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和知了
另一个已经炖好野鸡炖蘑菇,盛出来也西屋锅里热着,现在东屋锅里正在炖的是排骨豆角丝,开锅有一会了,小火正炖着,汤也熬的差不多,马上也该收了。
再下一个要准备排骨酸菜冻豆腐,菜已经备好,娟姐把外头的炉子和锅也收拾出来了,正放木炭,青姐也焯过的排骨,切好的酸菜丝,解冻了的冻豆腐,还有准备的调料和葱姜蒜一样一样的的都端到当院,就等着她过去炖呢。
大菜还有鱼、红烧肉、丸子、牛肉炖土豆,再热一大盘昨天她娘就熬好了的羊骨头。
炒菜的话她也准备了,炒一个花生米、再炒个鸡蛋、一个酸辣大白菜、土豆丝。
一共十二个,算是超级丰盛了。
她们正热火朝天的屋里准备呢,外头一个接着一个的去先生院子的人是越来越多。家诚离的近,一早家里收拾完,家诚和他爹两个就上院先生院子待了一会,说了话。
慢慢的她就注意到了,学堂娃子和家里大人,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来来回回先生院子进进出出。
“大狗子、二狗子两个,也上院去了。”娟姐在外头看炉子,看的真切,认识的就一个一个的朝屋里报人名,“还有四叔,也跟着,拿着东西呢。”
娟姐又小声的加了一句。
自从学堂休息停课,先生的院子人来人往是从来没断过。今儿年三十,她还想着人也许会稍微少一点,毕竟家家三十忙,需要准备的也多,怕是不太能倒出工夫来。
看来她是想错了,三十这天一趟一趟的人倒是比平日里还多。
外头能看到她家就几个孩子张罗,也知道大人都下院老太太那里,所以今儿路过她家看上一眼,有时候问上那么一两句,也就直接上去或者下去了。
几样大菜准备好,时辰还早,没到放桌子吃饭的时候,炒菜就不着急。
菜都热在锅里,她让娟姐她们先下去看看下院需不需要帮忙,她上院问问先生,啥时候开饭。
小小和宝哥几个正好赶过来,她就打发小小他们几个上去看看啥情况,还特意嘱咐了,要是先生院子还有旁人,就让他们几个转悠一圈直接下来,吃饭的事情就不要问了。
得了嘱咐,几个都机灵,立马小跑着一溜烟的去了上院。
蹦蹦哒哒的跑回来,得来的回话是先生和人还在学堂说话呢,他们就又一溜烟的跑回来了。
她娘正好下院上来,看他们叽叽喳喳的外头又是蹦又是跳的,衣服上落了尘,满连也是挂了土,就笑着过来一个个的拉到身边,轻轻的把他们身上的土给拍掉。
“都是一早新换的衣服,这会子没在跟前看着,看看,衣服不是衣服,脸也都挂了花了。”
说完,就让她往洗脸盆里弄些温水,一个个的叫到跟前,弄湿毛巾,把脸给擦干净。
“娘,菜我都弄的差不多了,两个锅里热着呢。”
“就剩下几个炒菜,我还没弄。”
“先生院子里有人,先生陪着说话了,现在也坐不了桌子,我就没急着炒。”
她娘点头,把几个孩子都收拾干净了,放他们外头出去玩。
“刚娟子她们几个下去和我说了,你们姐妹几个忙活的倒是快,我还想着早点上来能帮着做个一两个呢。”
她娘掀锅看了看两个锅里热着的菜,数了数,“这是八个大菜,又准备了四个炒的,嗯,行,比下院
第三五五章:兄弟
“对了,你家的杂货铺子去年怎么样一年下来能剩下些吗”
她娘岔开话题,问四姨杂货铺子的事情。
“剩是能剩下的,家里人口少,吃喝也不多,这几年看病吃药多花了些,但是也都够用。
“那就好,那就好,”她娘点头,“年前赶在于景回来,商量了商量,离得远也没的能帮的上忙的,就琢磨着不是有个杂货铺子吗,我们这作坊里的辣酱、辣条、糕点啥的,都是些小花样,你们要是成,十天半个月的过来一趟装点回去铺子卖,也是行的。”
“真的”
“这还有假,错不了的。”她娘笑,“东西你们每样先拿点过去,铺子里摆着,钱先不用给。”
“但是卖的价钱,景哥说了,是有定数的。”
“东西都是德正的招牌,眼下是全在府城店面卖的,要是拿过去,定价得要和府城卖的一个样子才行。”
“东西从家里拿,先不要你们钱,等卖出去了,还回来七成就行,其余三成都算你们的。”
“不过这东西也是有定数,家里作坊天天就做出来那么些,府城隔三差五就会有车来运,所以给你们铺子的,也是有数,眼下东西是多给不了。”
这可是大好事,四姨连连点头,“行,行,行,多少都行。”
给四姨家杂货铺子供货的事情,年前家里就商量过,她和于景都觉得成,这会她娘才和四姨透了气。
“这次景哥去府城,装了些,剩下的就给你们留着呢。”四姨一家也多待不了,大正月的家里没人也不行,说好了明儿就要赶回去,所以她娘把该说的一并都说清楚了,“剩的不多,先卖卖看。”
四姨高兴,炕上就坐不住了,非得现在就要去看看。
姐妹两个兴冲冲的说说笑笑就穿鞋下地,上院作坊看东西去了。
家里作坊是过了十五开门的,还是年前的人手,没雇新的。
她爹娘也开始张罗开春修路和盖猪舍鸡舍之类的事情了,特别是她爹和秦恩两个,凑一块,赶着车,拿着尺,带着纸笔,一路画图量尺寸,标记了各路段怎么个修法,预估了需要的石头和沙土,大概估计了修完的时间和要雇的人手与车辆。
路不是整个路段都修,只不好走的,修平整,窄的地方扩宽些。路上横出来的河套,夏天下大雨,发大水,冲刷之后,回回都是坑坑洼洼的很是不好走,要是能绕过去就尽量绕过去,要是绕不过去的,也是没法子,架一座桥,是要费不少劲的,她家还没那本事。
她爹和秦恩量尺寸是量了好几天,家里又细细算了两天,终于是得出了个大概的。
工钱和石头沙土的费用,满打满算要五十两打头,加上吃饭和其他的花销,整个路段修完,要一个多月,大概要七八十两银子。
除了修路,开春之后家里也要盖猪舍、鸡舍、鸭舍、羊圈,还要扩大作坊,满满都是活计。于是她爹琢磨了十来天,决定家里这边修路的事情让来存叔盯着,他家里张罗盖几处屋舍的事情。
她娘是二月底觉得肚子不舒坦,要生的。
家里早有准备,村子里几个有经验的老太太还有赵家大娘是看着日子每天都会上来两三次看看情况,她娘一早肚子疼,家里赵家大娘就正炕上待着呢。
印象中她娘生小小那次没受罪,没等到赵家大娘到家呢,小小就生下来了。
西屋消停,她就让她娘在西屋,月子也在西屋坐。
她有经验,生火烧水,挂上早就
第三五七章:过起来
忙了一个多月,上山的地种好,去县城的路也修完,又种了一大片葡萄,屋舍也盖了几处。老母猪、小猪崽、小鸡仔、小羊羔、小鸭子,也都和于景说了数,算了日子,就能一批批的给运过来。
她爹后头忙着盖屋舍,前头她和她娘开始算账。比如一头猪,从小养到大,要多长时间,喂多少东西,先养多少头,这些她娘最是有经验。
“吃糠咽菜的也长不大,要是这个养法,肯定是不成。”她娘念叨,转头问她,“外头的猪是咋个养法”
她娘问的是府城跟前的几处地方,她没亲眼见过,但是于景信里和她说的详细,她都知晓。
“娘,我小舅和我信上说,养猪是每天用苞米面和炕还有剩菜剩饭啥的,能喂就一起喂。”
“这样子倒是比咱家的出栏能早上几个月。”
“肉质我倒是没尝过,我小舅说,比家里纯吃糠养出来的,要油一些,好吃。”
玉米面人吃都是当好的,这会还要拿来一些喂猪,她娘是想都没想过的。还能喂剩菜剩饭,这是乡下,不比府城开酒楼,剩下的东西多。乡下的饭菜,饭桌上吃都吃不抱,拿来的剩下还能给猪吃。
“啊!”
“也不用多为苞米面,每顿和这每头猪一小把就行,这样的喂法估计比纯吃糠要长的快些。”
“哎呦我的天,”她娘还是一阵惊讶,“喂苞米面!这不是,这不是,这不是。”
她娘‘这不是’‘这不是’了好一会,还是没说出来,急的干跺脚,忍了一会,接着说,“咱家日子是过的好了,可外头饿的人多的是呢,苞米面人都吃不上,咱家咱能糟蹋着喂猪吃呢,不成不成!”
她娘直摇头,不让猪食里加苞米面,生说糟蹋。
她也不拧,由着她娘,家里盖屋舍养的这些猪呀鸡鸭什么的,都是她爹娘的。
种完了山上的地,家里的菜园子和几处瓜地辣椒地也要张罗着开始种了。
这个不用雇人,她们一家大大小小就能给种上。
家里的菜园子和瓜地是她爹一早一晚赶着挖出来的,也席了席子,就等着种了。一早一晚,她爹娘种,她抱着二小后头跟着。赶着二小听话,她怀里睡着了,她还能帮着她娘拿着水瓢给地里浇浇水啥的。
小小要是一早还没去学堂,也跟着忙活,他现在知道自己是哥哥了,可是来劲,什么都想着抢着干,倒是还真的帮了不少忙。
种了菜席了菜,她爹家里抽出来一个上午下午,家里和她娘一起,把香瓜地和西瓜地种上了。
山上留出来的那块,这几天没下雨,山上也没井,还不行种,要等上一等。
春雨润万物,山上的草木早就苏醒过来,冒着绿油油的尖,顶着嫩芽嫩叶,赶着光和热,可劲的往外长。
她家果树园子的杏花开的正是旺盛,一朵朵、一枝枝、一树树、一片片,整个这几个杏树,就把家里的果树园子点缀的春色盎然。
树上挂着的杏花,随风飘落的花瓣,嗡嗡的小蜜蜂偶尔穿梭采蜜的声音,领着小小抱着二小,在树根下坐着晒太阳,很是惬意。
旁边的桃花也一朵朵的正要,很努力很努力的要露出花苞里艳艳的桃红色,煞是可爱。
果树底下成群成片的药材苗这会也长出来老高,混杂在野草中间,拼命的往上长。
果树跟前坑洼阴湿的地方,仔细瞅瞅,还能
第三五八章:稍信
养猪是按她娘的法子养的,但也不是不喂苞米,就是隔三差五少少的填上一些,然后山上多割些猪草啥的,也好长的快些。
小鸡仔小鸭子啥的也都运过来了,分好几次,每次分好几趟车,都鸡舍鸭舍的养着呢。
雇的人看着和喂养,是村子里的夫妻两个,年岁有些大,三个姑娘都找来婆家没在跟前,也没儿子,就老两口过日子。她爹娘商量了商量,觉得两人无牵无挂的,正好能过去帮着看着。
给的工钱还不少,她爹过去一说,当下事情就妥当了。
边上她爹还新盖了两间小土房,搭了灶膛和炕,老两口子一商量,收拾了收拾小屋子里的东西,三下两下的还搬过去了。
这个跟着稍过来的,还有鸭绒,攒了这么几个月,一下哦独运过来,可是有听多。
鸭绒都收拾干净,赶上好的天气,日头足,晒了两个整天,鸭绒就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她娘把早就缝好的被罩翻出来,外头下着雨,她和她娘两个炕上开始装被子。
家里一人弄了两床,厚的收着秋冬盖,春夏她娘也弄了薄的,都给装上了。
单单鸭绒被褥也不行,她娘赶着得空,又买了棉花,做了好几床棉花的褥子被子,厚的薄的,还有枕头,荞麦皮的,一下家里也是弄了好几个。
雨过天晴,山上的蘑菇出来了,她和她娘就开始捡蘑菇。
她是凑热闹的,背着二小,拿着小筐,跟在她娘身边,转悠着遇到成堆的蘑菇,就小心的蹲下来,捡上几个。
年年捡蘑菇她娘都是不落下,今年也是。虽说家里几个作坊都在雇工,忙是忙的,她娘还是一早一晚倒腾出工夫来,山上转悠一圈,捡回来一筐或者一袋子,晒到房顶上,然后收起来。
赵老太太是不捡了,和二奶奶、老奶奶一直作坊里忙活,得空教教几个孩子针线,平日里就是作坊里做包,一坐就能一整天。
眼瞅着夏天到了,包她也琢磨了新花样,料子也跟着多变了花样,大小也多花了心思调整了几个。
她爹前几天就张罗着把几处屋舍都盖好,府城的鸡鸭、猪羊也一趟趟的运过来,收拾了地方,全给放进去养了。这会正得了空,赶上下了这么一场大雨,忙了一个春天,就要套车去河套。
一来看看家里的林子,二来她爹手痒痒,要捞鱼。
先生听了信,也要跟着去。
一去就是要一整天,学堂放假是不可能的,但是没个人看着更是不妥,于是就要她当小先生了。
学堂一茬茬,这两年下来,现在学堂人数差不多四五十左右。要考功名的,这几年有增,现在算下拉有三十多个是一直跟着先生学的,断断续续有一趟没一趟也有几个。
倒是识点字、读点书、学算盘的人少了,学成的不是去了府城帮着于景,就是县里也找了生计。
走了一茬也会来一茬,但是大的出去了之后,剩下小的,家里要是送了来一般都是想着要考功名的。
不过为了挣钱养家,年年还是有不少把孩子送来,识点字,学点算盘管账。
学堂学成出去的那茬,县里都找到生计了,多是店铺里当个二掌柜,熬上几年也能熬到掌柜。机灵的那几个,她都提早挑了送去府城了。
这天学堂里待了一天,又是讲书又是说课,口干舌燥的领着小小从学堂出来,二狗子颠颠的从后面追着跑,再往后就是大狗、江哥、由哥、家诚几个不紧不慢的也正后头走。
“慢点慢点二狗子,”她停住,看二狗子气喘吁吁的往这边跑,“慢点,慢点。”
二狗子到跟前,小小凑过去,“二狗子你跑这么快是有啥事要说吗”
“丫丫姐,”气还
第三五九章:置气
一早,她娘让她把家里蒸的馒头和包子给下院老太太还有二姑送去几个,尝尝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