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最爱喝椰奶

    “看不出来,你这么人高马大,还是个怕婆娘的”

    这头一批鸡出壳后,赵二牛带着几个徒弟学的,也都上了手,就被分散到东海及琅琊郡去了,毕竟人手不多,广陵这边再怎么能,也不可能全然给三个郡百姓所养的鸡。

     




第三百五十四章 方子
    唐妤的愁绪就飞了,还笑出声来:“你这丫头,说什么呢爹和夫君,怎么能跟圣人相提并论了”

    白薇怨气满满的:“比是不能比,可奶奶您瞧呀,一出门儿,都不着家,合着是忘了家里还有个您了,姨奶奶还老说郎君体贴人呢,这能叫体贴”一出门儿就把家里奶奶忘脑门儿后,别说见不着人影儿了,连个口信都没叫人捎回来。

    唐妤微微蹙眉:“想来是因着王爷看重,事务繁忙的缘故吧。”再说也是正经差事,又不出去吃喝玩乐了,她也没什么意见,只是这么长段日子,都见不着人,难免要忧心几分。

    “再忙,总不至于连叫人送个信的工夫都没有。”白薇哼了哼。

    辛夷可算看不下去了,这还没完没了还奶奶都没说什么呢,她倒是比奶奶更上心,莫不是起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心思

    “好了,你可少说两句。”辛夷瞪了她一眼:“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郎君只得秀才功名,便叫贵人青睐有加,委以重任,奶奶作为后方女眷,外头事自然不用多管,可总也不能拖后腿儿呀,只要把家里的事情打理妥帖,好叫郎君在外拼博也能安心。”这总是埋怨算什么,郎君作为男儿,总不能跟女郎似的,见天儿着家不出门子

    正说着呢,就有丫头进来禀,说是郎君差人送的信到了。

    唐妤面色一喜,也坐不住,连忙就起身往出走,还问:“人呢”

    那丫头就连忙回:“送了信就走了,李管事留他吃盏茶再走,他也推辞了,只说忙。”说着连忙把信拿出来给自家奶奶。

    唐妤有些失望,本想问问夫君在外的情况的,谁成想人走得还那么快,只好又转回软榻上坐了,拆了信瞧。

    这一瞧,简直不知该笑该哭了。

    辛夷白薇见自家奶奶倚在榻上,神色似喜非喜,似怒非怒复杂得很,就心中惴惴,怎么了这是难道这信上有什么不好的消息

    白薇轻轻戳了辛夷腰间一下,示意她上前去问问,辛夷:合着好事儿就想不着我。

    辛夷上前,轻声询问了,唐妤才缓过神来,嗔道:“瞧瞧这人,好事且想不着我,这捎个信回来,还给我安排了差事,生怕我轻闲呢。”话里话外的抱怨,语气中却带着欣喜,重要的事情能安排给她,可不表示了对她的信任

    白薇一听这情况跟她想的不一样,就连忙挤上前了:“奶奶这样说,好叫郎君知晓,该多冤枉,若非爱重奶奶,哪能将要紧事相托呢。”话虽说回来,郎君到底叫奶奶帮着做什么事呢

    辛夷就似笑非笑的看她:“这时,你倒不抱怨了。”白薇面带讪笑,缩身不语。

    唐妤不管两个丫头的眉眼官司,就忙碌起来,夫君委托她的事情,她自然要做得漂漂亮亮,也好叫他瞧瞧自己的本事才是。

    就连忙叫白薇去把李虎叫来。

    辛夷略微诧异,怎么叫李管事,而不是叫跟着奶奶过来的宁管家

    白薇领命而去,唐妤又看向辛夷,问她:“我记着,过来时姨母给了我两个庄子,好似是在南城郊外的虎口峰那处。”

    辛夷连忙收敛神色,应了:“奶奶好记性,确实是在那儿,一个庄子有五百亩,一个有三八百十亩,大的叫宁管家的大



第三百五十五章 旱情
    至于王铁王石哥俩个,因着名字挺像的,老爷郎君安排人,就习惯性把他俩儿排一块儿,叫干啥都叫俩人一块儿去,合着到了就剩他独一个了,这杂七杂八的事儿,都爱叫他去做,他也只能听吩咐做事,毕竟自己要不做,总不能叫主子们亲自去做吧

    一咬牙就只能扛起管家的事儿了,别看他办得还算妥帖,实在是不爱管,这见天儿东家跑西家逛,整个人头都要晕了。说起盼主母过门儿,家俩主子都没有他殷切,如今有人接管这档麻烦事儿正好,是以主母一提,他就麻溜的上交了,钥匙是搁他这儿的,还有一把搁老爷那儿,帐本就在郎君屋里头,所以他只要交个钥匙就算完事。

    搞得新上任的管家心里还很忐忑,还以会为难为难,或给下马虎啥的,谁成想人家跟扔烫手山芋似的,这么顺利不会府里头就剩个空壳子于是再一查帐,发现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也不是那卯吃寅粮,这就更想不通了。

    李虎可不管宁管家心里想啥,他就无事一身轻,摞下手里头的事儿,成天除了练武,那就是去郊外打猎,偶尔还带着王石或王铁,轮流带着去,不到下午就不回城,午间儿就在山上自个糊弄着吃了,天天回来都拎了一堆兔子野鸡啥的,偶尔还能弄到头野猪什么的,虎啊熊之类的,那是不敢去招惹,碰着了躲都来不及。

    要说能不能猎猎,狠狠心也是能够拼一拼的,可犯不着呀,毕竟老虎黑熊,那是凶兽呢,真要打杀了,自个儿也得不着好,肯定落一身伤,为着吃一嘴,没那个必要不是,再说主家也没这要求呢。

    他就捡起老本行,上午就城里头呆着,看主家有没有什么另外的交代,要没有他就说一声,下午就溜城外去,打上一些野味儿回来,收获还不小,自从唐妤进了赵家门儿,再接管了家事儿,李虎一身松快,天天往出跑,这段日子家里光吃野味儿,那都吃得人腻味儿了。

    唐妤是不知道李虎乐不思蜀,卸了人管家一职,又看他半点不吭声,很是老老实实的不添乱,心里还很有几分歉意。所以这一有了差事,就想着叫他去做,也好弥补弥补。再一个,府里头也不能叫宁管家一家独大不是,她也得抬举两个起来,三方制衡才是正道呢。

    这么一盘算着,等李虎一过来,就把这事儿跟他说了。

    李虎当场就懵了,好容易能清闲清闲,怎么又给他安排事儿了。

    唐妤还很真心实意的跟他说:“这事儿呢,是夫君交代下来的,我想着宁管家管着府里的事儿,这外头事儿,总不能再给他加担子。李管事你呢,管一府都是妥帖的,想来这点小事,应该也能做,就托你去办了。”

    李虎无奈得很,可主母交代下来,又明显表示对他的信任,他还能推托不成没办法又只能应了,又提出叫多拨两个人帮手。

    唐妤很大气,就直接叫他去找宁管家挑人。

    皮蛋的事儿,就交给辛夷她爹了。唐妤只需把事情安排下去,偶尔问问进展就成了,实际上也不需要她事事都过问的。

    所以她也很清闲的,每天只看看帐本子就成,家里头呢,公爹跟夫君又不在,也不需要她伺候着,闲得太空了难免无聊,就只能做做针线打发时间,或偶尔写两首小诗,看看园子里的景儿,这今年缺水缺得足,供应自家府上吃用是够的,再拿出来给花草浇水,就显得比较奢侈了。

    当然她原本也是不知道的,只有一日,外面的



第三百五十六章 主意
    他原以为百姓们挑的水是来浇灌农田的,可下了地没见他们浇灌庄稼,反而直接挑着水桶往村落里走,这是拿来喝的

    这种水吃用了,不得生病回头一生病,再死了人,再加上这种天气,就很容易生瘟疫的。

    这样一想,赵保国的眉毛就拧得更紧了。

    “哎哟,恒郎君,您瞧什么呢”前头马上的人扭脸一瞧,赵保国都落后那么多了,慢慢悠悠的不知在瞧啥,就急着打马回来催着问:“可不能叫王爷久等。”催着赵保国赶紧动身。

    “没什么,就随便看看。”赵保国打马前行:“咱们走。”

    到王府将马交给门子,守门的就牵了巴去后头马棚好生照料,赵保国直接进府,里头就有人守着他,一见人就连忙往里头引:“恒郎君可算到了,王爷及诸位大人都等着您呢。”

    他什么时候这么大牌面儿了赵保国脚步微顿,继而前行。

    “恒小子可算到了。”一进正厅,就满屋坐满了人,王爷坐在首侧,左是林夫子,右是荣侍卫长,下面两侧是官衙的一干官员。一见赵保国进来,王爷就指着他笑:“本王活这么大,除了皇父,还真没等过什么人呢。”

    赵保国闻言,连忙就拱手:“劳王爷,诸位大人久候,是恒之过。”说话时一脸歉意。

    见状原本心里有些不满的大人,也都不好说什么了,神色也渐缓。

    靖亲王就笑着招呼他过去坐:“也是事发突然,才使人把你叫来,恒小子还不知道具体情况呢。”

    赵保国确实一头雾水,突然就这么大阵仗了,他打眼一看,厅里坐的一帮子人,全是广陵的官吏,大大小小的一个没差。

    估计是出了什么大事儿了,他忽然就想到,这时候要异族突然一来,不得把他们一锅端可再一想,广陵的守将也不是干吃饭的,他们可还在城里头呢。

    赵保国一来,人算是齐了,就正式开始议事。

    赵保国不知道情况,就不出声,听着他们说,才知道发生什么事儿。

    靖亲王收到消息,说是豫州大旱,先是从颍川郡一个小县起的,蝗虫遮天盖日,接连吃光了几座山头,开始朝整个豫州漫延。

    虽说有叫养百姓们养鸡应对,可此事是由广陵这边提开始实施的,后到豫州来人学了,再回去实施,都过去了两个多月,如今第一批才发下去,第二批呢……刚出壳,派不上用派。

    杯水车薪哪,老百姓纷纷携家带口的,开始朝着南方流亡了。

    广陵一班文臣武将,心中庆幸不已,幸好他们搞得早,不然等到蝗灾一过来,不跟那颍川似的都成了空城了快,听王爷收到的消息说,颍川太守深感有负皇恩,于城门上以死谢罪了。

    苏太守听说后,就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觉得后颈有些发凉。他自觉自己是个负责的好官,可他也不想死呢,死在异族攻城这下,还能博个清名。

    可要因着天灾自尽,感觉忒没价值了点儿。

    靖亲王就问:“如今我广陵城,可做到人手一只鸡了”

    这话明显就是问赵保国的,他连忙起身答:“回王爷,广陵十数万百姓,已全部登记领了母鸡散养。”一进城就能闻着一股鸡屎味儿了。

    靖亲王满意的点点头,又看向苏太守:“公明,你那边如何”

    苏太守也



第三百五十七章 过滤器
    郑主簿道:“那桓谨兄有什么高见”他的主意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真要有什么好办法,他也不会出这个主意不是。

    在场诸人都期待的看向朱督邮。

    朱督邮:“永明兄抬举了,我哪有什么好主意,只盼各位能集思广益,想出个好法子来,再这般耽搁,护城河都快叫百姓们挑干了。”他们还不能不许,不然百姓们没了指望,分分钟暴动给他们看。

    百姓是安分老实,前提是叫他们有得吃,能活下去,哪怕吃不好呢,只要饿不死,那就都能老老实实叫统治着。

    一群人皆愁眉苦脸,这老天爷,怎么就这么烦人呢。

    林夫子思忖了半晌,有些不确定的提议:“我广陵虽小,能人却也辈出,太守不若布告全城,以重赏诱之,请那经验老道,会寻龙勘脉的方士。这些能人异士,素来自诩能勘天机,如今正是能用上他们之时,虽说多半身家丰厚,利恐不屑,但古往今来,有才德之士,不求利却也求名。”

    如今天下正旱,苦的也是百姓,若能解决缺少水源的问题,岂非扬名利万

    倒算个好主意,苏太守一听就面露喜色,抚掌道:“林先生此策甚妙,只要能寻到合适的水脉,不过是使人多打几口井的问题。”人力自然是不惜的。

    虽说近来不下雨,可地下水一直存在,他们虽不解其中深意,但也有这个常识,只在这里叫做水脉。

    等靖亲王再过来,三个臭皮匠都顶过一个诸葛亮了,已经把事情盘算好了,见王爷一来立马就献上策,直把他高兴得直叫好。

    等结束后各自散去,赵保国留在最后,林夫子见了就问他:“是有事”没事儿大家都散了,这磨蹭着半晌不走,总不会是打算留下来蹭顿饭的。

    赵保国嗯了声,林夫子点点头,把他领自己的小院儿去了,到了书房下人上茶,林夫子拨着上浮的茶叶子,吹了吹热气儿,再抿了一小口,才问他还有什么事情。

    赵保国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他之前过来时在官道上所看见的事情说了。

    林夫子不以为意,天旱不下雨,缺水也正常,人都没得喝了,谁还能顾着庄稼且都这个月份了,再抢救,那也抢救不过来。

    至于水脏不脏的问题,还是先顾着别渴死了才最要紧。

    赵保国见林夫子没上心,就连忙把事情的严重性说了,又怕他觉得自己大放撅词危耸听,反而又夸大了几分,并从典籍上的实例拿出来作比较。

    林夫子这才正视起来,再一想想,好像也确实是,老百姓们,衣食住行都疲于奔命了,那自然没那闲工夫来注意什么卫生之类的,吃得不干净喝得不干净也是正常,但以前谁也没想到这上头去,关键就不是一个阶级的人物,谁能想到这卫生情况,还会导致容易瘟疫的滋生呢

    赵保国是了解的,他本也农户出身,这人一忙活起来,就是不忙活,也没几个专烧开水喝的,耽误工夫不说,还浪费柴火,就凑和着喝呗,反正大夏天的,生凉水还解渴又凉爽。

    可他又不是这里土生土生的农民,那科学常识是知道的,生水里有多少细菌谁知道喝了容易这病那病的得,具体的他也不清楚,可总记得喝了不好,更何况这边的普通人,基本就不怎么喝开水的,多半都是喝生水,那身



第三百五十九章 夫妻话
    不提还没感觉,一提吧,肚子也适时的响起来,但赵保国脸皮厚,半点没觉得不好意思:“就简单做碗汤面,不用大动干戈的。”

    那俩婆子应了声,其中一个就去交代厨房了,另一个还守着门儿。

    “做好了送书房来。”赵保国想着晚上要不就在书房的榻上将就一宿,免得再打扰到他小媳妇儿睡觉。这么一想,就对留着守门的那个婆子交代,然后抬脚一转,去书房了。

    “不是叫你们别惊动奶奶”赵保国拉着小媳妇儿的手坐了,看着辛夷托着盘子往面前的小案几上摆饭,一碗汤饼,外加两碟开胃的小菜。

    “郎君这可怨不着我,谁叫我是跟着奶奶的呢,自然奶奶说什么,吩咐什么,那婢子就怎样做了。”辛夷一边摆饭一边说。

    赵保国听了就笑:“合着我就两月不着家,家里就没我占的地儿了”

    唐妤伸手拿筷子亲自递给他,也笑着:“可不是,你一去那么久,要再不露个面儿,这府里上上下下的,看谁还能认得你”

    这话就是开玩笑的了,赵保国自然不会当真,接过小媳妇儿递来的筷子,就开吃:“看来以后还得多巴结巴结娘子,别赶我出门儿。”

    辛夷听了就捂着嘴偷笑,唐妤轻拍了他一下:“那得看你表现了。”又给辛夷使了个眼色,她就适意的退出书房,轻轻的把门带上了。

    赵保国边吃还问她:“饿了没要不要也来点儿”夹起一筷子肉丝,就往她嘴边喂。
1...110111112113114...1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