军的伏兵,拦住了他们北上的道路,而身后的司马军追兵,也已经是步步紧逼,与他们相隔只有十余里,转瞬即至。
得到前方有伏兵的消息之后,文钦心底突地一沉,其实一路行来,文钦最担心的莫过如此,骁骑营拥有足够快的速度,倒是不用担心被后面的追兵追上,但如果前面的伏兵进行拦截的话,他们便会处于一种不利的形势之下。
所以,文钦在行军之时,尽可能采用不同的路线,以防备司马军的堵截,但没想到,司马军还是算准了他会走下桑这条路,事先在下桑进行了埋伏,如此一来,骁骑营便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文钦下令骁骑营暂停前进,在敌情未明的情况下,他也不敢贸然地采取行动,只能是收缩兵力,构筑临时的防线,准备探明敌情之后再展开行动。
而对面的司马军似乎也是围而不击,尽管他们已经拦截住了骁骑营,但是却是按兵不动,并没有表现出进攻的意图,双方于是处于一种僵持的状态。
但文钦清楚,司马军之所以按兵不动,应该还是在等待司马军后续的人马赶来吧,骁骑营初战对付右翼营的表现确实是足够惊艳了,以致于没有那一支司马军骑兵敢于和骁骑营来单挑。
所以留给骁骑营突围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现在一直等待而无所作为的话,等司马军七万大军全部围攻而来的时候,一切都将为时晚矣。
骁骑营战斗力是比以前提升了不少,但因此证明骁骑营是天下无敌就大错特错了,如果对付同等数量的敌军骑兵,骁骑营自信可以游刃有余地来对付,但面对七倍于己的兵力,恐怕没人认为骁骑营可以打得赢。
如果骁骑营真要有那种以一敌七的战斗力,那又何至于一种狂逃,调过头把丫的灭了再说。
事实上,没有人敢这么托大,包括骁骑将军文钦在内,都不会对这么悬殊的兵力对抗心存什么幻想,以一敌七,那简直就是在做梦。
文钦的手下的校尉提出固守待援的计划,文钦当即予以反对,认为越骑营和屯骑营都在远在东观,还指望着骁骑营把司马军引入到包围圈之中呢,等他们接到消息前来救援的话,只怕骁骑营已经是被司马军团团包围了,就算是越骑营和屯骑营,想从七万之众的司马军手中救骁骑营出去,也绝非是易事。
搞不好,不光是骁骑营难以解救,甚至连越骑营和屯骑营都有可能折在这里。
本来是并州军伏击司马军,现在反过来却被人家围点打援,这样的结果,也绝不是文钦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原地按兵不动等待救援的计划根本就行不通,骁骑营想要全身而退,就必须自救,不能倚仗任何的人。
而且骁骑营是否突围成功关系到并州军整个战略计划的安排,原地等待和坐以待毙没有任何的区别。
事不宜迟,文钦当机立断地发出命令,要求骁骑营全体做好准备,即刻发起突围之战。
连续地奔驰了两天,骁骑营就算是铁打的,也有疲惫的时候,此刻局面令人沮丧,士兵的士气显然也是有明显的低落,在这种情况下,发起最为艰难的突围战斗,谁心里也没有半点的把握。
在这种情况下,文钦倒是没有气馁,骁骑营现在面对的局面,能有当初从洛阳撤退时更为严峻吗?那样最为艰苦卓绝的战斗骁骑营都没有被打垮而挺了过来,那么现在的事,显然绝不能算什么事。
“儿郎们,虎豹骑当年纵横天下,身经百战,从来也没有畏惧过任何战斗,今天,骁骑营也不会有任何的孬种,随我杀出一条血路去!”文钦拨刀在手,振臂高呼。
这个时候,领军之将的作用就凸显无疑,如果文钦畏缩了,那么整个骁骑营就会彻底地崩溃,但如果文钦能率先站出来,必然会极大的鼓舞士气,战场上永远也没有一帆风顺的事,顺风仗要打,逆风仗也要打,骁骑营有着虎豹骑的光荣传承,他们誓死而战的信念永远也不会垮掉。
文钦原本就是一位善于冲锋陷阵的骁将,虽然他此时身为骁骑将军,统领骁骑营,但是危难关头,他还是一样能挺身而出,冲锋在第一线上。
在文钦的带领之下,骁骑营的斗志被重新点燃,他们不等司马军形成合围之势,便立刻率先向北发起了进攻,去冲击前面的司马军阵地。
堵截在前面的司马军有两个营的兵力,一个居于东北方向,一个居于西北方向,同时将骁骑营北上的两条路都给封死了。
文钦没有专门地正面去攻打,而是率军直袭这两条司马军的结合部,一般而言,两支军队各有领军之将,本军阵营是一个整体,战斗力相对而言要强悍一些,但两军的衔接部位,往往因为指挥的关系,是很难形成统一而有效的战斗力的,文钦刻意地从两支军队的衔接处寻找突破口,自然是很有针对性。
不过司马军似乎是注意到这个问题,在这个方向上,安排的并不是弱旅,而是司马军中最为强悍的部队。
而且对于骁骑营的强行突围,司马军似乎也是早已预料到了,他们在一开始就利用地形摆出了一个防守的阵式,用来阻挡并州军的攻势。
骁骑营将速度提升到了极致,万马奔腾,激起了冲天的尘烟,他们一个个高声地呐喊着,杀气如云,气吞如虎,有如决堤的洪水,以不可阻遏之势,向着司马军的阵地冲去。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61章 闪电似的突围
狭路相逢勇者胜!
此时骁骑营在文钦一马当先的带领下,斗志昂扬,气势如虹,他们已经顾不上去考虑寻找敌人的破绽和漏洞了,那怕遭遇到的,是最强之敌,他们也是一往无前,没有退缩半步。
这就是虎豹骑的战斗精神,没有他们打不赢的仗,没有他们迈不过去的坎,不管这场战斗的胜负如何,光凭气势,骁骑营就已经先羸了第一阵。
虽然经过了两天的长途行军,从体力上来说骁骑营并不在最佳的状态,但在生死关头,迸发出来的能量,却让骁骑营的战意直逼顶点,在文钦的带领下,骁骑营此刻的速度,已经达到了他们平时训练的最高速度,就同一柄柄的利刃,直插司马军的阵营。
司马军在此埋伏已久,一般的军队,到这种遭遇战都会事先观望一下,侦察一下敌情,然后才会行动,司马军没有料想到骁骑营只是刚刚出现在视线之中,就如同发了疯了一般地冲了上来,靠,这也打得太生猛了吧!
惯性冲击力可以说是骁骑营最大的法宝,速度越快,冲击力自然越强,司马军虽然事先提前布署好了防线,但是显然他们还是低估了骁骑营的冲击波,骁骑营悍不畏死,每一名冲锋在前的骑兵带着一股视死如归的气势,坚如磐石一样的司马军阵地转瞬之间就被这股洪流给冲垮了,双方卷入到了最为残酷的厮杀之中。
骁骑营的骑兵大多数使用的都是标配的马刀,拥有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之后,并州骑兵完全的把双手给解放了出来,不但他们可以双手握刀,增加了劈砍的力度,而且骑在马背上,他们可以大幅度的做攻击和闪避的动作,将这种狭长的马刀挥舞如风。
而司马军的骑兵,由于马具的关系,在战斗时他们不得不紧紧地用左手来抓住缰绳,只能是单手持qiāng或者持刀来作战。
单手的武器在力度上自然是没法和双手的武器相提并论的,而且双手武器也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由于骁骑营在马背上可以大幅度地移动,马刀的使用更为地灵活多变,想怎么劈就怎么劈,想怎么砍就怎么砍。
而司马骑兵那敢这么大幅度的做动作,他们一大半的力气都用在了双腿和腰腹的上面,就这还得注意平衡,一不留神就有可能从马背上掉下来。
双方陷入短兵相接的战斗之后,并州军新式马具的作用就充分的体现了出来,高桥马鞍尤其是双边马镫,对骑兵战斗力的提升,简直就是无与伦比的,在一对一的对抗之中,并州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动作灵活,身手矫健,而司马骑兵却是笨拙无比,反应迟钝,双方打起来,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可比性,并州军占据着压倒性的碾压之势。
骁骑营冲入到了敌阵之中,大肆地大砍大杀,司马军精心构筑的防线,也根本就无法抵御得了他们这样的攻击。
按理说,司马军早就料算到并州军会攻击他们两支军队的衔接部,事先就已经调集了最为精锐的军队在驻守,但就是这么坚固的防守,在骁骑营的强悍攻势面前,竟然也如同是纸一样糊的一般,轻易地就坍塌了。
这一战打得司马军都有些怀疑人生了,以前他们也不是没有和并州骑兵交过手,但是这次再度交手之后,他们发现并州骑兵何止变强了一点点,那简直就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以前司马军还可以凭借着兵力上的优势,和并州军打个平手,但现在他们发现,兵力上的优势已经不足以弥补这种战斗力上面的差距了,现在并州军的冲击力,根本不是他们可以匹敌的。
许多的司马兵也不是傻子,尢其是以前和骁骑营交过手的骑兵,对这种差距感同身受,近距离的短兵作战,他们更能清楚地看到双方装备的不同。
并州军在马背上挥洒自如,许多动作看得司马兵都心惊肉跳,就那一个侧身横劈,那幅度,别说是不抓缰绳,就算是抓着缰绳,也很可能从马背上掉下来。
但是骁骑兵却是安然无恙,坐在马背上,安稳如山,看来能让他们做出这种动作的,无疑是他们脚踩的那个东西。
其实那个东西也并不陌生,虽然材质不高,但它的样子和司马骑兵上马时踩踏的那个马镫几乎一样,环状的,可以把脚搁里头。
唯一不同的,是并州军有两个马镫,左边一个,右边一个,而且悬挂的位置也恰到好处,骑兵骑在马上,双脚自然正好踩在马镫上,不像司马骑兵,那个单边的马镫只是上马时临时踩一下,骑上马之后就完全没用了。
马镫还是那个马镫,就是因为改变了一下使用方法,竟然能让战斗力差上这么多,究竟是什么样的天才,才会想到这个办法的?
相比而言,几乎所的人的都是蠢人,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东西,就没有人能想得到?
看到双边马镫的人都恨不得有一种一头撞死的感觉,感觉这么多年简直就是白活了,这么一个简单的马具,可以如此高效地提升骑兵的战斗力,却没人能做出来,真是蠢到家了。
许多的骑兵此刻都恨不得赶紧回去再找一个马镫来,左右两边各挂上一个,他们迫切地也想要尝试一下这双边马镫来带来的骑乘kuài gǎn。
战斗进行的几乎是毫无悬念,在骁骑营的强大冲击力面前,司马军再坚固的防线也是无济于事,尽管他们调集了大批的军队来堵截,但在犀利的攻击面前,也只能是螳臂挡车而已。
骁骑营一路向前,杀得司马军是人仰马翻,尸横遍野,就算他们拼尽全力,想要截住骁骑营,最终证明也只是徒劳而已。
在骁骑营身后紧追不舍的是司马昭,他已经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在拼命的赶路了,但可惜还是追不上骁骑营,等他们和前面的司马军会师之时,骁骑营已经是突围而去了。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62章 意外收获
在司马军的计划之中,下桑的这次伏击战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要全歼骁骑营这一支人马,为此司马懿特意调动了至少四万人来参战,前面两万人阻击,后面两万人合围。
那怕骁骑营战斗力再强悍,也不可能突破司马军四万人的围追堵截吧,只要司马军能够形成合围之势,骁骑营就是插翅也难逃。
所以司马懿给负责拦截的那两支骑兵下达命令,要他们只担任阻击的任务,无需主动发起进攻,等后面的两万骑兵赶到之后,再发起四面围攻,一举拿下骁骑营。
而其他的三万骑兵,则被司马懿安排来阻援,以防止骁骑营被包围之后,其他的并州军会赶来救援。
此次司马懿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要一口吃掉骁骑营,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这次司马军的分工很明确,计划也十分的周详,只要骁骑营踏入下桑,一切就大功告成了。
打这种以多胜少的伏击战,司马懿是很有信心的,他现在的关注点甚至都不在骁骑营身上了,这个煮熟的鸭子,说什么也不可能飞走了。
司马懿更关心的是至今一直未曾露面的越骑营和屯骑营,只有潜藏的危险才是真正的危险,司马懿一直找不到越骑营和屯骑营的踪迹,难免心里会有一丝的隐忧,骁骑营已经是强悍如斯了,就是不知道曹亮又会把越骑营和屯骑营训练成什么样的军队?
这次的下桑之战,司马懿自信可以把越骑营和屯骑营给逼出来,只要能围住骁骑营,越骑营和屯骑营总不至于会见死不救吧?司马懿就等着越骑营和屯骑营现身了。
看不见的危险总是令人担忧的,一旦司马懿掌握了越骑营和屯骑营的行踪,自然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相反的,司马懿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作战方案,来彻底地击垮并州军。
司马军也是严格地执行了司马懿的作战布署,负责拦截的两支骑兵军也十分的到位,提前在骁骑营的必经之路上设伏,完成了拦截任务。
但谁也没想到文钦也是一个狠人,发现前面有司马军的堵截之后,根本就没有停下来侦察敌情,而是直接就发动了最为凌厉的攻势,依仗着骁骑营的强悍冲击力,去撕开司马军的防线,冲出一条血路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