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洋石油大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子月七

    “还有半年,我们船厂的学徒比外面的木工出师快,只要一年半就能出师。”

    “嗯,你们船厂现在造的船一般都是多大吨位的”

    面对黄延义的提问,黄延信还是有些拘谨,“噢,我们船厂现在造的大都是载货量200吨以下的木船,听师傅们说,洋人老板打算明年开始建造500吨级的大船。”

    “那动力设备呢用的是哪个国家的”

    “动力车间的事我不是很清楚,好像是从瑞典国进口的船用柴油机,螺旋桨倒是我们船厂自己的金工车间铸造的。”

    黄延义点了点头,“在船厂多用心学点技术,将来可以作为立身之本。”

    林文盈见到俩人的话题扯远了,便起身带着黄家老二告辞了。

    平白得了两个女儿,黄延义乐不可支,喊着谢无忌晚上要加两个菜。

    第二天黄太太便带着两个女儿过来,和黄延义见了面。

    大的叫珠儿,刚过四岁,聪明可爱。小的叫贝儿,刚满两岁,正是萌声奶气的时候。或许她们这两年和黄医生聚少离多,两个女孩完全分不清真假,都把黄延义当作了亲爹,完全没有任何隔阂。

    黄延义抛开了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踏踏实实的带着两个女儿玩了两天。

    如果不是着急去英国,黄延义都舍不得离开了。

    一直拖了两天才出发,五天后,黄延义才赶到了新加坡。

    在新加坡和邝文海见了面,仔细询问了工人们的培训情况。

    从美国订购的设备、原料马上就要抵达新加坡港了,黄延义把接收、转运的事情都交付给邝文海之后,登上了前往伦敦的飞机。

    一个礼拜后。。

    黄延义走出伦敦克罗伊登机场的航站楼,看到了前来接机的哈罗德。

    在新加坡登机前,黄延义给哈罗德拍了一封电报,告诉了他航班号,哈罗德在伦敦通过电




第十章 制药厂投产
    10天后,黄延义风尘仆仆的赶回诗巫基地,时间也进入了8月。

    从美国订购的设备、原料经由新加坡转运到了诗巫药厂基地,在邝文海的运作下,这批设备和原料转运过程很顺利,黄延义对于邝文海的能力有了一个初步的肯定。

    培训了半个多月的170多名工人,也随着设备一起到达了诗巫。

    运回的设备中有一台75千瓦的柴油发电机,75千瓦足够给整个基地提供生产和照明用电。

    在诗巫购买柴油非常方便,离诗巫几百公里的美里就有一家壳牌石油公司的炼油厂。这个年代的柴油,便宜的令人发指。因为柴油发动机没有大量应用在汽车上,轮船使用柴油机的规模也不大,柴油市场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和19世纪末汽油的处境差不多,那时的汽车还未大量进入应用,市场消化能力有限,有的小公司炼油厂存储力不足,只能把没地方存储的汽油倾倒进河里,任其流进大海。

    黄延义一回来,就把两个女儿给接到了身边,一边带着两个女儿玩耍,一边抽空指挥工人们安装设备。

    基地聘用了几位厨师,建起了食堂,食堂的采购负责人就是黄太太林文盈,林文盈念过中学,一般的写写算算不在话下。这个年代能念完中学的女性其实并不多,像林文盈这样的知识女性做食堂的司务长显然有些大材小用。林文盈每天有了事做,逐渐从丧夫的情绪中走了出来。

    林文盈每天的工作量不大,上午坐船去诗巫镇上采购当天的肉和蔬菜,花不了两个小时,其余的时间她都可以自主安排,或者带孩子,或者忙黄家的事情。

    黄家有三个女儿,因为女儿不能入家谱,她们的名字起的也很简单。黄大姑已经出嫁,黄二姑中学念了两年后,赶上珠儿出生,家里缺乏劳力,不得不退学在家带孩子和操持家务。最小的黄幺姑才12岁,正在念小学。

    基地170多个工人全是男爷们,每天换洗的衣服推成了山,而且有部分衣物沾有油污,较难清洗,洗衣服也的确不是男人们擅长的事儿。黄延义让林文盈在镇上找了个帮忙带孩子的小保姆,把黄二姑解放出来,做了洗衣组的组长。黄二姑从诗巫找来六七位中年妇女,组成了洗衣小组,每天负责给工人们浆洗衣物,就这样,18岁的黄二姑成了制药厂最年轻的干部。

    新招募的有过留学经历的四位高级人才,陆家森学的是化学专业,蔡成功和林文栋学的是机械,谭培源学的是电学。

    黄延义把全厂工人分成了4个组,化工组,有32人,由陆家森任组长,机械组有130多人,由蔡成功和林文栋分别任正副组长,电工组的员工相对比较少,只有11人

    ,由谭培源任组长。

    8月4日,诗巫制药厂在食堂的大饭厅召开了全厂第一次领导干部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邝文海,4个一线生产组的组长,医疗组的陈尤壬,负责生活的林文盈,电报组的黄延仁,谢无忌也被黄延义安排了一个保安组长的职务,洗衣组的黄二姑也赫然在列。

    黄延义在穿越前好歹也干过一年多的项目部技术副经理,管过40多人,开会讲话的水平也还是有的。

    “今天是我们制药厂第一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会议,既然是会议,就要有个议题,我给今天的会议拟定的议题就是,建言献策,更快更好地建设制药厂。诸位在诗巫基地已经有半个月,对各方面情况的了解也比较深入,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问题,那么我们发现了问题,就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里,大家要畅所欲言,也不要怕得罪人,包括我在内,如果我有问题,你们可以当面指出,好了,给大家伙几分钟时间准备,然后轮流发言。”

    (干部一词来源于日语,是骨干部分的意思,民国时期“干部”一词进入中国,东南亚华人也有使用。)

    一个领导集体,经常开会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只要不是冗长的形式主义会议,黄延义认为经常开会还是很有必要的。

    化工组的陆家森首先举手发言,“我先说一下,我们化工组的工人,大多是从新加坡的硫酸厂、制碱厂、染料厂等工厂出来的,对于我们制药厂的新设备是第一次接触,他们有的连元素周期表都只认识几个字,不像机械组的工人经过了一段时间培训,人员素质比较齐整,所以,我建议,厂里成立化工学习小组,利用空余时间来培训、学习。”

    “这个建议很好,下去以后马上执行。”黄延义一边做着笔记,一边说着,“当初在新加坡招聘时,化工工人来应聘的最少,我是放宽了条件招收的,这一点我很清楚,回头我会搜集一些化工方面知识的书籍,搞一个化工图书室,除了统一学习,还要让他们养成自学的习惯。”

    “我也要发言。”谢无忌举手。

    “你说。”黄延义看向谢无忌。

    “我的保安组就我一个人,我觉得应该给我配备几个手下。”

    黄延义咧嘴笑了笑,“不会让你当光杆司令的,很快就会给你配人。”

    “真的,那我就没有啥说的了。”

    黄延仁举了手,说道:“我们电报组平均一天也发不了几份电报,却配了四个电报员,我认为这有些浪费人力,是不是可以减少人员。”

    黄延义把招收的几位爱好无线电并且有一定基础的工人,塞进了电报组。现在又添了一台电报机,还采购了一些易损备

    件,特别是这个年代的真空管容易坏,更换比较频繁。

    电报组的业务,除了厂里的业务联系,就是工人们和家里的通讯,工人们每人每月可以免费给家里发一封电报。

    “这个我要做一下说明,电报组的几位新进人员,我和他们聊过,他们的无线电基础不错,我打算将来成立无线器材厂,他们算是储备人才,不算浪费人力,他们平时有了空闲,可以多学习学习,为以后建厂做知识储备。”

    看到黄延仁因为提了一个没被接受的意见,有些发蔫,黄延义补充了一句,“你能提出问题,这很好,说明你在认真的为工厂考虑。”

    蔡成功举手,“我们机械加工组,有几位工作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傅,他们在药厂的管接设备安装过程中出了不少新点子,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问题,我认为要给与适当的奖励。”

    黄延义停下手中的笔,说道,“这个问题要重视,不光只是奖励的问题,我们还应该实行工资分级制度,所有的工人都要参加考评,按照级别拿工资,这个事情就由蔡成功带头,把基本章程定好,开会讨论后再施行。”

    “好的,我下会以后就去做。”蔡成功点头说道。

    林文盈举了手,说道,“我们厂里的这些工人,八成以上都是成过家的,他们长期与妻儿老小分居两地,不是长久之计,我们也可能会留不住人,我在想,将来能否办一些女人们做事的厂子,让工人们的家属能到这里来和他们团聚。”

    “这个想法很好,等我们的制药厂正式投产后,就开始建设单独的家属生活区,再办几个能使用女工的厂子,比如服装厂、草帽厂之类的,从根本上解决两地分离的问题。”黄延义在自己的记事本上给这条建议打了一个着重号。

    会议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才结束,这次会议给基地今后的民主化管理开了个好头。

    12天后,磺胺生产线基本组装完成。

    整条生产线由几个独立的厂房连接组成,分为进料车间、乙酰苯胺合成车间、晶化成药车间、干燥处理车间,数十个大小不一的加热釜,水解釜,反应釜,磺化釜,氨化釜,结晶釜、离心干燥机等分布于各个车间之内,又有各种管道连把它们成一长串,各种阀门,压力计,工业温度计,液位计,高低错落的布满整个生产线,第一次看见这种生产线的人,大部分都要眼晕。

    以黄延义穿越前的标准,这个制药厂从电力布线、卫生、消防、人员安全培训等各个方面基本都不合格。但是,这条生产线的技术含量、制造工艺水平,在这个年代却可以说是世界领先。

    生产磺胺的主要原料是乙酰苯胺,氯磺酸,液氨,液碱



第十一章 越北之行
    9月6日,柴油机项目组的一名赵姓工人被疟疾折磨了7天,终究没能挺过来。

    这是基地第一次出现工人因病死亡,给刚刚因为磺胺投产而处在喜悦之中的工人们心头蒙上了一层哀伤。

    基地配备了陈尤壬等3名医生,医务室的奎宁等药品也很充足,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发生了死人的悲剧,让黄延义非常懊恼。究其原因,并不是医生们不用心或水平不够,而是药物的问题。

    疟疾一直是南洋等热带地区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即使有了治疗疟疾的良药奎宁,疟疾的致死率依然不低。

    奎宁可以治疗脑型疟、间日疟等疟疾,但它的副作用也很大,轻的可导致头痛、耳鸣、眩晕、肾衰、黑朦、皮疹,过敏性哮喘等,重的可引起惊厥、昏迷等状况。

    办理完赵姓工人的后事,受到了刺激的黄延义决定把后世著名的抗疟药青蒿素提前弄出来,只好跟后世发现青蒿素的大神们说声抱歉了。

    把药厂和柴油机厂的事情安排给具体的负责人之后,黄延义带着陈尤壬踏上了寻找治疗疟疾良药的征途。

    陈尤壬毕业于吉隆坡莱弗士学院医学部,主学的是药物学,当初黄延义招聘他时,就考虑过他的药物学知识在将来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从诗巫出发,经古晋到新加坡,再从新加坡转乘轮船到达越北的海防,一共花了5天时间。

    自从去年10月日本人侵占广州后,滇越铁路便成了民国获取外界物资的重要通道,作为滇越铁路南端的起点,海防港,港口码头上等待转运的物资堆积如山。滇越铁路是窄轨铁路,运力有限,特别是一些体型宽大的钢铁设备不能通过一些狭窄的山谷、隧道,无法走铁路,只能堆在港口雨淋日晒。

    滇越铁路往北的运力十分紧张,黄延义和陈尤壬在海防逗留两天,才买到前往老街的火车票。

    三百公里的铁路,火车咣当咣当地晃悠了十多个小时才到。

    老街,地处中越边境,有不少中国人在这里做生意或定居,在老街镇上,基本通行云贵口音的西南官话,不用担心在这里有语言交流的困难。

    黄延义和陈尤壬在老街随便入住一家旅馆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俩人便出发前往附近的山上寻找黄花蒿。

    适宜黄花蒿生长的地域范围很广,在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云南、广西和越北地区都有黄花蒿生长。

    黄延义在穿越前看过一篇关于青蒿素的文章,知道在越北地区也适宜黄花蒿的生长,所以才带了陈尤壬跑来了老街。【#!免费阅读】

    黄延义作为一个闽省人,从小又生长在农村,看过各种野生蒿子,对黄花蒿自然不会陌生。

    黄延义和陈尤壬从老街镇往外走出了不远,就在路边就发现了一蓬野生的黄花蒿。黄花蒿为一年生草本,高

    达1.5m,全株黄绿色,有浓烈的挥发性香气,非常好辨认。

    现在是9月中旬,正是黄花蒿成熟结籽的时节,黄延义和陈尤壬用随身携带的小铲挖了几株带回了旅馆。

    当天中午,黄延义和陈尤壬便在老街镇上招揽了一帮十来岁的闲散少年,许以重利,让他们带着野生黄花蒿的样本,去野外采集黄花蒿的种子和枝叶。

    这帮穿着破烂的穷家小子,得到了赚钱的机会,各自回家背上小背篓,拿起砍柴刀,如野蜂一样冲出了老街镇,飞进了周边的野地里。

    太阳落山之前,黄延义和陈尤壬就收到了野小子们采集回来的20多背篓黄花蒿枝叶,七八斤黄花蒿种子。野小子们平均每人得到了2块大洋,屁颠屁颠的回家报喜去了。

    黄延义和陈尤壬在老街呆了六天,老街附近数十里的野生黄花蒿差不多都被采光了,一共收集了数百斤黄花蒿的种子,二百多麻袋的黄花蒿枝叶。

    这些帮野小子着实挣了几天好钱,个个眉开眼笑,鼻涕泡都美出来了,只恨赚钱的时间太短。

    滇越铁路从北往南的运力不紧张,从海防港开出的轮船也大多是返航的空船,黄延义和陈尤壬很轻松的就把黄花蒿的枝叶和种子运回了诗巫基地。

    或许有人会问,黄花蒿能在热带地区生长吗

    答案是不能。

    但是婆罗洲中部有一大块高原地区与越北的气候非常相似,那里能。

    婆罗洲的东北部,横亘着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伊班山脉,伊班山脉周围延续着一大片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原,这里的气温和降雨量与越北山区相差不多。后世曾经有人在砂劳越州的巴卡拉兰地区引种苹果,而且成功了,成了巴卡拉兰的一大旅游特色。

    从诗巫的拉让江上溯400多公里,就是伊班山脉周围的高原地区,这里的气候除了降雨比越北稍多一些,昼夜气温甚至比越北的气温还低,所以黄延义才有信心从越北往婆罗洲引种黄花蒿。

    接下来就是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了。

    荷兰人在19世纪发明了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金鸡纳霜的方法,他们把金鸡纳树皮干燥、粉碎后与碱石灰混合均匀,再用石油醚反复抽提,合并提取液,澄清后再加入稀硫酸萃取,酸层浓缩结晶后得硫酸奎宁。制成品中有酸性奎宁和中性奎宁,医药使用的便是酸性奎宁。
1...34567...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