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如意枝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翠锦

    邓太后对方太妃如此,对英王更是如此。虽然英王出宫开府了,可她的掌控,却一点儿也没放松。

    邓太后天生并不强势,反而十分隐忍。否则,贺太后当权贺皇贵妃专宠的时候,她也不可能这般毫无声息。

    可是,邓太后却有个十分出色的师傅,她对后宫的掌握,对皇室宗亲的操纵,全部师从太祖的皇后贺太后。

    不管是画虎还是画猫,邓太后从自己的婆婆贺太后那里,的确学了不少法




第186章 美人
    “她要是真对本王好,又何必送什么劳什子的美人呢,”英王的情绪,仍旧有些激动,“太子和我同岁,马上也要十四岁了,怎么就不见她给太子送什么美人呢。”

    颜元初也不拦他,只是冲着万胜努努嘴,示意他去门口看着。万胜会意,半开了书房的门,去外面候着了。有他在门口站着,倒是不怕外人听了书房里的对话。

    等英王发好牢骚,颜元初仍旧保持原有姿态,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英王有些不好意思了,看了一眼颜元初,微微叹了一口气,也发现自己抱怨太多了。

    “太后送美人,倒不是什么大事,”颜元初说,“你若是不要这两个,明天她还能给你另挑两个送来,不过是两个人,放着就放着了。我看宝月楼就挺不错的,离的不远也不近,日后王爷若是想去看看了,拐个弯也就到了。”

    “颜长史,你就别开玩笑了。”英王总算停止抱怨了,“宝月楼里还有父皇题的字,让她们去住,合适吗”

    “怎么就不合适了,”颜元初扯着嘴角一笑,“她们也是长者赐的,宝月楼的字也是长者赐的,放一起最合适不过了。”

    “那倒是,”英王点点头,心里也转过弯来了。这两个宫人是邓太后赐的,他得小心对待,放到宝月楼里,才能显示他对邓太后的重视。

    安置好邓太后赐的两个美貌宫人,英王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今日进宫,晴天霹雳一般,邓太后突然给了他两个宫人。

    英王是宫里长大的皇子,如何不知道这个背后的意思。他眼看就要十四岁了,这两人,就是给他来做侍妾来的。

    出宫一年,英王的心早有些大了,手底下又拢了颜元初和蒋宇成等人,更不愿意做个什么劳什子的富贵闲散王爷了。邓太后这么塞了两个侍妾,英王自然恼怒。

    这会儿安置好了,英王才有心思,问起了府里的事情。

    “年底要走的几家,”颜元初摸了张单子出来,“我都列在这里了。去年王爷在宫里过的新年,今年可就不一样了,该准备的礼单份例,我都按着宗人府的规矩,不多不少备下了。”

    “那就好,”英王随手扯过单子,看了两眼,突然却问,“怎么会有忠顺府呢本王和忠顺府没什么来往啊。”

    燕国公主虽然是英王的嫡亲姑母,可她对英王这个便宜侄子,一向不怎么亲近。太宗在世的时候,又把唯一的同胞妹子宠到天上去了,燕国公主跟皇室的许多人,关系并不密切。

    “今时不同往日,”颜元初轻轻磕了下桌面,说,“燕国公主那里自不必多说,她是长辈,王爷是晚辈,本该多走动走动。而且忠顺侯娶了丁家的女儿,现在是铁杆太子党了。”

    “哦,”英王回过神来了,现在,亲近忠顺府,就等于亲近邓家,亲近邓家,就等于支持太子。

    “该到的礼数,还是到了比较好。”颜元初笑着说,“这忠顺府,还得王爷亲自去送礼呢。”

    “亲自去”英王有些郁闷,倒是点了点头,“也罢,亲自去就亲自去。”

    颜元初笑了一下,又问,“王爷还记得那枚豆娘簪吗”

    “本王在忠顺府捡到的那枚”英王愣了一下,倒是想起来了。今年上元节的时候,忠顺府在府里办了个赏花会。名为赏花会,实际上,是给忠顺府的徐铮和丁岚相看用的。



第187章 冯征
    “嗯,第一任东海王贺智,他最后娶的,是我们家的秋水姑婆,”颜元初微微一笑,略带了些苦涩,心里想起自己的姐姐颜轩瑛,同样也嫁到了贺家,最后也落了个命运多舛的下场。

    “什么叫最后娶的,莫非,一开始要娶的,并不是你们那个秋水姑婆”英王越发糊涂了,他对贺家和颜家的关系,眼下还不怎么熟悉。

    “嗯,”颜元初点点头,说,“河间王的王妃,一般都出自我们颜家。先且不提那几个东海王,连王爷你身上,应该也有我们颜家的血脉。”说着,颜元初意味深长地瞥了一眼英王。

    “哦,”英王倒是听说过,好几代的河间王妃,似乎都是颜家的女儿。如果他的生母是贺智跟颜秋水的女儿贺纹,那英王身上,还真有颜家的血脉。

    “只是,贺显这个最后一任的河间王,”颜元初苦笑着说,“野心大过实力,他想逐鹿中原,夺取京城的宝座,却养虎为患,最后败在了女婿手里,也就是你们的太祖。”

    太祖这边的版本,英王倒是听过许多次。贺皇后嫁给太祖,一开始,却是河间王贺显拉拢太祖的手段。只是太祖虚与委蛇,看起来是从了河间王,其实却利用了河间王的势力,反客为主,最后夺了贺家的天下。

    眼看着就要成功了,宝座却被女婿夺了,贺显心里有多憋屈,可想而知。之后贺显去世,他的儿子贺智改了封号,接着做了东海王。

    封号虽然改了,可因为宫里有个姐姐贺皇后,贺智在济南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颜元初看了一眼英王,说,“贺显用女儿贺皇后拉拢太祖,自然也不会放过儿子贺智的亲事。当时宣府的守备冯征,膝下有个爱女叫冯绮雯。这冯绮雯的外祖父,就是大同总兵姚汝南。这样一来,若是贺智娶了冯绮雯,河间王就相当于得了宣府和三边两处的援助。贺显这般野心勃勃,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那贺智最后,怎么没有娶到冯绮雯呢”英王问。

    颜元初笑着摇摇头,“大同总兵姚汝南殉国,这个你听说过吧”

    英王愣了一下,这事史书上虽然有记载,可跟大楚周家的发家史,并不怎么相干。姚汝南殉国的时候,是大梁的藩王作乱,他死守不降,最后殉国而死。

    这事虽然悲壮,却跟太祖得天下的事情,没太大关联。所以,南书房的先生,虽然也讲那段历史,却很少提及姚汝南殉国的事情。

    “要说这百年间的名将,姚汝南绝对数得上号,”颜元初评价说,“河间王的眼光的确不错,只是这姚汝南却是高岭之花,只听皇帝不从藩王。河间王为儿子求娶冯绮雯的时候,她的外祖父姚汝南就不怎么乐意,频频拦截。只是河间王求亲心切,礼数又十分周全,首饰珠宝,全都提前做好送去宣府。就这么着,冯征才答应了河间王的亲事。这豆娘簪,应该就是那一批求亲礼物里面的。”

    “都答应亲事了,那如何冯绮雯又没嫁给贺智呢”英王觉得,这些联姻的事,实在是太复杂了,变数也实在是太多了。

    “被大梁的皇帝截胡了,”颜元初笑,“河间王就在京城外面,他这般



第188章 姚氏
    “就一个豆娘簪子,你都绕了这么一大圈,应该还是忠顺府的人吧。”英王说。

    “嗯,”颜元初说,“是忠顺府的前任侯夫人,就是朱自恒的妹妹朱念心。他们两人的母亲姓姚,就是冯征的小女儿,也就是冯绮雯的妹妹。”

    “这么说,”英王问,“冯绮雯跟贺智之间,应该有些什么吧。否则,她为什么留下贺智的簪子”

    “这个,我们就不知道了。”颜元初说,“我们的秋水姑婆嫁给贺智,两人倒是相敬如宾,也没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后来他们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就是第二任东海王贺绪,女儿就是你母亲贺纹。”

    “可外间都说,东海王的女儿贺纹,早年夭折,”英王问,“如何她又进宫了呢”

    “这个就得问贺太后了,”颜元初摇摇头,“当年的事,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其实,英王心里始终有些奇怪,为什么东海王的女儿能进宫,还做了这么一个卑微的宫人。毕竟,贺太后当时收进宫的,可有许多贺家的女儿。

    当时的贺皇贵妃,就是贺绪的远房姐妹。远房的侄女做了皇贵妃,嫡亲的侄女反而默默无闻,是不是,有些太奇怪了。

    自然,这些事情,英王是不会去问颜元初的。不管颜元初找上门是为了什么,英王眼下,都急需壮大自己的势力。眼下,还不是弄清来龙去脉的时候。

    “这簪子,应该是冯绮雯交给自己妹妹,最后留在了姚家。”颜元初分析,“姚氏嫁到朱家,生了一子一女,就是朱自恒和朱念心,之后朱念心嫁到忠顺府,这簪子自然留给了她的独女徐婉如了。王爷在忠顺府捡到簪子,倒似命中注定一样,这簪子从贺家人手里出去,最后又回了贺家。”

    英王对贺家,总有些不舒服的感觉。即使他的生母是贺纹,英王觉得,他也更应该属于大楚皇室周家。

    可颜元初说顺口了,总觉得英王也是贺家的人。英王倒是不会反驳这么一点小事,毕竟,颜元初和蒋宇成之所以来投他,看中的,也是他身上的贺家血统。

    “都说忠顺府的侯夫人朱念心是京城第一美人,”英王有些八卦了,“那冯绮雯的长相,应该也不错吧。毕竟,两人应该是姨妈和外甥女的关系了。”

    “应该,”颜元初也放松了许多,“冯绮雯当年,被冯征藏的很好,但是贺智似乎偷偷去了趟宣府,回来就答应了贺显的要求,同意娶冯绮雯。想来,她的外貌,应该不差。”

    “那冯绮雯和谢克宽之间,怎么那般冷淡呢”英王也有些想不明白。

    “王爷,”颜元初长叹了一口气,“夫妻之间,不只看脸的。冯绮雯是皇帝赐的婚,做主娶她进门的又是谢克宽的继母。可以说,这样一门亲事,谢克宽一丁点儿也不愿意。而且,听说他在北疆还有个同生共死的侧室,冯绮雯的处境,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了。要不是她的外祖父姚汝南极为强硬,谢克宽不见得愿意回京完婚。”

    英王把玩着豆娘簪子,心想,这冯绮雯的亲事,倒是涉及了好多人。河间王府的贺家,京城的大梁皇帝,大同的总兵姚汝南,宣府的守备冯征,北疆的定北侯世子谢克宽,京城的谢克定和他的生母,每个人的位置,似乎都很关键。

    若是河间王跟冯家的亲事成了,太祖不见得有机会进京,那大梁的天下,不见得换



第189章 违和
    等那两个宫人离开书房了,英王才彻底松了一口气。

    颜元初见了,随之笑了起来,“王爷,要不要属下找两个小厮,陪了你去青楼走走。不过两个女子而已,何必如此郑重其事,又大动肝火的。”

    “罢罢罢,”英王只是摇头,“眼下那么多事,颜长史有空去青楼,本王却是没空的。”

    “谢三的事,”颜元初大笑,“王爷还是得找个机会,亲自去百花楼和青柳枝看看才是。”

    “哦,”英王反问,“镇国公府的人,真的不知道谢三在外面的事吗”

    “这谢三身上,倒是有些奇事,”颜元初说,“去年秋天的时候,听说这谢三在府里坠楼,就是他们府里的天水楼,这天水楼的地势本来就高,建在小山坡上。他这么一坠楼,把家人吓了个半死。谁知这么高的地方摔下去,竟然毫无损伤,只是听说痴了一段日子。不过话说回来,谁从这么高的地方掉下去,都得吓个半死。”

    “天水楼”英王回忆了一下镇国公府的位置,倒是想起来了,“就是靠近西边的那座高楼边上还有两棵很大的槐树。”

    “应该就是了,”颜元初的表情有些古怪,犹豫了一下,倒是也说了,“就是冯绮雯当年坠楼的地方,镇国公谢克定的母亲,当年就说这两棵槐树的风水好,怎么都不让人砍这两棵树。否则,哪有人家在院子里种槐树的。”

    “是嘛,”英王想起了什么似的,问,“谢三也有个继母吧。”

    颜元初点点头,说,“小傅氏,是他母亲的妹妹。谢松很是看重谢三,这个继母倒是没什么不好的传闻。”

    “哦,”英王意味深长地点点头,“那谢四,倒是十分巴望着太子呢。”

    “谢四比不得谢三,也比不上谢二,”颜元初分析,“现在太子一系真指望找个武将当大树呢,谢四就眼巴巴送上门了。他们镇国公一系,一向不站队,只站皇上,谢四太过急于求成,日后镇国公府的变数,只怕就在他的身上。”

    “是么,”英王点点头,沉吟了一会儿。镇国公府的长房,谢古蟾精明细心,又擅长布局谋划,谢籁鸣虽然鲁莽一些,却是天生将才。兄弟两人合力,日后这一房出意外的可能性不大。

    倒是谢家的二房,却充满变数。谢松没去北疆,也没上战场,留在京城做了兵部侍郎。一边从政一边给北疆的兄长谢楠做好后勤补给。

    可谢松的两个儿子,就不好说了。谢三素有才学,现在又背着镇国公府,做了百花楼和青柳枝的东家,他心中的图谋,必定不小。

    谢四一直生活在谢三的阴影下面,得不到父亲的重视。若是有机会翻身,谢四必定舍命为之。再加上他的生母小傅氏,谢松一房的变数极大。

    “谢三去青楼容易,”英王笑了一下,说,“我想去青楼可就难了,只怕还没进门,宫里的太后太妃就先知道了。”

    “哈哈哈,”颜元初笑,“不急,先留着这些眼线,我还有用呢。”

    英王刚想打听,留着这些宫里的眼线干嘛,颜元初倒是又说了,“这年底也就快到了,王爷也该四处走走,拜访一下长辈亲朋。”

    “哦,”英王挑了眉毛,斜着眼睛打量颜元初,“颜长史,你说的长辈,不会特指燕国公主吧,我怎么觉得,你对她似乎特别用心啊。”

    “哈哈哈,”颜元初笑了起来,“非



第190章 沈家
    颜元初刚催了英王去忠顺府拜见燕国公主,忠顺府就传出了一个好消息。徐铮的夫人丁岚,腊月十三得了个千金。

    自从娶了丁岚,徐铮在兵部也谋了个员外郎的差事。承恩公府撮合丁家和忠顺府,自然也乐意看见徐铮仕途顺利。

    徐家有爵位有身份,而丁家虽然是中层武将,日后却很有前途。

    丁家父子扎根宣府,离京城不过两百里的距离,一样的守备,在京郊是一个身份,在边疆又是一个身份。丁家在宣府有多重要,自然不言而喻了。

    而且,丁岚的父亲丁峰,已经得了内部的批文,过了年,就要升任宣府守备了。一时间,年关将近,丁家却是双喜临门。

    嫁入高门的女儿得了个孩子,虽然是个外孙女,可丁岚毕竟还年轻,出嫁当年就开花结果,自然也是一件喜事。而丁峰的升职,更让丁家人喜上眉梢。

    这不,刚得了丁岚喜得千金的消息,丁家人就纷纷上门了。长嫂温氏陪了丁岚的母亲黄氏,一早就来忠顺府守着了。

    黄氏出身普通,却有个慧眼识英才的父亲。初见丁峰,黄氏的父亲就看好他,后来还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丁峰。

    丁峰也不负众望,从小小的八品武官做起,直到现在的四品指挥佥事。都说四品和三品之间有条看不见的鸿沟,可丁峰却顺风顺水,一路上升。过了年,眼看着就要升宣府守备了。

    大楚九边九镇,各处的事务,主要有守备负责。守备之上有总兵,总兵之上有总督。若是做到总督,就相当于一个地方的土皇帝了。
1...3031323334...1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