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如意枝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翠锦

    太子是皇后嫡子,出身高贵不说,连他这个太子的位置,都来的十分水到渠成,毫不费力。

    对于这样的太子来说,他的阵营多一个白梓轩不多,少一个白梓轩不少。毕竟,丰城侯府,现在真的算不上什么,不过是个破落的勋贵人家。祖孙三代,只有祖父白望南,勉强在史书上留了名字。

    可对太子周玟来说,镇国公府的谢家子弟,就有价值的多了。

    太子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如果没有大过错,安安稳稳继位,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文官们一向拥护正统嫡出,所以,太子阵营,并不缺文官站队。

    只是,武将一系,太子和邓家手里,就一直没什么人马。邓太后嫁给太宗皇帝的时候,太宗和太祖还是阳和卫的守将,邓太后一家,也不过是个千户。

    之后太祖一路发迹,手下攥了一些兵力,就得了贺家河间王的青眼,把女儿贺皇后嫁给了太祖。

    本来,河间王想把太祖的兵力收为己用,谁知,自己反而被太祖所用。最后贺家大梁的天下,落到了大楚太祖手里,改姓为周。

    太祖开国之后,没过多久就去世了。贺皇后成了贺太后,扶植太宗上位,把大楚的天下牢牢地握在贺家的手里。

    这么些年,邓家一直没什么起色。即使太宗登基做了皇帝,邓家也只沿袭旧制,得了个承恩侯的封号。只有爵位,没有封地,一家子就靠着些俸禄,在京城勉强为生。

    即使贺太后去世了,太宗也开始清算贺家势力了,邓家仍旧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毕竟,当时夺嫡争位的皇子,实在不少。

    而现在的肃宗,当时只是个嫡出的三皇子,处处谨慎,战战兢兢地直到册立太子。这几十年间,邓家一直没有得意的机会。




第182章 彷徨
    白梓轩满怀热情地来英王府赴宴,也如愿见着了太子周玟。只是,事情的发展轨迹,却和他想象的不怎么一样。

    对太子周玟来说,丰城侯这样的人家,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他对白梓轩的态度,自然算不上热络。

    白梓轩是个能伸能屈的人,并不在乎别人的态度好坏。可太子的态度,却摆明了他和邓家的观点,白家于他们可有可无。

    即使白梓轩紧跟太子脚步,牢牢站在太子阵营,即使太子继位,白家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白梓轩是个十分实际的聪明人,这么一笔糊涂账,他自然不愿意。投入远远超过回报,这样的从龙之功,白梓轩一点儿也不想要。

    所以,谢石安醒来的时候,就看见窗外游廊上坐着个白梓轩,正对着戏台发呆。白梓轩虽然年少,却一向举止有度,很少露出这么彷徨的表情。

    前世,白梓轩就是英王的人,只是一直跟在太子左右。不知道的人,都以为白梓轩是太子一系的人。等到英王带兵进京的时候,众人才知道,太子身边的白梓轩,竟然一早就投了英王。

    谢石安十分清楚白梓轩的为人,这人做事务实,为人精明,不可能临时倒戈。反而像是一早就安排好的,潜伏在京城为英王做事。毕竟,这样的从龙之功,远远超出陪着太子周玟,一路顺顺利利地继位。

    看见白梓轩百无聊赖地坐着,谢石安马上就猜到了,白梓轩对太子很失望,对依靠太子也不抱什么期冀了。眼下,就缺一个契机,白梓轩就会改投英王了。

    谢石安重活一次,只打算改变镇国公府的命运,倒是不在乎英王登基,还是太子登基。

    按理说,太子的个性,适合在和平年代做个守成之君。眼下大楚已经传到第三代肃宗手里,没有意外的话,传到太子手里,应该是个太平盛世。

    只是肃宗晚年多疑,又好猜忌,对那批跟着太祖打天下的老臣下手太过狠辣。皇子之间又势均力敌,彼此争斗不歇。

    肃宗去世前的几年,天灾不断,所以才被英王钻了空子,夺了太子周玟的天下。而这些事情,并不单独存在,很多事情都彼此牵扯,一件事,引出另外一件事。

    谢石安自问,没有那个本事,扭转所有事情的发展轨迹。他所能做的,也只有努力保住镇国公府而已。

    戏台上轰轰烈烈唱着霸王别姬,谢石安循着游廊漫行,突然就看见祭酒陈易的孙子陈奇可了。

    谢石安是镇国公府的子弟,按理,武将勋贵人家出身的孩子,跟文官人家的孩子,并不熟悉。

    可谢石安的外祖父傅广雅,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文人,从翰林一直做到内阁大学士,虽然没有希望做到首辅,在朝中也算举足轻重了。

    谢石安自小跟着外祖父读书,来往的文人甚多,国子监的祭酒,自然也是傅家常客。陈易常去傅家,谢石安也曾请教过他,一来一往,谢石安对陈家的事情,也有些了解。至于陈奇可,谢石安说不上熟悉,却也认得。

    再一看,陈奇可身边,还跟了几个太子一系,文官家庭的少年子弟。谢石安心里,也就明白了几分,看来,陈易已经站到了太子阵营。

    不知道,他的外祖父傅广雅,会做什么选择。毕竟内阁大学士在朝中,影响力巨大,太子没道理不去争取。

    看见陈奇可,谢石安倒是想起诡异消失的徐婉如了。前世,忠顺府的大小姐徐婉



第183章 谢二
    “这事,多半是厌恶潘知远的人胡乱说的,”谢石安一笑了之,“谣言之语,陈兄可当不得真。”

    谢石安前世,就拜在潘知远的大师兄唐知非门下,他的心里,自然有些维护师门。即使他不赞同潘知远的所作所为,言语之间,还是维护居多。

    徐婉如莫名其妙失踪,这事谢石安一早就得了消息,很可能落到潘知远手里了。至于潘知远和徐家,还有朱自恒是怎么商量的,谢石安并不清楚。只是,多少也能才个七八分出来。

    有了这么一个背景,谢石安自然不会给潘知远脸上抹黑,多少,还得为唐知非留点面子。

    “哦”陈奇可还是不信,“那潘知远好美色可是出了名的,徐家那大小姐……”

    “你也见过她”谢石安越发好奇了,陈奇可和徐婉如若是青梅竹马,那当年的逼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莫非,是陈奇可为了投靠英王,编造的什么借口不成。

    可是,陈奇可当年婚后,的确飞速纳了个贵妾,有儿有女,跟徐婉如关系恶劣,也是京城众人皆知的事情。怎么到了这一世,陈奇可言语之间,对徐婉如十分关心呢。

    “见过一面,”陈奇可点点头,“她外祖一家,和我们的一家远亲住的很近。”

    苏家攀附陈家的事,陈奇可不好多说,苏夫人和陈易的妻子攀了亲,两家才当亲友来往起来的。

    “哦,”谢石安点点头,越发肯定陈奇可和徐婉如是青梅竹马了。再想到前世陈奇可请旨休妻的事,谢石安对陈奇可其人,突然鄙夷起来了。明明有感情基础的,却因为忠顺府灭门,就请旨休妻,真不是个东西。

    谢石安心中鄙夷,脸上却越发亲切起来了。只是,心里却暗暗为徐婉如不值得,京城美人无数,前世最光彩照人的,却是这个结局惨淡的徐婉如。为了这么个陈奇可,真不值得。

    两人正说着,醉酒的谢二谢籁鸣也醒了,喝了内侍送去的醒酒汤,扶着小厮的手,来找谢三谢石安了。

    谢家四个兄弟,长房谢楠膝下的两个居长,谢大谢古蟾已经出发去了北疆。因为是长房长子,谢古蟾为人谨慎,虽然是武将世家的子弟,身上却有一股子儒将的冷静。可长房的次子,也就是谢二谢籁鸣,却跟兄长完全不同。

    谢籁鸣为人逞强斗狠,快意恩仇,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爱好习惯,都和沙场见血的老将相似。爱美酒,好美人,做事只讲痛快与否,绝对不会多想一下。

    三思而后行的古话,对谢籁鸣来说,真的只是痴人说梦的一句空话。这样的性格,再加上出色的骑射,倒是彻头彻尾像个武将世家的子弟。

    长房谢楠为人谨慎,对次子如此快意恩仇的性格十分看不顺眼。可他再怎么看不顺眼,也拦不住家里老头子偏爱次子谢籁鸣。

    镇国公谢克定的为人,就和谢籁鸣一模一样,两人除去年纪,连外貌都像的出奇。所以,镇国公谢克定虽然远在北疆,可对京城的几个孙子,最重视的,就是这个谢二谢籁鸣。原因无他,就是谢籁鸣太像他自己了。

    谢克定活到天命之年,自然知道,自己的性格有什么不足,可他吃了许多亏,仍旧觉得自己这样最为痛快。反而对自己生的两个儿子,诸多看不过眼。

    长房谢楠太过谨慎,即使去了北疆,也不像个带兵夜战,兵刃见血的武将,反而像个运筹帷幄之中的军师。



第184章 冬天
    听了颜元初的话,谢籁鸣就低头看谢石安,“哦,三郎,你与哥哥我说说看,这什么酒,好有力气!”

    “高唐县的冷泉香,”谢石安想了想,问颜元初,“你们特意去了高唐县吗”

    “不不不,”颜元初笑着摆手,“是王爷回京的时候,特意带回来孝敬太后太妃和皇上的。这不,大家都觉得好,就留了几坛子。今日筵席又不够,往梨花白里一调,风味倒是与众不同的很。”

    谢籁鸣频频点头,“这到是个巧宗,梨花白原来的味道,太过浅显,这么一调,倒是多了些厚重感。”

    “谢二公子说的有理,”颜元初一旁陪笑,心里却有些嘀咕,谢家子弟来了三个。谢二只顾着吃酒睡觉看美人,谢三滑不留手还一问三不知,谢四又专心跟着太子不放,哪一个,似乎都不可能。

    说到酒,谢二又扯了谢三,说要去外面再吃几杯,两兄弟拉拉扯扯,一会儿就出去了。

    英王从花厅里出来,正看见谢三他们离去,颜元初抛了个眼神,英王就跟着他,往书房去了。

    “今日的事,”英王问,“颜先生怎么看呢”

    “不急于一时,”颜元初微微一笑,“眼下王爷不过是个闲散皇亲,手里没有资本,谁会投靠我们。要让那些观望的人站队,总得手里有些人手。”

    “那……”英王欲言又止,“那今天这些人呢。”

    “这些人,”颜元初笑,“王爷不用太过担心,里面倒是有几个可用之材。”

    “你是说,”英王问,“谢家的几个”

    颜元初摇摇头,“谢家眼下不会站队,他们不站到太子那一边,就是最好的事情了。”

    “太子”英王说,“镇国公一早就说了,他不站队,要忠心,也只忠于皇兄一人。”

    “嗯,”颜元初点点头,“今天看来,谢家的人,心思并不一样。谢四对太子,可十分热乎。倒是谢三,一直不冷不热,很有距离。”

    “谢二也是如此,”英王说,“我还以为,他就一个莽夫,没想到,倒是粗中有细,并不一味鲁莽。”

    颜元初点点头,说,“谢家的事,王爷暂时先不用考虑,若是他们跟太子走近了,到时候再行动不迟。”

    “那么,颜先生看上那几个了”英王又问。

    颜元初凑到英王耳边,轻声说,“白梓轩。”

    “丰城侯世子白梓轩”英王吃了一惊,“丰城侯府眼下可没落的很了。”

    “正因为没落,他们才比别人更渴望机会。”颜元初扫了一眼英王,手指在桌上微微敲了一下,“很明显,太子看不上他们白家,白家这个世子,也没看上太子。这个白梓轩,倒是一个人才,务实,精明,又野心勃勃。”

    当然,最关键的,就是野心勃勃。白家已经没落,白梓轩要想重整门楣,总得做出些大事情。

    跟着太子,扶植他继位,这样的功劳,先且别说能不能落到白梓轩头上。即使落到他的头上了,大家一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功绩了,又如何振兴门楣呢。

    所以,白梓轩需要的,就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机会。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扶植一个没机会登基的皇子上位呢。

    所以,颜元初稍微试探了一下白梓轩,心里就跟明镜似的了。只是,眼下还不是出手的机会,只有时机到了,这枚棋子才会如英王所愿那样行动。

    英王邀了京城勋贵子弟游玩赏雪,闹了一天。直到深夜,众人才骑马的骑马



第185章 愤怒
    “王爷,”那陆嬷嬷半耷拉着眼睛,似是恭敬,却有些咄咄逼人地问,“太妃赏的人,您看,安置在哪里比较合适”

    英王还没坐稳,听见陆嬷嬷的话,脸色越发差劲了。颜元初进了书房,赶紧打岔了,“王爷,今天风雪交加,您这一路回来,没遇上什么事吧。听说兵马司东边的胡同,今儿可冻结实了。”

    英王勉强点点头,“还好,我们从西边转了一个弯,从枣林胡同回来的。”

    陆嬷嬷还想催问,颜元初看了她一眼,说,“王爷这才回来,嬷嬷着什么急。府里后院的事,太后和太妃全权交给嬷嬷了,不过两个宫人,您看着安排就是。”

    陆嬷嬷得了这话,嘴角微微一笑,只是也不言语,抬头去看英王。英王点点头,陆嬷嬷就下去了。

    她一走,英王抓了万胜递过来的茶碗,就要往地上砸。万胜眼明手快,知道这茶碗要是落地了,王府里的眼线,就会把这事告诉宫里。

    所以,英王的茶碗还没落地,万胜就已经给接着了。只是茶水滚烫,万胜被烫的够呛,一只手抓了茶碗,一只手扯着袖子,十分狼狈。

    颜元初一改先前恭谨小心的长史模样,自己拉扯了一把椅子坐下。

    “王爷,不过两个宫人,你府上的眼线多的去了,虱子多了不痒,哪里还差这两个人,着什么急呢”颜元初淡淡地调侃。

    “你!”英王去宫里探望邓太后和方太妃,却被邓太后塞了两个美貌宫人,说是做事仔细,为人温柔,正好照顾他的起居。

    按理,皇子十四五岁出宫开府,出宫之前,长辈会给几个宫人,教导人事。只是英王这皇子有些尴尬,他才十二岁的时候,父亲太宗就驾崩了。

    等他的皇兄肃宗登基了,英王这个幺弟再住宫里就不合适了。所以,他年纪轻轻就出宫开府了。

    方太妃自然盼着英王好,希望他做个永久太平的富贵王爷。等英王日后就藩了,方太妃这个养母,也好跟着一起去藩地做个老太妃,享享儿孙的福。

    只是,邓太后这个嫡母,总想钳制方太妃和英王两人。本来,英王出宫的时候,方太妃也可以跟着出宫同住。毕竟,英王年少,一个人在宫外住着,确实没有人照顾他,方太妃如果同去,于情于理都十分合适。

    但是方太妃的表姐邓太后,却不怎么愿意。她夹着尾巴,做了许多年忍气吞声的皇后,这会儿贺家势力尽除不说,和肃宗争夺皇位的几个皇子,非死即伤,邓家总算是熬出头了。

    人到高处会想更高,手中的权力越多,心里的想法就越多。邓太后也不例外,她的侄女做了肃宗的皇后,可后宫的权力,邓太后一丝都没放弃。

    至于方太妃这个表妹,邓太后自然希望她在自己身边跟着,凑个趣,解个闷什么的。所以,英王出宫,方太妃虽然也有出宫的想法,却明白邓太后不会同意,因此,出宫的事,就此不了了之了。
1...2930313233...1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