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枝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翠锦
“这么说,丁循是假公济私了”王锦鹏皱起了眉头。若是如此,这事可就不怎么好办了。
大楚有九边九镇,可是朝廷只在三边和北疆设有总督一职。总督既管当地军事,也管治下几个州府的政事。在地方上来说,总督就是一地的土皇帝,天高皇帝远,日子过的极其舒服。
三边总督原是信国公郭义春,只是郭义春已经七十岁了,这职位也就成了一个虚职。信国公府又陷入庶长子和嫡子之间的内耗,根本无心无力去管三边的事情。
之后,信国公的旧部吕安国成了山西大同的守备,而陕甘则到了靖远将军府萧家的手里。宣府的守备丁峰,更是和信国公府毫无关系,只是肃宗个人的亲信而已。
北疆一地,自来都是镇国公谢家的地盘。封不封谢家做总督,都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所以,北疆的总督一职,众人都没怎么放在心上。
其实,这个北疆总督一职,也是由镇国公谢克宽兼任。而今谢克宽已经告老回京,这北疆的总督,也成了一个虚职。
此外,别地边防卫所,并没什么总督。
只是肃宗最近,有些想在大同和宣府两地,设立一个大宣总督,用来对抗北疆谢家和陕甘一带的靖远将军府。倒不是这两地让肃宗不踏实了,而是自古皇帝多疑,能分散一部分谢家和萧家的势力,对肃宗来说,总是利大于弊的。
所以,设立大宣总督,对肃宗来说,是件不错的事情。只是让谁去做大宣总督,肃宗还没合适的人选。
宣府守备丁峰虽然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人,可丁峰独木难支,不知道能否撑起大宣总督的位置。
肃宗有了这么一个想法,宣府的丁家和大同的吕安国,自然都要行动起来了。这丁循唱的一出戏,多半就跟大宣总督的事情有关。
王锦秋说破了这一点,王锦鹏就有些恼火起来了,“你若是知道丁循的来意,为何不给我提前打个招呼呢。”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王锦秋笑的意味深长,“若是兄长不允,丁循说不定要在承恩公那里告上一状。若是兄长允了,却要同去,丁循说不定调转矛头,却去了别处。只有给了丁循他想要的,然后偷偷跟去,才是万全之策。”
王锦鹏的怒气,倒是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自从王锦秋来了京城,许多地方,都十分有用。
“哎,我性子急躁了一些,幸亏有你帮我看着。”王锦鹏倒是说的实在,对王锦秋也夸奖有加。
王锦秋笑着摆摆手,“还是等事成之后,兄长再道谢不迟。”
王锦秋进京,自然也想博一个加官进爵,封妻荫子。只有王锦鹏混的好了,他才能出人头地,眼下只是互惠互利罢了。
王锦鹏跟王锦秋商量好丁循的事情,就派了手下,去偷偷盯着五城兵马司了。
忙好一天的事情,王锦鹏出了衙门,牵了马,就往承恩公府去了。邓家要祭拜祖先,喊了他去一起商量。想来,多是用到什么人手,封锁什么道路的事情。
这些琐事,对锦衣卫的指挥使来说,只是吹灰之力。承恩公的爵位虽然高高在上,可手中实在没有什么权力。做事还得处处去卖人情,并不轻松。
而肃宗对王锦鹏替邓家帮忙的琐事,倒是并不介意。毕竟,邓家也是他的外家。若是邓家太没面子,他这个皇帝,还有宫里的邓太后
第279章 野心
王锦鹏的感觉并没有出错,邓如光的确不是一个坏人。或者说,邓如光的确没什么太大的野心。他唯一希望的,就是他们邓家,再出一位皇后。
现在的皇帝肃宗是他们邓家的外孙,现在的太子也是他们邓家的血脉,邓如光而今只希望,自己的孙女邓洁,能够嫁给太子,日后也做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
只是这一点,在许多人看来,就是野心勃勃了。
肃宗当年娶邓皇后的时候,是因为邓太后要在太宗和贺皇贵妃面前装弱装目光短浅,所以才给三皇子定了娘家的侄女为妻。
肃宗当时年幼,只知道自己将来要娶这个表妹,其他的也一无所知。当时的肃宗,还不知道,自己以后是否会做皇帝。
后来贺皇贵妃倒台,肃宗又被太宗立了太子,心绪就有些不一样了。他也想扩大自己的支持圈,邓家已经是他外家,不需要再娶一个邓家的姑娘了。
只是这个想法刚冒出头,就被太宗皇帝给敲打了。所有的皇帝都畏惧自己的太子,而这个,也是太子不能久做的道理所在。倒不是这个位置有多难做,而是皇帝的疑心,是谁都没法打消的。闪舞
太宗看出肃宗的野心,就找了个机会,言语敲打了几句。肃宗被父亲一吓,再不敢悔婚,婚期一到,就乖乖地娶了邓氏。
毕竟,他已经是太子了,只有皇帝能够决定他的未来,妻子的家室背景虽然有用,可眼下远水救不了近火,总得讨好了太宗再说。
所以,肃宗对自己和邓氏的婚事,并不怎么满意。他总觉得,自己还有别的选择,皇后明明可以娶个高门贵女,而不是外祖家的表妹。
这一点,邓太后也很清楚,所以才有了后宫里选侧妃的一幕。偏偏肃宗看中的朱念心,进了忠顺侯徐铮的眼睛。而徐铮被燕国公主宠的,自己看上的东西,一定要入手。
朱念心就这么嫁去了徐家,肃宗心头,得不到的,就成了最好的。当时他为了不背上一个贪图美色的名声,放弃了和徐铮相争。谁知道,朱念心在忠顺府过的,也不顺心。
有了自己跟邓皇后并不圆满的婚姻在前,肃宗对自己的太子是否要娶邓家女,并不上心。邓家已经足够荣耀了,出了一个太后一个皇后,不需要再出一个皇后,来保证他们的地位了。闪舞日后太子继位,也会看护邓家。
所以邓如光想把孙女邓洁塞给太子的做法,只有邓太后是满心愿意的。连邓皇后,也不见得愿意。原因也很简单,邓家是太子的外家,无论如何,邓家必定要站在太子身后,支持他的决定,支持他的发展。
可是太子若想坐稳这个位置,需要更多更强大的人,去支持他。光一个外戚承恩公邓家,那是远远不够的。
邓皇后亲眼见过肃宗的上位过程,那个真叫险象环生。若不是贺皇贵妃一系倒台,肃宗成了最年长又是皇后嫡出的皇子,这皇位不见得能够轮得到他。
而且,他们婚姻里面,肃宗也曾经表达过几次对邓家非要结亲的不满。他觉得,自己若是能娶一个家室更好的皇后,说不定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肃宗说的时候,邓皇后自然是伤心的。可等她回过头来想一想,若是太子也处在肃宗的位置上,邓皇后就开始替自己的儿子考虑了。果然,还是得给太子找一个强大的妻族啊。
所以,这后宫里面,愿意跟邓家结亲的,只有邓太后了。邓如光跟姐姐邓太后有商有量,就想把孙女邓洁嫁给太
第280章 求旨
得了承恩公的话,王锦鹏自然要把这事告知宫里的肃宗。肃宗听了邓如光的话,知道他让太子祭奠太后生父是假,让太子亲近邓家才是真的。
肃宗正犹豫呢,毕竟邓如光找的借口十分体面,只说替太后尽孝。太后的生父德英公整寿,太后体弱多病又久居后宫,她的孙子去替太后祭奠,再合适不过了。
到底,该找个什么借口拒绝了此事呢肃宗正琢磨着,邓皇后却来求见了。
他们夫妻,结婚的时候,正是肃宗当了太子开始有些悔意的时候。肃宗不满邓家的做法,邓皇后却也觉得,肃宗是过河拆桥,没有仁君之范。
两人彼此都生了芥蒂,可邓皇后毕竟是被动的一方,生了太子之后,占了中宫皇后的位置,只求儿子以后能继承大统,对肃宗那些莺莺燕燕,也一概无视了。
素日里,邓皇后只在邓太后宫里朝夕陪伴,日夜尽孝,淡的就像不存在一样。尽管邓太后退居慈宁宫,把六宫的权力交给了邓皇后。可是邓皇后丝毫不取,就像一个中转站一样运行,无论什么,事无大全都问过邓太后。就这一点,邓太后对这个侄女,是十分满意的。
可是,肃宗对这一点,却越发恼火起来了。他本来就想夺了邓太后的权力,让母亲颐养天年,别整天指手画脚,想干预他的朝政。
可偏偏这个皇后太过软弱,手里拿着权,却一股脑儿地全往慈宁宫送。可是再一想,肃宗也明白过来了,在邓皇后眼里,唯一的靠山就是邓太后,而不是他这个结发夫君。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肃宗心里越发生气。可邓皇后做事也有依据,一个孝字,就能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肃宗也奈何不了她。两人之间,就越发淡漠了。
邓皇后跟肃宗之间的关系虽然冷淡,却事婆母至孝,对六宫妃嫔也一视同仁,没有挑刺没有打压。在百官看来,这样的皇后,倒是算得上母仪天下。
肃宗就算不满,也没有任何名头,去动自己这个结发妻子。更何况,太子今年已经二十岁了。到了弱冠之年,又在太子的位置上坐了这么久,这样的继承人,已经根深枝茂了。为了太子,肃宗自然也不会去动邓皇后了。
所以,邓皇后突然来找肃宗,肃宗倒是有些吃惊的,赶紧让魏明把皇后请了进来。
邓皇后一进书房,就给肃宗行了大礼,夫妻之间,生疏至此,倒也算得上一件可笑之事了。闪舞
行好礼,邓皇后脱口而出就是一句,“皇上,别让太子去给德英公祭奠。”
肃宗一愣,他虽然也不愿意太子娶个邓家的女儿,可邓皇后这么反对,他就得问个清楚了。
“德英公是朕的外公,虽然是外姓,太子去祭奠他,于情于理也说的过去啊。”肃宗开始了打哈哈。
邓皇后听了,突然落泪,跪在地上,猛地磕了三个头,说道,“若是太子这次去了,母后的懿旨就能跟着下去了。”
邓皇后说的懿旨,就是邓太后给太子和邓洁赐婚的懿旨。这道懿旨,很多年以前就在商量了,只因邓皇后一直暗中阻拦,肃宗的态度不明,所以才一直拖延至今。
肃宗跟邓太后周旋了这么多年,对自己母亲的短视和贪心,也是看得一清二楚了。他对邓皇后虽然有所不满,却也知道,邓皇后跟自己的母亲不一样,她只为太子的利益着想,心思并不贪。
肃宗沉吟了一会儿,邓皇后却哭的满脸是泪,“皇上,你我夫妻一场,只得这么一个孩子。别的事情,臣妾也不强求,可太子的婚事上面,还请皇上慎重考虑。”
肃宗和邓皇后的想法,其实是差不多
第281章 兄弟
第282章 寒食
明日就是清明节了,这京城的雨,却越下越大,滂沱的,一点儿也不像清明的细雨绵绵了。
城外的官道上面,还有几辆马车,正在赶着路。夜色漆黑,只听见马蹄在路上踩踏的声音,还有车轮的轱辘声,伴着氤氲的水汽,真是一个寒意入骨的初春。
突然,有人惊呼了一声,勒住了带头的车马。就听见车轮在地上摩擦拉扯的声音,一阵纷乱之后,车队倒是停了下来。
“怎么了马岱”有人下了马车,前去查看。
“明忠,无事,就是马有失蹄,带着马车踩空了。”马岱一边回答,一边查看车马里面的人,“三公子,您可有什么地方磕着了”
这车马里面坐的,正是赶回京城的英王。自从收到颜元初送来的消息,英王就日夜兼程,飞速赶回京城。毕竟,肃宗都开口了,要让他这个十三弟,代表自己去给邓家的德英公祭祀,英王自然马虎不得。
只是,方太妃也把邓太后,邓皇后以及肃宗之间的明争暗斗,告诉了英王。按照方太妃的意思,人家母子之间的暗斗,英王就别参合了。
可是,英王也有他的不得已,肃宗和邓太后之间如果只能选一个人,英王必定要站肃宗。所以,这次的事情,英王毫不犹豫地选了皇兄。
“马岱,”英王问赶车的侍卫,“这车还能赶路不”
马岱是肃宗派来照顾英王的锦衣卫,虽说做了英王的侍卫,其实,却是肃宗的耳目。为了让兄长放心,英王的贴身防卫事务,全部交给了马岱。连他自己原来的贴身侍卫,明忠和明诚,都要靠边站了。
这会儿英王坐的马车出事,马岱也十分自责。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听说英王赶回京城的消息,故意设下了陷阱。
马岱一边自责,一边琢磨会是谁下的套子。出门在外,他们一向掩饰身份,英王只装作寻常富贵人家的三公子,而其他人等,也只是他的镖师和仆从。
只是明忠却等的有些不耐烦了,从后面的车马上下来,扶着英王坐到了放杂物的车马上去。
这次回京,英王带了许多洛阳的土产玩物,想给邓太后和方太妃赏玩,所以赶路回京的车马,就多出了几辆。
“三公子,这雨越发大了,”马岱擦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庄子说,“那边有些灯火,想来也有人家居住。这雨这么大,若是再出个岔子,只怕小的没法和王统领交代。三公子,要不我们先避避雨。等雨小一些了,再赶路不迟。”
自从马岱来了英王这边,很多事情,英王都不再拿主意,只让马岱决定就是了。马岱做过几次主,越发没把英王放在眼里了。这会儿想走就走,想停就停。
虽然这夜色深沉,大雨滔天,可车队里的主人,还是只有英王一个人。是走是停,总该问过英王才是。
所以明诚听了马岱的话,脸上就有些愠色。只是,明忠轻轻拍了下他的肩膀,示意众人听马岱的意思行事。
马岱见众人都不反对,英王也坐在车上不说话,就带了车队,往东南边的庄子去了。英王车队里的人,好几个都是马岱从锦衣卫里挑出来的好手。对着滂沱大雨他们没有法子,可若是到了人群里面,这些好手绝对能保英王平安。
所以,英王也没反对,示意众人按马岱的意思行事。只是,这马车为何会出事,英王的心里,却十分清楚。
这些年,他在洛阳住了几年,一早就把贺家剩下的残余势力,全部笼络到自己旗下了。等肃宗建立锦衣卫,再派人来监视自己的时候,英王的伪装已经彻底完成。
第283章 夜雨
一赶路英王就各种喊累喊苦,到了肃宗跟前邀功的时候,却能把一分辛苦说成三百分,倒是也长了一张巧嘴。闪舞
马岱在前头,听着后面马车的动静,就见英王咋咋呼呼,像个二世祖一样高声抱怨,行路辛苦,热汤水都没得用。
明诚一边听着主子发牢骚,一边压低声音说,“王爷,前面就是吕安邦的庄子了,看门口的灯火信号,颜长史已经派人进庄了。”
“好,”英王言简意赅,快速问道,“这背后的人,究竟是谁,颜长史可有消息”
颜元初和蒋宇成初跟英王的时候,英王对他们两人,并不十分信任。可这七年以来,就是依靠这两人的努力,英王才有机会脱离京城,继而掌握贺家剩下的势力,慢慢成长。
此时的英王,和七年前犹犹豫豫,不知道该信谁的少年,已经大不一样了。眼下的英王,手中已经握着相当多的兵将财富,还有朝中向着贺家的官员。或许,他手中的权势,若是运用得当,已经能够逐鹿中原了。
手中有了权势,英王的眼神,已经带了上位者的威严,他这么一问,明诚赶紧回答,“暂时还没消息,王爷还得小心行事。闪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