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粮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和知了

    “老大媳妇,老二媳妇,快准备饭菜,你婶子来一次不容易,今个不走了,在家吃了。”

    媒婆虚让了几下,也就没推辞,炕里坐着了。

    赵老太太找来二奶奶过来陪着说话,又到外屋厨房告诉两个媳妇准备啥饭菜。这一顿吃到天傍黑了才散席,一散席,赵老太太就让丫丫爹得空去给来文稍信,让他回来。

    吃过晚饭回到西厢房,于氏把听到的念叨给丫丫爹听,丫丫爹听完,没说话。过了一会,才接着话头,说了句,“看大哥家啥态度,要是分家,咱就分出去过。要是分不成,咱再看看。”

    丫丫自从知道这事之后,知道这是分家的一个好时机,一定得趁着这个时候,把家给分了。要是这次这么大的事情都分不成,以后怕是不好分家了。

    丫丫爹娘都是憨厚老实的,肯定到时候拿不了主意,这事还是得赵家大娘和大爷那边,自己到时候帮着说说,也许这家就能分了。

    来文叔是第二天回来了,赵老太太把两家都叫到一起,刚吃过晚饭,收拾好之后就围着炕坐着。

    “来文,姚家那姑娘,你中意不”赵老太太也没绕弯,直接问赵来文中意人家姑娘吗,如果不中意,这事也就不用商议了。

    来文毕竟还是小,红着脸,低着头,嗯了一声。

    “媒婆来过了,说是要让咱家在县城买房子,若是亲成了,你们小两口要在县城过日子。”赵老太太说完,看着小儿子,“这事你怎么看”

    这个条件昨天的时候,东家已经跟他说过了,他是知道一二的。至于怎看,如果自己娘亲能同意,自己两个兄长没意见,当然是喜的乐见的。

    “这事还得娘拿主意,两个哥哥嫂子的意见也是要听的。”赵来文绕着弯子。

    “你在县城有了工,你这几年挣的钱,娘也给你存着,打算给你在县城买个房子。”赵老太太看着眼前的儿子儿媳的,“本是打算你媳妇总是要在家过日子,咱是庄稼人,种地那是命根子。老姚家的姑娘,说是没种过地,下不了这苦,也要跟着县城过。这事你怎么看”

    赵来文低着头不说话,想了一会抬头看着赵家大爷和丫丫爹,“从小到大都是哥哥嫂子帮衬着家里,我认得几个字,又托人在县城有了工,家里的地都是哥哥嫂子收拾,我是没帮上忙。”

    其他人听着,没说话,赵来文接着说,“我这几你啊攒的钱有数,就是咱娘都存着,也是没多少,离在县城买房,倒是差的远的。还是哥哥嫂子这几年伺候地,庄稼的钱,还有大哥二哥做活计的钱,帮着兄弟县城买房的。”

    这事赵家小叔说的倒是明白。

    “娘,这姚家姑娘,我看着好的,就是从小娇惯,又是外来人,没有地,所以做不来庄稼活。”赵家小叔心里有主意,“我东家也说了,要是在县城安了家,她帮着娘家看着铺子,每月也给些进项,加上我的工钱,我俩日子能过起来。”

    这是这门亲一定要结了。

    “明年开春应该到五年重新分地了,我若是成了亲,多出来的地就算包给大哥和二哥家,每年给我们一点粮食吃就够的。”村子地五年一变,凡事嫁出去,娶进来的,还有新出生的小孩,走了的老人,人口清算,地也重新划过。

    若是赵来文成亲了,就加了一口人。丫丫家曾了丫丫和小小两口人地,走了赵老爷子,又新增宝哥的。

    听来文叔这口气,他也是觉得这家是要分了。

    丫丫只听着,不说话,赵家大娘他们也都听着,没说话。

    “老大,你啥想法”赵老太太转头问赵家大爷。

    赵家大爷看了自家娘,又看了看自己媳妇,喝了口茶水,“娘,自家兄弟成亲买房子,是我这做兄长该做的。”说完这就糯糯的还想再说啥,就是说不出来了。

    赵老太太看了眼,又转头问丫丫爹,“老二呢”

    “娘,我都听你的。”丫丫爹说话倒是利索,丫丫撇了一眼他爹,‘爹,你这是愚孝啊愚孝。’

    赵老太太点点头,“来文也不小了,好不容易碰到他中意的也还合适的人家,咱就先把这亲事给定下来。”

    “县城买房子的钱,这几年攒了些,那两个年猪卖一个,剩下的一个到时候啥了卖肉也能得些银钱。今年的粮食留出来一年够的税粮,还有够吃的,剩下的我也打算都卖了。”赵老太太说着他的算盘。“年前把亲给定下来,再在县城买了房子,年后成亲,我算了,紧打紧的,也是够的。”

    “娘,自家兄弟成亲,我这做嫂子的肯定的不说啥,能出的肯定都出,帮着小叔子把亲给订下。”赵家大娘做不住了,看赵老太太的意思,成完亲还这样过日子,这事赵家大娘可不干,“娘,这过过的日子好说,以后的日子难说。小叔成了亲,日子单过,我和老二家的日子,娘怎么说”

    “能怎么说!”赵老太太知道这事她不在理,说话嗓门提的老高,企图给自己增加点底气,“以前咋过,以后还咋过!!”

    “娘,这可就过不下去了。”赵家大娘也不示弱,“这几年我们和老二家,又是下地收拾庄稼,又是这家那家的做着零工,挣得钱就是给小叔子娶媳妇,现在媳妇钱够了,小叔子自令的过日子。我们还和着一起过,娘,这说不过去。”

    “娘,要不趁着这档口,把家分了吧。”赵家大娘还是说出来了。

    丫丫心里高兴。

    “分家!!”赵老太太知道分家这茬肯定得提,自己当然是能不分就不分,不分两家的钱都是自己管,加上一年的地,收成也是挺多。若是分了,只自己那几亩地,能将把够吃,其他的倒是没了。“你这是挑我这做婆婆的理了是不,还把不把我这婆婆放在眼里。”

    “娘,你先别生气。”赵家大爷拽着赵家大娘不让说,扎家大娘瞪了他一眼,接着说。“娘,这家还是你做主,我们分出去过,家分人不分。娘的地还有来文家的地,我们和老二家的帮着种,到时候得了粮食,都给娘你。另外我们两家每年再拿出来一部分粮食孝敬你老,至于来文的粮,来文和娘看着办,我们不参合。”

    “哼!这不是分家,这是啥!”

    “娘,我也是做娘的,我也得为华哥和宝哥两个孩子打算。”赵家大娘开始拿出两个孩子,也就是赵老太太最心疼的两个孙子,“华哥虽说读书晚,但是一直用功,前几日更是稍信过来,说是要准备明年的县试。咱不说能过不能过,既然华哥走了这条路,我这就得一直供到底。而且宝哥也大了,以后也想这要让他




第七十九章:蒸豆包撒年糕
    订亲的事情商量好了,县里的房子也答应着要买,这边开始过礼。

    礼金、礼饼、各种帕盒、礼盒、果盒,又准备了鸡两对、猪肉两扇、酒、茶叶等等,一应俗礼,都成双对的备好,送去女方家里。

    女方回礼之后,开始请期。请期就是男方请算命的择吉日娶亲,择的是正月二十,说是好日子,根据双方八字,是宜嫁娶。赵老太太派人告诉了女方家里,日子就定下来了。

    县里的房子是来年开春就置办上,一成亲肯定是要在婆家住些日子,这样两边都好看。

    大事小事凑到一起,都弄完也十月就过去了,马上进了冬月。

    这边隔壁老婶子的日子快到了,说是就这几天,马上就生了。

    疼了一天了,还没生出来。这天冬至,赵家大娘一早吃过饺子,就赶去西院看老婶。打个照就又回来了,“估计还得等一会,疼了一天了,头胎也是遭罪呀。”

    “哪个女人不得经历的。”赵老太太在地下用鸡毛掸子掸着匣子,“这罪呀,是个女人都得遭那个几次。头胎最是难,以后再生啊,就容易了。”

    终于冬至晚上的时候,孩子生出来了,是个大胖小子。

    进了冬月,赵老太太开始准备卖猪了,叫来集市上的屠户,过来看一眼猪。又讲了价格,商量妥了之后,家里抓的两个猪就卖了一头,剩下的一头留着过年的时候杀。

    过年的时候吃一点,剩下的来文叔成亲的时候再用,估计是剩不下,没有多余的肉卖了。

    丫丫是冬月二十的生日,一早于氏就在主屋擀面条,荞麦面的面条。

    赵家大娘卧了四个鸡蛋,丫丫两个,宝哥和娟姐一人一个,“今儿个丫丫过生日,她吃两个,娟姐和宝哥一人吃一个。”说着给丫丫碗里夹了两个鸡蛋。

    吃过早饭,于氏和赵家大娘赶着早,又去山上弄了一抱柴火回来。

    弄完柴火之后,于氏搬个小板凳,坐在房前的太阳底下纳鞋底。鞋底是一年四季得空都在纳的,只冬天的时候空闲多,所以一般的鞋都这段时间做完。

    于氏手上做的这双鞋是丫丫爹的,鞋底很厚,于氏说丫丫爹穿鞋费,若是薄了,不几天就能给磨穿了。

    丫丫也搬个小板凳,在于氏边上做了。手里拿着一把新炒的瓜子,娘俩个一边嗑瓜子,一边说话。

    “娘,我们要是分家了,还住在这里吗”丫丫小声的问于氏,这分家就是马上的事了,不知道是在外面新盖房子,还是接着住在这。

    于氏看丫丫人小,操心的事倒是挺全的,“你爹和我商量了,若是明年来文成亲之后分家,你爹想着,在村头上开一块地,然后找人盖三间小土房先住着。”

    “分家了,还是分出去住好。”

    “我也是这么和你爹说的,不过一开始这一两年日子过的肯定苦,丫丫要跟着爹娘过几天苦日子了。”

    丫丫想也没想就说,“日子苦一时,不会苦一世的。等以后咱们好好赚钱,一定会好起来的。”丫丫握着小拳头,信誓旦旦的说。

    “你呢你。”于氏被她的模样弄笑了,“人不大,倒是机灵。”

    丫丫跟着笑。

    这嗑唠起来了,于氏的话也多了。于氏平时话少,心气又高,村里的媳妇,交心的没几个,这会也不管丫丫四五岁的小人,絮絮叨叨的说起来,“你小叔成这亲,你奶这么些年攒下的估计都花没了。今年的收成肯定也卖,分家的时候,肯定分不了多少粮食。”于氏一边纳鞋底,一边接着说,“咱们还得盖房子,你爹我俩这么些年是一点私房钱都没有,也不知道这房子能什么时候盖起来。”

    “房子让村子里的人先帮忙,若是有要工钱的,咱以后有钱了再还。”

    “工钱倒是不用。”于氏把手里的线头用剪子剪断,然后另穿上线,接着缝,“你后院大爷,来存佰,来义佰,还有来良佰,加上你老姑夫,这几个忙活个十天半个月的,也能弄的差不多,剩下的你爹我俩个就能弄完。工钱虽不用,但是这每天的吃喝总得管上一两顿,到时候不知道家里能不能凑到这吃喝的钱。”

    这个也是,虽说是亲戚,帮忙盖房子,工钱可以不用,但是吃喝总是得管的。

    “娘,这个你现在操心也不顶用,咱慢慢想办法,法子肯定是有的。”吃喝这事是小,总能有解决的法子。

    “娘,这几天咱们都干嘛呀我看我奶最近忙忙活活的也不知道忙啥呢。”

    “你奶说过几天蒸豆包撒年糕。”于氏抬头看看主屋,赵老太太没在家,“咱家今年没种大黄米,估计你奶去你老姑家了,她家种了黄米,你奶肯定是要换上几斤。”

    “哦,豆包年糕”

    “你爱吃的。”于氏看着丫丫,“去年你那么大点,新出来的豆包热乎乎的,还没接锅呢,你就啃上了。”于氏越说,心里就不是滋味了,想想去年的年糕,刚出锅,丫丫个小,趁着没人,偷咬了一口,口上烫了一个大泡,好几天才消下去。“唉,跟着娘吃了不少苦呀。”

    丫丫没印象,但是看于氏这样子,知道是伤心了,“娘,估计那时候我调皮不懂事,没听大人的话,以后就知道了,再不热着吃豆包了。”

    “你呀你。”于氏听丫丫这么说,知道是排解她,无奈的摇摇头笑笑。

    果然不一会,赵老太太背着一个袋子回来了,“老二媳妇,你厢房称二十斤小米,给前院送去,我换了些大黄米,这两天泡上做豆包年糕。”

    于氏赶忙放下手里的活计,先接过赵老太太的面袋子,把大黄米拿进屋。



第八十章:过了腊八就是年
    刚一进腊月,家家户户有猪的就开始准备杀猪了。赵老太太之前捡了一个大的猪卖了,剩下的一个多养了这几日,看着也不小。

    “找个日子,咱今年早点把猪杀了吧。”赵老太太赶着赵家大爷和丫丫爹都在,“看华哥和来文什么时候有空赶回来,赶到家,咱就开始杀猪。”

    “我给来文稍个信,看什么时候他和华哥回来。”赵家大爷应下。

    “好不容易养回猪,怎么也得都赶在家,吃个新鲜的猪肉。”赵老太太坐在炕头,往地下磕了磕她的大烟杆,掏出烟口袋,拿出一小撮,放在手上搓碎,开始装烟秆里。

    烟是赵老太太在房前的一块空地上种的,秋天的时候收拾起烟叶子,晒了一秋,够她一年抽的了。

    听于氏说,赵老太太以前不抽烟,后来赵家老爷子病了,赵老太太用赵老爷子的烟杆抽了几次,后来就有了烟瘾。不过赵家大爷和丫丫爹两个倒是不抽的。

    “腊月中找个时间吧。”赵老太太想了想,定下个差不多的日子,“要是太早了,村子里人过来吃杀猪菜,这点猪肉都不够塞牙缝的。明年来文还得成亲,就指着这点猪肉,可别都给吃光了。”

    村里人一年吃不上一次猪肉,过年有杀猪的人家,看着人情,也是要请来吃猪肉的。这要是头几份杀,猪肉可不得下去一大半。

    “那就腊八之后,我再稍信去问来文和华哥,”赵家大爷也不着急问,若是给了信,提前回来,这猪是提前杀不杀,也不好说。

    “那就晚点去信吧。”赵老太太放下烟杆仔细想了想,“每年来文小年之后就休息半个月,华哥年年腊月二十五六也回来过来了。要不让来文早回来几天,也要成亲了,有些事情也是得他张罗。”

    “也行,那我这两天就给来文稍信,和当家的说一声,提前回来几天,张罗一下他成亲的事情。”赵家大爷听赵老太太的,怎样都行。

    猪不着急杀,进了腊月还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忙活的,每年的过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可马虎不得。

    ‘过了腊八就是年。’转眼就是腊八,腊八吃腊八粥,于氏提前就泡好各种豆子和米,等腊八一早,就赶到主屋做腊八粥。

    这边的八宝粥有,米、黄豆、黑豆、绿豆、红豆、红枣、杏仁、芸豆。这几样泡好,合在一起,慢慢的熬成粥,快出锅的时候,再稍稍加点糖。糖是稀罕的物品,一般都不舍得用的。

    过了腊八,就有人家开始杀猪了,村子里养猪的本来不多,二奶奶家养了一头,比丫丫家抓的早,长的也大,是村子头一户杀的。

    丫丫一早站在墙上看大人把猪撵出猪圈,然后用绳子绑上,猪嘴巴也用绳子绑的牢牢的。一绑上猪嘴,猪叫声就小了不少。请的是村子有名的杀猪匠,一般过年村子有人家杀猪,一般请的都是他。

    杀猪匠一般帮着杀猪,中午吃一顿杀猪菜,走的时候,还要给杀猪匠称上几近猪肉。

    丫丫看着猪被抬到桌子上,杀猪匠也磨好了杀猪刀,她不敢看了,连忙跳下墙头,回家看小小了。

    杀猪菜一般是四个菜,炒猪脖子肉,是纯的肉,不加其他菜的,肥的瘦的都有。这种肉对于庄稼人来说,最是解馋,每个人光吃肉,都能吃上好几碗。还有酸菜炒肉,这个时候,秋天家家腌的酸菜正是该吃的时候,酸菜炒肉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一个猪肉汤干白菜,猪肉汤是煮猪脖子肉的猪肉汤,再炖上干白菜,虽说没有放肉,但是汤里全是肉味
1...1819202122...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