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游龙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火影判官
李翊这才庆幸起来,秘营的提前布局实在是太及时了,等自己赶到京城的时候,秘营早已经布置就绪,省去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只是要想再从云南抽调官府和军中的人手,增强自身的力量,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要知道地方藩帅离任后最多只能配备一百人的亲兵,其余的都需要自掏腰包。钱倒不是什问题,问题是若贸然多出很多人来,就有可能会被人怀疑是不是居心叵测,最起码也会被认定为违制。而且如果是进京出任文职的话,这么多亲兵就更加没有必要了。这实在是个令人为难之事,唉!自己怎能放弃这么多年培养出来的嫡系人马呢
这时候,林易忽然道:“大帅,按照消息传过来的时间计算,钦使赶到宁州还有一段时间,咱们今天刚刚讨论过的事情,还有没有必要付诸实施呢”
李翊点了点头,断然道:“此乃利国利民之事,咱们怎能轻易弃之不顾呢。做事就要有始有终,既然咱们负责署理这一方地方事务,风气治理就尤为重要,若是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岂不是对老百姓不负责任吗”
“不管继任者何人,咱们也要把这件事情做好,而且还要大张旗鼓的进行,给下一任留下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云南,这也是我们应该负起来的责任啊!”
林易赞许的点头道:“那好,我这就去布置安排,争取在这七八天的时间里,让事情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只是还有一件事大帅要提前安排,咱们这些年精心培养的一些优秀官员和精干军士,今后都将大有用处。”
“虽然不可能全部将他们带至京城,但总不能就这么轻易的弃置在云南吧若是这样的话就实在是太可惜了,咱们这些年的心血岂不就白费了啊!”
李翊叹了口气道:“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我此次进京很有可能是内廷下的旨意,跻身朝堂是暂时不可能了,而且一开始投闲置散的可能性非常大,所带亲兵只能是优中选优,人数上肯定有所限制,其余的也只能是以后再想办法了。”
林易笑道:“宣抚使府的亲兵,倒有大半都是林家堡和郭家寨的子弟兵,他们都是奔着你我而来。若是大帅走了,他们又怎肯留在这里。我看那,等到大帅离任之前,可以事先征求一下他们每个人的意见,若是有愿意跟随大帅前往京城的,悉数带过去就是了。”
“当然了,此事不能做的太明显,我们可以让少部分人明着跟随大帅过去,其余的可以暂且辞掉军职,暗地里赶往京城,由大哥统筹安排他们的落脚之处,以作为秘
第六百三十五章 至交好友
而对于肆虐乡里、欺行霸市者、巧取豪夺者,官府也针对性的周密部署,一举拿获数十名无恶不作、民愤极大的乡间恶霸、市井无赖。罪行稍轻者,对他们科处罚金、监押劳役。罪行严重者,处以罚没田产,杖徒流刑不等。
当然了,李翊也没有将打击面极端扩大化,更没有以畸重的刑罚代替宣传教育。依法办事、罚当其罪才是我的目的,通过云南时报广泛宣传,抑恶扬善,让人们以此为范例,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事情,而不是搞什么一言堂、权大于法。
七八天的时间毕竟有限,这场行动还没有尘埃落定,李翊就接到了钦使前哨赶到宁州的消息。等接见了钦使的先行人员后,很快就得知了钦使队伍的具体行程和人员组成。
原来这次前来颁旨的钦使,竟然是目前身居外宫门副使的陆光图。
虽然李翊从没有见过他本人,但是却知道他是那位状元李翊的至交好友,他也曾经和自己多次书信往来,所以对此人印象颇深。看来皇上派他来也是大有深意啊!
这个人李翊也曾在南汉史里了解过,他也是一位正直不阿、嫉恶如仇、敢于仗义执言的人物。而且李翊也知道,所谓的外宫门副使,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都是什么太监之类。
外宫门的日常管理属于殿中省,大都是皇亲贵戚里的人员。内廷归侍卫把守,而外宫门的门禁守卫却属于禁军,日常管理却属于殿中省,等于整个皇宫分属三家管理守护。所以说陆光图其实并不是什么太监,而是一位有着贵族身份的年轻官员。
刘岩是一位非常聪明的皇帝,他不但采纳杨洞潜的建议,使各州府节镇的主官都由文官担任,避免了地方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隐患,而且让宫城内外各有所属,里面交给太监们管理,外宫门以外则由值得信任的皇亲国戚把关,各方掣肘下,想要造反可就难比登天了。
钦使的队伍终于到达了宁州,李翊和云南全体七品以上官员,一直迎到了南盘江边,像当年迎接邵廷涓时同样的仪仗排场,翘首遥望着江岸的对面。
不多时的功夫,一队旌旗招展的骑兵队伍,浩浩荡荡的踏上了胜景桥,前面的数十名骑兵是云南派出去的前导骑兵小队,中间禁军服色的队伍规模并不庞大,没有车驾轿厢,估摸着也就三四十人的样子。
等到整支队伍过了桥来到众人面前,李翊早已在这支禁军队伍中找到了这支队伍的主角,一位身穿绯色官袍,头戴黑色软翅纱帽,身材挺拔高大的年轻官员。
他最有特色的就是那双浑圆的双目,睁的大大的,仿佛一直在努力打量着这个惊奇的世界,而他那挺直的鼻峰,更显示出此人拥有着强大的自信,或者说是无比的执着。
看人三分相,从他的容貌上看来,此人定然是一个相当自信和固执的人,若是他认准了的事情,他是绝不会容许有一丝一毫的改变的。
而他这种性格的人,若是他看得上的人,他定然会全力予以维护,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而若是被他鄙视或者看不上眼的人,其境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李翊目光炯炯的望着他的时候,他也瞬间发现了李翊,眼中全然是狂喜的神情。
 
第六百三十六章 云南换帅
第六百三十六章 云南换帅
陆光图嘿嘿一笑道:“具体的我真是不太清楚,倒不是我卖什么关子,咱们兄弟之间还有什么秘密呢!只不过我这官职卑微的末流官员,哪能得到什么有价值的消息。”
“但捕风捉影的消息总是有一点的,我听邵大人言语之间也露出了一些口风,好像皇上要把你留在身边听用,具体什么职务,恐怕连邵大人也不知道吧!”
李翊微微沉吟了一下,不由得心中微微起了一些波澜,留在身边听用呵呵!只要是不做太监自己就满意了。要知道,邵廷涓乃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专为皇上做些体己之事,有什么机密能瞒得过他的耳目。
只不过,这位外宫门副使陆光图,急公好义,说话直率,又不善于作伪,怎么看都有点大嘴巴的样子。邵廷涓即便有什么内幕消息,恐怕也不敢当面告诉他。
李翊叹了口气道:“说句实话,我在云南近三年的时间,的确已经对云南产生了相当深厚的感情,这一次皇上突然调我进京,我还真有点不舍。毕竟我还有很多事业刚刚开始,就这样半途而废,实在是有些可惜啊!”
陆光图不屑的笑道:“这有什么好可惜的,云南这样的偏乡僻壤有什么好留恋的,还是咱们兄弟朝夕相聚来的快活热闹,我可是盼你回京盼了好几年了,那几个没良心的,文会、老梁、允章,虽然嘴上不说,但其实也是盼着你早日回京,还有老元这个家伙,每次聚在一起喝酒的时候,他都要给你斟上一杯,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少了你。我们这些兄弟们也算是够意思吧!”
李翊微微点头,他所说的文会应该就是那个南汉第一个状元简文会了,他任职户部郎中也有些年月了,那个老梁想必就是梁嵩了,他也是南汉的第二个状元,现在担任大理寺少卿。至于允章,肯定就是前年的新科状元钟允章了,现在好像是担任什么通事舍人,大概还在仕途的起跑线上。
而那个小元,无疑就是现在任职工部郎中的元自通了。他这么有情有义,回京后自己倒要多和他亲近亲近。
陆光图见李翊沉吟不语,策马凑到他的耳边低声道:“你们云南可是水泼不进啊!所有变动都在云南内部进行,没有一个外人啊!呵呵!陶岳你知不知道,下一任的宣抚使就是他了,还有很多变动不能一一道来,宣读完圣旨你就明白了。”
听他说完,李翊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在云南能接替自己的职务的,也就那么两三个人,而其中以陶岳职级最高、声名最著,若不是他的话才会让人感到奇怪。至于钱士塘、郑文重两人,年纪都快六十岁了,大概也只能在这个位置上干到致仕了。
说到简铮就更不可能了,在南汉这个国度里,除了部分节度使外,其他地方主官都由文官担任,这也是南汉立国之初定下的策略,无非是防止地方主将拥兵自重罢了。
两人一路闲聊着,很快就来到了宁州新城的宣抚使府。
站在早已摆好的香案之后,陆光图一改刚才的跳脱之情,肃然板起了面孔,望了望包括李翊在内,跪在香案前的所有云南官员,郑重其事的展开锦綾圣旨,一本正经的念道:
 
第六百三十七章 谆谆嘱托
李翊冷眼看去,连升七级的钟续脸上神色却依然是古井不波,一点看不出喜悦的样子,更好像胸有成竹、早有预料的一副神情。李翊暗暗点头,钟续其人深不可测,今后还是不要招惹他的好。
直到陆光图招呼了他一声,李翊才如梦初醒,连忙打起精神,与迎上前来向自己道喜的众位官员寒暄了一番,这才安排众人散去,与陶岳陪着陆光图向着议事厅走去。
分宾主坐下后,李翊正要开口致意,陆光图却笑着说道:“润之兄是否感到奇怪,旨意里却没有说明老兄进京就任何职,是不是一头露水啊!呵呵!虽然我也并不十分清楚,但是据我推测,既然是内廷颁下的旨意,这外廷的职事官员恐怕就没有你的份了。”
“依我看来,不外乎就是太仆寺、鸿胪寺、崇文院这样的地方,才是老兄安身立命的所在。但话又说回来,以润之兄的大才,也就崇文院才是最适合你的地方,按你现在的级别,最起码也应该是个翰林学士吧!”
陶岳点头道:“以大帅的学识才干,皇上定然是会有大用。虽然有可能暂时屈就内廷差事,但我看用不了两年,这翰林学士承旨的位子,就必然逃不出大帅的手心。有了这内相的历练,再过些年,咱们大汉的宰执之位,还不就是囊中之物了吗!”
李翊摇头苦笑道:“你们就别再抬举我了,不管进京干什么,我都是无怨无悔的。我只是担心云南刚刚起步,还有诸多事务有待料理,我委实有些放心不下。”
“陶大人切勿多心,我并没有怀疑你的能力,而是我在云南呆了这两年多的时间,多多少少都对这里有了一些情分,这里的山山水水都足以让我牵心挂肚,这可能就是我和云南之间的缘分吧!陶大人,知道是你接替我治理云南,我可是一百个放心啊!”
陶岳笑道:“大帅尽管放心就是,陶岳心中明白,咱们云南正在上坡的时候,怎也不敢松了这股劲,否则岂不是前功尽弃吗!我陶岳扪心自问,其实心中也是忐忑的紧,明珠在前,就怕一个不小心把云南政策执行走了样,让老百姓戳我的脊梁骨。”
“但无论如何,我陶岳也是一个有担当的人,大帅制定的政策都是好政策,我也曾经研习良久,越琢磨只能是越来越佩服大帅,因而绝不敢有所偏废。大帅,您临走之前,我再向您表个态,您所制定的政策,我一定还会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下去,只要能有利于云南安定、百姓富足,陶某于愿足矣。”
陆光图欣然点头道:“陶大人行事端正、明白事理,实在是让陆某人佩服的很。怪不得皇上钦定的云南宣抚使第一人选就是陶大人,看来皇上是慧眼识才啊!”
陶岳连忙谦逊道谢,李翊也点头赞道:“陶大人的才干,吴大帅在临走时早已谆谆告知在下,言陶大人宽厚仁义、才干杰出,治理地方游刃有余,抚民理财得心应手,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所以将云南交给陶大人,我是十分放心的。只是我临走之前,仍有一事牵挂在怀,若不能早日解决,恐怕异日再生变故,所以陶大人不可不知啊!”
陶岳凝神正容道:“不知道大帅所言何事,有用得着陶某人的尽管吩咐就是。”
李翊微一点头道:“这
第六百三十八章 虚心受教
?
第六百三十八章 虚心受教
李翊连忙站起身来,面向东方郑重施礼道:“皇上如此厚待李翊,李翊肝脑涂地,不足以报万一啊!”
陶岳动容道:“唉!此情此景,真可谓是千古绝唱啊!皇上如此体贴臣下,又如何让人不让人感动莫名,可见李大帅在皇上心目中的份量,非是常人所及啊!”
李翊转向陶岳说道:“既然皇上早已定下了行期,咱们也要照此执行。在这七天之内,我务必将云南事务向你交接清楚。其实,云南经济现在飞速发展,所依托的也不过是三大基础而已。”
“首先呢就是相信百姓、依靠百姓,像管理咱们云南经济事务的林锦、唐经天、鲁立展、施学宗等人,可都是我在民间请来的。没有他们集思广益的出主意、想办法,云南经济不会发展这么平稳。现在唐经天和鲁立展都在京城里打理,林锦我也要把他带走,因而只剩下一个施学宗,恐怕实力显得单薄了一些。”
“所以你还是要走依靠百姓这条路子,广泛到民间去发掘人才,要我说那里可是藏龙卧虎啊。而在军队里,自从扫平孙德成叛乱后,我们吸收了大量川南灾民加入军旅,裁汰老弱和心术不正之辈,保持军队的精干力量,人员总数只减不增,其中川南人士就占了总数五成以上,而且忠诚度和战斗力都大大增强。这说明了不管他籍贯、出身如何,只要咱们敢于信任他、放手使用他们,人心都是肉长的,哪有不效死命的。”
“其次,咱们云南原来是百业凋零、基础落后,还不是依靠汤丹和嵩阳铜矿这两大财源为基础,这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吗虽然这两大铜矿资源丰富,就算再开采数百年也没有问题,但是竭泽而渔的事情万万不可效仿,我们赚的盆满钵满的,总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吧”
“另外包括铁力木、绵木和产自咱们云南的珍贵药材,资源也不是采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我也早定下了采伐必补种的原则,切莫不恤民情,不顾自然生长条件的乱采滥伐。否则,再丰富的资源也有枯竭的时候,到那时,子孙后代可就要埋怨我们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才,无论在哪行哪业,只有人才才是决定性的力量。咱们云南现在人才济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其实是借助了云南讲武堂和云南政经堂才最终做到的。”
“人才在哪里,其实啊!人才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咱们云南的每一块土地上,关键看我们有没有一双慧眼。今后陶大人坐镇云南,还是应该大量吸收青年才俊,并切实给他们提供不断进步的机会。文武官员的培养时刻不能放松,后续人才不能缺乏,否则云南各方面的努力就会停滞。”
说完这些话,李翊品了一口茶,凝神望了望正在专注聆听的陶岳和陆光图,正容说道:“说了这么多,还请二位不嫌弃我絮絮叨叨。呵呵!其实,左右想一想,作为一位地方主官,最关键的其实就是团结好各级官员,既要严谨治吏,又要体恤他们的辛劳,关心他们的生活。特别是像简将军、钱大人这样主政一方的官员,务必要保持好关系,不要冷了他们的赤诚之心。呵呵!我就说这么多吧!还请两位多多见谅啊!”
陶岳慨然叹道:“我陶岳虽
第六百三十九章 临别感言
?
第六百三十九章 临别感言
这次进京自己当然要带去几位得力的人手,何守杰、仇封、林锦当然是必须带走的。但是更多的人却只能忍痛舍弃,像一贯对我忠心耿耿、尽忠职守的简铮;才气高绝、为政清廉的江华;办事明白、崭露头角的陆展;豪爽仗义、秉性耿直的张勃;机智多谋、善于用兵的卫荆;甚至连那出身鲜卑、才干杰出的拓跋晃,自己都想把他们带在身边。
但圣意难违,口谕中让李翊带上二三位幕僚,这已经是最大可能的体谅自己的心意了。若是贸然带上大批文武官员进京,不但显得于情不和,也有逾越朝廷规制的嫌疑,李翊可不想刚进京就被参上一本,那样尴尬的处境,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岂不是相当不利。
但这些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嫡系干将,总不能轻易舍弃,李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有机会时还是要借重他们的。
李翊环视全场,‘见善轩’里鸦雀无声,众人知道李翊有话要讲,都在凝神倾听,李翊一时之间无语凝噎,竟然说不出话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