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绝版马官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东风暗刻
只是皇帝的美意三番两次被永宁坊回绝,不知他要如何想。而郭孝恪夫妇的一片苦心,已然先被皇帝的女人们深深的误解了……
郭孝恪道,“尘世中没有假如。我要推荐高审行,代抚侯是可以胜任夏州都督一职的,陛下处置起臣下私生活不端的争议,总比处置我这个欺君的容易些。”
他苦笑着说,“再说,一个博爱的皇帝,在维护起一个博爱的臣子时,更能游刃有余!”
&nb
第1344章 糊涂之道
柳玉如想了,峻既然初二便知道了韩瑗动用上番军士这件大事,他同谢金莲初三一早回宫时没说,初四早朝时居然也没当众讲,而是散了朝才让王仁佑去问,那他是不打算在此事上急眼了。
要急眼,还能等到此时,才这么轻描淡写地让王仁佑“问问”
这时候她们替新城公主去问一问皇帝,看来他也不大可能会急眼吧再说她又不答应长孙氏什么。
柳皇后对公主道,“妹妹莫急,我们谁也是不能干扰朝政的,但其间牵扯到新城公主家事的部分,我们做皇嫂的总能添上句话,管不管用也要说几句。”
新城公主听出话音来,皇后虽然未满应满许,毕竟同意替韩府说话了。
又听皇后对长孙氏道,“陛下晚上自会回来,韩夫人你先回去,明天一早你再来大明宫听信儿,成与不成,我们总能替你探探陛下的口风。”
长孙氏得了这话,心中大安,也就不便再留了,连忙告辞出宫。
公主暗道,皇兄晚上回宫,皇嫂们必定会问,那我也要去顺便听一听。
于是,当皇后等人起身离开承香殿,邀请新城公主去她们处坐坐时,公主便同她们一起出来。
今日皇帝回后宫比往日早,濮王李泰和濮王妃阎氏、晋王和王妃王氏居然也到了。
皇帝吩咐摆宴,一家人聚聚,宫内众人这才得知了明日初五,长安还有这么件天大的喜事。
赵国公府和江夏王府同时嫁女入曹王府一门,而且是皇帝的大媒。
新城公主在座,今天是她三位兄长同时到场的一次,皇嫂们和两位王嫂也都到了,没有外人,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高兴之余,公主数次瞟向皇后,不知她如何将话题引向韩瑗这件事上。
酒至半巡,柳玉如果然忍不住了,问道,“陛下,曹王大婚是不是排场过大了,两位亲王和王妃亲自去两府相迎,我有些担心将来妹妹出嫁了,规模可不能逊于这一次。”
皇帝看了看皇后,再看看脸上有些红晕的新城公主,答非所问地说了声,“哼哼,明日他们得给朕作篇大文章!朕若不满意,绝不轻饶!”
新城公主心中一惊,却发现她的皇兄却未见什么怒气,说过之后,竟然举杯去敬阎婉,调侃道,
“二王嫂,你真是越来越貌美了,就像阎大将笔下描绘的一般,明日随二王兄去江夏王府迎亲,王嫂你千万留意一下,莫将扶凤县主比下来。”
皇帝又不正经了!
大明宫几位皇妃眉头微蹙地看着他。
李泰嘿嘿直乐,阎婉不敢像皇妃们那样拿白眼瞧皇帝,却对晋王妃说道,
“陛下不好意思说你这位弟媳,拿着我来提醒,你才应该注意,不要让赵国公府的客人们认错了新娘子。”
……
初五,长安轰动。
天未亮,城中斗了半宿的鞭炮声刚刚停歇了两个来时辰,长安难得的一片寂静猛然被曹王府、赵国公府、江夏王府几乎同时爆起的烟花爆竹声打破了。
有人懵懵懂懂地爬起来,站在院子里望着夜空里三个方向的霞彩惊叹道,“娘咧!这又是什么大喜事”
天微亮,丹凤门开启,金徽皇帝在一队金甲卫士的引导下,带着谢贵妃和徐贵妃出宫,前往安善坊曹王府。
皇后说,别的姐妹们就不去了凑热闹了,那样会太招摇,她们要在大明宫坐等曹王二妃过门后来拜见。
皇后的未明之意,其实在昨晚兄弟们的小聚时便讲过了。
今日是皇帝和亲王们的戏台,她们要在新城公主出嫁时,才会给这个全体出动的场面。
曹王府迎娶的是一对姐妹,那么谢金莲和徐惠的出动才更贴切了。
皇帝也不能太招摇,说谁敢抢了新郎官的风头,那是要遭雷劈的。因而太过于正式的冠冕也就省了。
他今日的行头,是一身赤黄袍衫的常服,九环带,**靴,头上选了一顶先皇贞观皇帝命制的翼善冠。
此冠前面包额后边是隆起的髻海,整顶冠帽均由细如蛛丝的纯金丝织成。
髻海前上方,左右各腾着一条赤金的蟠龙,须、鳞灿然,红宝石的龙睛,龙须微微乱颤。
翼善冠后边还竖着两只纯金织成的兔子耳朵,一起动起来也颤,够低调。
皇帝的耳朵里还特意找了两只棉团塞住,谁都知道他那是防近处的鞭炮声震耳,偏偏他说这是有讲究的——王道非霸道,世间人三六九等,每一等都是朕的子民。
王道嘛,也就是糊涂之道,有时需要耳不聪、目不明才行。
半路上,天子一行先遇到的是濮王、濮王妃的迎亲队伍,他们这是去江夏王府。
两下里刚刚错过去,皇帝的金甲卫队停住了。
被烟花闪映得忽明忽暗的大街上,有一位官员诚惶诚恐地候在那里。
皇帝问道,“黑影里那是哪位爱卿街上不明,朕一时认不清楚。”
卫士道,“陛下,这是黄门韩侍郎。”
皇帝在马上问,“韩侍郎你有事么近前来说话。”
韩瑗刚刚从赵国公府穿小道赶过来,只为在这里“碰到”皇帝。
夫人长孙氏此时估计已进了大明宫去探听消息了,而赵国公让韩瑗抓住这个最后的机会来见陛下。
一来借着曹王大婚的喜气,二来皇帝不大可能在喜事之日先宰一个两个。早说了,兴许能早点踏实地喝两盅喜酒。
韩瑗这是半路上来同皇帝认错。
韩瑗到了皇帝马前,身子躬得像虾米似的,嗫嚅道,“陛下,微臣糊涂!微臣后花园想架一座供夫人登船的栈桥,却动用了不该用的人……”
皇帝在马上歪着头打断道,“韩侍郎你在说什么……这鞭炮声可是太厉害了……你是说雇了人”
韩瑗回道,“是的陛下,微臣糊涂,是雇了两火人。”
皇帝再道,“你是够糊涂的,起个小栈桥居然雇了两伙人,一个人三文大钱那也要花不少钱的,事事不知俭省,那将来儿子取亲,朕看你花什么!”
韩瑗道,“陛下责备的是!但微臣每人每日已开付给他们十个大钱,八天各付了一百文,而且已请他们回去了。”
谢贵妃在后边听了,不由问道,“韩侍郎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为何有的人十文,有的人你却只给了三文。”
韩瑗一怔,看向皇帝,皇帝则扭身对贵妃的方向道,“金莲你听差了,不是人人三文,像你这般干不了重活儿、只会将裙子弄的满是泥水的,韩夫人才给三文。”
韩瑗立刻往谢贵妃的方向看,但贵妃在车中。
皇帝看看天色,对韩瑗道,“朕和贵妃还有要事,就不听你的闲事了,韩侍郎你去找一下戴州柳司马,两人速去兵部衙门,都给朕好好想一想。”
私借上番府兵之事终于捅到兵部去了!韩瑗哭丧着脸道,“陛下,微臣知错!不该借那些人。”
皇帝道,“朕给你们二人一个题目——我大唐如何才能不自废武功。朕办完了这场大事便要问你们。别总想你自家的闲事,多想一想大唐。去吧。”
皇帝仪仗再往前行,将呆愣的黄门侍郎韩瑗丢下。
贵妃的车子行至韩瑗身边时,车帘子挑开,有个持另一种嗓音的贵妃在车中提示道,“尊夫人已同新城公主先拟了个大纲,你还不快去问她。”
想了许久的认错话,皇帝居然一句也没让韩瑗说完整。
 
第1346章 推波助澜
归林居老板有御史大夫褚遂良的来头,如果他想学坏,那也是跺跺脚、整片坊区都乱颤的人物。
不要说他背后靠着朝中御史台的正三品首官,即便靠着个万年县不入品的捕头,如果老板要打砸普通的坊民,会有事吗现在让别人砸了。
只不过人家是做正经生意的,开着个幽静、典雅、上层次的小酒店,来的又都是有身份的贵客,上至老板、老板娘,下到掌柜、跑堂,见了人客客气气的,和气生财嘛。
但若是有人敢在店中大打出手,砸东西跟不花钱似的,别说老板了,连伙计们都不干。
也只能说,没见过世面的好汉,碰到了见过世面的好汉,总得有一方吃点亏。蜀王李愔、太府房少卿的跟班哪个不是精挑细选、身负着把式
归林居不但家什毁了,几个能上手的伙计也都毁了!房驸马酒喝多了,口中叫着,“老子是高阳公主的人,敢将老子怎样”
衙役们恭恭敬敬,“房大爷既然肯报家门,这就好办了,接下来便要计算归林居店中毁损、以及伙计们的医药,到时许太爷自会去找公主回禀。”
此时,房二酒也差不多醒了,自家的身份在那儿搁着,也不容驸马放赖。
再说还有一干亲见者、还有蜀王李愔在一边作证,万年县当堂记了详细案情,两方面都看过没有异议,许敬宗从中调停。
许县令说,“无风不起浪,房少卿的臭虫……是个有力的物证,它可以证明房少卿没有无理取闹。但此时它也不知在纷乱中踩到谁鞋上去了,兴许逃掉了。”
李愔说,“确有这东西。”
许县令,“既然蜀王殿下亲眼所见,那便不会有差。本县的主意是,你们三七开——归林居自担三成损失,高阳公主府担负七成。买卖成了仁义也在,以后谁用不着谁归林居和公主府”
归林居老板不干,“少卿又怎么了比少卿大的官儿,他也须琢磨琢磨御史台的弹劾!我们有理走遍天下。要不你将汤碗里的那只臭虫给我摆出来。”
许敬宗可不打算将这件案子闹到褚遂良那里去,此时褚大夫正在曹王府的喜宴上,弄不好,连满朝的大臣、和主持曹王大婚的皇帝陛下都知道了。
许敬宗说,“二八开!不能再差了!别逼着本县这就带人去你的归林居捉臭虫,真捉到了,那便一开也不给你开了!”
又对归林居老板私语道,“和气生财!”
又对房驸马低语道,“褚大夫因为一个乞丐好悬没有丢官,少卿你可不要因为一只臭虫……”
蜀王李愔针对归林居的暗气也出的差不多了,能够全身而退,亦是上策。因而也两边相劝。合解。
八开,也是一大笔钱,双方立了字据,房驸马限期给付的话,县令也就不往上报了。
但这大笔的钱怎么与高阳公主开口
在大街上,房遗爱看李愔,上次到永宁坊给郭孝恪赔罪,钱可也没少花,高阳公主一文未掏。
可李愔说,“唉!本王连个正经的职事都没了!不然也就帮你几文。若是本王摊上此事,即便不敢让高阳伸手,那本王便去私底下找她认得的人……”
说罢,蜀王殿下一身轻松的,说要赶场去曹王府给兄弟道个喜,走了。
高阳公主认识的人,绝不会是那些租房子住的酸人……还须拿得出几千吊私房钱来,还得须无怨无悔的肯往外拿,拿了还不好意思急着往回要,这个人是谁呢……
看把这个房驸马愁的!
还得说许敬宗办案子麻利,一下子抓住了当事双方的心理。
别看都气势汹汹,但一方是靠着远房亲戚,吓唬走卒还行,真惹到了公主府,这位远房亲戚会不会撒手不管算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吧,别鸡飞蛋打什么都捞不着。
另一方是因酒失了理,在家里又不怎么冲气,万一闹大了不但失了脸面,让陛下知道了,那便一个向着自己说话的都没有。
钱也要掏,回了府兴许还要挨公主的收拾。
这是两头心虚,因而这个二八开的案子,被许敬宗断得干净利落。等房驸马从县衙里出来、站在大街上发愁的时候,日头还老高的呢。
……
在曹王府的喜宴上,皇帝看着赵国公、江夏王、以及御史大夫褚遂良的人走马灯似地进来出去,猜不出什么事。
后来兴禄坊高府的家人居然也跑进来,趴到延州刺史的肩上耳语。
不同的是,赵国公、江夏王、褚遂良三人,听了下人的回禀,虽然神色各异,但依然安坐着不动,而延州刺史却匆匆告退了。
皇帝今日处置韩瑗和柳爽,只罚了两人的俸,他觉着不错。
首先,韩瑗跟赵国公有扯不断的关系,拐来拐去的、同妹子新城公主将来也算实在的亲戚。
柳爽又算晋王的舅子,晋王夫妇今日跑前跑后,居然谁都没替柳爽说过一句求情的话。
皇帝也是有私心的,他自初二、与谢金莲发现韩瑗后花园的错处之后,选择一直隐忍不发,又不令王仁佑当着人回禀此事,当时便将此事中的所有关节都想到了。
有时候,有些事想的好,可结果不一定好,按着皇帝极重军旅的作派,不将韩瑗和柳爽罢了官不能算完。
这样倒是能严肃军纪,杀一儆百。但接下来,与韩瑗贴近的赵国公、同柳爽扯不开的晋王,他们嘴上不说,心里会怎么想
真要拿到桌面上来处置的话,皇帝和贵妃大年初二、便装跑到韩府去挣那三文大钱的事也是说不过去的。
这绝对是失仪,谢贵妃弄的满身泥水,对皇帝的威严有损。
而有人会问,柳爽的戴州司马不是你刚刚委任的
在这类事情上,金微皇帝更钦服于他的父亲,贞观皇帝。
先皇就像一条扯不断的带子,将品性各异、目的各异、本事各异的文臣、武将,像串金刚钻儿一样串到了一起来为我所用,这才是真本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