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粮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和知了

    还要做上一大锅新鲜的豆腐,豆子是今年新打下来的豆子,用水泡上,然后去碾道压成泡沫。锅里烧上一锅水,然后煮沸,点卤水,结块,压成方块,豆腐一锅一锅的出了好几盖令。

    给女方家制备的礼也都提前装好箱,接亲的人都找下,帮着接亲抬箱也都得提前说好。

    丫丫爹抬箱,丫丫大爷帮着招呼客人,赵家大娘是陪客,丫丫娘帮着在后厨忙活。

    一家成亲,大概有三日的热闹时候,提前一天需要请帮工家来吃饭,明天正日子的时候帮工的都忙,得不下空闲,所以提前一天都请好。由于大人都请去帮工,所以小孩子也都跟着去吃饭。

    小小是于氏抱着身边,丫丫得了工夫,好奇的里外看看。

    这里成亲和礼数比现在农村成亲礼数要多,虽说‘礼不下众人’,但是繁杂的礼数也是好多。

    由于女方家里远,中午吃过饭,套上村子里的大马车,轿子先是用车拉着,提前一天就出发去女方那边。明个一早接上亲中午之前赶回来拜堂成亲。

    贴喜字,对联,剪纸,装饰新房,礼账桌椅都备好,还有小姑父吹鼓乐的一应家伙式也都拿来。偶尔吹上一两首喜庆的调子,一共有五个人,两个吹喇叭的,一个打鼓的,一个大嚓,还有敲锣的。

    跟着接亲的是另一个吹喇叭和大鼓的,其他的人留在男方家里迎亲。

    炮仗也都摆好,放在大门口和当院,等着接亲回来,就开始放炮仗。

    大人小孩的快到中午的时候,就围在大门口,里外的等着看新娘子。

    “新娘子到村口了,到村口了。”一早就在村口看着的小二叔,小跑着回来报信。果然,就听到远处鼓乐的声音,声音虽然远,但是听着也真切,新娘子接回来了。

    小二叔报完信,和几个他一般大小的小男孩就又忽的一下跑走了。

    大人们把炮仗都准备好,丫丫太爷穿着干净利落的衣服,站在大门口,等着接亲的人回来。

    小孩子爬墙头的爬墙头,上树的上树,十里八村的看热闹的很多,丫丫跟着于氏,在人流中好个挤,才挤到前面。

    这边丫丫小姑父也吹起了鼓乐,做饭的香味,加上大人小孩嬉笑说话,喜庆的氛围新娘子轿子还没等到,就已经感染了每一个人。

    小二叔和几个小男孩前面跑着,后面跟着鼓乐,然后是赵明骑在马上,穿着一身红,胸前戴着一个大红花。接着就是抬着新娘子的轿子,再后面就是马车上新娘娘家人送亲的,后面几个马车上的箱子是新娘的陪嫁,也是整整的装了两箱子。

    两处鼓乐并到一处,合吹一个调子,停在大门口。

    赵明下马,在媒人和主事的招呼下,抱起新娘子,过来门口的火盆,往屋里走。

    送亲的娘家人也跟着下马车,手里都拿着一两件送亲的东西。老赵家的陪客的赶紧上前,簇拥着嘘寒问暖,迎上炕去。

    新娘子蒙着面,丫丫看不清,虽然入冬穿的多,但是并不臃肿,看着像是个利索的。

    亲接回来,于氏把小小放在自家西厢房,让丫丫在家看着,现在东院人多,事情也忙,于氏怕一直背着小小,做活计碍事。

    等于氏忙完,过来给小小喂奶的时候,东院已经拜过天地,送亲的头优席面已经开始坐桌了。头优席面是新娘子娘家人和陪客的,加上过来吃喜里里外外亲近和有身份的人,放在主屋的屋里。

    其他的席面就放在外面的当院,摆上好几张桌子,写完礼的人,之客的就安排开始坐桌,每桌放上一壶热腾腾的茶水,一来暖暖身子,二来解渴。

    帮工的拿着一个托盘,每个托盘里叠了五六个盘子,先上的是点心,每个桌子一桌一盘,一共四盘点心。

    吃过点心开始是主席面。一般六大样八大样的,有的有身份的人家也有十二样十六样的。

    太爷家的席面八大样。

    等到丫丫吃的时候,大家已经做过两轮,才轮到小孩子和帮工的大人,丫丫是和于氏还有村子里的婶子们一起吃的。直接的大肉、排骨豆角、还有丸子其他的丫丫不感兴趣,也就记不清。

    吃过午饭,娘家送亲的就要回去,留下新娘子在婆家。这边太爷张罗马车,用来三辆车把送亲的人接回家。

    晚上留下来吃喝的,除了帮工就是跟着主家亲近的亲戚,吃的一般都是中午的剩菜剩饭,也会新做一两样新鲜的。

    赵家小叔提前一天回来,他和赵明一起年龄相仿,小时候一起长大,赵明成亲,小叔是一定会赶回来的。闹洞房的还有村里村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北苑大姑家的三个儿子也都过来,白天的时候帮工,晚上刚吃过饭,就一帮人围在门口,吵着要闹洞房。

    丫丫刚一吃过饭,于氏就抱着小小,把她领回家了。娟姐和宝哥,赵家大娘也让于氏给先领回来,她留下热闹热闹。这热闹丫丫没凑成。

    东院那边闹腾的很,两家离得近,吵闹声丫丫屋子里听的真切。于氏一回来,就先去后屋烧炕,让娟姐几个在西厢房好好玩,大晚上的别去东院凑热闹。

    稍完主屋的炕,于氏开始烧西厢房的,一边烧炕一边把被子褥子铺上,




第七十二章:相门户
    丫丫虽说是小孩子,早饭也跟着于氏做了席,于氏抱着小小,边上是丫丫,赵家大娘,娟姐宝哥,还有三婶子和一个堂姐堂妹,二婶子一个堂姐都在一桌。

    今天伺候吃饭的就是太奶一家人了,太奶和大儿媳妇还有新入门的小儿媳在地下忙里忙外的,又是填菜又是做饭,好个忙碌。

    男客在东屋做了两桌,女客和孩子在西屋做。

    吃完早饭,还有一顿午饭,午饭新媳妇是要下厨的,要看看新媳妇做饭菜的本事。

    看着新嫁过来的小老奶奶,丫丫不禁想到了自己,以后自己长大了是不是也和小老奶一样,刚进门第一天,就得在婆家又忙着又忙那的,还得处处小心,手上有活计,在一堆陌生人跟前陪着笑脸。

    她不愿意。看来以后的路还是得自己走出去,即使是在这穷乡僻壤,也不能让人左右了自己。

    看来要趁早打算了。

    赵明成亲之后,赵老太太愈加为赵家小叔操心,两个孩子年纪都差不多,要不是来文之前退了亲,想来这个秋后也是要办喜事的。

    赵老太太一边给赵家大姑那边稍信,让抓点紧帮着撒摸着有没有合适的人家,想尽早给来文把亲事定下来。

    这边赵老太太急得团团转,那边来文自己倒是相中了一门亲。

    赵来文从小跟着外来的教书先生识过几个字,又是受宠,做不来庄稼的活计,所以很小就托人给在现成一个店面做了帮工。由于识字,这几年也多得东家赏识,这门亲是东家帮着相中的。

    是东家的一门远方亲戚,前几年老家发了洪水,就出来讨生活。头几年男的在县里做工,女的做针线补贴家用,这几年日子好了些,就在县城开了一家杂货铺子,虽说位置不在主街,但每日也有些进项日子过的还算不错。

    这家几个大的儿子女儿也都成家,只剩下一个小女儿还待嫁闺中。

    东家看着来文为人做事也都本分,相貌又出众,一个家里务农,一个做点营生,也算般配,就想着撮合这门亲事。

    两个孩子也见过几次,东家看着着实般配,就来探探赵来文的口风。

    其实两人早已暗生情愫,当初赵来文着急退亲,也是这个缘故。

    这边东家开了头,赵来文就请了假,回来给自己娘把事情说了。

    “在县城开杂货铺子的老姚家的”赵老太太怎么想也没想起来,“我这县城去的少,也没听过这姚家。”

    赵老太太想了想,“你这东家做这媒女方家里知道吗”

    “东家是问问您的意思,如果您觉得行,他去女方家里说道说道,找个时间说是先相门户。”赵来文低着头,小声的说。

    “这老姚家的姑娘你见过吗”到底是自己的儿子,赵老太太还是了解一二的。

    “见过一两面,”赵来文也不隐瞒,“她有时候过来帮着送货。”

    赵老太太了然了,看着这来文是自己有了主意。

    “既然是你东家给你说的,肯定错不了,你回去和你东家说,我们这边找个媒人过去先提一下,若是女方也中意,就找个时间相门户。”

    赵来文得了吩咐,知道这事是十之**要成了,很是高兴,“娘,那我现在就去告诉东家一声,娘你也在家张罗张罗。”

    看着小儿子这般模样,赵老太太高兴之余也是有点伤心,所谓‘娶了媳妇忘了娘’,也就是这般吧。

    &nb



第七十三章:百岁
    一行人跟着进屋,丫丫听不清说什么,只看着感觉气氛很好。

    媒人跟着姚夫人,这边指指那边看看的,赵家小姑早就拉着淑贤的手,亲昵的问着话。

    丫丫这边离不开人,具体都说了些什么,也不是很清楚,只记得等丫丫过去主屋吃饭的时候,这事算是定下来**不离十了。

    “三书六礼肯定少不了,”等姚家人都走了之后,赵老太太跟着媒人说,“我们虽是小户人家,该有的礼数都得有。”

    三书是订亲的聘书,过礼的礼书,还有迎娶新娘的迎亲书。

    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门户相看中路之后,就是纳采,这次请媒人正是上门做媒,女方同意之后,再收纳男方家里送来的订婚礼物,也就是现在所谓的‘提亲’。

    古人纳吉用的是雁,寓意很多,一是取阴阳往来,妇人从夫之义。二是不失时、不失节。三是嫁娶长幼有序,不相跨越。四是用雁表示从一而终。

    赵老太太和媒人商量妥当,就开始准备纳采之礼。

    纳采之后开始问名,问名是探问女子的姓名和生辰,以卜吉兆,也就是所谓的合八字。

    赵老太太找来村里村外几个有名的香头都去合了八字,得的都是吉兆,说是说是良配,赵老太太这才放下心,一门心思的准备纳吉礼。

    立冬之后不久就下来第一场雪,雪是晚上下的,等丫丫起来的时候,地上已经铺了厚厚的一层,树上山上都挂着白白的雪花。

    这是她来到古代看的第一场雪,天让雪印的更加的蓝,村子里吃炊烟升起,公鸡偶尔也打个鸣。

    今日正好是小小百天。

    孩子百天也是个重要日子,这天要行认舅礼和命名礼。

    虽说下雪,丫丫小舅和小姨大下午的赶过来。已经吃过中午饭,以为南山舅家亲戚过不来,就没等着。

    命名是一早赵老爷子在的时候就起好的,男娃子赵珩,女娃子赵佩。

    南山大舅家让小舅带来礼,是两盒糕点和两件小衣服,说是这两日来村子收粮食的,正好家里忙着卖粮食,就不赶过来参加小外甥的认舅礼了。

    看到自家妹子和兄弟赶过来,于氏又是感动又是心疼的,“这么厚的雪,咋还赶过来,”于氏一边给两个孩子把身上的雪弄干净,一边让丫丫在西厢房烧火熬点姜汤,“你俩个上炕山盖着被子暖和暖和,二姐去主屋把饭菜给你俩热热端过来。”

    “二姐我和景哥过去给大娘打声招呼,”于瑶一边整理好衣服,一边要跟着于氏到主屋,要给赵老太太打声招呼,“打完招呼我俩再回西厢房暖和暖和。”

    “也行。”虽说心疼两个孩子这么冷的天走路赶过来,可是礼书如此,还是要去给赵老太太打声招呼的。

    中午饭后过来给小小过百天的客人都走的差不多,只二奶奶和北苑大姑还有小姑婆婆王奶奶几个坐在炕上聊天。

    刚透过窗户看到南山的两个姐弟过来,北苑大姑看着两个孩子冻的脸蛋通红,“两个孩子知道冷暖的,这么冷的天,又下了雪,从南山走来给小外甥过百天,懂事啊,是好孩子。”

    二奶奶也应和,“你这老二媳妇拉扯几个妹妹弟弟的不容易,听说她那大兄弟也帮不上忙,只全靠老二媳妇拉扯。”

    “几个孩子知道感恩,这么远的路,说走就走着来了。”

    大家议论着,赵老太太没说话,看着于氏领着两个孩子进了西厢房,不一会又领着两个孩子往主屋来,知道是来和她打招呼,就放下手里的花生,掀开里屋门帘,迎了上去。

     



第七十四章:雪天套兔子
    有了于景跟着,丫丫爹套兔子的情绪很是高涨,吃过饭,就拉着于景,和他说山上哪块兔子多,今天他的兔子套都下在哪里,明天一早几点起来,从哪开始查看。

    于氏看着,“终于有人陪你爹上山捡兔子了。”

    于氏和于瑶在小小跟前做针线活,于氏偶尔指导于瑶几句,哪里哪里怎么起针脚,怎么下针,怎样并线之类的。

    丫丫凑到丫丫爹跟前,听他们套兔子,“爹,明天我也跟着你和小舅上山捡兔子好不好”

    丫丫爹一愣,“你太小了,又下着雪,你走不来这么远的路。”

    现在这个小身板是的,两个腿本来就短,迈不开步子,加上下着雪,又是山路,想来是去不成了。

    “丫丫想去,小舅背着你。”于景看她很想去,拉着丫丫的手,说要背着她。

    “我很重的小舅,你背不动。”她最近是重了不少。

    “你个小不点,再重小舅也能背得动。”说着就要背起丫丫。

    “景哥,你可别惯着她,”于氏这边听了他们说话,听到于景明个要背着丫丫上山,“山上路远,又是下雪,背着她可不行。”

    “你明个和你小姨在家待着,陪你小姨说说话,别乱跑。”这是对丫丫说的。

    “那我小姨也跟着上山玩,好不好”

    “你小姨是大姑娘家了,咋能跟着你们乱跑!”

    “大姑娘家咋就不能乱跑了。”观念一直是这样,女孩子除了上山下地干活,就得在家做做针线,相夫教子,这怎么行。“娘,我小姨肯定也想去山上玩是不是”

    丫丫转头看向于瑶,“小姨,你想不想跟着去山上套兔子”

    于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看看自家二姐,又看看丫丫。“套兔子都是男人去的,咱女娃子家就不要去了。丫丫在家和小姨玩,好不好”

    “小姨,你就说你想不想去。”

    这下于瑶犹豫了,要说想去,当时是想去的。但是一直以来都是家里的大人和男孩子进山打兔子,女孩子家冬天在家做做衣服,缝缝补补的,从没有像她这么大的姑娘家进山打兔子的。
1...1617181920...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