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寨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羊三泰
马灵也听过宋江之名,只是没见过,也跟着赞道:“确实如此!只这庄子上的人都这般礼数周全,不知庄主人又是怎般风采,好生令人期待!”
广惠也说:“看他这里,就连庄客家丁都是这般温敦宽厚,知情晓礼,可见一斑。晁天王和他们相识已久,最是清楚。”
晁盖点头道:“不错,他家虽居乡野,务农为生,但向来都是以诗书传家,节高礼厚,有君子风气!”
不难看出晁盖对宋江大有好感。王伦就是有心提醒晁盖小心宋江,也无从出口。
话说不过几句,茶饮未及半盏。几人闲话一二,就听得一个声音传来:“宋清来迟,害兄长和几位好汉久等,小弟真是罪过不小!”声音
柔和温润,教人好感大起。
循声望去,借着灯光,见从后面转出一位男子,约莫二十三四岁年纪,身高六尺开外,戴一顶青纱攒顶头巾,内衬贴身白棉布衫,外穿石黑色单直裰,腰系杂色布绦,披件青缎厚氅,脚蹬多耳鹿皮鞋。生的清秀,端地是好风采:
乌云头发染墨,紫玉面目晕红。剑眉浓堆远山黛,星眼深显碧波影。厚丹唇瓠犀亮,阔白耳玉柱ting。文秀郎君人
第一零三章山东及时雨
见宋清相随,看晁盖面上,王伦也不反对。
一行五人,穿田村,翻云山,过野林。一路上,但见天色晴好,云白烟缭,草青木葱,鸣鸟振翅。没了恶人凶兽作祟,倒也是一派好风景。
五人信马由缰,小半日,已到济州郓城境内。眼看日头正中,腹中饥饿,知不好再赶路。见城门前面不远傍街酒店。路径平伸,尽是青石铺就;一面酒旗翻旋,半幕芦帘飘飞。透窗望磁盆,白泠泠满贮村醪;越门观瓦瓮,香喷喷溢盛社酝。好座相如量酒处,真个文君当垆居。
四人便到这家酒店歇脚,准备明日早行。四人请开了房间,叫住伙计,给了银钱买些酒菜,让送到房间里来吃。
“几位兄弟,咱们就在此处吃酒,再找宋贤弟罢!”晁盖作为东道主,直接做了决定。
王伦见日头真毒,也乐得在此歇脚。“甚好!”
五人正要吃饭时,就听得一阵奔马嘶鸣,从外面传来。紧接着,屋外一声清亮温和的言语响起:“店家,小可赶走了一日路,人困马乏,烦请卖些酒食来吃。”
宋清听了这声音,面现欢喜之色,对晁盖、王伦道:“是家兄,你们且坐,我去请见!”说完起身往外就走。
晁盖也是惊喜,笑道:“不想原来是及时雨!却在这里遇着!咱们别失了礼数,也前去相迎!”王伦早欲一见,和广惠、马灵二人同时起身,跟上宋清。
外边那店小二见了宋江,也是热心非常。“宋押司辛苦,你来小店真是蓬荜生辉!”
“喔……你这店家倒是有文化,竟用的成语!”
王伦出了房门,就看大堂木凳上,正背站着一人,身边两名小厮随侍。
宋清见了家兄,神情欢喜,喊道:“兄长,小弟在此!”疾步而来。
那人听有人喊,回身来看,见是宋清,也是欢喜,笑道:“原来是我兄弟!”起身抬步就迎。
但见那人怎般模样:身躯六尺高,三旬而立颜。眼飞细丹凤,眉卧亮乌蚕。两耳悬宝珠,双睛墨漆点。唇红口方正,额阔颊饱满。髭须三络垂,发髻四方盘。动走似奔狼,坐定虎踞山。轩昂豪志人,胸襟壮儿男。
说起这人,那可是十分了不得。他姓宋单名一个江,字号公明,家里行三,自也修习枪棒,学得武艺在身。事父极孝,为乡里称赞。为人不仅有孝名,更难得是他心性仗义,时常疏财贫苦,人都称他做孝义黑三郎,江湖里名高声重。
老父宋太公有心培养,让他多读经略史书,也把汉时萧曹这样的贤良事迹说起。是以刀笔精熟,颇懂些吏理官道。县令听闻,就征辟起用他,做了济州府郓城县衙里的第一名押司,凡事交于他处理,皆得满意。
他虽身在公门,却爱结识江湖上的好汉。但有人来投奔,若是好汉,不论高低贵贱,悉心接纳。留在庄上,嘘寒问暖,衣食不缺,并无厌倦;若是要起身回程,尽力资助,颇让顺心。便是有人遇着难处,问他求些钱物,亦毫不推托,银钱洒雨般也似,端的是豪爽,视金作土。每每排难解纷,济贫扶困,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有阙词赞他:自谦呼作保义,好汉尊爱敬护。虽是花村刀笔吏,也敢叫风云动住。大名四海得闻,金银视若粪土。山东豪杰及时雨,仗义气细润万物。
又有诗一首:公明义气施甘霖,济危扶困好胸襟。刀笔敢齐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相较于水浒书中对于宋江的美化,后人对宋江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金圣叹说宋江是下等
第一零四章厚黑宋公明
宋江上山不久,便因时迁偷鸡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借端启衅,发动三打祝家庄之役。这是梁山发动的第一场以主动态出击的大规模的集团作战。三战之后,终获大捷,不但为山寨掠得三五年粮食,且网罗了扈三娘、李应、杜兴、孙立、孙新、顾大嫂、解珍、解宝、邹润、邹渊、乐和等一众好汉,使山寨声势大盛,经此一役,由不得众人不对宋江刮目相看。
此后攻打高唐州、大破连环马、取青州、征华州,屡屡扩张,累战累捷。每战之前宋江都来一套“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之类将晁盖挡出战事之外,甚而如呼延灼发兵来打时,宋江闻听此信开口便道:“我自有调度,可请霹雳火秦明打头阵,豹子头林冲打第二阵,小李广花荣打第三阵,……”,对当时亦在座的晁盖连“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之类的门面话也懒得讲了就片言而决。
而每战之后招降纳叛也都是宋江拍板,根本就没有请示晁盖这个山寨老大一说。长此以往,战事的指挥者宋江自然就不仅以仗义疏财名动江湖,而且以能征惯战招贤纳士而声闻天下。
宋江上山时,本就有清风寨、江州城两地结识的好汉组成的雄厚班底,又有暂未上山但受过其厚待的武松等好汉为他四海传名,待其掌握梁山的实际军权后,更借战事不择手段地延揽人才。
所谓不择手段,无非厚黑学大师李宗吾先生拈出的“厚”、“黑”二字:“厚”,即宋江每每于擒获被俘的官军将领之后,来一个喝退左右,亲解其缚,扶入交椅,纳头便拜,然后可能再加一个“情愿让位于将军”“就请为山寨之主”。
宋江这套把戏越练越熟,越玩儿越溜儿,而那些被捉的将领,正如张火庆先生所说:“这一捉一放、一扶一拜之下,便把人的自尊和灵魂收买过来了。本是待死之囚,乍为座上之宾,他们被生死攸关激动得糊涂了。”
于是这些捡了条性命的官军将领一个个迷迷糊糊地说道:“人称忠义宋公明,果然有之。”这真是笑话,宋公明若果然忠义,你带兵来征讨又所为何来向你磕了两个头,说两句“情愿让位于将军”“就请为山寨之主”,就证明了宋公明果然忠义
还有一层,宋江这套把戏玩了一遍又一遍,先前被哄得迷迷糊糊地投降了的将领亲眼见宋江在后来者面前将这套一演再演,心中又是何滋味
再说宋江的“黑”。宋江“黑”,在上山前就有在青州城外屠村的前科,上山后最典型的事例是为拉朱仝下水,差遣李逵活活砍开了四岁的小衙内的脑袋。此事吴用也是同谋。
砍杀小衙内后,在柴进庄园吴用向朱仝陪罪说:“兄长望乞恕罪,皆是宋公明将令,分付如此。若到山寨,自有分晓。”待到朱仝果真到了山寨后,宋江却道:“前者杀了小衙内,不干李逵之事。却是军师吴学究因请兄长不肯上山,一时定的计策。”
看样子,宋、吴二人也知道他们干的是没天良的事,互相推委,其实正都是一路货色,后来吴用设计拉卢俊义下水之歹毒,正与宋江交相辉映。
说到这,便请列位看官共赏一段奇文。朱仝被逼上山后,恨李逵入骨,要与李逵厮并,宋江打圆场,先用上引那段话劝解朱仝,复开导李逵,宋曰:
“兄弟,却是你杀了小衙内,虽是军师严令,论齿序他也是你哥哥,且看我面,与他伏个礼,我却自拜你便了。”
列位请看,宋江先说“却是你杀了小衙内”,命李逵替他和吴用背黑锅,又一转,说“虽是军师严令”,这是怕李逵不服叫嚷,又用这话替李逵分点责任,且将刚才对朱仝说的那句“却是军师吴学究因请兄长不肯上山,一时定的计策”变相重复一下,进
一步将责任推委坐实到吴用身上.
“军师严令”之后却又是再一转,不伦不类地扯出一句“论齿序他也是你哥哥”,随后话头又转到“且看我面,与他伏个礼”,“我却自拜你便了”,抬出个人面子,软压李逵就范。
宋江此处短短几句话,连转了好几层意思,连哄
第一零五章他人见你如星魁,我则视你如蚍蜉!
另一饱受质疑的,还有梁山接受招安的问题!罪魁祸首,正是宋江!
梁山义军一直是当朝的心腹大患,一直要千方百计地根除之。结果朝廷三战三败,高太尉还成为宋江的阶下囚。按照梁山惯例应该如数收降的,否则一杀了之。
但是正当好汉们义愤填膺之时,宋江却一反常态,违背好汉意志,纳头便拜。
你看宋江有多奸诈:他口口声声要为兄弟们两肋插刀,可是抓住了好兄弟林冲的大仇人高俅,不但没有像对待自己的仇人黄文炳那样凌迟吃肉,反而“纳头便拜,口称死罪!”并且传下命令:“如若今後杀人者,定依军令,处以重刑!”
然后就是大摆宴席,跟万人切齿痛恨的大奸贼把酒言欢其乐融融,高俅临走,宋江再设筵宴送行,出金银彩缎之类,约数千金,专送太尉,为折席之礼;众节度使以下,另有馈送——犒赏三军可没这么大方。
以此为为日后招安铺路,演释了一场放虎归山的丑剧。说是为梁山好汉谋一个好的前程,倒不如说是宋江为一己之私,而做成了一桩肮脏的政治交易。
要知道在此之前,宋江是曾经信誓旦旦地要为朝廷锄奸、为百姓除害的。可是为了自己能受招安做大官,宋江是见庙就烧香见佛就磕头。哪管忠臣奸臣,只要能让我当官,那都是“重生父母再造爹娘”。
宋江打着忠君报国的旗号,大杀官军和地方官员,而且杀起来毫不手软;带着义气的面具“赚他上山”,不惜杀害幼童,更不在乎把一个村镇烧成白地。而这样做,就是给“兄弟”栽赃,比如他就是这么坑朱仝、秦明的,气得秦明发狠:“我若寻见那人时,直打碎这条狼牙棒便罢!”为了在梁山上引进平衡势力卢俊义,居然给他戴上了一个谋反的帽子。
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报效国家!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招安大事的一大关键。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
纵观梁山起义发展壮大的历史来看,宋江的号召力组织能力,远远超过梁山前任领导人王伦、晁盖和现任领导集体中的吴用、卢俊义,他创造了梁山的辉煌鼎盛时期.
但是,也正是他的影响,推动了梁山队伍在军事连获胜利的情况下,主动向朝廷投降,导致梁山好汉死伤无数。梁山事业,成也宋江,败也宋江。
王伦当年看水浒之时,每每看到因为宋江的招安而在战场惨死的梁山好汉们,都不由得义愤填膺。也看清了这个及时雨的虚伪,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
要比起奸诈来,就是蔡京、高俅也要畏惧宋江三分。所以他们千方百计也要弄死宋江,其实蔡京杨戬所畏惧的,是宋江在职场上的威胁:要是宋江在朝堂上做稳做大,那北宋六贼就要变成七个了。
把宋江定义为英雄,有些拔高,他应该是个乱世枭雄,这样的人,在他之前有刘邦,有曹操,有刘备,在他之后有朱元璋,有袁世凯,有蒋、介石。
王伦有时也想也许只有像他这样的枭雄,才当得了水泊梁山的一把手,毕竟这是个绿林好汉集中营。
书归正传!宋江迎上自家胞弟,酒家大堂相聚,正待开口说话,晁盖也到跟前。“贤弟,多是不见了!”
宋江赶忙回拜,“不想保正哥哥在此!”
再看过来的王伦三人,却不认得。见三人风采真个不凡,于是拱手问道:“宋江眼拙,还请恕罪。敢问三位好汉尊姓大名?”
还未等王伦言语,晁盖当先道:“兄弟可忘了我与你说的伯符兄弟!”然后,晁盖又将广惠、马灵介绍了。
晁盖将宋江看做手足兄弟,从来对他没有秘密。王伦又是晁盖第一等看重的
雄豪,便早将王伦的事情对宋江说了。
宋江听了,笑颜道:“原来是王兄弟,早就听说过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难得好汉!”说完挺胸站着,好似要等王伦几人拜见。
王伦看了,只觉好笑!略一拱手,做了一礼。宋江见了不免肌肉抽搐,往日别人见了他都主动下拜,这回却不曾。
晁盖这里又点几道饭菜,请伙计房间添双碗筷。宋清簇拥着宋江进了房间,王伦请晁盖上首落座,自己坐了下手,其余四人左右坐定,吃酒说话。
&n
第一零六章官吏两重天
却说那日傍晚,知县差人唤宋江过府。只当是有急事要吩咐,宋江就奔回县衙。他却不知,早在此前,郓城县知县就得了济州知州钧令,说有上差从东海搜得的花石,所定路线,要过本处州县,着令各县派官吏一路护送,不得有误。
“不仅是我着难,还是他人苦事!”想起此事,宋江满脸悲情,点头问道:“几位可听说过花石纲?”
宋清在旁接口道:“花石纲?哥哥若说这个,哪个不知?此等劳民伤财的祸事,早就让人耳烦心恨!”
宋江放下酒杯,忧心忡忡道:“说起这花石纲此等祸事,便是由蔡京开始。当初他为迎奉上意,取江浙奇异花石,十船为一纲,水运至东京汴梁,取名花石纲,进奉官家,遂得了偌大好处。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乃成祸国之举。”
王伦也是听了许贯中说,最近有花石纲到,不想这就遇见,于是用心听宋江讲完。
“因是当今官家酷喜奇花异石,朝中那些个官宦,见识了个中妙处,自是上行下效。杭州建造作局,苏州立应奉局,正经事不干,只为搜罗奇花异木,嶙峋美石。此事不仅盛行南地,如今却要路过济州!”
这花石纲晁盖也听过,冷笑道:“哪里还分甚南北西东?那些个狗官面目,为讨欢心,可是挖空了心思!这些个奸贼,四下搜寻石木,有看中的,不论大小,莫管高矮,是在险山绝壑也好,深藏滔水激流也罢,都不计民力,千方百计也要搬运!”
“他们为得奇石,莫说凿山铲林,便是破屋坏墙,践田毁墓,也是不顾!我曾听说,但凡谁家有些雅物,哪怕只一木一石﹑一花一草可供玩赏,即派人以黄纸封贴了,成供奉官家之物。稍有不满,就以好大罪名处置!”
此时,宋江又道:“更可恨的是,有些差官、兵士乘机敲诈勒索,胡作非为不下千百次。被征花石的人家,一个不小心,就要倾家荡产,卖儿卖女,到处逃难。”
说这话时,宋江又不经意的看了下王伦,好似有意将自己与别的官差区别开来。“小弟时常感叹,因这花石纲,使得天下人心生怨,民不聊生,其流毒州县甚矣!”
这时,晁盖听出话头来,问道:“贤弟,你莫不是被派去押送这花石纲去了吧?”
宋江一手遮住脸面,羞惭道:“晁兄说得不错,知县大人派我所为,正是此事,现今提起,实在惭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