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黑男爵
可四子蒙受不白之冤,形容日渐消瘦下去,让曹操很是心疼呢,故而在慈父情节下,不忍心让曹植去异地,想要略加弥补一下。
其次,曹操始终有块心病:第一个继承人曹昂陨落沙场,第二个继承人曹冲半死不活,如今曹丕作为第三个继承人,中途会不会有意外呢……自己一生杀戮太多了,难免会报应子孙身上!
因此上,曹操加派三倍人手,严密保护曹丕的安全,生怕敌对势力暗中行刺,一支毒箭、一杯毒酒、一根毒针……都可能取其性命,尤其这种非常时期,会坏了千秋大计!
可自己杀的人太多了,得罪的人也太多了,实在防不胜防呀,万一曹丕无人君之福,步了前两位继承人的后尘,那就用曹植顶上去,避免出现大魏无世子的尴尬局面。
“以孩儿之愚见吗,父亲大人当接受圣旨,而后公告各州、郡、县,让天下人都知道此事,并邀请各地宿老、名士、豪强前来许昌城观礼。
与此同时,在许昌城南-颖水河畔,建造一座五丈高台,作为祭祀山川神灵,举行封王大典的地方,再选一个黄道吉日,汇聚朝廷文武百官,正式为父亲加冕为王。
再筹集钱财物资,征调十万民夫,在邺城修建大魏宫殿、宗庙……以及相应之物,此事孩儿愿全力主持,务必做的漂
漂亮亮!”
曹丕回答中规中矩,安排的井井有条,表现出了不错的政务能力,不过这位二公子心中,却另有一番盘算呢!
父亲常以周文王自居,显然是暗示继承者、完成废汉自立的大业,而这副重任必然落在自己肩上,问题是天子之位容易坐,篡夺汉室的骂名难背呀
如果趁着这次机会,让父亲‘多走一步路’,以后自己就能顺理成章的、继承皇帝的宝座,而不必背负骂名了,这个想法有一点自私,可是会有很多人支持吧
“高皇帝杀白马立盟以来
第1429章 打破铁律,奸雄称王(五)
建安十二年-春,正月初一,又名‘元朔日’,一年中最隆重、最喜庆、也是最吉利的日子,代表着周而复始、万象更新,同时也是奸雄称王之日!
清晨寅时,许昌四座城门打开,涌进来数万名铁甲兵,手持锋利的兵刃,布防于大街小巷、交通要道,皇城、官署、太仓……更是重点保护对象,严禁任何无关者靠近。
而在三天之前,相府、侯府同时下令:‘许昌城附近二百里内戒严,关卡、河道全部关闭,驻军不得随意调动,百姓不得随意行走,违令者以谋反大罪论处--杀无赦!
寅时二刻,文武官员数百名、聚集在相府门前,恭请丞相大人出城,前往颖水河边、举行封王大典!
“呜!--呜!呜!”
“叮!--叮!叮!”
…………
辰时,相府中门大开,在悦耳的鼓乐声中,一支队伍浩浩荡荡的出门了,前有公卿奉引,后有将军参乘,高举杏黄色‘曹’字大旗……随行车驾有几百辆,护卫亲兵更多达数千人!
队伍的正中间,有三辆六马驾辕的金根车,乃是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而且规格、颜色、装饰……就连马匹都一模一样,曹操就在其中一辆里面,而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防备刺客偷袭了。
数百年以前,始皇帝巡游至博浪沙,就是靠着这个办法,躲过了刺客的雷霆一击,随行副车却被砸个粉碎,故而后世天子出行,都会准备三辆一样的金根车!
至于曹操在那一辆车内,则为此行最大机密,只有几名心腹人知道,余者不得过问一句,今天固然是大喜之日,可也是最危险的时刻,汉室死忠、地方诸侯、士族门阀……不知多少人想阻扰奸雄称王,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刺杀!
王僚、庆忌、韩傀、晋鄙……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不曾倒在朝堂上、不曾倒在战场上,却倒在了刺客手中,就连千古一帝秦始皇,若不是龙袍质量差一点、两条腿跑的快一点,也难逃荆轲的锋利匕首!
试想呀,如果在曹操封王之日,当着文武百官、军民人等的面前,来个伏尸二人、血流五步……其对曹营集团打击之大,比起乌林败仗更厉害三分!
因此今天的封王大典,最关键的不是礼仪、不是热闹、更不是天气状况……而是防备有刺客破坏,这么重要的事情,自然交给某个能力极强的人了。
“三万玄甲铁骑全部出动,从相府大门一直到颖水岸边,给我用人马组成护墙,一只苍蝇也不能放进来!”
“陷阵营、丹阳兵驻扎武库,今日朝中文武重臣尽出,城内空虚的太厉害了,要提防有人闹事,尤其保护好相府、侯府……”
萧逸手握斩蛟剑、坐骑墨烟驹,紧紧的护卫着三辆金根车,同时指挥手下人马,在沿途上严密布防,既怕有刺客跳出来,又担心城内出变故!
最近一段时间,各处守军日夜盘查,仅随身携带兵刃、来路不明的人,就抓获了数百名之多,这不禁让萧逸很担心,是否还有漏网之鱼
队伍后面还有玉辂车、银厢车、通幌车数十辆,分别坐着卞夫人、曹丕、曹植兄弟,以及丞相府的公子、小姐、妾室……共计数百人之多!
今天曹操举行封王大典,同时会册封魏王后、魏世子……他们的安全同样重要,尤其是后者-曹丕,不但要外防刺客,还得内防着家贼呢,因此让大将-徐晃与之同车,贴身保护安全!
曹节带着两个儿子,也在相府的车队中,由一队娘子军保护者,身为奸雄的嫡亲女儿,她会被册封为郡主,拥有一郡之地的汤沐邑,地点都事先选好了,就是幽州-代郡!
如此一来,幽州的十一个郡,其中五郡归了无愁侯府,彻底成了萧氏的私人领地,就算以后再无作为,也够吃上七八代人了。
队伍一路出城门、过浮桥、绕卫城……终于在辰时三刻,顺利抵达了颖水岸边,颖水全长一千二百余里,流经中原数十个郡、县,更是淮河最重要的一条支流!
颖水北岸有座乾阳山--峰峦起伏,连绵不断,其中一支山脉临近水边,远望犹如一条青龙、正把头探入河中吸水,故而取名:‘龙首坡!’
本着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要美观雄壮的原则,封王台设在了龙首坡顶上,充分的利用了地势,高约一百五十丈,有青石台阶连接上下,沿途遍插五色旌旗……
山顶端设有祭坛,中放青铜巨鼎,周围陈列白旄黄钺、礼乐器皿……还有一面日、月、星三辰大纛旗,这本是天子御用之旗,大汉四百多年以来,臣子中只有梁孝王-刘武,江都王-刘非使用过,曹操是第三位获此殊荣者。
“呜!--呜!呜!”
“丞相大人--功盖寰宇、万年无期!”
…………
曹真、曹休统领上万虎豹骑,驻守在龙首坡上,五步一岗、十步一哨,防守的犹如铁
第1430章 打破铁律,奸雄称王(六)
“咚!--咚!咚!”
“呜!--呜!呜!”
…………
刺杀只是小插曲,并不影响封王大典,在阵阵的鼓号齐鸣中,曹操迈步走向封王台,萧逸执剑护卫在旁,卞夫人、曹丕、曹植……文武官员们紧随其后。
一百多丈高的山坡,很快就到了顶端,这里背山临水、风景秀丽,却是称王、祭神的好地方,而各种应用之物也准备齐全了!
“丞相操者,德膺符运,奋扬神武,铲除凶暴,清定中原……功勋可昭日月矣,必封王以彰其德,丞相勿辞矣!’”
“臣功德微薄,不敢受封王之赏,请另求大贤以封王位!”
…………
“丞相上应天意,下顺人心,称王理所当然也!”
礼仪官站在台上,又宣读了一遍圣旨,以示曹操进封王爵,乃是奉天子旨意行事,而非以权势强取之,曹操又假意推辞一次,文武百官则再次劝进……
以往这种礼仪事务,都是中大夫-孔融负责的,这次却换成了华歆,因为在封王的事情上,孔融一直持反对态度,还说了很多闲话呢!
接下来,有几名侍从上前,帮曹操脱下魏公服饰,准备换上魏王服饰,而后祭祀山川神灵,册封王后、世子、文武官员……
那知更换服饰之时,曹操、萧逸都大吃一惊,因为侍者们献上的,竟然是一件上玄下赤,绣有日月星辰、五爪金龙图案的皇袍,是大汉天子才能穿的服饰!
古制规定:‘五爪为龙,四爪为蟒’,曹操身为魏王,应该穿四爪的蟒袍,且没有日月星辰图案,以示低天子一等级!
封王大典、庄重无比,有专门的礼仪官员负责,绝不会拿错服饰的,何况谁敢乱拿天子龙袍,这是有人故意安排
“刷!--刷!”
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休、曹真……宗族将领十余人,瞬间的簇拥上来了,目光中一片炙热之色,以龙袍代替蟒袍的事情,正是他们这些人安排的。
原因也很简单:如果曹操做了魏王,他们就是王族成员,身价上涨十倍;如果曹操做了天子,他们就是皇族成员,身价上涨百倍呀,二者相比较之下,自然是后者更加诱人了。
何况按照古制:天子要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一旦曹操做了大魏天子,曹、夏侯两姓将领们,也都能弄个诸侯王做了,称孤道寡、封地千里,这是何等的富贵
因此上,在一个‘有心人’的暗示下,宗族将领设下这条计策,暗中把蟒袍换成了龙袍,把封王大典变成登基大典,意图把曹操强行架上天子宝座。
曹操有天子之心、亦有天子之权,如今冕十二旒、乘金根车、六马驾辕、出警入跸……几乎与天子待遇相同了,差的就是一件龙袍而已!
宗族将领们商议好了,只要曹操穿上龙袍,他们立刻三跪九叩、山呼万岁,造成一个既定事实,而龙袍一旦穿身上,可就也脱不下来了。
那个时候吗,就算曹操再不愿意,也只能废黜汉皇刘协、自立为大魏天子,而后册封皇后、太子、诸侯王、文武百官……昭告九州,大赦天下!
退一步说,就算曹操发现了龙袍、死活不愿意做皇帝,也不会惩罚宗族将领们的,因为曹操需要他们统领军队,制约异姓将领们,进而平衡军方力量,又岂会自毁长城呢
“你们好大胆子,竟做出这种荒唐事,要陷老夫于不义之地吗--龙袍、龙袍呀!
面对着五爪金龙袍,曹操神色复杂,有震惊、愤怒、向往、胆怯……一只手举在半空中,不敢伸出去触碰、也不甘心放下来。
凭心而论,谁不想做真龙天子,口含天宪、言出法随,执掌万里江山,统帅千万臣民--朕既国家、朕既真理!
可是曹操也清楚,现在称帝时机不成熟,如果强行废汉自立,势必天下动荡、兵戈四起,自己能控制的住局面吗
天人交战,进退两难,曹操的神色越来越痛苦了,手掌却慢慢的探出去,距离龙袍也越来越近了,显然**占据了上风……
“请丞相大人三思,莫忘了王巨君的下场--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在场还有明白人的萧逸急忙上前几步,声音犹如霹雳、震的曹操双耳轰鸣,人也清醒了几分,急忙把手缩了回来。
王巨君就是王莽,西汉末年第一权臣,与曹操正好前后呼应,同样的挟持天子、权倾朝野,而面对巨大的权利诱惑、王莽向前走了一步!
结果短短八年时间,‘新朝’就土崩瓦解了,王莽人头落地、九族姻亲尽灭,还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任由后世人咒骂、嘲讽!
凭心而论,王莽篡汉之时,虽然不得人心,却有可乘之机,阻力也相对小的多;而曹操要面对的局势,可是复杂的多、也困难的多呢!
&nb
第1431章 打破铁律,奸雄称王(七)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而在残酷的争霸战中,涌现出了无数英雄豪杰,又以曹、刘、孙三位最为杰出,也最为人津津乐道了。
三人性格、能力、命运皆不相同,却又殊途同归,都成就了一番霸业,后世学者研究之下,对他们有个有趣的评论:
曹操有帝王之权、无帝王之命,是一个反穿着龙袍,不是皇帝的皇帝!
刘备有帝王之命,无帝王之力,只好用衬衣做龙袍,在山沟里自封皇帝!
孙权有帝王之才,无帝王之略,于是把龙袍穿在内衣里面,关起门偷偷的做皇帝!
“末将恭祝大王--国运昌隆、万年无期!”
“臣等恭祝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
萧逸也是读史之人,瞬间想到了破解之法,把五爪金龙袍反转过来、披在了曹操的身上,而后附身下拜、高呼着大王千岁!
龙袍、蟒袍的款式、颜色完全一样,只是绣的图案不同罢了,如今反穿在身上、谁又能认出来呢
台下群臣不明真想,认为曹操换上了蟒袍,立刻跟着下跪行礼,远处士兵、百姓也齐刷刷跪拜,大王千岁之声响彻云霄!
到了这个地步,曹洪、夏侯渊等人再想闹事,也是有心无力,只能跟着下拜行礼了,对萧逸恨的牙长三尺,却又一点办法也没有。
“哈哈--诸位卿家免礼平身,无愁快快起来吧!”
曹操也很高兴,虽然反穿在身上、可龙袍毕竟是龙袍,自己也算得偿夙愿了,又不用承担恶果,可谓一举双得呀!
因此平伸双臂,接受四方八方的朝拜,又亲手搀扶起了萧逸,轻拍肩膀以示嘉奖,对劝进自己的宗族将领,则狠狠的瞪了一眼!
“哈哈,无愁随老夫登台,一起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神灵!”
“祭祀天地之事,末将岂敢僭越!”
“老夫身为王者,王命汝敢不从”
“这个嘛--末将遵命!”
按照规矩,王者祭祀之时,身边会有一个人陪同,或是王后、或是世子,没想曹操大袖一挥,竟然是选择了萧逸,这让跃跃欲试的曹丕、差点载个大跟头,谁才是亲生的呀
曹操何等狡猾之人,猜到了宗族将领的大胆举动,幕后肯定有指使者,而这个人就是曹丕,一个想让父亲火中取栗、自己坐享其成的坏家伙!
因此故意选了萧逸,而冷落了曹丕,就是给他一个警告,让他好好的清醒一下,谁才是天下主宰者!
同时也提醒儿子,大魏国的社稷旁边、还蹲守着一只贪狼,要想国运长久一些,必须小心谨慎、日夜提防!
“呼!--呼!”
封王台最高处、矗立着一尊青铜巨鼎,里面堆满了木柴、牛油之物,点燃后浓烟滚滚,直上九霄云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