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梁山庄园主之称霸天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玉苍闲人

    李二愣家的冲突事件发生后,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下一场好戏,然而事与愿违,李员外和李管家似乎把这事给忘了,李家道口平静的如一潭死水。

    而此时一件小事却在这潭死水里搅起了圈圈涟漪,李二愣不租李员外的地了,反而到那窑场做工了,听说工钱每月二两银子。

    “每月二两银子,有恁好事,我且不信。”有人对这高的离谱的工钱表示怀疑。

    “俺原本也不信,但却是二愣亲口说的,不然他不种地了,一家老小吃啥,他还说窑场还招人呢。”另一人却很肯定。

    “要不夜里,俺俩一起到二愣家坐坐。”

    于是不断有人到了二愣家里打探消息,然后便得知,那窑场不但每月二两工钱,还可以在签下契约后,预付五个月工钱,也就是十两银子,而且在契约期限内,若因窑场缘故不能做工,且工钱照付。这最后一点彻底打消了人们的顾虑,大家都想到,若是签个三五年契约,就算日后窑场不开,李员外地不租给他们也没啥可担心的。




第八十三章 第一块跳板
    “李员外是吧,在下是这儿的掌柜陶宗旺,本人在此建窑合法合规,不知你三番五次着人来闹事,毁我窑场,伤我民工却是为何。今日我已着人去县衙报官,你且等着吃官司吧。”陶案旺俯视着李文良,冷冷的说。

    李文良似乎还没从眼前的惨景中回过神来,看着躺了一地的护院庄客,他怎么也想像不出,五十几人居然被二十人打成这般模样。

    “员外,员外,快救救我。”

    就在此时,路边响起一个虚弱的声音,李文良看过去,认出来正是管家李进。

    “你等如何成了这般模样”

    “ 是…是,”李进用手指了指陶宗旺,却说不出什么话来。

    “姓陶的,你欺人太甚。”李文良指着陶宗旺颤抖着说。

    “员外恐怕说错了吧,几十人拿着凶器打入我的窑场,现场数十人见证,究竟是谁欺人太甚,你心里清楚。”

    “你…你…”李文良被挤兑的无话可说。

    “你们还嫌丢人不够吗,都给我滚回去。”说罢,也不理这些人,李文良钻进轿子掉头就走了。

    “员外走好,记得晚上备好酒菜,迎候官差大人。”

    陶宗旺嘲弄的话,引的观看的人们哄声大笑,便是那几十个原本忐忑不安的佃户也跟着开怀大笑,心里头那个高高在上的员外形象倾刻崩塌。

    且说李文良带着满营伤兵狼狈的回到家里,叫过几人细细寻问,得知对方的确也就二十人,只是进退如一强悍异常。他感觉到李进的消息可能是假的,这伙人必定不一般。

    李文良的猜想在傍晚时分基本得到了证实。郓城县督头朱仝带领的衙役在傍晚到达了李家道口,随后他走访了报官的陶掌柜,又讯问了在场的诸多目击者,又验看了一大堆各式凶器,特别是李二愣的现身作证,更把李家的贪婪丑恶嘴脸揭的一干二净,最后一朱仝他们才到了李家。

    “朱督头一定要给老夫作主啊,那姓陶的太恶毒了,竟然把俺村几十口人打个个带伤。”李文良一边恶人先告状,一边递上一盘银子。

    “不对吧,李员外的人是带着凶器进入陶掌柜窑场的,窑场那边还留有许多李家的凶器,而且陶掌柜是外乡人,这说他欺压于你,与常理不合啊。”

    “那窑场的地和佃户都是老夫的,莫非过去说说理也不行吗。”

    “这事员外恐怕又说的不对了,那窑址的地契和做工佃户的契约,县衙里都是有入档的,难不成县衙里有过错,既如此,员外却跟我等去一趟县衙,当面证个清白。”

    啊!李文良心里咯噔一下。这才几天时间,县衙都入了档了。对方这次却是有备而来啊,短短几日竟把事情做的如此方圆,这那里还像没根基之人,分明是深藏不露嘛。他一下子傻了,他觉得自己这次有大麻烦了。

    “员外以为如何”那朱督头又追问一句。

    “噢,那县衙暂不必去,这些事,老夫也只是听那管家所言,待我查实了之后,再告于督头,今日天色已晚,老夫已备好酒水,督头将就用一些,歇息一晚明日再回不迟。”

    “既然员外还需核实,那我等就厚颜唠叨了,只是此案涉及人数甚众,徐知县甚是关心,员外在核实时,须得谨慎一些,莫把自己给牵连进去才好。”朱仝一脸关切的对他说。

    而李文良却听的心惊胆战,这那里是关心啊,分明是已经给案子定了性,只是要他找替罪羊而已。

    “老夫…老夫,省的。”他无奈应了句,又把几人带去用餐,自已却告辞想对策去了。

    且说窑场之事如何做的这利落,却是古浩天和闻焕章早有算计,他们把相关契约专门送去县衙备了案,为的就是此时所用,其间古浩天还以向徐知县汇报学业的名义,专门去了一趟县城,并于朱仝私下碰了面,两人多次合作自然心照不宣。

    一个晚上深思熟虑,李文良终究明白,这个窑场的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势力,自己根本招惹不起,所以一大早他便候在客房前,等着见朱仝他门。

    “员外,恁早。”朱仝一开门便见到了李文良,心里就有数了。

    “心中有愧无法安睡,昨夜老夫细细盘问了几个家人,原来窑场之事,尽是李进那杀才为个人私愤一手做的好事,如今祸事已酿,还望督头周全。”

    “这个啊 ……”朱仝看了看左右随从,面露为难之色。

    “兄弟们一路辛苦,老夫自不会亏待。”李文良心里明白,这是要封口费,连忙又递过去一大盘银子。

    “员外这般识趣,本督头无论如何也得替你遮拦一二,只是那李进到了县衙过堂时,若胡乱攀咬,在下就爱莫能助了。”

    “那厮自寻苦吃,又能怪谁。”

    正说着,却见一个家丁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员外,不好了,不好了,李管家他死了。”

    “什么,人死了。”李文良一脸惊诧的样子。

    “真是巧了。”朱仝却是意味深长。

    几人也顾不上吃饭,便去看现场,路上李文良又把一张银票偷偷的塞进朱仝的手里。

    “事有不巧,又得督头费心了。”

    “且看了再说吧。”

    李家道口窑场的纠纷,最后以管家李



第八十四章 江淮水灾
    就在韩江平于李家道口与李文良谈判买地事宜时,古浩天带领大队人马正在南下江淮的路上。

    七月是淮河流域的雨季,也是每年淮河流域水患的集中爆发期。淮河由于出海口不畅,直到民国时期几乎年年水灾,而且凡是朝代末期官府贪腐无能,灾情往往数倍的放大。作为后世的文科生,古浩天对这一自然灾害是比较清楚的,但梁山的安逸生活,他并没有意识到南边不远的地方一场天灾正在肆虐。

    倒是古桢前些日到山上闲住时,说到近期江淮水患,若是运粮到江淮售卖必可获利。古浩天这才猛然想起,江淮灾情对于梁山或许就是一个机遇,古浩天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遍地的灾民,这对官府来说是一个大负担,而于他来说却是目前紧缺的资源。他立即召来闻焕章等商议,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但都认为距离梁山较远,当地社会情况复杂,要妥善安排。

    古浩天与众人商定后,立即让时迁和段景住带情报处人员先行,找好沿途的补给点和灾区的落脚点,随后他调兵遣将,开启了梁山建园以来第一次跨区域大规模的抢人行动。 后勤处筹备粮食、药物等,由杜迁带队南下,古柏和商务处人员先行到济州租赁船只及购买粮食、药物等,以备不时之需,民政处也要抽调人手南下配合,水兵营除留守人员及必要的用船外,其余船只和人员全部由阮小五和阮小七带队南下灾区,亲卫营全部出发,步兵一营、二营由营长亲自带队各选五十个精干力量配合南下。山上由闻焕章统筹安排,随时准备安置大量灾民,包括李家道口拿到手后,也要设立安置点。

    “各位,俗话说练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次南下江淮,对梁山庄园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当地情况不熟,灾民数量庞大,安置压力很大,其实江淮之行也是检测我们梁山队伍战斗力的时候,大伙务必细心谨慎、齐心协力把这次事情做好。”古浩天做了简单的动员,然后各自准备去了。

    时迁的情报处出发后的二天,山上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古浩天亲自带队出发,到了济州城外又汇入古柏的采购船队,一行便浩浩荡荡的南下。

    船行两日后时迁派人送来书信,说按计划于途中设两处补给点,一处是沛县城南的留城镇,另一处是下邳城南一处叫刘庄的小镇。古浩天当即命令薛灿带二十人和民政处和后勤处一些人员驻在留城镇,命竺敬带二十人和民政处和后勤处一些人员驻在刘庄,负责途中接应。

    六日后船队过了宿迁接近淮南,却见淫雨霏霏、河水盈岸,河道两侧不时的有衣衫褴褛的逃难者向北而去。九日下午船队到达了目的地——淮水边上的龟山镇,时迁等早已租好码头和旅店,古浩天命阮小五带水兵和縻胜一营的步兵严守船上的物资,自己一行人住进码头附近的一处旅店,随即古浩天招集相关人员开会。

    “时迁兄弟,你且说说了解到的情况。”

    “禀小官人,这两日俺与情报处的兄弟安置下来后,便到各处打探灾情,今年灾情较往年更为严重,入梅以来淮水两岸普降暴雨,已连续半月多,南北来水汇入淮水,下游又排泄不及,大小河流暴涨,决堤处处,沿岸受灾百姓无数,而官府非但无所作为,听传闻似乎还借机贪污朝廷救济钱粮,时下各处灾民聚集,议论汹汹,若不及时救济恐怕会有民变。”

    又是官府!古浩天心里哀叹了一下,上半年在沂水县已经见识了官府的贪婪,这一次恐怕也好不到那里去,这样的朝廷已经烂到骨子里了,他深感到这样的政府,留给自己壮大自保的时间不会太多了。

    “放粮地点可是找好”古浩天之所以不在淮阴、泗州这样的大地方停驻,其实也就是考虑到官府的干扰,他想找一处水运方便的村庄,便于控制和布局。

    “倒是找了几个,但都觉得不甚满意,村里的大户、豪绅对我们很排斥,若是用强一时难以得手不说,即使得手对下步的运作也是不便。”时迁对这事也是烦恼,这两日跑了多个地方,都吃了闭门羹。

    “这却是个麻烦事,在龟山镇放粮人多口杂,而且地头不熟灾民也无法安置,显然不便我们转移人口,各位可有好的法子。”

    古浩天也深觉此事麻烦,这次他带来大量的粮食,若在一个无法控制的地方放粮,到时后果就难料了。

    “俺倒有一个好友就住在附近一个叫做大王庄的地方,名唤做上官义,去年俺本想来投奔于他,却于郓城的酒店遇着了小官人,便留在了梁山,不如俺去他那处探探,看看可否方便。”此时縻胜开口说道。

    上官义,古浩天立即回忆起此人,他曾在一个版本的水浒传里看过,他曾力敌秦明、余呈两个虎将不落下风,三十合败了文仲容,实是一个强悍之辈,想不到縻胜去淮西却是因为他的原因。若得此人相助,何愁此番大事不成。

    “大王庄距此多远,我与縻胜兄弟一同前往。”古浩天恨不得立马去相见。

    “也是在这附近,待俺到街坊打听一番,再来禀报于小官人。”縻胜回了一句,便急忙出去。

    随后古浩天又对粮食的保护及灾民信息的掌握分别做了部署,只过一会縻胜兴冲冲的进来,原来大王庄就在龟山镇东北七、八里地的洪泽湖边上。看看天色已晚,地方也已探明,古浩天便决定明早再去拜访。

    晚饭后,古浩天在时迁和段景住等陪同下,到镇子里查看灾



第八十五章 大王庄救灾
    大王庄在龟山镇东七里许的一块台地上,再东出两里便是洪泽湖,边上有一条河汊直通大湖。由于地势稍高,又临近大湖,受水患影响倒也不大。

    一大早,古浩天便和縻胜、卞祥等人赶到了大王庄。村庄不大也就百十户人家,几人到村口一打听,心里又是一喜,原来这上官义便是村里的员外,如此他若愿意帮忙的话,那就更容易行事了,于是几人更迫不及待的沿着村民指引的方向往村里走去。

    上官义的家在村子的东头,几人穿村而过,远远便看见那座规模不凡的大宅院。縻胜打头上前问询,那门僮却说员外一大早外出查看水情去了,大伙不免心里失望。正在此时里头出来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听縻胜通报了姓名,道是员外远方的客人,忙引大家进屋坐下喝茶,说员外只是在附近走走,他着人去找找,稍后必定回来。

    几人只得耐心坐了,喝了两、三盏茶,正在心焦之时,却听得门外传来一个惊喜的声音。

    “縻胜兄弟在那里”随即门口进来一个汉子。

    古浩天转头看去,只见其年约三旬,一米七五左右身高,肩宽腰圆,气宇轩昂,端的英武不凡。

    縻胜早就迎到门口,两人一顿热烈的拥抱之后,縻胜才转身向上官义介绍古浩天等人。

    “古浩天!可是京东道的玉面孟尝小官人”上官义盯着古浩天看了几眼,似有些不信。

    “莫非哥哥以为还有他人,去年俺本想投奔哥哥这儿,却在郓城县遇见了小官人,如今过的实在是快活无比,哥哥不如到梁山与俺一起过神仙日子。”縻胜兴奋的说道。

    “真是想不到竟然是小官人亲临,在下无状失礼。”上官义便要扑身行礼。

    古浩天早就看着那肯由他,上前便一把扶住。

    “在下些许薄名,竟然传到了江淮,实是江湖上的朋友太过抬爱了。”

    “小官人小小年纪,做出恁多的惊人大事,倒是我们这些虚长几岁的人惭愧难当。”

    上官义在道上听到古浩天的一些事迹时,原本也存些疑问,今日见自己好兄弟对其崇敬不已,而且看他本人也是气度不凡,心里疑问便去了大半。

    当下,縻胜又把卞祥、时迁等人介绍了一遍,才重新分主宾坐定。

    “时下淮水泛滥,江淮灾民遍地,官府士绅不管其死活,一场民变眼看在即,此等不靖之时,小官人一行过来,可有甚么原由。”

    上官义对古浩天他们在这么一个复杂的时节过来也是心有疑惑。

    “我等正是为灾民而来。”

    古浩天也不隐瞒目的,把这一行的打算讲的清清楚楚,一是倾自己所能救济一些灾民,二是为梁山庄园招一些人力。

    “小官人果然高义,江淮大灾,当地父母官吏,乡土士绅豪强,个个唯恐避之而不及,你却千里之外运粮来救灾,这般胸怀何人能及,即使古之孟尝又怎能比。”

    上官义感慨异常,心里尚存的疑问全部散去,不管其终究要做什么,但对灾民而言,他所做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活命之恩。

    “不知在下可有效劳之处。”

    上官义是通情理的人,知道古浩天这时候过来找他,必有用他之处。

    “不满员外,却是实在有些不便之处,得请员外相助。”

    古浩天便把粮食储存、灾粮发放、灾民安置转移等等困难说了一遍。

    “这些甚难事,只管放在大王庄就是,俺即刻着人清理住房,搭建棚屋。”上官义大度的应下。
1...2627282930...1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