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宝妆成
“是不是去年国庆游行那个”
豁然大悟,的确是。
那个华清的仪仗队员,停顿了3秒的特写镜头,事后掌机的同志好悬没挨处分。
幸好上面的领导没说什么,整个舆论也是好的,都以为是电视台故意捕捉的特写镜头,青春漂亮,干净有活力,给人正面积极的印象。
直播就容易出各种问题,录播就没那么多顾忌。
好看精神的女学生为什么不能多拍两个镜头回台里领导要有意见再剪掉呗。直到学生们拿着准考证进入考场,摄像机才关掉。
“刚才那个女生,是华清的吧”
“是,不知道能不能进入口试环节,她要上电视效果肯定好,一些观众瞧着会眼熟。”
人也很优秀,不仅有脸蛋,还有脑子。
仪仗队能参加,英语竞赛人家能杀到决赛,智商是没啥好怀疑的了。电视台也不容易,节目要有看点,肯定得照顾下观众的情绪,那同样是参加英语竞赛的大学生,谁不想看个赏心悦目的
**的升旗兵,选的都是五官端正的呢!
希望英语竞赛精彩点,台里还派了个主持人来,就怕教育部的领导们会把容易出彩的口试环节搞得干巴巴无趣。有个经验丰富的主持人调动气氛,效果才会好。
还得安排
观众配合鼓掌,为了配合教育宣传,电视台也很尽心,这次拍摄筹备的时间不短,包括口试环节要怎么拍才有看点,和主办的部门都反复沟通过。
“对了,中午还得和部里的领导吃饭,现在赶紧多拍点镜头。”
摄制组的其他人纷纷点头,大家扛着机器从考场外面走过,拍了学生们奋笔疾书的画面。这些镜头都很有意思,有的人表情轻松,有的人满脸严肃,特别是进入口试环节的20名同学,把他们笔试的镜头翻出来一对比,节目效果就出来啦。
200个学生,被分在
631:走后门的夏同学(1更)
詹科长偷偷想翻白眼。
英语竞赛的事,根本不归王广平管,前些天闹得笑话还不够大家看么。
高教司一口气接到四所大学的投诉,司长都快把自己的头发揪光了,王广平这才老实多久啊,又想抢功劳还是怎么的
詹科长就冷眼瞧着王广平接管了整个局面,礼贤下士和摄制组的人亲热,不知道要耍什么花样。
当一个人不要脸,偏偏还是上级时,就很不好对付。
詹爱群身边坐着的就是徐国璋老师。
老人家没理会这满堂的热闹,慢慢的夹菜吃,詹爱群将一盘软糯的炖肘子往徐老师面前端:
“您老受累了。”
徐国璋咽下嘴里的食物才摇头:
“小詹同志,这种竞赛是好事,我愿意多受累几次。”
竞赛就有输有赢,徐国璋不是觉得这样的输赢有意思,而是竞赛能带来正面效应。老爷子从1949年起就在外国语学院执教,70高龄依然在教育一线,81年的时候徐国璋就成了博士生导师……愿意当英语竞赛的评委,也想有更多的人了解英语,对英语产生兴趣。
竞赛嘛总有个输赢奖励,教育部还会送优胜者去国外当交换生,徐教授自己就曾留学英国,年轻人多出去走走是有利的,开阔视野和胸襟,人生那么长,说不准有多少磨难,胸襟开阔的更能扛过!
詹爱群给他端肘子,徐教授也没拒绝。
王司长招待完摄制组的,又掉转头来捧徐国璋。
等詹爱群出去结账的时候,王司长端起酒杯:
“我最后敬大家一杯,诸位都辛苦了。”
“王司长太客气了。”
王司长一杯酒先干为敬,脸色都憋红了,似有什么难言之隐。
有眼色机灵的就问王司长,再三劝说,王司长才为难道:“家里有个小辈,进入了决赛,不知道能不能闯入口试环节。”
包厢里有一瞬间的寂静。
王司长的热情相待,陡然就有了解释。
这次竞赛的所有评委都在包厢里坐着,包括电视台派的主持人。
王广平的话让大家挺尴尬,走后门也太理直气壮了!
这种事,私下里和重要人士打招呼就罢了,让小鱼小虾都听见,不太好吧是为了家里的小辈失了分寸,还是王司长办事儿就是这么不讲究
评委都各有想法,一顿好好的饭菜连滋味都变了。
王广平好像毫无知觉,“这家里的小辈要更进步,大人还不能放松帮助,实在是惭愧。”
徐教授擦擦嘴,“王司长家的晚辈,肯定很优秀,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徐老这是
“姓夏,华清大学的……”
华清大学一共就4个人进入决赛,既姓夏,这走后门的就好找了。
在座之人各有心思,嘴上都嗯嗯哈哈应付着王广平。很多人内心其实是反感的,走后门的多占一个名额,就要挤掉一个真正有实力的学生。
王司长都当着众人说了,估计这学生的笔试部分也是“有备而来”,进入到口试环节是十拿九稳的。
拿个前20强还不满足,最差都是二等奖,这是要奔着拿特等奖去的
太贪心了吧。
詹爱群结账回来,发现包厢里的气氛有点尴尬,她颇是疑惑:
“这是……”
“詹科长,王司长,我们摄制组要先回学校了,还要拍一拍阅卷结束后的镜头。”
摄制组的先告辞,王广平站起来送到门口,“那就拜托各位了。”
王广平把一个信封往摄影师兜里塞,摄影师往前快走一步就挣脱了:“您太客气了,不用不用。”
媒体有点辛苦费么也常见,像这样公然给的就太嚣张了。
詹爱群的角度看不见王广平的动作,她就觉得气氛很怪,再和徐国璋说话吧,徐教授的态度也颇为冷淡。刚才还叫小詹,现在就变成了詹科长。
出去结账的功
632:如鲠在喉(2更)
人的观感受主观意思的影响。
有好感的时候,那是青春活力的漂亮。
没好感了,瞧着夏晓兰那娇滴滴的样子,还挺烦的。
“总不会真的该她拿奖吧”
年轻同志还没被磨平棱角,对这种走后门的事愤愤不平。
“嘘!别到处说,几个评委的口碑都很好,王司长这样搞,谁能不反感”
说不定就起了反效果。
像徐国璋教授那样的人,眼睛里不能揉沙子,能允许这样的考生拿奖
摄制组年纪大点的同志不由打了个寒颤。
他一时之间竟不能确定那位王司长的用意……如果夏晓兰被确定为作弊,这事儿闹出来可是个大丑闻!真为了家里的小辈好,要走后门也该低调吧,仗着是高教司的领导,真是有点嚣张啊。
老同志就是有经验,王广平的“拜托”,引起了评委们的反感。
像徐教授这样的老资格,连批斗不怕,何况是高教司的副司长。人生七十古来稀,他还能活多久都不确定,无所谓事业上是否上升。作为京城外国语学院的第一批博导,70岁的徐教授也没有更大的追求了。
回到学校,徐国璋就让人把前20名的试卷拿来。
这里是徐国璋的主场,阅卷组都是徐国璋的后辈,他要看试卷很容易。
其他两个评委跟着徐国璋一起,把夏晓兰的卷子翻了出来。
“徐老,这位学生是华清的。”
那就没找错。
徐国璋仔细查看着夏晓兰的卷子。
选择题是看不出什么来的,正确和错误一目了然。对错也没有规律,作文写的也不错,卷子评分找不出问题,就算徐国璋再怎么苛刻,以更严格的标准给作文打分,也顶多是少给1分。
少给1分,夏晓兰就正好是第20名,仍然能进入口试环节。
徐国璋也不会做这种事,故意鸡蛋里挑毛病,硬生生多给某个学生扣分,就为了把她剔除出20强。
然而不管不顾吧,王司长说的话又如鲠在喉。
“没什么事,我随便看看。”
阅卷组都松了口气,还以为夏晓兰的卷子有什么纰漏呢。
决赛一共有5个评委,包含了徐国璋在内的三人,都是“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的成员,徐国璋是领导这个委员会的。
这个编审委员会挂在高教司下面,属于高级专家咨询机构,高校英语的教学大纲都是委员会起草的,能跟着徐国璋来当评委的,都是同级别的人物。
剩下的两个评委,一个就是高教司的詹爱群。
另一个是中央台的英国专家凯瑟琳,凯瑟琳因为《followme》的播出受到华国观众的熟悉和喜爱,请一个英国人当评委,首届英语竞赛会更有说服力。
夏晓兰的卷子评分没有毛病,徐国璋并没有释疑。
靠着王司长的关系,提前拿到试题也有可能。既然王司长能恬不知耻的拜托众人照顾,徐国璋有理由怀疑王司长在别的地方做的更多。
拿英语竞赛的名字
只怕真实目的是为了当交换生,甚至进一步“公费留学”。
徐国璋陡然对詹科长冷淡,就是觉得詹科长也一定事前被王司长打好了招呼,两人都是高教司的同事,沆瀣一气,让徐国璋不想亲近!
“好好一个竞赛,被人搞得乌烟瘴气。”
一个评委忽然小声说道。
这件事要不严查,对其他学生哪有公平可言,高教司的副司长也不能一手遮天吧
仅仅是不让作弊的人拿名次还不行,华清的学生就能作弊
查出来,就该严惩。
如果在英语竞赛里作弊,在其他人考试里是否也作弊呢。
“84届的,也就是大一新生。”
数一数进入决赛的200个大学生,大一新生还不超过3个!
而进入前20强的大一学生,有且只有夏晓兰一人,包括徐国璋在内的三个评委都沉默。
&n
633:你有麻烦了(3更)
“夏师妹,你不紧张呀”
钟彩从来没有化过妆,脸上涂抹的粉让她感觉不舒服。
夏晓兰只涂了点粉,加重了眉毛,人瞧着是光彩照人。
“钟师姐,我当然也紧张,紧张的时候我就深呼吸,努力缓解下自己的紧张……又不仅是我俩在紧张。”
最后一句夏晓兰压低声音说的,钟彩打量四周,果然大家的表现都有点奇怪,有不住眨眼睛的,有一直扣手皮的。
叫大学生们比赛啥的,大家都习惯,高考不就是最重要的一场比赛嘛。
上电视是真的不习惯,好多人家连电视机都没有,电视机是个稀罕电器,出现在电视上,那就更稀罕了。
让大家紧张的,是电视台的录制,摄像机一对着脸,连脑子都转的慢了。
钟彩看了一圈,自己就发笑,紧张感消除了好多。
确实没啥好紧张的了,能进入口试比赛,在全国都排的上号啦,这就和古代的科举,大家都通过了会试,就等着金銮殿上最后一试,区分状元、榜眼和探花等名次……那就算是三甲进士,也有官做呀,和今天的情况很相像,走到口语竞赛已经是定名次。
华清的贺教授他们分析,剩下的20个人应该都能成为交换生。
钟彩想通了,也就不紧张了,她拉着夏晓兰的手:“晓兰,谢谢你呀。”
和夏晓兰一起开了这么久的小灶,钟彩对夏晓兰印象真不错,学校里还有个乱七八糟的流言,说的是夏晓兰和季江源。还说季家人都来找夏晓兰了,有鼻子有眼的,钟彩都不知道自己的校友们好奇心那么重。
季江源的家人挺过分,把好好的同学情谊给毁了,季江源也并不叫钟彩讨厌,瞧着也挺好相处的,但季家人来闹过,夏晓兰和季江源是不说话的。
钟彩正这样想着,就见季江源在门口张望。
“晓兰,季江源是不是在找你”
夏晓兰皱眉,这么久了,她对季江源基本上是视而不见的,这人还有什么事
“夏晓兰同学,你过来一下,林老师找你。”
老师们是不许到休息室的,这里只有电视台的人和等着口试比赛的学生。夏晓兰走到门口,季江源将她拉到一边:
“我长话短说,你可能有麻烦了,电视台的人说有人在帮你走后门,给电视台和评委都打了招呼,要对你多多关照……我想,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难道是周家
还是汤宏恩
季江源觉得,这两边都不像是干这种事的。以夏晓兰的水平,稳定发挥比什么都强,根本不需要特意打招呼关照,他也废了很大力气才套出电视台那两人的话,说是高教司有领导打招呼。
夏晓兰一瞬间就想了很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