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最爱喝椰奶

    林夫子及靖亲王皆是愕然。

    靖亲王忽然笑了起来:“本王看先生的弟子,还是很有灵气的吗。”不聪明能顺着杆子往上爬

    靖亲王也不介意他这点小机灵,毕竟从先前的考教中就能看出,赵恒这个学子,还是有几分本事的,只要能为他所用,许他一个前程又何妨呢。

    靖亲王就叫他跟着林夫子做事,当然还得努力进学,不能光吃老本儿。赵保国自然应诺。这事儿算翻一篇,当务之急是如何操作养鸡鸭的事儿,毕竟应对不远的虫灾才是最为要紧的,其它的事情就要先放一边了。

    林夫子就提议:“不若以官府的名议收购家禽幼崽,而后借于百姓养殖,等虫灾过去后,再回收借出去的家禽便是,如此一来,既能叫每户百姓不出一文,便能养到家禽应对虫灾,又能在此期间得到家禽所下鸡蛋,也算给我广陵百姓进补一番。”

    意思是养鸡期间,鸡下的蛋归老百姓。

    靖亲王差点儿拨下一根胡子:“光是我广陵的人口,就不下十万之数,再加下属各都各县各村,算算总人口起码近百万,若每人每只,都得百万只鸡,目前市面上每只鸡四十五文,百万只鸡那得多少银子”哪怕他一时算不清,都知道这数目大得骇人了。

    别说王府的府库为建那云阳关卡都掏出家底儿了,就是没有,那也不够使的。

    林夫子也愣了下,他心算能力并不强,被靖王亲这么数十万百万百万这么一绕,也觉得自己是不是想得太轻巧了。

    赵保国就很惊讶:“也就四万五千两银子而已。”对他来说算多的,可王府里……这么点儿银子都拿不出来赵保国觉得不太可能,要说王爷抠门儿也不像呀。

    “才四万五千两”林夫子与靖亲王异口同声,把赵保国吓了一跳。

    “确实只有四万




第三百四十八章 庄子
    靖亲王有心表示自己温和的一面,然后对着这些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的农户,也没有那心思,就把赵保国提溜出来,叫他去考察这些人哪些是真正能养鸡的,哪些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来混水摸鱼的。

    赵保国哭笑不得,在这个皇权大于天的社会,普通百姓也得有那胆子呀。

    面对王爷,他们连句话都说得结结巴巴,王爷也没心气儿呆,跟些普通人也说不到一块儿去,再者一个就他们这战战兢兢的态度,任谁看了能自在。

    就推给赵保国了,赵保国跟老百姓打起来交道来,那是容易多了,他也没觉得自己多不起,以前跟他们不也一样出身有啥区别,完全没有吗。

    面对权贵说话方式是一种,跟普通人就不能咬文嚼字儿,装相不说人家还听不懂。

    就接地气儿。

    先问了问,再一听流程,觉着也差不多,那孵蛋也不能搁王府里孵,就带着人去庄子里了,接下来直到小鸡出壳这段日子前,就干脆住王府给拨下来的庄子了。

    靖亲王给拨了一队侍卫,两个随从,随从帮着跑腿儿传话,侍卫就负责保护他们几个,虽说不一定能成,可万一成了呢总是要重视一点。

    庄头一得消息,就赶紧准备起了,该备的蛋备上,有炕的屋子也专门给腾出来,柴火备得足足的,准备周全免得叫下来的人挑理。

    一时间庄子里还挺有些闹腾的,反正是忙里忙外,普通庄户就看不懂了,这管事儿的风风火火又是要蛋又是要柴的做啥呢还把自家那大砖房给腾出来了,屋里头进进出出搬搬抬抬,抽什么风呢。

    下头人怎么看庄头哪有心思去管,只一门儿心思忙着呢,指挥着这个指挥着那个:“赶紧的,动作都利索点儿,真要耽搁事儿了,咱可都吃罪不起。”专叫了庄子里的青壮来帮着腾屋子。

    一趟趟的往出搬。

    “粗手粗脚的,都给我仔细着点儿。”庄头娘子环胸倚着,目光如刀一人扫视,嗖嗖嗖的打量着这些庄户,生怕哪个手脚不干净的,再偷拿了她家的东西。“要打碎一个,卖了你们都赔不起。”

    就一庄子,还搞出阶级层次感来了。

    “娘子放心,我们都注意着呢。”捧着瓷器的庄户就连忙道:“保证摔不了。”

    就腾几个屋子,又不缺人手,不多时便空出来了,庄头还专叫了几个妇人把空屋打扫干净,连内里那顶都举着杆儿把蛛网给兜走了,生怕叫贵人着了眼。

    “不就孵个蛋搁哪儿不成”庄头娘子终于忍不住抱怨起来:“还非得那咱这青砖瓦房了那泥坯子搭的屋就不能啊”

    她活这么大岁数,还从没听说过在坑上孵蛋的,这不糟践东西吗庄头娘子心里头那叫个不痛快,但面上还不能说,毕竟庄子还是贵人的庄子,贵人就要孵蛋,那就得孵,论不着他们这些当下人的指手划脚。

    可谁叫她心里头不舒坦呢,不说几句憋得难受,忍了忍也没能忍住,只能偷着跟自家男人说几句了。

    庄头就斜了自家婆娘一样:“可给我闭嘴吧,庄子是王爷的庄子,咱都是王爷的下人,庄头的位置还是钻营了不少功夫才得了,王爷做的决定,咱只有听从的份儿,哪有对主子说三道四的道理给你脸了不是”

    这人,还上杆儿上线儿了。

    “这不就咱俩儿,我才说说的吗。”庄头娘子噎了一下,见自家男人一副忠心耿耿的德性,一把就掐了过去:“就你显本事了,合着我



第三百四十九章 哥俩儿
    直到赵保国说成了,所有人都欢呼不已,几个大嫂子高兴又松了口气,这么些天了呆在庄子里,虽说成不成都有银子拿,可不成银子肯定也不多,成了人王爷一高兴,赏赐自然少不了。

    再说在外这么久,谁也不是天生地养无亲无故的,哪能不想家里人,这回事儿一办妥,还能得了赏银回家,不论是置办几亩田地,或翻新屋子或是给老人孩子置办新衣,都是足够的了。

    现在就等着王爷来瞧,说成了。

    不说几个大嫂子高兴时的盘算,就是观棋观语那也高兴得不得了,赏赐自然是在乎的,可在王府里做事,王爷跟王妇又不是小气的,衣裳住行都不用自己掏钱,月例赏赐什么的,全是往自己兜里揣的,谁还能缺这么几两银呢

    一开始是真不想来的,现在吗,是恨不得赶紧回城。

    谁知道搁这儿一呆,就是一个多月呢,每天盯着鸡蛋,两眼都快变成鸡蛋了。

    总算把这事儿给干成了,当然是想回城去了,吃得好住得好的,虽说要伺候主子,可那也是正理呢。

    谁耐搁这儿养什么鸡呀。

    毕竟是王府的下人,就是外头有天灾了,有了,那也坏不到他们头上,有王爷顶着天呢,就少不得要他们下人伺候,这吃的穿的,再怎么也不可能亏了他们。

    所以观棋观语,对这事儿是真没多上心,只不过王爷打发他们跟着恒郎君,他们就只能尽心了,不然若叫恒郎君在王爷面前告上一状,死是肯定没那么严重,可也得坏了在主子跟前的印象,没得了好差事,回头再落个几十大板的,多划不来。

    当初王府挑人这事儿靖亲王是叫荣管事给挑的,荣管事也会做人,特地问了赵保国说对跟着的随从有什么要求,赵保国就一提:“人品老实,嘴严实不漏风就成。”

    当时荣管事一听就笑:“您要有别的要求,我还真不敢说应在,可人老实嘴严实的,咱这王府里头,哪个敢不老实的”

    赵保国一想也是,就又提:“那会识字的算数的就最好不过。”

    提了这要求,荣管事就按照这要求挑人了,一挑就把观棋观语给挑出来了,当时还诧异了半晌,王府里的下人,除了那跟在主子身边儿伺候的,底下的就没几个识字儿的,这俩人既会识字也会算数,怎么这些年就没什么有有有存在感呢

    一想,就觉得不对头,会不会是哪个安在他们府里的探子,于是也不想别的,立时就着人去查了,等一查清楚,才算放心了。

    这俩人还是表兄弟,王妃的陪嫁的庄户那儿带过来的,识字呢还是个巧合,王妃的奶兄因得了王妃娘家的恩赏,许他识字,后来王妃嫁到皇家,奶兄一家就跟着陪嫁过来了,这俩小子识字,那是王妃的奶兄学了后教的,也不多,只一些常用的才会。

    进府的下人,没有主子恩许,那是不能识字的,当然了,没进府前人就识字了,那得别说。

    后头俩哥俩儿长大了,家里大人就想给求个前程,就把人送府里来了。

    可这俩儿跟爹娘想的又不一样,没什么上进心,觉得家里日子挺好过的,虽说是当下人吧,可不缺吃也不缺穿,又靠着王府轻易不敢有人欺负,心态就特别佛,也没想进要攀附什么的,可爹娘不一样,总觉得跟在主子身边伺候,那才叫有面儿呢。

    于是愣把人给送进府了。

    这哥俩儿也没办法,进府就进府,反正咋干,爹娘又不在跟前儿了,还能管着他们



第三百五十二章 鸡跟蛋
    靖亲王懵了一瞬,他还真没想到士卒们的待遇问题,毕竟这兵虽说是管的,可又用不他去领,侍卫们有荣青云一手cao)持着,守军们还有广陵一干武将呢,内一政这块儿文臣也不少,他当个甩手掌柜都妥妥的,不是大事儿那边轻易也不会来烦他。

    这会子一听赵保国提起军事,一琢磨还真是这个理,与其回头收回来不好安置,还不如直接叫宰杀好了送军营去让将士们吃了,这吃好了喝好体健壮,战场上杀敌也能多砍两个人头不是

    可再又一想,这一吃就是一杆子的事儿,不如还叫老百姓散养着,那还能下不少蛋,这百万只鸡呢,一天下蛋没有百万那也有五十万哪,天天送军营去供应着,那还能细水长流了。

    靖亲王这样盘算着,又不敢肯定这事儿能成不能成,于是还说出来给赵保国,很显然是问他意见了。

    这cao)作,乍一听还可行的,可一细想就不成了,这鸡是给百姓白养的没收钱,可说了中间这块儿的鸡蛋都归他们,又说后来再把鸡收回来,百姓白白得上几十个鸡,那是高兴的。

    要按王爷的意思,就是再叫人家白花粮食给养鸡,这鸡还算是他的,下的蛋也全是他的,合着后头养鸡的老百姓,鸡也落不着,蛋也不归他们,还得白花粮食养着鸡。

    这不等于占人百姓的便宜

    人能干谁也不是傻子呢。

    养鸡的百姓这么多,靖亲王真要这么干了,估计这民心也就落不着了,自己的封地都能搅和出乱子,回头惹出民乱,圣人再怪罪下来,那能吃罪得起

    赵保国就把事的严重细细跟他分析一遍。

    靖亲王惊出一汗来,他之前也没想太多,还以为这是两厢便宜的好事儿呢。

    谁成想光是自个儿便宜了,叫老百姓吃了亏。

    “不成就按你说的办。”靖亲王不敢多想,忙不迭道“就把鸡杀了吃。”本来想着提高一下将士们的待遇,谁成想事没这么简单呢,也幸好他多问了一嘴,要不然直接叫人去办了,回头就得出大事儿。

    赵保国就出主意说“王爷护将士们的心是好的,若当真想提高将士们的待遇,不多花银钱也不是不能做到。”见靖亲王看过来,就连忙把自己之前在腹内思量的盘算说了“王爷且听我说说,一只鸡的寿命大抵在五到七年之间,当然前提是途中不发生什么变故。按如每只鸡的产蛋量,再除去天冷受惊意外等因素,一只鸡年产蛋在一百到一百五十只蛋左右。现又有蚯蚓养殖法出世,约莫能再提高一些产量,这暂时就不计了。”

    见靖亲王凝神听着,赵保国又接着说“王爷之前的想法很好,与其把鸡宰杀了吃,不如留着叫百姓养了下蛋供应给将士们,当然了,这其中的问题还得细细盘算下。这鸡留给百姓养了,总不能叫他们吃了亏,当然了,王爷总也不全补贴。”

    “我是这样想,王爷听一听看可行不可行,回头再作计较。”赵保国说“待秋收结束,这鸡呢,王爷可不往回,就留给百姓养着,可向百姓们提出,这一批鸡叫他们年供八十枚鸡蛋,连供三年,三年后这鸡与蛋,便都归百姓们了。当然一只鸡不可能只下这么些蛋,可若再多百姓就得不到什么好处,自然不会尽心,便是碍于王爷份不得不供,心中想必也是有怨的,王爷不妨大量一些,许他们些许好处便是,如此一来百姓可得便宜,王爷这边也不用



第三百五十三章 布告
    苏太守专门派了个小吏在那儿讲解,务必要让全城百姓都知道王爷的仁义之举。

    “那差爷,这上头都说了啥呀”因着圣人护百姓,多行有利民生之举,是以上行下效,大周的官吏,多数待百姓的态度都比较温和,所以百姓们见了也不怎么怕,这回一见布告栏上贴了新告示,那不识字儿,可不得就问问。

    “哟,大爷您可问到点子上了。”那小吏笑着“这可是王爷新出的政令,全为着你们想了,那好处,简直不用提。”

    那大爷就一急“咋不用提了不提咱们咋知道有好处没好处”一听着说是政令,那肯定跟他们息息相关哪,这要不问清楚,心里头也太平不了。

    布告栏前的百姓们都跟这大爷的心思一样,个个抻着脖子一个劲儿往上瞧,又不认个字儿,偏还不停看,看来看去也看不出个什么花样来,就催那小吏“差爷您可别卖关子了,快给大家伙儿说说。”

    “是呀,到底有啥好事儿哪”

    百姓们七嘴八舌的问着,那小吏也不卖关子了,连忙把告示上的政令给他们讲解一番。

    头前那大爷一听明白,老脸都乐开了花“这鸡和蛋,真都归咱啦”他算算还是划算的,就忍不住笑。

    那小吏道“告示都贴出来了,那还能有假也不想想,那可是王爷下的令,还能骗咱这升斗小民我跟你说啊大爷,我家也领了十来只鸡呢。”这鸡是按人头算的,家里算上长辈外加几个兄弟媳妇儿,可不就有十来只吗。

    那大爷一听,就更放心了,这差爷自己家都领了,估计不能有假。

    “对了,大家伙儿可得记清楚了。”那小吏一看这下头反应不太对,怎么就一个劲儿的光顾着高兴说鸡跟蛋都归自家了,连忙又压了压手,说“这鸡跟蛋哪,那得三年后才归自个儿,这头三年呢,每年都供上八十只鸡蛋,这三年后才能各归各家,可别记岔了去。”

    这一提醒,大家伙儿就连忙盘算,看划不划得来,一盘算,发现也没吃亏,那就都高兴了,本来吗,家里养的鸡,那一年下蛋少的也能上百,那养得好的,还有一百多呢,八十只蛋怎么都能拿得出来。

    现在可更好,官衙推广那什么蚯蚓养殖,还叫他们去参观了一回,简单得很呢,就费点儿力气的事儿,家里小子姑娘们都能干,这养出来的蚯蚓,鸡都吃着呢,估计下蛋得更勤快。

    一算算觉得占了大便宜,都乐呵着,也记王爷的好。

    “差不了。”下头就有人高兴的喊“明个儿我就领鸡去。”

    下面又有人问“这鸡出壳了没”头一批孵出来了好叫百姓们领了去,这一次哪能孵上上百万只蛋,就分批来的,总有些没赶上的领第一批的,都抻着脖子等第二批呢。

    那小吏就说“出是出了,可总得叫养两天,爪子都没硬呢,领家去养死了算谁的”总得叫小鸡能长上两天,才能让他们领回去让母鸡带着。

    “那到时候可得通知咱一声,好早点排着队呀,不然又没赶上,家去就得睡院子了。”里头有个汉子半点不害臊,家里事儿都往出说了。

    旁边的人都哄笑。
1...109110111112113...1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