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寨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羊三泰
王伦的最早身份是秀才,在那个年代和环境里,最先走科举是第一条路,我只是把王伦的这条路补齐。
&n
心里话,不吐不快!
写这本书纯粹是因为爱好!
但是现在感觉成绩很差啊,与付出根本不成正比!
可能有的书友要喷了,说是你写的烂啊!
但是我想先请这么说和这么想的书友看完之后再发言,并在评论里写下来,我会学习改正。
我的这本王伦,构思了好久,花了很多时间。最大的特色就是增加了上梁山之前的情节,还把一些人物的关系加上了剧情。
我不想写成千篇一律的收人,换地图,装逼,所以增加了一些文人情怀,这也符合王伦的身份。
王伦声望不足,那么咱们就刷声望,打。
王伦小弟不多,那么咱们就各种拉拢。
晁盖有刘唐,宋江有李逵,卢俊义有燕青,那么咱们王伦就有王信。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别人都没有。
没有人生来就愿意做贼,所以上山落草我要安排剧情,我想让书友看了之后能有回味!大言不惭的说,我不想写成白痴文。
 
第一章 学堂童子
话说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除取消节度使制度并降低武将权利外,同时将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将统治区域始定为十五路,及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路级行政区已增至二十三路。这山东济州正是隶属于二十三路中京东西路,其余隶属于京东西路的州县还包括有应天府南京,袭庆府兖,兴仁府曹,东平府郓,以及徐州,单州,濮州,拱州等地。
这山东地区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其为孔孟之乡,自然文风大盛。远有东汉时期人称康成先生的经学大师郑玄,东晋大书法家,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近有本朝父子状元的梁灏梁固,以及进士及第,官至宰相的王旦王相公,就是当今贵为苏门四学士,文采斐然的晁朴之,那也是山东密州诸城人。因此,这山东各地都十分看重教化之事,对读书人也是十分尊崇。
巨野县学内有一位刘姓教谕,据说神宗元丰年间,就弱以冠之年高中举人,而后游学天下,结交诸多文人雅士,不过此后的会试考试中却名落孙山,因此心灰意冷,在此教书为业。
济州治所巨野县城城内有一座兴学坊,乃是神宗时期所建,济州州学及县学都在此处。而今刘教瑜年纪已五旬上下,其人性子虽有些孤傲,对学员也严厉,不过学识渊博,闻名百里,在县学里德高望重,人人皆不呼其名,而敬称其曰刘夫子。
刘夫子教书有个习惯,每课是先领学生读一遍,就让学生自己念,熟悉文章内容。学生念两三遍后,他再一字一句领着读一遍,矫正学生的错误,接着再让学生念两遍,然后喊声“一、二“,让学生默念几遍,接着就开始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背书,背不出的就要挨板子。
这天,刘夫子还是按老规矩教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之后的过秦论时,学生读了一遍之后他又领读了一遍,而后就让学生自己念。待过了有一盏茶的功夫,学生们已经都诵读了四五遍了,刘夫子开始提问学生背书。刘夫子现在教授的学生有二十三四人,其中课业较好的有三五人,过秦论也都只能背诵到中篇。可是其余人等站起一个背四五句就不会了,再站起一个背一两句下边都忘了。
王老先生接着把二十多个学生全提了一遍,谁知连一个能全篇背下来的也没有。没有生僻文字,篇幅也不太长的文章,所有学生都没背诵下来,上等生也只是背诵一半而已,刘夫子不由气得青筋暴起。他不由得有些怀念他曾在东京教授的第一班学生,虽不十分聪明却是谦恭好学。尤其其中一个自己的得意弟子,博闻强记不说,文章花团锦簇,字字珠帘,更难得是见识广博,每每有惊人之语。仔细算来,再有两三个月他就该来济州了,到有些期待与他坐而论道了。
两厢一比较,刘夫子更觉得现在的这班学生愚笨顽劣。由于天热,刘夫子满脸通红,头上的汗刷刷下淌。一怒之下,刘夫子伸手捞过戒尺,胡子一撅,将戒尺往教桌上敲了两下。这是刘夫子即将打人的征兆。
“你们说,脑袋里装的都是浆糊么,怎么都背不下来。”由于生气,刘夫子的语气也高昂起来。
“既然都背不下来,那把手都给我伸出来放到教桌上。不会背,那我可要连着一个个打了“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有些羞愧,却也期盼能有同学将文章背默下来。可等了许久,仍是没人背默下来,学生们只好把手伸出来放在课桌上。
刘夫子看着学生们都主动伸出手,心里又急又气。再次喊:“还是没有人背诵到下篇么”
“只要有一个能背下来的,我也不打你们“
等了片刻,依然没有学生站起来主动背诵。刘夫子一咬牙,将戒尺举过头顶,就要往第一位学生的手上打去。就在此时,只听窗外喊道:“刘夫子,且慢!我来背“这声音不太雄浑,略显稚嫩,却也有一种坚韧。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心……”也不等刘夫子答应,窗外之人就自顾自的默背起来,背书之声由远及近,传人教室。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窗外之人背完上篇犹自不停,继续往下背。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至此洋洋洒洒千多文字的古文完全背诵完成,无一错误,无一断处,刘老夫子半举起戒尺的手放下了,惊奇地看向已经走入学堂的人影。来人看年纪也就
第二章 秀才相公
只见来人身高七尺有余,穿着一件白色的长袍,文质彬彬。午日的阳光洒在来人身上,更显身躯俊朗挺拔。最惹人注意的是那高挺的鼻梁以及漆黑的眼眸,轻笑时光若流星,熠熠生辉。
白衣秀士王伦!
这正是小灵官口中的少爷,他也是刘夫子在济州的一位得意弟子。只不过没有人知道,现在的王伦竟然是千年后的王伦,一位转业后在国史档案馆工作的小职员。
如今王伦穿越到水浒世界已经三年有余了,自己从落魄小子也奋斗成为了少爷。经历了最初的彷徨无助到踌躇满志,意欲逆天改命。原著里面的王伦是屡试不第最后落草梁山,然后又在收留林冲后,因为嫉贤妒能在晁盖等人上山后被杀死。
穿越来的王伦不希望自己继续原著里王伦的宿命,他想要改变命运。不是想改上梁山之后的命运,而是想改变上梁山之前,改变屡试不第的命运。因此王伦在穿越之初得知自己悲剧的身份后,早就拜在刘夫子门下,学习经义策论。
这时只见王伦走到刘夫子身前,躬身一礼向刘夫子赔罪。道:“万望夫子海涵,饶恕学生孟浪无状之罪。“
刘老夫子虽然没有生气,但也不想就这么轻轻饶过了王伦,于是张口问道:”怎么又从老头改称夫子了“
王伦心知这是刘老夫子故意刁难,眼睛一转,马上滴水不漏地回答道:“老夫子您学的是孔孟文章,为人师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如同孔夫子一般,当然称呼”天“字出了头的夫子更为恰当。”顿了顿,王伦又拍了个马屁。说道:“何况夫子您知行合一,是重然诺的大丈夫,因此自然是称呼您夫子才对。“
王伦将刘夫子比作孔夫子比作大丈夫,三个词语都有“夫”字,让他别解了一下逢迎刘老夫子。
“哼!你这小子真是大胆!竟然出言不逊!”刘老夫子嘴上如此说,可心里却没有半分怪罪之意。
此时的王伦毕竟来自千年以后,眼界开阔,并且因为工作的关系熟知历史典故,许多后世经典诗词文章也都烂熟于心。于是在三年中和刘夫子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刘夫子也把他当成忘年交。
眼见自己的这堂课被王伦二人搅和了,刘夫子干脆大手一挥,让学堂的学生们自修。而他则带着王伦二人来到偏房他自己独立的房间之内。
也不让王伦两人坐下,刘夫子自顾自坐在房中的雕花椅子上开口问道:“这孩子是你什么时候救下的,我怎么不知道”
王伦心想难道我什么事情都要向你报禀不成,但想归想口上却不敢说,毕竟这次来是有求于人。于是恭敬地回答道:“也就是一年前的事情,去年冬天灵官在我们庄子乞讨,冻倒在我家门口。我看他可怜就收留了他,放我身边做个伴读。”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夫子听了王伦最后一句话,怪脾气又来了。阴阳怪气的说道:“好啊,你白衣秀士果真了不得了。随便收个乞丐做个伴读就能背得出过秦论了。”
原本刘夫子就因为灵官聪慧,学堂的一众学生都远远不如而生气,再加上灵官不愿跟随自己读书,听着王伦的话刘夫子心里更加吃味。
听了刘夫子的话,王伦赶紧圆场,不假思索的说道:“夫子您说的哪里话,我也不是您教导出来的么。再者灵官这篇文章也是跟我学了七八天了,不信您问灵官。”说完还连忙向灵官使眼色。
灵官见状连忙点头不已。“不敢瞒夫子,这篇文章我确实背了好几天了。”
“我只不过是想让这小子看看夫子下了课没有,没想到这小子不仅腿快最也快,听到您考问大家默诵张口就接了上来。”解释了这两句,王伦赶忙献宝似得拿出了自己刚买的两坛米酒和芙蓉糕。“夫子,这是学生特地给您买来孝敬您的。”
刘夫子拿眼睛轻轻瞟了下王伦,那意思好像是在说信你才怪,不过刘夫子也没有深追究这个问题。
知道王伦参加解试的时间快到了,于是刘夫子道:“你小子这两年在我这学习还算用功,再则诗书功底扎实。今年又是大考之期,可不要让我失望啊!”
王伦听了刘夫子的话连忙打蛇随棍上,笑着对刘夫子道:“借您老吉言了,正好这次考试需要联保,麻烦您略施援手。”
北宋承唐朝制度,将科举分为解试、省试两级考试。到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九七三年创立殿试制度之后,始成为三级考试。并且应举人参加解试、省试皆须投纳家状,家状类似于现代的户口本,还有保状及试纸省试亦须解状。
家状内容包括应举人姓名、年龄,家庭成员状况,三代名讳,举业,举数,及乡贯等。宋代结保,解试诸州每三人以上结为一保,国子监、开封府五人
第三章 嘲弄(新书求票)
“在学堂里跟着同龄人一起读书多好啊,有那么多的孩童在一起也有伴,将来还能有个安身立命的根本。”出了县学,王伦边走边对小灵官说道。王伦虽然是小灵官的恩人却并不想拘束着他。
小灵官在王伦跟前显得十分欢快,走路一蹦一跳的,活脱脱一个小猴子。听了王伦的话,小灵官甜甜的一笑说道:“跟在少爷身边也可以读书啊,而且我觉得少爷教的比刘老夫子教的好呢!“
“小鬼头!只不过喜欢听我给你讲故事罢了。”王伦对灵官的小心思心知肚明,毫不客气的揭穿。
小灵官见王伦如此说嘿嘿一笑,也不反驳。灵官虽然年纪小,可心里明白得很。少爷带他好,如同手足一般。别的不说,原来自己乞讨为生,衣不蔽体。可到了王家庄少爷家,不止衣食无忧,还能读书识字,这是原来自己做梦都不敢想的啊。
看着王伦昂扬阔步走在笔直的大路上,身体挺拔,一头乌发随风飘扬。暗道这就是自己的大哥哥,勤学苦读,自力更生的榜样。
巨野县虽然不是名城,但也是济州府所在地,占地宽广,街道纵横。出了县学大门直走三百步左右就到了巨野县的辅街之上,然后向西行一里许就是巨野县的正街主路。一应商家店铺都在这条街上,现在正是农闲时节,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王伦新开的酒楼就在这主街之上,步行也就是两刻钟的时间。王伦打算回去看看酒楼布置的情况,再有三天时间就是酒楼开业的日子了。听说杜兄弟帮忙雇佣的酒店掌柜也到了,正应该见见面,不去看看他实在不放心。
二人不急不躁走着,正走到快到自家酒楼的半路上,王伦这时远远看见从左侧斜道上来了个青领蓝衫的秀才,一边走还一边摇头晃脑地瞎叨着之乎者也。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原来的同窗赵秀才,这人平日里自吹自擂,目中无人十分讨厌。并且在王伦落魄的日子里没少奚落王伦,经常带人欺负王伦。
虽然此王伦早已非是彼王伦,但是王伦有心代替原来的王伦出气。于是决心戏耍下这位眼高于顶的同窗,拿眼一瞧,正好看见道上有一堆驴粪蛋儿。王伦眼睛一亮,对小灵官耳语了几句,听得小灵官兴奋不已,小眼睛滴溜溜乱转。
得了吩咐的小灵官三步并作两步走到赵秀才跟前,大声对赵秀才说道:“赵相公,小子听人言说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我给你出个小题目,您帮我算算帐如何”
正专心致志背书的赵秀才猛地见小灵官出现自己面前,吓了一跳。听了小灵官的话,赵秀才冷笑一声说道:“野小子就是野小子,毛毛躁躁成何体统!”而后赵秀才咳嗽一声,矜持了下装作高深莫测的样子说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区区小帐,何足道哉!出题吧!”
见赵秀才如此作态,小灵官心里好笑。暗道一会叫你吃个大亏。当下小灵官不动声色笑了笑,努力做出虚心的样子说道:“总计十个驴粪蛋摆一丈远,你算算隔多远一个”
这题目如此简单,赵秀才哪有不会之理。这赵秀才不假思索随口答道:“这还用算吗显而易见一尺一个呗!”随后又自鸣得意的接了一句,“野小子真是愚不可及,如此题目也不会。像这等题目以后别来烦我。”
没想到这酸秀才真的上当了,被骗了蒙在鼓里还在自己面前装模作样。小灵官当下不掩饰自己的嘲笑,哈哈大笑起来,冲着赵秀才说:“你呀,你呀,真真笨蛋!”
赵秀才听到小灵官竟然侮辱自己,不解其意,不服气地说道:“我算的半点不错,就是一尺一个嘛!野小子胆敢如此无礼。”
早在一旁看好戏的王伦再也忍不住,快步来到近前。也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说道:“赵相公,驴粪蛋子拳头大,又臭又硬,你一吃尺一个。难怪你这么大的嘴呢!想来吃的津津有味!”
这时赵秀才才醒过味儿来,知道这是王伦使坏,悔恨自己被小孩子戏耍了。但是赵秀才心知现在的王伦今非昔比了,不敢像以前那样猖狂,下定决心找回场子。
两人碰了面,虽然对赵秀才来说不愉快,但王伦心胸宽广对他来讲这些都是小事并无影响。往事只如云烟一般,他坚信自己肯定比赵秀才走的远。大树怎么会和小草去比试高低呢。两人寒暄了几句,便一起同行。
第四章 梁山好汉
杜迁,身高九尺,在方圆百里难有在身高上能与他相比的。他也因为身材长大长着一双猿臂被乡里称呼为摸着天。
这是王伦在穿越到水浒世界里收下的第一位好汉,只可惜本事平平,但是胜在因为同乡的缘故忠心耿耿。早年杜迁因为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经常靠王伦接济,后来杜迁自己心中过意不去就出去闯荡了几年。两年前思乡心切,又回到了济州。
对于水浒世界里的英雄好汉王伦心中还是有特殊情节的,自己怎么就不如晁盖和宋江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无论如何也要收拢几个好汉为自己所用。
王伦打心底里也想王霸之气侧漏,林冲,武松,史进,扈三娘等人纳头便拜。但是在穿越的三年里王伦苦于生计问题还有科举问题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这些,毕竟宋时交通还停留在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这些人有的天南海北无从寻找,有的有家有业不可能跟随王伦。
离济州王伦最近的梁山好汉应该是圣手书生萧让还有铁臂膊金大坚,但是济州城人口数以万计,没有门路盲目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再有近者就是郓城的几位好汉了插翅虎雷横,美髯公朱仝,托塔天王晁盖等等。但是这些人都和黑三郎关系匪浅,王伦现在只能敬而远之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