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和斌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很逊的土
第四章牌坊往事(8)初识家蓉
郑武一听见女儿呼喊,从屋里走了出来,他定晴一看,原来是仲文,顿时笑了起来,他赶忙上前拉起了仲文,对女儿说:“蓉儿,这是仲文,从今天起,他和你一起练功,你也可以和他学点文化知识哦!不过,你可不能欺负仲文。”家蓉一听撅嘴对郑武说:“爹爹,女儿是那么野蛮的人吗”仲文忙站了起来和家蓉见礼,只见家蓉双手抱拳用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盯着仲文,毫无一般平常女儿的扭捏之态,施礼道:“我是家蓉,欢迎你跟我爹爹学拳,今后多多指教!”仲文也忙着回礼,家蓉就这样走进了仲文的生活。
端午节终于来到了,一大早秀珍就打扮的非常漂亮,粉色春秋薄衫,搭配一条紫红色大裙,裙上加了二十条飘带,每条带尾系上银铃,银玲在秀珍走路时发出了“叮当,叮当”的声音,十分可爱风趣。衣襟上还挂了一个小香囊,是她绣给自己那个装有艾叶的小香囊,梳了两个类似哪吒头的螺髻。走起路来不仅步步叮咚还阵阵生香。她小心地把送给丁先生和伯贤、仲文的香囊用花纸分别包装好,装到自己挎包里高高兴兴地去往学堂。
丁尔康先生这段时间由于有巧凤的照顾,从繁琐的家务事情中脱身出来,他一大早就在花圃里伺弄花花草草。他在一个角落里种了几株艾草,艾草清苦的味道像极了他的心境,他揪了几片艾叶放在鼻端深深地嗅了嗅,那清苦直逼鼻腔,他一点也不觉得苦,苦尽了就是甜,苦惯了也就甜了!
巧凤这时出来招呼丁尔康道:“先生,我包了几个黄米粽子,您过来尝尝。”丁尔康忙放下艾叶,
跟着巧凤来到了饭厅,只见巧凤已经摆好了早餐,一个精致的小碗里放着两枚黄灿灿的棕子,棕子是用当地的黄米先泡发二天,等黄米充分吸足了水分,变得又胖又软糯时,加上两粒小枣,用苇叶扎成五角椎形,在锅里用大石块密密压实,煮上两个时辰,煮熟后再放入冰凉的山泉水里镇一下。放上一勺白糖,用勺子
第四章牌坊往事(9)怀覃旧事
丁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始祖为丁公伋。陵高丁家家谱有正式记载始于唐代,最著者为宋朝的国子监博士丁白和金代的丁甫、丁天佑、丁天和叔侄三状元,尤以金代叔侄三状元的故事最为著名。丁甫禀承家训,刻苦功读,终成当朝状元,后其堂侄丁天佑、丁天和以丁甫为榜样,也先后状元及弟。
50年时间,丁氏家族叔侄两辈人,出了3位状元,这在金代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的1300余年的科举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难怪章宗帝会高兴的说:“汝叔侄昆季连中三状元,虽尔一门之庆,亦邦家之光也。”于是御书“三状元第”四个大字,悬于丁氏大门之上,以示荣耀。
丁尔康就出身在如此显赫的书香门第,他的母亲怀孕后曾做过一个梦,梦见一头灵鹿紧紧地追赶着自己,她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她停了下来,灵鹿就依偎在她的身旁,不停地用舌头舔她的肚子。梦醒后,丁尔康的母亲把这个梦告诉了他父亲,父亲高兴地说道:“梦见灵鹿入怀,家中必诞贵子,我丁家复兴有望啊!”
丁尔康生下后,胎毛密集,哭声嘹亮,满月抓周时,他用粉嫩的小手稳稳地抓住了一枝笔,高兴地丁家老太爷对天长叹:“虽然我丁某人愧对祖先,没能重振祖业,但我丁家终将于此儿身上复兴有望啊!”
于是,于尔康从此后被赋于众望,按照固定模式,精心打造了起来。三岁由祖父亲自开蒙,/待其稍长大些便送到了凤台府的怀覃书院念书。
怀覃书院是整个太行山一带最著名书院,院训是“以诗书为堂奥,以性命为丕基,以礼义为门路,以道德为藩篱”,当时书院人声鼎沸,
群贤毕至、往来皆鸿儒,谈笑无白丁,培养出许多传承忠孝之道的忠勇孝义之士。
丁尔康在这样的书院接受培训,加上其天资聪颖,自然是学业拔尖,卓尔不群的人物。不过,有一个人一点也不比丁尔康差,或者应该这样子说:“丁尔康只要一日不读书,就一定会被其超越。”这个人就是杜衡。
杜衡,字子美,凤台府人士,父亲现任凤台知府,用当下的话说是一个显赫“官二代”,杜子美从小就聪慧过人,更兼过目不忘的天赋,他的父亲_凤台知府大人更是着意培养,从省城请来名家大儒为其开蒙,学识初具规模后,就送来了怀覃书院就读。杜子美,字子美可
第四章牌坊往事(10)祸起
怀覃书院的生活紧张又清苦,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因此,书院开学仪式的第一课即是“正衣冠”。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课。入学时,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然后,“衣冠整齐”地排着队到学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后,才能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学堂。
步入学堂后,先要举行拜师礼。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是拜先生,三叩首。拜完先生,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脩。
行过拜师礼后,学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净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接下来是朱砂开智,也叫朱砂启智或朱砂点,是开学仪式中最后一道程序。具体做法是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像“痣”一样的红点。为“痣”与“智”谐音,朱砂点痣,取的其实是“智”的意思,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学生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这一系列的仪式结束后,学子们才算是正式成为了怀覃书的学生。那时侯的人八岁即可入学,但由于经济条件不一,有的学生等攒够上学钱时已经十五岁了。当学生们互相行礼时,四下相顾,不禁哑然失笑,有的学生不及一米高,仍是奶声奶气稚子模样,有的都已发育完全,嘴角长满了黑黑的胡子。
杜衡和丁尔康都是八岁入学,俩个人互相序了年齿,杜衡长丁尔康两个月,故丁尔康称他为“子美兄”,杜衡称丁尔康为“丁贤弟”。
风台府的名称取当地神话宿凤高台、有凤来栖之意,相传古时凤台不叫凤台,另有其名,在其北约10公里处有一王姓人家,其子善射,被众人举为王,其练武台称为王台。一日,王子见一只色彩艳丽的大鸟从空中飞过,便紧紧追赶。追至一河边,王子照着大鸟的翅膀拉弓搭箭,但射中的却是一位姑娘的手臂。王子将姑娘扶回家疗伤治疾,后结为夫妇。男耕女织,相敬如宾。忽一日,电闪雷鸣,天兵骤至。原来这姑娘是瑶池的金凤凰下界,见天兵到来,姑娘又变作凤凰带着王子西飞。中箭后,落在二人初次相会的小河边。见雷电将劈向王子,金凤凰便抖动翅膀,盖住了王子。只见金凤凰的身子变得越来越大,铺天盖地,覆盖了小河两岸,化作了山脉、河流。从此以后才被称为凤台府。
凤台府商贾众多,经济繁荣,怀覃书院一墙之隔就是其最繁华的商业街—黄华街。
黄华街,名称来自“满眼黄华”之意,是凤台府最为繁华与著名的一条街,地位相当于今天北京的大栅栏。
&
第四章牌坊往事(11)打出来的兄弟
凤台府地处高海拔地区,非常适宜种花椒树。花椒浑身是宝,子可用于做香料,可药用,花椒木最适宜做打屁股、打手心的板子!传说用它做板子,打到人身上又疼,又麻,又痒,会让人痛苦加倍。于是,每个书院的必需品就是花椒板子啦,有大有小,大的长约一米半,宽二十公分,用手打屁股,小的叫戒尺,用来打手心。
杜衡拉着丁尔康赶回书院时,书院的操场上已经布置好了两条长板凳,两根大花椒板子。书院院长亲自监打。俩人不由分说就被当众扒下裤子,按到了长板凳上,嘴里被不知是用来擦什么东西的破布堵上了嘴。就听见板子劈里扒拉地落到了屁股上,旁边还有一个人很认真地在数数:“1.2.3……”
杜衡打小就是个心硬不怕疼的人,小时候摔一跤,刺扎进了肉里,他连啍一下都不地用刀就把刺剜了出来,把一旁侍候他的丫头看得目瞪口呆。丫头和他爹去禀报时,知府大人一听连连点头道:“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我儿自当如此!”可见杜衡非一般之人。
丁尔康从小家教极严,他肩负重振丁家雄风的大任,父亲又着意培养他:“大丈夫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故小小的丁尔康也算是早有预案,顶住了这顿板子。只听着操场上板子上下翻飞,啪啪有声,偶尔的能听到他俩人压抑的痛苦呻吟声,却没有想像中的满操场惨叫盛况。只听见打到四十几下的时候,就有人喊道:“院长,院长,他俩晕死过去了!”这顿板子才收了手。
院长仪态威严地对围观的学生们喊道:“再有违反规定者,一律照此执行。现在,把他俩弄回去,找个大夫上药吧!”
这顿板子把丁尔康和杜衡打得不轻,只见俩人的屁股一个赛一个地红肿,红里透着紫,紫里透着青,青里还破着皮,花椒板子打出来就是威力加倍啊!大夫给他俩分别上了药,吩咐道:“休息两天再去上课,睡觉时必须趴着,等板子毒发出来还会更疼的,所以要按时换药。”
两个难兄难弟互相看了看,虽然各自疼地呲牙咧嘴,却心里也欢喜,丁尔康悄悄地对杜衡说:“子美兄,谢谢你帮我!”杜衡也悄悄地回应道:“谁叫你贪嘴,下回我就不管你了!”
这一顿板子下来,他俩真正成了打也打不散的朋友了。
板子吃完了,伤也很快就好了,学习却一天也不能落下。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牢牢地占据了状元和榜眼的位置,不过以丁尔康为状元居多。杜衡内心总是会有点不服气,他更努力地学习,都发现无论他多努力,他就像网球丁尔康像拍,他蹦地再欢,最终丁尔康总比他高一厘米。杜衡有时总感觉牙都快咬碎了,可是对丁尔康却恨不起来,他也非常需要友情的滋养。所以,他表面上永远不会让那种情绪流露出来,尤其是和丁尔康在一起的时候。
杜衡的父亲内心也对儿子充满了希望,他只当了个知府,眼看也进升无望,所以希望儿子能好好学习,中状元,授翰林,将来不能出侯入相,至少也得比自己强才行,所以对杜衡的培养也是不遗余力。两个最优秀、同时又都肩负重任的人在怀覃书院相遇了……
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是最完善的,它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为“童试”,清代应考的考生无论年龄大小统称“童生”,先参加州、县级考试,由州、县长官主考,通过以后
第四章牌坊往事(12)画个圈圈替
一日,杜衡收到一封便条,上面写着:“母病重,速归!”杜衡吓得顿时没了主意,还是丁尔康帮着他去和先生请假,收拾行李。
杜衡的母亲是他父亲的续弦夫人,他父亲的第一任夫人是其青梅竹马的恋人,但她从小就身体孱弱,嫁给杜衡的父亲后,两人如胶似漆地生活了两年,两年后就撒手人寰,独留下杜衡父亲一人,每日吟诵着:“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他每日沉浸在和亡妻的往事中,不肯接受现实。
后来,在好友的劝说下才逐步振作了起来,再后来娶了杜衡的母亲王氏。王氏是凤台府一户秀才人家的女儿,精通文墨,长相秀丽,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嫁给杜知府当填房。新婚当天她那火辣辣的心就被冰镇住了,当杜衡的父亲和她行完拜堂仪式被送往洞房后,她才发现,新朗竟然连掀起红盖头的**都没有,在她的心中,满是期盼着从未谋面的两个人,在秤杆挑起红盖头的瞬间,会发现两个人仿佛见过,就像是宝黛初会时一般:“这个妹妹我见过!”
可现实是,杜衡父亲从拜堂后一个月从未踏进过王氏的房间。王氏知道自己是填房,但是不知道他们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她以为一个人死就死了,怎么还会威胁到活着的人呢可是,她绝想不到,一个活着的人怎么能争得过死人
杜大人一日深夜突然来到了王氏的房间,他双眼赤红,满口酒气,不由分说就把王氏剥了个精光。当他喘着粗气爬上王氏的身上时,嘴里却喃喃地叫着亡妻的呢称:“小苹,小苹!”王氏的心凉了个透透的!
就是这一夜,王氏有了杜衡。这也是她唯一的一夜,从此后杜知府再未踏入王氏的房间一步。
杜衡的降生给了母亲极大的希望,她把刚降生下来像老鼠一样皱巴巴的杜衡紧地抱住,她知道这是她在杜家立足的唯一依靠。杜知府对杜衡的感情没人能说得清楚。说喜欢吧,他对杜衡从来冷若冰霜,轻易不多说一个字。说不喜欢吧,他花重金请来名师教导杜衡,在杜衡身上从来没有心疼过钱。
王氏从丈夫对她的冷漠态度逐渐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她不过就是丈夫繁殖后代的“生育工具”,任务完成她也就是个摆设了。王氏把她一腔的热情全部转移到了杜衡身上,杜衡那大大的狮口鼻在王氏眼里也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她抱着杜衡对丫环们说:“都说鼻子是财运官,咱家少爷这鼻子长得这么气派,将来一定钱财无忧,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丫环们连连点头称是。
杜知府不是不爱女人,他只是不爱王氏。所以,没几年他接连又纳了两房小妾,个个都长得像亡妻,小妾一进门就都被改了名字,二姨太名
第四章牌坊往事(13)秀才之喜
杜衡赶回家后,才发现母亲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王氏撑着一口气就等着见儿子最后一面。杜衡哭着跪着来到了母亲床前,他紧紧手握住母亲的手,泣不成声。母亲的手比想象中的要热些,她甚至还微微有些汗气。
本来有些胡涂的王氏一拉住儿子的手,顿时清醒了过来,她用手久久捧着杜衡的脸,仿佛看也看不够。略平静下来后,她对着哭成一团的杜衡清晰地说道:“衡儿,你不要怨你的父亲,他也是一个可怜的人。我俩只是没有缘分,你父亲虽然不爱我,却也从来没有苛待过我,我这一辈子没享受过丈夫的怜爱,你长大后一定要找一个你爱的人,能和相爱的人在一起,一定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你要好好读书,争取中状元,当大官,让你父亲看看,他最看不上的人却是最能带给他荣光的人,衡儿,你一定要争气啊”说完后,王氏闭上了双眼,留下了已哭瘫在地的杜衡。
杜衡从母亲走后就仿佛是变了一个人,他轻易不多说一个字,每日钻在书房里也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母亲出殡那天,漫天的雪花飞舞,杜衡身着孝服,面沉似水,他像个小大人一样为母亲牵灵,摔碗,杜知府的脸上却带着丧偶应有的哀伤,他和每一个来吊唁的人诉说着逝者的好,恨不能追逐而去的痛。仿佛棺材里躺着的那个人是他千呵万护的人。杜衡冷眼看着父亲的表演,他知道母亲已经去了,他只有只有紧紧抓住父亲,他才能生存下去。
丧期很快过去了,杜衡又回到了书院,人们发现他好像和原先不太一样,却又说不上来不一样在哪里,只有丁尔康看明白了。他偷偷地问杜衡:“子美兄,你一定要节哀啊,从今往后,你真的只穿黑色的衣服吗”杜衡淡淡地说:“嗯,黑色衣服多好,耐脏,耐看,更主要是无论我怎么擦泪,没有人能从衣服上看到我哭过。我绝不能失败,让人看到我软弱的一面,否则,我娘在地下也会不开心的!”丁尔康听了心头一紧,他终于明白了失去母亲的杜衡的心境,他无言地握住杜衡的手,对他说:“子美兄,你放心,还有我呢,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亲哥哥好不,咱们俩人相依相伴!”
马上进入二月,一年一度的县试(童生试)开始了,这是那个时候学子们踏上科举考试的第一步。童生试可分为县试、府试、院试。
县试一般共考五场,每日一场,黎明前点名入场,即日交卷。第一场为正场,试《四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贴诗一首。第一场录取者准应府试,其余各场是否参考听考生自便。
县试合格后参加府试,多在四月举行,由知府主持,连考三场。府试通过者方可参加院试。
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
有些读书人要多次尝试才能通过最基本的县、府试成为童生。亦有人得到童生的身份后,院试多次落第,到了白发苍苍仍称童生者不乏其人。
院试是童试的最高一级,它由
第四章牌坊往事(14)下一站,晋阳书院
丁尔康此刻正安静地在书院的教室里收拾行李,十年苦读,三岁在家开蒙,八岁怀覃书院学习,十三岁秀才高中,他心里百感交集。在怀覃书院生活的四年,是他从一个黄口小儿到谦谦君子的四年,人生最关键的时候都在这里度过,秀才高中后他将去官办的书院继续学习,为接下来的乡试做准备。
清朝考中秀才后,还不能做官。接下来,还要继续考,由各地的秀才,统一到各省城参加考试,称之为乡试。一般在秋季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考中的被称作举人,第一名被称作解元。解元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唐伯虎了。(此君高中解元之后,与江阴徐经(著名旅游爱好者徐霞客之高祖)入京参加会试,因牵连到徐经科场案中被下狱,后来被当时的弘治皇上罢黜为普通小吏。唐寅被黜为小吏后,个人深以为耻坚决不去就职。归家后就和老婆闹不和,估计是一腔怒火全部转移到老婆身上,左看右看均认为是老婆颧骨长得高,有妨夫运,最终闹得休妻方才罢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