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寨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羊三泰
晁盖忍不住道:“这等惹怨生恨的差事,如何能做得?”宋清也看向宋江,看神色,俱是这般意思。
“哎……若不是我去,换了他人怕不又有人遭难!”宋江又叹气道。
听了这番话,晁盖倒是对宋江更是钦佩,这等挺身而出,急人之难,真丈夫也!
酒桌上王伦却是一句话也不说,他虽然不是以貌取人,但是对于宋江早有成见,一句话也是不信的。至于为何来见宋江,只不过是名人效应使然,想一睹为快罢了!
宋江还要言语,外间的随从却来催促。“押司!花石纲已经快到城外了!”
县令要陪同钦差,这城中的秩序却要宋江维持,他不敢怠慢,急忙起身。“晁大哥!王……王兄弟!职事在身,不能多陪了,待宋某回来再行招待!”
 
;说着,宋江又对宋清道:“四郎!替我好好招呼几位兄弟!”
王伦看着宋江离去的背影,心中好笑!如此热衷朝廷之事,却还说什么倾心江湖!
却说郓城花石纲这一路人马,好生浩荡。但见:
一伍仪仗,两列护卫。旗幡招摇,现七色彩绣;锣鼓敲打,闻五音乐声。喧喧嚣嚣
第一零七章宋江之野望
这郓城县的差役,平时给宋江帮闲的唐牛儿也在,不知怎地惹恼了京城的大人,被几个军健追打。
宋江赶来时,正好遇见。实在摸不过面子,宋江就上前来,仗义道:“这帮闲如何得罪了军爷,遭这般毒打!”
那几位军健,看宋江是文官打扮,倒是不敢放肆。
蔡攸的管事,眼高于顶,见了宋江出头,便道:“这厮一身汗臭,将钦差的洁面清水撞翻,却不该打!”
唐牛儿得罪了大官,自是害怕,见了宋江为自己出头也心存感激。“押司,且叫打吧!不疼!”他却怕要是不被打,说不得要被人暗地扔下水。
蔡攸、唐恪见宋江样貌不凡,只当是哪一处州府的贵官,于是笑着问道:“敢问这位是哪里的大人”
宋江见两位钦差竟然问询自己,先是一喜,随即装作无事的样子。“不敢相瞒上差,小人宋江,只是郓城县第一名押司!”
“呷……宋公明你在这装什么大头蒜!”郓城县令见宋江多管闲事,出言训斥。
唐恪听说宋江是个不入品的押司小吏,脸色一沉。蔡攸想起自己竟然问不入流的小吏做大人,也是面色不善。
郓城知县见两位钦差不再理会,冲着宋江恨声道:“给我赶走!”宋江见此,心道果然是官吏两重天!只恨自己才学不足,行了一礼,带着唐牛儿走了。
无论如何,唐牛儿得救了。跟在宋江身后,不顾身上疼痛道:“宋押司!从今而后,唐牛儿这条命就是你的了!”他只是郓城几百个帮闲中的一个,往常谁人在乎他。
宋江看了看唐牛儿鼻青脸肿的样子,脑中不知怎的浮现出王伦的模样。你若是他,那有多好!
“这厮却来装疯卖傻,真个扰人兴致!”郓城县令平时多得宋江相助,这时也顾不得了,谄媚的看着蔡攸道:“上差何必动怒。若真气不过,只须点拨一二,便叫这厮吃个不消!”
唐恪见郓城县令对自己两人十分用心,便道:“看你伶俐,回京且叫太师与你某个京官!”
做官不外乎是为了升官发财,京官可比外官品极高,更受重视。郓城县令所求便是如此,自然对蔡攸二人千恩万谢!
不过这无心之事,却成全了郓城百姓。半月后,山东济州郓城县新到任一个知县,姓时,名文彬。此人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怀恻隐之心,常有仁慈之念。争天夺地,辩曲直而后施行;闲殴相争,分轻重方才决断。闲暇时抚琴会客,忙迫里飞笔判词。名为县之宰官,实为百姓父母。
这倒成了郓城的一段佳话!暂缺不提。
蔡攸虽然是宰相之子,却无容人之量,就问左右:“方才却未留意,这厮是哪里的,叫甚名谁?”
郓城县令回道:“那人叫宋江,乃是下辖的一名押司。”
唐恪有些疑惑:“宋江?这名字却有些耳熟。”
那蔡攸的管事,上前一步与蔡攸耳语了一番。蔡攸听了,便道:“叫甚‘及时雨’野号的,可不是耳熟!这一路都听他的名字,耳朵里都起了茧子。”
郓城县令稍显尴尬,回道:“正是此人。”
唐恪哂笑:“当是哪个,却不过是一介草鄙,却都瞎了眼,抬举他好大名头!”
蔡攸也是笑道:“多是人愚昧糊涂,才成全了这厮。你我和他计较这些,却不值当。”
唐恪道:“说的也对,我若是再计较,却是抬举了这厮的身份,平白又便宜了他!”
&n
第一零八章入云龙公孙胜
却说王伦与晁盖分别,自去拜访圣手书生萧让和铁臂膊金大坚。却是不巧,两人都不在家,便自找了一处客栈休息。
第二天一早,寻了一处小店吃了早点,正要回去却见一处茶馆好生热闹。周边人流也是都聚集过来,呼朋引伴,好似有什么事情。
“走啊!正盛茶馆来了个神仙!”王伦不远,有两人正在说起这事。
“什么神仙,怕不是混吃混喝的假道士!”
“嘿……开始我也不信,不过他能化水成冰,隔空取茶这是不错的!”两人越说越远,转眼间进了茶楼。
“哥哥,我们也去看看!”王伦身后,广惠向王伦提议道。
左右无事,距离回山还早,王伦便答应一声,“好,我们看看去!”
“仁宗嘉祐三年春,江南瘟疫流行,不久便传至东西二京。坐镇南衙的开封知府包青天,取出自己的俸银,施舍汤药,却无济于事,病人越来越多。仁宗天子无奈,采取大臣的建议,亲手书写圣旨一道,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龙虎山,宣请张天师星夜来朝,祈禳瘟疫。”
“洪信领了圣旨,带了数十名随从,直奔江西信州贵溪县。不止一日,洪信一行人马来到信州,大小官员迎接了,次日陪同洪太尉来到龙虎山下。龙虎山上清宫的住持率领众弟子,鸣钟击鼓,香花灯烛,把洪信一行迎到山上。来到三清殿,洪信请出圣旨,不见当代龙虎山天师,便开口问道:天师在何处请他来接圣旨。”
王伦几人进了茶馆一看,却是一位道人正在说书。若是平常太平时节,倒也有说书人在茶馆说书,但是都是些历史掌故。也就是三国、隋唐,没有新意,这次讲的却是本朝故事,因此来的人很多。
王伦三人找了个位置坐下,这才看清楚此人的样貌。头戴九宫玄冠,身穿八卦羽氅。黄丝绦飘漾仙风,玉拂尘端凝法相。腰系杂色彩丝绦,背上松纹古铜剑。白肉脚衬着多耳麻鞋,绵囊手拿着鳖壳扇子。八字眉,一双杏子眼;四方口,海下三绺长髯。望中识瑶岛仪容,行处显蓬莱气象。
“哪里来的道人,竟然知道这等故事!”王伦心中有所一问,只好继续听下去。
“那龙虎山的主持回答道:回禀太尉大人,这代天师号曰虚靖天师,性情清高,住在山顶的茅庵里,不在本宫太尉洪信一见求见不成便问如何是好,那主持说道:天子要救万民,只有请太尉斋戒沐浴,自背圣旨,焚烧御香,步行上山叩拜天师,方可得见。洪太尉虽然心中不愿,可是身负皇命,只得依着主持。”
“第二天天不亮,众道士便伺候洪太尉香汤沐浴,换了布衣麻鞋,吃了素斋,用黄布包了圣旨,背在背上,手提银香炉,烧着御香,指明路径,送他上山。洪信口诵天尊宝号,独自登山,翻了两三个山头,走了约有二三里路,已经脚酸腿软,心中有些不快。就在这时,忽听雷鸣般一声大吼,从松树后跳出一只猛虎来。洪信惊叫一声,跌倒在地。那只猛虎望着他,咆哮一阵,往后山跳了下去…
第一零九章相面之术
赵佶做了皇帝后,还不满足,他想要成仙、想要超凡,于是他开始信奉道教。
据说有一天茅山第25代宗师刘混康,默默无言,一动不动。所有人跟他说话都跟没听见一样。当他终于起身到皇帝面前后,赵佶问他怎么了这么久才来
刘宗师回答:刚才上天散步去了,本来很快就回来,可正看到南天门外放榜,榜上是明年中举的贵人名单。于是多看了一会,所以来迟了。
赵佶问:“名单你记住了吗”
“记住了”
“好!写下来,藏进这只小盒里,明年放榜见分晓!”
第二年春榜发放,金殿唱名,前两位是蔡薿、柯棐。打开刘宗师的小盒,发现里边有张纸,上边写着“二草二木”。
于是,刘混康加号葆真观妙冲和先生。刘宗师地位确立,道教的灵验无可置疑。
宋徽宗下旨:令道士序位在僧侣之上、女冠序位在女尼之上。并给一姓于的、一姓虞的两位女冠加仙女尊号。
同时,赵佶要求天下人尽一切努力挖掘道教典藏,谁能上缴孤本,珍品道教典籍,立即升官发财!典籍由官方指定人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最后合成一部《万寿道藏》。
接着还是要学习。宋朝州学、太学等各级学府从此多加了门科目,大经或小经。学子们任选一经,仔细钻研!大经指《黄帝内经》《道德经》。小经指《庄子》《列子》。
正是官家崇尚道教,也才有了公孙胜的不拘细节。
茶楼里有人听不明白这个故事,忙问道:“公孙道长讲的这个故事,与我等有甚事”
还有人看着公孙胜起哄道:“道长真有本事,莫不就是故事中的星宿”
有那些自认心思灵巧的,心想怕是这道长在蓄积名望,要走终南捷径。
公孙胜微微一笑,说道:“那伏魔大殿中本是押着百十个天上的星宿,说是机缘巧合又是上天注定,降落人间,说不得在场真有人便是那伏魔大殿中的星宿之一。”
王伦在旁听了,心道怎地如今公孙胜便在宣讲星宿之事。于是站起身来,向着公孙胜一礼,“道长说得久了,且来喝一杯茶水!”
公孙胜在台上早把茶楼中的一群人看遍了,却只看出王伦这三人不是寻常。王伦相邀,正中下怀。
“如此便叨扰了!”
马灵也是道士出身,对公孙胜天然亲近,给他让了座位,倒了一杯茶水。
公孙胜对着王伦三人一礼,笑道:“是口渴了,不过这茶却不如酒水,贫道取些酒水来吃。”
旁边的广惠哈哈一笑,说道:“道长真会开玩笑!这里是茶馆,哪里来的……”
广惠的话说到一半,便说不下去了。瞪圆了眼睛,嘴巴张得老大。
就在广惠开口质疑的时候,公孙胜手在空中一挥,凭空出现一个陶碗来。又是一挥,这碗里有出现了满满的一碗酒。
广惠瞪大了眼睛,也没有发现这酒和碗是从哪里来的。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有使劲的揉了揉,再睁开那一碗酒还在那里。
“乖乖……不得了!”
旁边的马灵也不例外,震惊不已,不可思议的看着公孙胜,惊为天人。
王伦大约知道这是戏法一类,定是公孙胜事先藏好的,只是手法快罢了。他三人精神被他话语吸引,却被他别不知不觉变出酒来。
公孙胜微微一笑,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将酒送到三人面前。
广惠还是有些不相信,一把将酒碗拿了过来。放到鼻子下面闻了闻,果然有酒香味。
“道长好法术,果真是仙人,当的起这入云龙的称号。”
公孙胜将酒给王伦三人倒上,开口问道:“还未请教几位名姓”
王伦接了酒碗,道:“相逢即是有缘,何必在乎姓名!”
公孙胜听了王伦言语,眼眉不自觉的眨了眨,又道:“贫道善于相面,阁下可愿让贫道相上一相!”
王伦哈哈一笑道:“我就怕你相了我的面后,说我是伏魔洞下降的天魁星!”
者魁!首也!一百零八星宿的首
第一一零章当面不识真仙
王伦想了想,问公孙胜道:“那请问道长,人常说观其表知其里,观其形识其人。不知这观人之术可有要诀”
“看阁下早就成竹在胸,却来考我!”公孙胜笑了,说出一番道理。
大道至简,要诀之一:大事验本领,细节看性情。要诀之二:衣着显经历,言语透精神。要诀之三:饮食起居藏大道,喜怒哀乐见真人。总则:有形不如有神,有骨不如有气。
要诀容易掌握,难就难在这个总则的把握上。
公孙一番高论令广惠、马灵有醍醐灌顶之感。
马灵冲着公孙胜一礼,张口道:“受教了!”这眼前道人却是比他有才学。
见广惠两个一副崇拜神情,王伦转头又问公孙胜,说道:“观人之术确实高妙,不过道长可知其中的变通之道吗”原来王伦也是有心得的人。
三国时候有一个著名人物刘劭,字孔才,是魏国人,陈留太守,曾作《人物志》三卷,分《九征》、《体别》、《流业》、《材理》、《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缪》、《效难》、《释争》等十二篇。
在书中,刘劭根据阴阳五行生成说,类推出五德,即木骨(弘毅)、金筋(勇敢)、火气(文理)、土肌(贞固)、水血(通微),并在此基础上把人的性格分为十二种,对每一种性格的总体特征及其优缺点予以界说。
《人物志》里说人的言行和内心往往不一致:“轻诺似烈而寡信,多易似能而无效,进锐似精而去速,诃者似察而事烦,诈施似惠而无终,面从似忠而退违。此似是而非者也。亦有似非而是者:有大权似奸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内明,博爱似虚而实厚,正言似奸而情忠。非天下之至精,孰能得其实也”
凡选材,不但要“观人“,更要“验事“。观人是看一个人的言行,但是一个人的言行往往不足以反映他的整体状况,还必须要“验事“,就是看他过去都做了些什么,取得了什么成就,在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的才华。这样才可以避免错误,风险比较小一些。
公孙胜本还要对答,可是转念一想,怕表现太过显得自大,于是玩笑着说道:“贫道这些微末术术,道教各位笑话了!”
说完,公孙胜一拂衣袖,正色问王伦说道:“我道家有一位清月教主陈真人,不知阁下可有听闻?”
公孙胜自有一番打算,要找位英雄合伙。山东之地,呼保义宋江名气最大,可惜是官府中人。还有一人,较之宋江、晁盖之流更为合适。只是公孙胜一无机会结识,再者那人势大,自有一群老兄弟。怕事成之后没了自己位置,这就要尴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