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水浒大寨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羊三泰




第八十五章六国演义
    门对青山爱晚凉,不慕王侯慕狷狂。

    吟来秋水长风起,落去梅花满地香。

    千金筑台邀月色,散金珍珠换华章。

    此身尝是云中客,瑶池醉舞乱红妆。

    王伦落笔写下一首八言律诗,李助见了拍手称快。赞道:“好一个瑶池醉舞乱红妆。“

    朱武也跟着赞叹:“寨主哥哥气势洒脱,有道家风骨、书生傲气啊。“

    回来这几日,王伦已经将山寨事情安排妥当。这日清闲下来,便与李助、朱武两人品茶对弈。

    放下手中笔墨,王伦对侍立在身边的潘小七道:“且拿下去吧!”

    待潘小七退下,王伦将准备好的象棋拿了出来,道:“两位兄弟,咱们切磋一二!”

    “哥哥怎的不下围棋”李助虽然开口发问,但是还是坐了下来。

    “围棋斗智布甲,却是文人所爱,不及军中象戏。”回答了李助一句,王伦又对朱武道:“朱武兄弟也坐,咱们这次来个六国对弈!”

    朱武听王伦说的出奇,也坐了下来。“如此戏法倒要向哥哥请教!”

    “大宋在西有西夏,在北有大辽,在东有女真,加上我梁山与南边摩尼教不正是六国分列么!”王伦笑吟吟取一把棋子来,精巧如玉雕。

    象棋戏法乃有三十二子,雕以红帅,辅以车马炮相仕成双,又辅以五卒,另一方乃有黑将,使相而成象,仕而成士。

    此对弈,自古有长久渊源。战国之时,史载已显,《楚辞招魂》有云: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此时棋制,有棋、箸、局三器而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以精贵象之牙而成,而箸几近于骰子,行棋之前,当先投箸。局,乃方形之盘。行赛之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彼此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

    春秋战国时兵制以五人为伍,故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彼时乃为军事操练之游戏,亦是每方六人。此时弈棋,乃象征当时之战斗戏耍。后,于此棋制之上,又出唤作塞之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早时对弈时可侥幸而取胜之弊乃去。塞戏盛行,乃在秦汉,当此时,又称塞戏以格五。

    南北朝时北周朝代,武帝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庚信写《象戏经赋》。及至唐时,象棋乃大成,唐乃成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

    到了宋朝,司马光著《七国象戏》,尹洙作《象戏格》、《棋势》,晁补之又撰《广象戏图》,民间更有大象戏蔚然成风,三十又二只对弈,便自此而始也。

    此对弈也,横十而竖九,以九宫之内,抑或通盘之上,两方格杀如战阵神通,军阵之中,将帅颇是熟练于此道。

    朱武以军阵见长,也熟悉象棋,看着面前的三副象棋道:“哥哥要用着三副棋子变作六国么,这象棋戏法倒是面幻莫测,胜负难料了!”

    李助心知这是王伦去了一番北地,要用着象棋演义一番,也冲着王伦拱手道:“愿向哥哥请教!”

    王伦就在案几上铺来一面大纸,以笔墨勾勒,竟将三局,合之为一。将三副棋子尽皆安排妥当,王伦拊掌笑道:“如此天下,好似六国会战,岂不更妙许多”

    那朱武听了王伦说了两次六国,不明所以,直接问道:“哥哥如何笃定江南摩尼教可成事”

    李助是南方人,近来又有许多消息,先于王伦答道:“如今花石纲谁人不知,有这番导火索,江南便是火药桶。”

    王伦也道:“大凡天下大乱,总有人浑水摸鱼。诸如汉时黄巾军,晋朝五斗米教。如今江南摩尼教也蠢蠢欲动,只是等待时机罢了!”

    看着王伦将三幅棋子摆好,黑红分明,又错综复杂。李助笑道:”天下如棋,众皆乃子



第八十六章梁山清正楷模
    王伦本想与李助、朱武为了将来布局一番。不想刚刚开头,外面就出了事故,只得容后再议。

    李助呼地站起来,紧盯着潘小七问:“伤着人没有火是怎么着起来的“这些事情都是李助分管的,若是伤了人怕王伦不高兴。

    “火是不要紧,都给扑灭了,没伤到人!”看着王伦几人急切的眼神,潘小七答应一声,然后又小声道:“可是人打起来了!宋、杜二位首领与专管赏罚的铁面孔目裴宣急眼了,三个人在那动手呢。裴头领还有手下的八班差役被打得够呛,都见血了,幸好有王、林两位教头弹压!“

    这次回山,又来了几位首领,大家是高兴的。除去卞祥在柴进处勾当,林冲做了教头,配合王进。鲁智深、石秀做了步兵首领,山士奇做了骑兵首领。崔野还要回去,另行安排。

    这倒都好,只是铁面孔目裴宣提调山寨军法,定功赏罚。等于在众人头上悬了利剑,上了夹板,怕不能服重。

    这不,才几日功夫便出了事情,让王伦好不着恼!

    “走!我们去看看!”一听首领们动手了,王伦七窍生烟。事情紧急,带着李助、朱武连忙让潘小七带路,赶往出事地点。

    路上潘小七简要地把经过讲述了一遍。

    原来钱粮物资都在后山,今日上午轮到犒赏山前三寨。裴宣和杜迁主持着,在后山按功劳簿分了犒赏之物,大小喽哕欢天喜地,各自领到了自己的东西。

    但是后山往前山路不好走,运了半日,还没有运完,东西和人都挤在那里,妨碍了水寨领取。水寨头领立地太岁阮小二从水寨里调了条大船,招呼剩下的人把自己的东西都标了记号拿上船,由水军帮忙走水路绕到前山去。

    本来是好事,谁料船半路上起火了。勉强靠岸时,火势已经难以控制。

    前寨的杨春、陈达也有大堆东西在船上。眼见火势凶猛,两人就号令众喽哕,不必管东西是谁的,是哪的,抢救出来就行,谁抢救的就归谁。

    杜迁管着钱粮,眼见损失不小,也无可奈何听了。不料一起的铁面孔目裴宣却带了八班差役横刀挡在那里,不准众人上船抢救东西。

    两个争执不下,宋万也出面帮助解释,说东西让兄弟们拿了总比烧了好。可是裴宣黑着脸就是不肯,眼见着好端端的一船东西就那样烧没了。大家心疼得直跺脚,把恨都撒到裴宣身上,两边就动了手。

    裴宣带的人少,哪禁得住这么多人的拳脚,三下五除二就被放倒了好几个。幸好王进、林冲就在跟前,急忙前去劝说才免了一场纷争。

    一边说着话,一边就到了山前。场面果然是混乱不堪,水上船的残骸还在冒烟,岸边的人群吵吵嚷嚷,王伦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裴宣他们。

    还是朱武眼尖,指点着不远处的水面说:“在那,那条小船上。“

    王伦看过去,果然看见裴宣和自己的手下都在一条小船上。裴宣那身红袍被撕了好几个口子,身边的人还有受伤躺在船上的。岸边不远处,阮小二扯着宋万、杜迁正在说着什么。

    朱武心知这里还有陈达、杨春的事情,打发潘小七把两个人都叫了过来。不等两人开口,劈头就对陈达说:“给你一炷香时间,把你的人都给我带回寨里去。一炷香后,但叫我看见这岸边还有你的一兵一卒,我请令斩了你!“

    众人很少见朱武发狠,还是对着自己的老兄弟。今天对着朱武刀子一样的眼神,都心虚了。梁山人马最忌手足相残,岸边的人很快撤走了。

    阮小二把躲到小船上的人们接了过来,裴宣的腿有点瘸。王伦扫视了一下众人,沉声道:“李助、王进留下来处理后事,其他人跟我往聚义厅说话!“

    事情闹大了!

    聚义厅上,当堂对质,杜迁委屈地说道:“东西都是弟兄们用命换来的,不论分给谁,总比一把火烧了强。可是裴头领硬是让东西就那么白白烧了,弟兄们不服!!”

    宋万也跺着脚说:“哥哥!一船的布匹绸缎粮米,就这么白白烧了,心疼呀!”

    王伦看着两位老兄弟,心中感叹这两位兄弟眼界还不不够,不明白自己的苦心。

    “哪个听你俩哭穷,且听裴头领说话!”王伦一瞪眼,数落了宋万一句。

    大家都把目光转向裴宣,裴宣跛着脚一直站着。林冲拉了一把椅子,扶他坐下,轻声说:“裴宣兄弟,当着寨主哥哥和众家兄弟的面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吧。”

    林冲与裴宣在大辽一路带兵,感情深厚,他也为了裴宣着急。

    裴宣冲众家兄弟一抱拳,还未开口,鼻子一酸先掉出几滴泪来,说:“寨主哥哥,各位头领,若是没有哥哥和梁山,我裴宣早埋尸荒野了。”

    王伦见裴宣伤感,温言抚慰道:“过去时了,裴兄弟不要再提。你有委屈只管讲来,有我替你做主!”

    这时裴宣才道:“裴某也和大家一样,知道咱梁山的钱粮都是弟兄们拿命换来的。我也不想眼睁睁看着这一船好东西被火烧光啊。可是今日之事,实在是出于无奈,不得不烧、不能不烧啊。”一番话把大家都说愣了。

    杨春、陈达被朱



第八十七章吃饭、吃茶、吃酒
    王伦回到自己的小寨,处理了几件遗留的事情,不久之后李助、朱武又联袂而来。

    落了座,李助看见王伦正在吃茶,于是道:“哥哥雅好,李助俗人,不解此道。”

    “这清茶可是好东西!”怕李助、朱武还为刚才的事情难堪,王伦轻声一笑,对二人道:“两位兄弟可记得唐代卢仝所写的饮茶要诀”

    朱武见王伦并不因刚刚的事情心生芥蒂,轻松不少,爽朗一笑道:“倒要向哥哥请教!”

    王伦小口喝了下茶水,就兴致勃勃地背诵起来:

    一杯喉吻润;

    两杯清孤闷;

    三杯搜枯肠,惟有文章五千行;

    四杯发清汗,人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杯肌骨轻,六杯通神灵;

    七杯不得饮,饮罢两腋习习生清风;

    听罢,李助先恭维了王伦一句,“和哥哥相处,真让人心旷神怡,胸中一番俗事浊气冰消雪释。李助有幸啊!”

    三人有说了一会话,王伦却是决口不提刚刚的冲突。

    等了一会,李助沉不住气,斟酌道:“哥哥,方才我也提点了宋万和杜迁兄弟,一会向裴宣兄弟负荆请罪!”

    王伦放下茶杯,随口道:“如今山上兄弟多了,队伍也不好带啊!”

    不说现在,就是原著梁山关系也错综复杂。梁山好汉不是简单的临时组织的强盗团伙,一百零八将,各自有不同的社会经验、生活经历、能力、抱负、上山过程。

    甚至很多人不是自愿,而是被宋江逼迫得走投无路才上山的,例如卢俊义、秦明、李应。这一切决定了他们上山时抱着不同的心态,有不同的“奋斗目标”。

    例如李逵想打到东京,“夺了鸟位”,捞个将军做;林冲想的是如何报仇;宋江想被朝廷收编,重新做回胥吏。阮小七想着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生来要杀人。

    因此,为了使得每个人都做出合理的预期,实现心理和生理上的基本满足,做到各司其职;也为了防止背叛行为,制度约束是必要的。随着梁山的渐渐壮大,对制度的需求也更为急迫。

    原著王伦被火并,除了个人原因外,缺乏制度保障下的绝对权威也是一个原因。相比梁山,书中的其他匪帮和地方势力经营的方式都很简单,谈不上有多少制度设计。例如二龙山,“占山为王”,凭借兄弟义气来维持联合。又例如小旋风柴进的庄子,“专一招集天下来往的好汉,三五十个养在家中”,这是对东周“养士”之风的简单效仿。

    可惜时移则势易,在人才选拔制度相当完善的宋朝,没有一个吸引人的前途(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一个有能力的落难者(如林冲、武松)是不会屈居在柴进的庄子上无所事事的。而汉代以前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英雄主义食客,司马迁笔下的郭解、朱家、荆轲,到了一千年以后的宋朝,也早就死绝了。梁山上燕青之于卢俊义,石秀之于杨雄倒是除外。

    如今王伦虽然在开山之初就立了规矩,分了职事,众人也听命行事。但是随着头领越来越多,各人本事高低不一,因着排座和职事问题早晚会出事。李助、朱武二人看了今天的矛盾,顿时忧心不已。

    今日山上如此,今后那还了得!

    领导者的最大挑战就是,在衣食之外,在个人待遇之外,你能不能给众人一个更远大的目标,以及更高的个人形象。如果没有,那么位置越高就越危险。

    王伦看出李助和朱武的心思,笑吟吟地问道:“我问一句,朱武贤弟!来我梁山,你为的是吃酒、吃茶还是吃饭”

    朱武一下被问住了,沉吟了半天无言以对。喝酒喝的是感情,吃饭解决的是温饱问题,而喝茶喝的却是精神体验。

    这是在追问上梁山的动机啊!李助更心思剔透,明白了这一点,却不说破。

    喝了口茶,朱武才说道:“我是好酒的,图的是个热闹;吃茶是雅事,怕自己没这份风流。”说着看了一眼王伦,又道,“不过我看哥哥这问题问得似乎别有深意啊!”

    王伦点点头,道出了自己的一番道理。

    “一个人加入集体必然有其基本动机。

    有的人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或者图的是钱财物质,这个可以比做为了“吃饭”;有的人则是因为这个集体很温暖,有情感因素,大家在一起很开心,这个正好比为了“吃酒”;还有的人则是有更大的抱负要在这里实现,这些人目标远大、心志专注,有更丰富的精神境界,这个就好比为了“吃茶”。

    对待这三类不同的下属,需要使用不同的管理策略。”

    听了王伦这话,李助先领悟过来。“哥哥妙论,还请细说则个!”

    &nbs



第八十八章再占一处山头
    第二日一早,李助收拾停当急忙去见王伦。

    王伦也刚刚吃完早饭,正拿着地图研究。见了李助直接说起昨日的谋划,一指地图道:“这燕赵之地,马虎不得,虽然有卢俊义和柴大官人看顾,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根据地。”

    李助本有急事,这时也仔细听了。

    “你会你与朱武兄弟说了,河北饮马川、五马山、抱犊山要连成一片,经营成铁通一般!”

    这事情王伦也说过几次,只是这次是确定实行。李助看了看王伦,想到一个问题。“饮马川有邓飞的老兄弟,抱犊山有崔野,五马山却是没人统领!”

    “这你倒不必担心!”这些王伦也有打算,示意李助不必忧心。“我意让邓飞重回饮马川,大树山鲍旭的山寨便弃了,跟他一路。抱犊山有崔野、文仲容不必管他。”
1...96979899100...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