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水浒逐鹿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任鸟飞

    在这三个多月当中,李衍令近千少女变成了少妇,又完成了一个千人斩,同时埋下了上百个生命的种子。

    有人可能会觉得,女人太多了,太腻了。

    可李衍却丝毫没有这种感觉。

    李衍喜欢这样的生活,很想很想一直继续这样的生活!

    然而不行。

    在这一百多天里,整风运动整得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暗中乞求风纪处的人万万不要找到自己的头上!

    到了这种程度,整风的目的基本上已经达到,如果再继续下去,有可能就会伤及大中的根基了。

    而且,最近这段时间,受到处罚的人,剜门盗洞的求见李衍,想要跟李衍求求情,想要跟李衍说他们真不是有意犯错,他们真不是不尊敬李衍!

    说一句良心之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这次被波及到的人,有很多,其实所犯得都是无心之过,或是因为他们太自我膨胀了一时之间忘了自己是谁,没有多少是真的想挑战李衍这个皇帝的尊严的,再者说,他们就是真说李衍好色、荒淫无度甚么的,也只不过就是实话实说罢了,在李衍看来,这也没甚么大不了的。

    关键是,很多被波及到的人,真是李衍的亲近之人,他们曾为李衍立下过汗马功劳,曾为大中的建立流过血汗,李衍对他们也是有真感情的。

    所以,见火候差不多了,李衍也就从后宫中走了出来,然后颁下了大赦,结束了这次整风运动。

    当然,李衍并没有否定闻焕章、柴进他们之前所做的,他只不过是在这个基础上颁布了一些赦免的政策,显示一下自己的“仁慈”。

    经历了这次的整风运动之后,朝臣全都变得规矩了许久,无论是李衍的那些老兄弟,还是李衍的那些丈人、舅哥。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君臣有别,不可逾越!

    皇帝是高高在上的存在,皇帝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

    看着满朝文武,不管是真情,还是假意,全都表现得对自己极为恭敬,李衍暗暗一叹,心道:“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孤家寡人吧!”

    收敛一下心神,李衍给内侍递了一个眼色。

    内侍见状,高声道:“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许贯忠听言,出列,然后禀报道:“启奏陛下,岳大元帅传来消息说,李成已经率众投降,另外,原宋将孔彦舟,率领数万宋军投降,并遣间客混入钟匪作内应,钟相不备,被其派去的间客俘杀,钟相死后,数十万钟匪在杨幺、夏诚等人率领下转入洞庭湖区,据湖泊港汊为险,濒湖设寨,兵农相兼,他们广伐鼎、澧地区松杉樟楠等木材,大造车楼大船,严密设防,陆耕水战,既取得水战优势,又获田蚕兴旺,实力日益增强,岳飞恐其做大,想调东南所有船场供他造合适在洞庭湖作战的战船,然后一举平定钟匪。”

    李成最终没有选择跟钟相联合,反而选择投降大中,这既在李衍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其实没甚么好说的,大中大一统之势摆在这里,如果不想被消灭,那就只有接受招安,而李衍本身就是土匪出身,只要是真心接受招安,下场绝不会太差,所以,李成这么选择,也没甚么好意外的。

    而李成这个人,虽然在民族大义方面有些问题,但也不失为是一个将才,上一世的李成,在投降金国的诸将当中最为勇猛强悍,而且号令甚严,众莫敢犯,这样的人招安了,是能有些用处的。

    与李成相比,孔彦舟就有点让李衍头疼了。

    这孔彦舟就是一个兵痞,打仗不行,捞钱、抢功全都是行家,而且还胆大包天敢养贼自用,关键是人品也不行,不,应该说他禽兽不如!

    孔彦舟有一妾,为他生了一女,他那女儿长得极为漂亮,让他忍不住垂涎三尺!

    可这是孔彦舟的亲生女儿,孔




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铁路”计划(求订阅!)
    …

    经过一年多近两年时间的研发,大中最新研究出来的火车,已经可以使用三个缸的蒸汽机,牵引十节车厢,时速已经达到了,空车时,每小时二十八公里,满载时,每小时十一公里。

    不过虽说如此,可这最新一代的火车,还是有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必须在铁路沿线设置加煤、加水的设施,还要在途中耗费大量时间为机车添加煤和水。

    后来,在李衍的建议下,科研人员改用三到四个火车头作为一列火车的动力——前面一到两个,后面也是一到两个,这样一来,不仅让火车可以来去自如,省去掉头的麻烦,还可以有拉有推,将动力变大,令其能携带更多的车厢,然后用多携带的车厢装煤和水,这样一来,能让火车跑得快一些,也跑得长远一些。另外,这种设计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即使碰到哪个火车头出了问题,也不耽误火车使用。

    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在沿路设置一些补给点。

    这才让大中的火车可以勉强投入使用。

    与火车的不成熟相比,因为有李衍这个懂炼钢的专业人才引导,大中的铁轨还是非常先进的,就是与后世的铁轨相比,差得也不算太多。

    所以,见火车已经勉强能投入使用了,李衍立即下令:修铁路!

    按照李衍最初的意思,是先修一条直接从东京汴梁城通往燕京的铁路。

    然而——

    李衍这个想法一出,立即就遭到了无数人的反对。

    有人说:“火车乃奇技淫巧,怎可深陷其中”

    有人说:“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万万不修!”

    还有人说:“修铁路,劳民伤财,空耗国力,无异于隋炀帝修大运河,恐给大中带来灭顶之灾!”

    等等……

    总之,很多人顽固地阻止李衍修铁路。

    对于这些人,李衍都懒得看一眼,并且有些后悔整风运动结束得太早了!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有些客观的现实因素,即便是李衍,也不得不考虑。

    就比如,铁轨的制作和运输。

    虽然很早以前李衍就开始改革铁矿,并“捣鼓”出来了极为先进的练钢技术,还命人探寻新的铁矿。

    可截止到目前为止,大中主要还是依靠辽东铁矿(鞍山铁矿)、邢州铁矿、磁州铁矿、徐州铁矿、兖州铁矿、威胜铁矿这六大铁矿生产钢铁——这六大铁矿的总产量占全国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这里说明一下,倒不是说,这些铁矿所生产的钢铁,不够铺铁轨用的,而是现阶段的运输实在是太费劲了。

    所以,现在铺设铁轨,必须要考虑到铁矿的位置——这能节约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如此一来,李衍最初的设想,就是直接修一条能从东京汴梁城到燕京的铁路,在现在看来,多少有一些不太合算——目前起步阶段,铁轨和枕木的运输都非常困难,如果勉强这么修,得多付出不小的代价,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而等铁路铺出一定的规模和找到新的铁矿之后,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迎刃而解。

    所以,李衍只能暂时让步——暂时从邢州修到磁州。

    之所以选择先修这段。

    首先,两地都有铁矿,方便开始。

    其次,这段路是交通要道,未来也一定主干道中的一段。

    再次,这里地势平坦,容易修。

    与此同时,李衍命人,加大在四川、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湖北等后世中国产铁的地区探寻新的铁矿的力度。

    &nbs



第八百一十七章 报应(上)(求订阅!)
    …

    时进大统四年。

    东线。

    岳飞正在造战船,准备一举灭掉杨幺义军。

    不过——

    因为现阶段战船还没有造好,所以,东线目前正处于休战时期。

    西线。

    以唐重为首的宋军残部,还在夔州路负隅顽抗。

    不过——

    石门关、仙人关以及褒斜道等险要关卡,现全都已经被吴玠给攻下了。

    因此,唐重等顽固分子的末路应该不远了。

    ……

    今年是大一统之年,大中在战场上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基本上算是完成了初步的大一统,令大中成为勉强可以与汉唐相比的大帝国。

    除了在战场上取得的好成绩,大中在民生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此前人们最关心的食物问题,基本上已经被占城稻、玉米、红薯等高产农作物及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先进农具给解决了——现如今,除非是遇上大荒之年,或是大中出现重大的政策失误,否则,百姓应该不会再有挨饿的情况出现了。

    而李衍所强行推出的工业革命,给大中人民的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不仅仅体现在吃上。

    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火车、用蒸汽机做动力的轮船、纺纱机、自行车、抽水马桶、平版印刷术、螺丝切削机床、锅炉等等科学产物先后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令很多人的生活都发生了改变。

    伴随这些新生事物而来的,便是生产力的大大提升。

    以纺织行业为例,因为李衍强行推广棉花的种植以及纺织机的诞生,人们的穿衣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可以说,虽然大中才建立了三年时间,但在民生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因此,虽然还有些局部战争,可今天的新年,到处都可以听见欢声笑语,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然而——

    李衍却并没有因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

    相反,李衍心中还忧心忡忡!

    这不是李衍矫情,而是李衍切身实际的感觉到了,自己放出来的工业革命,好像有些不受自己控制了。

    上学的时候,李衍就学过,工业革命的爆发,一定会造成,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而其中最重要的政治后果就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而且,工业革命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还会带来广大工业阶级的贫困、失业和周期性的危机。

    而这种矛盾,一旦爆发,没准就会跟核弹爆炸一样,无限聚变,任何人都控制不了,到那时,贫困的工农阶级没准会推翻自己的统治。

    以此,李衍想了很久,最终下定决心,一旦这种苗头出现,自己绝不能堵,因为,如果堵的话,没准自己也被炸死,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开闸放水,祸水东引,换而言之,就是将这些爆起的工农阶层弄到别的地方折腾。

    说得通俗一点,一旦有这种苗头出现,李衍就准备像后世的英国学习,放这些人出去,让他们去别的地方折腾,去别的地方搞破坏。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事要想爆发,还早得很,也许需要一百年,就是少说,也得几十年,那那时,李衍是否还活着,都不一定。

    而与那些远忧相比,还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政绩更具诱惑。

    所以,明知道,大力发展工业,会有甚么隐患,可李衍还是选择放出工业革命这只他也无法控制的野兽出笼。

    ……

    上元节的时候,赵构给李衍上了一份贺表。

    这份贺表所用辞藻相当华美,甚么繁荣昌盛、四海升平、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天下大治,全都给用上了。

    从这份贺表上,丝毫看不出来赵构曾是一个皇帝,更像是一个臣子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自己的帝王。

    加上,韦氏和吴氏时不时的就找机会为赵构说好话。

    李衍决定见一见赵构。

    于是乎,李衍就让内侍去带赵构来



第八百一十八章 报应(中)(求订阅!)
    …

    这一个多时辰,是赵构这一生当中最难熬的一个多时辰!

    吴氏、潘氏、张氏、刘氏、刑秉懿、田春罗、姜醉媚……他母亲韦氏,一个又一个赵构所熟悉的声音,以各种各样污秽不堪的形式在赵构的耳边不断响起,折磨着赵构的意志,摧残着赵构的灵魂,让赵构饱受煎熬!

    还好——

    赵构最终挺过来了!

    赵构觉得他自己的灵魂又升华了,进而变得更豁达了。

    赵构微微一笑,“这些无关紧要的人,与活着相比,微不足道。”

    那些不堪入耳的声音结束了没多久,吴氏便急急忙忙的下了楼!

    再见心爱的人,吴氏显得很激动,心中有千言万语想与对方诉说!

    最终,这千言万语化为了短短的四个字:“你还好吗”

    与吴氏的激动不同,看着吴氏脸上还未褪去的潮红、凌乱的头发和没整理好的衣衫,赵构表面上一片平静,心中却是说不尽的厌恶,尤其是听了吴氏这仿佛是在关心他的话之后。

    赵构暗道:“你如果真的爱我,当为我守节才是,而不是帮着李衍那个恶贼一块羞辱我!”

    哪怕到了今时今日,赵构也没有将造成现在这个结果的责任归纳到他自己身上,而是固执的认为,他之所以被李衍羞辱,全都怨他的这些妃嫔包括他的母亲不知廉耻,不能为他和大宋守节,如果她们能自杀为他和大宋守节,又怎会有今日他受此大辱一事

    不过——

    赵构也不敢得罪吴氏。

    今时已不同往日,如今,他赵构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了,而是阶下之囚,而吴氏却还是皇帝的女人,并且是一个霸道皇帝的女人,他赵构如果真将吴氏给惹怒了,说不准就会为他赵构带来杀身之祸,要知道,古往今来,可是有数之不尽的豪杰是死在耳边风之下的。

    赵构想效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他日再起,怎么会小不忍而乱大谋

    所以,听完吴氏的问好之后,赵构冲吴氏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然后客气道:“劳烦娘娘关心了,小人过得很好。”
1...362363364365366...3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