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水浒逐鹿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任鸟飞

    首先,吴玠当然知道苗刘兵变的消息,甚至吴玠都已经知道南宋灭亡了的消息。

    不过,与张浚一样,吴玠也没有声张,他只是将张宪、王彦等主要将领找来商量怎么利用这个机会

    吴玠等人商量过后,断定,一旦泄露出去了南宋已经灭亡了这个消息,势必会对宋西军的士气造成很大的打击,甚至会让不少宋西军倒戈,不过这也有可能会令好不容易才从各个险峻之地走出来聚集到一起的宋西军退回那些险峻之地,然后据险而守。

    八百里秦川,北有梁山、黄龙山、尧山、嵯峨山、九嵕山、岐山、千山、陇山等组成的北山山系,倘若让这些宋西军据北山系而守,那么别说是攻打下西部地区,大中甚至连关中平原都不敢占据,因为,这些宋西军完全可以居高临下地控制关中平原。

    如果事情真这样发展,那么大中将来得多花费多少力气才能打下西部地区暂且不说,他们定西军也将完完全全被平南军给比下去了,他吴玠也就会完完全全被岳飞给比下去了。

    &




第八百零七章 富平会战(下)(求订阅!)
    …

    因为这次会战是张浚率先挑起来的,宋军准备的其实比中军推备的要快一些。

    而中军当时已经深入到了陕北的延安府、保安军等地——这些地区其实不利于中军会战。

    当时,宋军诸将都向张浚建议,利用渭水沿岸的有利地形,立即向中军发起进攻。

    但张浚当时却故作持重,否定了这项正确的建议——他准备跟中军进行一场堂堂正正的大会战。

    在这一点上,即便说张浚是蠢猪式的宋襄公也并不过分。

    按照张浚的部署,宋军集结于富平,摆出了一付打堂皇之阵的架式。

    富平座落在北山山麓,位于关中平原中段的北部边缘地带,地势平坦,易攻难守。

    但只要从富平向北或向西后退几十里,宋军便可以依山而阵了。

    唐重在看过了地形之后,反对宋军在富平布阵,说:“兵以利动。如今地势不利。凭甚么作战应该迁往高处布阵,以扼制敌骑的冲锋。”

    但是,多数宋将不同意唐重的意见,他们认为宋军阵前有一片长着秋苇的沼泽,足可以限制中骑的冲击力量。

    于是,唐重的建议被张浚给否决了。

    先是张浚犯了错误,现在是多数宋将犯了错误。

    这一连串的错误,也注定了宋军失败的命运。

    会战之日。

    吴玠站在高台之上,拄着战刀指挥战斗。

    战斗一打响,在吴玠的命令下,中军率先发起进攻。

    吴玠以杨从义为先锋,杨从义亲率三千精骑,一面冲锋,一面投下柴草和土袋,填平了宋军阵前的那片沼泽。

    与此同时,吴玠又命令郭进,率领骑兵绕开宋军营垒,向“乡民小寨”发起进攻。

    所谓“乡民小寨”,就是运粮民夫居住的营寨。

    这些营寨多傍近宋军营垒,用大车临时拼凑成屏障,防御力量极为脆弱。

    宋军其实并没有指望“乡民小寨”抵御中军进攻,但小寨被中军攻破了之后,惊惶失措的民夫却逃向宋军营垒,结果冲乱了宋军的阵脚。

    这是宋军始料未及的。

    中军随后尾随逃跑的民夫,成功地穿过了宋军弓弩的射击区,直扑宋军营前。

    于是,中宋双方展开了短兵相击的激战。

    泾原军的战斗力很强,唐重虽然是文官,但他却报了必死之心,因此,使终带领亲军冲杀在第一线。

    由于唐重和泾原军的悍勇,宋军慢慢稳住了阵脚,勇猛杀敌,使得郭进无法前进一步。

    慢慢的,郭进和唐重这里出现了僵局,双方胶着到了一起。

    吴玠见状,令杨政率领一万精骑攻击宋军的另一路,也就是赵哲所率领的环庆军。

    赵哲原为两浙路提点刑狱,曾与张浚一起在东南讨平叶浓。

    张浚很欣赏赵哲的才干,因此,在组建川陕宣抚司的班子时,特意将赵哲选了进来。

    到了陕西以后,张浚又派赵哲接替王似出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这赵哲,谈起兵事来,一套一套的,如果听他自己所说,他可能比韩信还要厉害。

    可真交上手了以后,这赵哲一见中军的奔雷车杀过来,就被吓得魂飞魄散,等到没良心炮、飞天神雷、床弩等重武器铺天盖地的袭来,赵哲立即就不管不顾的擅自离队,不在军前督战。

    结果,环庆军的战斗力本就是宋西军中比较弱的,加上赵哲离队,因此环庆军被中军一下子就冲垮了。

    环庆军一垮,士卒立即大溃逃,结果影响了整个战局,其它各军纷纷溃败下来。

    吴玠看准时机,令张宪和王彦亲率大军乘胜追击。

    中军将士一边冲锋、一边大喊:“南宋已亡,宋康王如今已成吾皇之阶下囚,尔等何必再战”、“大家都是汉人,何必自相残杀,只要汝等伏地而降,吾皇和吴大帅全都既往不咎!”、“我大中又不是蛮夷胡狄政权,且即将就要完成大一统,你等又何必求死抵抗,白白浪费宝贵性命!”……

    &nbs



第八百零八章 可以给中主送一些西域美女(求订阅!)
    …

    得知,中军一战而下全陕,并且已经打开了蜀地的门户,李乾顺赶紧将李察哥以及两位精通蕃汉之学、学问非常大的皇室成员也就是濮王李仁忠和舒王李仁礼找来商量对策——自从小梁太后被辽人毒死了以后,西夏的大权实际上就掌握在了他们四人的手中。

    在商量对大中的外交政策之前,李乾顺先让李察哥将中宋之战的具体过程跟李仁忠和李仁礼说了一遍。

    李仁礼听罢,道:“这么说来,宋军之所以败给中军,不仅仅是因为中军的战力强,还因为宋军犯下了不少错误”

    李察哥道:“就算张浚等人不是昏招连出,陕西也一定会被中军所攻占,区别只不过是早晚罢了,中军的战斗力太强,军纪森严,武器先进,将领杀伐果断不拘泥于形式,说中军是当时第一强军,一点都不为过。”

    李仁忠长长一叹,然后说道:“宋军本仗着川陕之地利,拖住中军几年,不成想,那张浚竟然如此蠢笨,不利用地利之优势与中军打持久战,竟然主动跟中军决战,一战就被大中将陕西全境收复了,还被中军将蜀地的门户打开了!”

    李察哥随后又道:“不仅川陕,据我所打听到的消息,好像南宋的都城临安也已经被中军给攻破了,宋主赵构被俘送往东京汴梁,其子赵旉被乱兵吓死,如果这个消息属实,那南宋现已群龙无首,怕是离彻底灭亡不远了。”

    除了已经知道此事的李乾顺以外,李仁忠和李仁礼全都露出了难以置信之色!

    李仁忠连忙问道:“赵氏难道没有其他人可以拥立了吗”

    李仁礼接过话头,道:“赵氏分为太祖赵匡胤一系和太宗赵匡义一系,后者,除了赵构那一支,皆在靖康之役被金人掳走了,倒是前者,还有些散落在民间,倘若他们中的哪一个被地方势力找到……”

    李察哥摇摇头,道:“没用的,在如今这种形势下,就算是赵桓、赵构复位,都挽救不了南宋了。”

    李仁忠道:“能拖住大中的一些脚步也是好的,如果被大中彻底平定了南宋,中军可能很快就会来攻打咱们大夏。”

    李仁忠的话,让包括李乾顺在内的所有人的神色都是一凝!

    这才是他们西夏最担心的事。

    翻开大中的版图之后,就不难发现,如果大中真将南宋完全消化了,那么下一步要攻打的对象,要么就是南边的大理国,要么就是西边的西夏。

    前者,阻碍了大中的北部地区与中南半岛的往来。

    后者,阻断了大中收复汉唐故土,阻断了大中恢复丝绸之路,阻断了大中对西域以及西域西边广袤疆土的一切想法。

    对大中而言,与南边的大理国和西边的西夏相比,北面的金国和蒙古诸部,反而不着急处理,因为他们全都被挡在了长城以外,对大中的威胁很有限,另外,他们所占领的土地,向来是汉人不屑于要的。

    李乾顺道:“大中如果将南宋完全消化了,下一部应该是侵略大理和中南地区,而不是咱们大夏。”

    李仁礼道:“我跟陛下的看法一致,汉唐之所以向西扩张,是因为有突厥的威胁,他们为了不受突厥威胁,才不得不控制河西走廊,几乎耗尽国力去和匈奴开战,进而占领西域,又因丝绸之路可以给汉唐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汉唐才维持对西域的统治,如今有咱们大夏为大中镇守西边的国界,大中又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丝绸之路的通商作用,实在是没有西进的必要,而中南地区,恰恰是大中搞海上国际贸易的关键所在,所以,大中应该不会着急向咱们大夏下手。”

    李仁忠反驳道:“可在大中的眼中,咱们大夏取代了突厥的位置,成了他们大中朝的边患,大中若是没有雄主也就罢了,如今的大中之主,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短短十数年间便建立了庞大的大中帝国,如果被他腾出手来,他又怎会让咱们大夏在他卧榻之侧酣睡”

    李仁礼道:“我没说大中不会攻打咱们大夏,我只是说,只要咱们大夏不激怒大中,大中在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攻打咱们大夏,咱们这里和西域,没有甚么资源,人情和民族又极为复杂,关键是,咱们这里和西域远离中原腹地,掌控起来,很是困难,所以,大中应该不会轻易攻打咱们大夏,至少短时间内不会。”

    &n



第八百零九章 段誉(求订阅!)
    …

    大理国,是在大中西南一带由多民族建立起来的一个小政权——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后世的云南大理),国号“大理”,疆域覆盖后世中国的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

    它的建立过程与发展过程就不说了。

    三十年前,大理的宰相高升泰曾篡位,也改国号为“大中”,翌年薨逝,然后又归政段正淳。

    二十年前,段正淳将皇位让给其子段正严,然后出家为僧。

    这段正严,字和誉,他就是后世《天龙八部》里的主角之一段誉的原型。

    段誉,不,段正严,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他明白与宋朝建立友好关系是立国之本,因此,尽管宋朝与大理国的关系由于宋太祖的“北有大敌,不暇远略”(北方有大敌,故而不向西南扩张)的方针而有所疏离,然而他还是加强与宋王朝的联系,常常向宋王朝进贡大理马、麝香、牛黄、细毡等土特产,还派幻戏乐人(魔术师)到宋王朝去表演,进而深得赵佶的礼遇,册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等。

    后来,大中崛起,段正严对形势错判,仍就紧紧抱住宋王朝的大腿。

    直到大中在中南半岛横扫六和,占了尽半中南半岛,段正严才意识到大中的强大,进而开始跟大中往来。

    可虽说如此,那时段正严仍就没有完全放弃宋王朝,等到赵构建立南宋,他仍是在第一时间派人去金陵祝贺。

    现如今,大中南伐,一举就攻打下了南宋的国都临安,然后大举吞并南宋的疆土。

    这不禁让段正严忧心忡忡!

    与以往的中原王朝不同,大中这个王朝特别重视海上国际贸易,因此特别重视中南半岛。

    从大中的种种举措和布局来看,如果不是因为中原大乱,大中将重心移到中原逐鹿,那么大中势必要侵占整个中南半岛的。

    对此,段正严看得很清楚,这也是当初段正严没有深交大中而是紧紧抱着没有南侵之意的宋王朝的大腿的原因之一。

    然而——

    让段正严万万没想到的是,强盛了近二百年的宋王朝,竟然如此轻易的就被大中给灭掉了!

    就现在来说,大理国其实还没有甚么忧患。

    现在,大中还需要时间吞下宋王朝的广阔疆土,还需要时间消化宋王朝的广阔疆土。

    而且,大理国并没有完全阻断大中的南北联系和交通——从广西那里其实是可以进往中南半岛的东部地区的。

    可是——

    未来,等到大中想要统一中南半岛,那时大理国可就必将要成为阻碍大中统一和发展的一根钉子——中南半岛的中北部地区多山,尤其是靠近东边那段的宋早再山,根本无法翻越,因此,现如今要从陆地去中南半岛的中部地区,就只能先从广西到李朝,然后再从李朝到占城,再然后再从占城挑回去,这样才能到达中南半岛的中部地区,而这样一来,无形当中就要多走出很多距离,还要多花费不少时间,而如果大中能攻占大理国,那就可以从大理国直下中南半岛的中部地区,大大节约了路程和时间。

    现如今,大中只拥东部的李朝和占城以及中部的高棉那几个郡,勉强还可以不太受大理国的影响。

    可如果等到,大中想要侵占女王国、堕罗钵底国、蒲甘国等疆土完全中南半岛的统一,那就势必要攻打下大理国了。

    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阻碍大中的整体交通,才不会阻碍大中的整体发展。

    而大中统一中南半岛,又势在必得,为此,王伦等人已经在中南半岛布局了数年时间,花费了无数精力和心力。

    换而言之,大理国早晚要面临大中的侵略。

    所以,段正严比李乾顺还闹心。

    不得已之下,段正严将相国高泰明请来商议对策。

    这高泰明所在的高氏,在大理国,权倾朝野,曾逼得段家好几任国王出家为僧,甚至到了高泰明的父亲高升泰晚年时期,直接废了段正明(就是《天龙八部》里的那个段誉的伯父段正明),自立为帝,后来,由于云南诸部的反



第八百一十章 赵构的妃嫔在行动(求订阅!)
    …

    有些人天生彼此之间就很有眼缘,不会因为历史发生了改变而改变。

    就像韦贤妃与王夫人。

    上一世,在得知刑秉懿已于数年之前就已经死了之后,就是在韦贤妃的支持之下,王夫人才被赵构封为皇后的,然后又与赵构携手走了四十多年,一共陪伴了赵构六十年。

    而这一世,赵构的一众妃嫔一入李衍的后宫,就全都被送进了南宋宫,由韦贤妃和刑秉懿负责调教,因此韦贤妃与王夫人再这一世又见面了。
1...359360361362363...3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