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最爱喝椰奶

    辛夷就道:“婢子瞧着,老爷同郎君,对饮食上没什么要求,银耳这等滋补食材,或家里没做准备也不一定,不若从奶奶的库里取了”这话就说得委婉得很了,按她那意思哪是没做什么准备,就是说两方门第的区别,一方是才从泥腿子改换门庭的,那习惯能跟她们一样吗肯定不能。

    唐妤自然不会把自己丫头往深处去想,毕竟从小跟着她伺候的,又一心一意为她,便是有时失言,也是无心,再一听她说得也有几分道理,正要开口应,又想起她未过门时,夫君也送过几回滋补食材到姨母家的。

    就又否决了:“夫君得过王爷赏赐,还送过几回到姨母家,想来他们是不爱吃用这些个的,库里应也存有一些。”至于以后,家里都是她做主了,添置什么,直接使人去买就是了。

    辛夷微怔,又收敛神色,应喏下去准备了。

    午间儿吃饭,跟往常也没区别,就多了个人,桌子上多了两样菜,赵保国只瞧一眼,就没什么兴趣,汤汤水水,他还是更爱吃荦的,素的吗也不是不能吃,只是不爱吃。

    “我记得王爷赏的,有不少这些东西。”赵保国看那碗里有银耳,可他跟他爹都不怎么爱吃这个,得了的不是送了人,就搁库里摆着,或换了另一家再送礼出去。“你要爱吃,就叫人做,不用顾忌什么。都自家的东西。”

    唐妤觉得夫君半点没把自己当外人,家底子都翻出来给自己瞧了,心里真是暖哄哄的。“我知道。”又跟他提一嘴:“咱家宅子有五进,下人也不太够使,我想着再买上一批得用的,好叫大头专跟着郎君,以免总要被其它的事情分了心。”

    赵保国还没表示同意不同意,赵二牛就先开口:“问他干啥,他是个万事不理的,家里事儿你自己做主,我放心得很。”这地儿跟以前那地儿可不一样,要搁以前,离个婚跟撒泡尿似的,他敢把家里事儿都给交给个敢讨进门儿的儿媳妇儿

    还担心哪天卷了家产跑了呢。这儿就没那么多顾忌了,别说人知根知底的人品性子都不差,就是性子差呢,那按这大环境,结了婚就没有离的,离了倒霉还是女方。

    这种情况下只要对女方不苛刻,就足够叫人感恩戴德的了,他不敢说提供多好的条件吧,只一点,儿子没讨个小老婆的心思,就多少人争着抢着爱进他赵家门儿了。

    这等人家,但凡要进了门儿的,还能不一门儿心思向着他们家

    所以他就十分放心的全然摞开手,可以舒舒坦坦的琢磨自个儿的手艺活了。

    啥就叫万事不理了明明是您自个儿不爱叫我管来着。

    “爹说得对。”赵保国憋着气:“你做主就是,我没意见。”

    唐妤抿嘴笑笑,一会儿看看赵二牛,一会儿又看看赵保国,总觉得十分有趣了。

    “咋吃这么点儿”见她就鸡丝银耳就吃了小半碗,那个豆腐汤也没喝两口就不动筷子了,赵保国眉毛都揪成一团:“再吃点儿呗,就这么点儿能饱”

    赵二牛一看,也连忙劝:“再吃点儿,自己家还用不好意思”他想着人敢进门儿,估计不敢多吃。

    唐妤就见夫君给自己碗里添菜,又拿了一个大馒头直接塞过来,那家伙,比她拳头还大了。“吃。”

    “真饱了。”唐妤拿着馒头没办法,她食量就这么点儿,吃不下了还能硬塞

    “就这年纪,减什么肥呀”赵保国想起他以前那老婆,快四十岁的时候




第三百四十四章 担忧
    冬天总是很冷,那炭的生意就火热了起来,十月间就开始好了,到了腊月里就卖得更火热,仅两个月,光是赵保国家这边的那成份子,就近百两了。

    按说也是好事,可赵二牛近来心情就不好,成日里长呈短叹,惹得下人们平日都不太敢说笑,免得招了主子眼。

    家里有了主妇,其它事儿就不用他操心了。赵保国闲着也是闲着,实在没事儿干就只能读书了,夫子给布置的课业要做,余下的日子也不能摊炕上发霉,看看游记什么的,也能打发打发时间。

    睡前唐妤很委婉的提了一嘴,意思就是让他去打听打听,看看爹最近为什么事儿发愁呢,她当儿媳妇儿的,总不好跟公公单独相处,再问这些话。

    “哦,我知道了。”赵保国最近还真没多注意,听媳妇儿这么一说,再一想,好像他爹最近饭量是小了点儿,还以为是冬天冷没胃口呢。

    于是又把衣裳往身上套:“爹睡得晚,我去看看。”套上靴子披着大裘就出去了,一开门儿冷风一吹,打了个激灵,裹着外套紧了紧,溜达到他爹那屋去。

    唐妤:这人,听风就是雨的,也不知道急个啥。

    屋里灯还点着,光线昏昏暗暗的,赵保国轻轻扣门,就听到他爹问:“大半夜的不去睡,敲啥门”

    “是我。”赵保国赶紧回了句:“爹你开下门。”

    大半夜的不睡觉,跑他这屋来干啥赵二牛一边穿衣裳一边趿着鞋子过来开门:“干啥”

    把儿子拉进层,顺手关了门儿,冷风就挡外头了。

    “这么冷,找我干啥”赵二牛脱下外套,就往炕上去。

    赵保国跟着挤上炕,挨着他爹靠着:“没事儿还不能找您说说话”

    “行吧。”赵二牛哪里会信,不过自己儿子吗,有什么小九九,他还不能睁一眼闭一眼了

    赵保国打眼扫视这屋里,有一搭没一搭的跟他爹说话:“我觉着这屋里也不咋暖和,要不再叫下头添盆炭”要说这炕,是很好,很顶用,可人躺上头了,热也是底下热,架不住上头不暖和。

    要搁以前,还能多添两床被子,那盖多了自然就暖和了,可这儿又不能,为啥呀,这里可没棉花,说是说棉衣棉被的,那用的棉都是木棉,跟棉花的轻巧比起来,那重量……简直没法儿比,打一床被子,又重又压人,不透风自然是的,可架不住它重得很呢,一床不暖和,多添一床呢,指不定晚上还给压死了。

    赵保国最不满意的,就是这儿的信息难以流通,以及衣裳这方面了,当然厕所……他也不满意,可打小住农村,条件也简陋,虽说不满意吧,也能接受。

    赵二牛摆摆手:“瞎费那东西干啥这炕就挺好,我觉着不冷,屋里头蛮暖和的。”

    赵保国也不多劝,反正家里头不缺钱,真要冻着了,他爹自儿就会添,他就是找个话头,好聊起来。

    “那是,要我说这地儿,也就这炕比较先进了,要没这玩意儿,到了冬天不知冻死多少人。”

    赵保国赞同的点点头,屋里是还可以,他练着武呢,比一般人都抗冻,这温度还算适应,就他媳妇儿娇得很,屋里头烧着炕还摆了三个暖盆儿,都还里三层外三层一样裹着。

    “唉。”赵二牛忽然叹了口气:“今年冬天,冷得不正常哪,



第三百四十五章 时机
    “可光咱们家养,那也不顶啥用啊。”再这么一想,赵二牛又丧气起来,就他们再能养,哪怕是办个养鸡场,顶了天千多只,能吃多少虫子

    赵保国反倒不愁了,这起了个头,后头的事儿就好办得多,就算真要起旱情,明年有虫灾,再过一两月不见下雪不见下雪的,泱泱一个大周,人才多着呢,人家还能发觉不了不对劲儿他家里呢,就先做点准备,等广陵这边的官员有察觉了,他再去向王爷献计。

    到时候由王爷出面,通知官府号召百姓养育家禽不就得了。反正鸡生长周期快着呢,不到半月就能长得吃虫子了。

    洋洋晒晒的跟他爹这么一说,赵二牛立马就放心了:“那敢情好,只要这虫子解决了,庄稼没被祸害,老百姓的日子能过,咱家也不会受牵累。”

    赵二牛还是有些生意经的,他琢磨着,回头鸡养多了,那鸡肉就降价了,老百姓也吃得起,可百姓吗,过苦了日子,有点儿好东西也舍不得吃,再卖呢,市面上这么老多,再能吃也吃不完,这价钱肯定就压得狠了。

    他寻思着,到时候多收些鸡蛋,再加工一下,回头让亲家给牵个线儿啥的,找个可靠的商户一并蛋的生意,这放不久可以做成咸蛋皮蛋卖到其它地界儿去吗,多少也算门生意。

    这事儿还得看情况,赵二牛心里就起了这么个念头。

    果然,直到年后也没下雪,天气是照样冷嗖嗖,赵保国觉得他爹的担忧还是很有道理的,对于养鸡这事儿就上了心,也不亲自去做,只把这事儿的严重性跟他媳妇儿讲透了,叫她去办。

    唐妤一脸羞涩,难得自家夫君晚间她相处,还以为总算想起来跟她圆房来着,谁知道砸了这么个雷下来,那点儿女心思立马就唬飞了,急急道:“此事非同小可,夫君莫不是开玩笑”

    赵保国神情愕然,难道自己在媳妇儿心目中的形象,是这么不靠谱的

    唐妤一看他神情,就知道了,心里头就是一沉了,立马就行动起来:“夫君且放心,我会亲自盯着,必将此事办妥帖。”

    幸好虫害这等灾情,向来都是夏秋两季才发生的,如今春耕未至,他们还有时候做准备。

    赵保国见他媳妇儿忙起来,很欣慰呢,这些事儿有人帮忙,他可不就能咸之又咸了,于是摞开手就准备去书房。

    “夫君,此事……”唐妤见他转身就走,连忙叫住他,见他一脸疑惑,又有些欲言又止:“或该提醒官府一声。”毕竟皮之不在,毛之焉附

    没想到他媳妇儿还这忧国忧民的觉悟,赵保国忍不住笑了笑:“哦,依你的意思,要怎么办”

    唐妤一脸严肃:“自然要早早告知太守大人,好叫官府有所准备,以免虫害来袭,农业损失过重。”

    赵保国摇摇头,道:“不可,此事也只是猜测而已,之所以做这些准备,不过是未雨绸缪罢了,只我们一家也就算了,便是没发生虫害,养些鸡鸭也没什么损失,大不了自家吃了,或送给亲戚家吃。”

    说着又顿了顿:“可若要放到整个广陵就不成,不说太守一时间会不会信我所说的,若是信了,准备做起来了,花了钱粮准备养家禽,虫害若来了我算过了一劫,若是没来呢,你可想过我的后果”

    &nb



第三百四十六章 献计
    靖亲王本来还挺愁,但又一想老大得比他更愁,心里头就平衡了些,果然幸福感都是对比出来的。

    可甭管愁不愁呢,事情还得想法子解决,总不能任它就这么发生吧

    召集一干幕僚来商议,商议来商议去,也没商议出什么好办法,毕竟这虫灾吗,从古自今不知发生多少回,也没见哪个朝代有什么办法能应对得了的,都是等它们吃光了喝足了自己退了,朝庭再拨粮济,这可叫个愁人,一个不当心,就得发生民乱了,再一个不当心,老百姓都得揭竿而起了。

    就譬如说前朝,还不是因着天灾,叫百姓吃不饱肚子,就这情况,赋税还年年往上加,再忍就没活路了,于是前朝不得民心,直接就被各路义士联手掀翻了。

    先干翻了前朝,这些各路义士再翻脸干,毕竟皇位就一个,谁都想坐呢,到了还是老圣人技高一筹,把其它人都干翻了。

    所以当今圣人,以及这些个兄弟王爷们,都很是引以为鉴的,毕竟前朝是怎么翻车的事儿,还搁那儿摆着呢,所以这大周呢,对待民生是十分重视的,生怕又走上跟前朝一样的路子。

    其它事儿都有得商量,但凡哪个官员敢冲赈灾粮上下手的,真是灭了九族的份儿。这叫下头的人按下了心思,为什么呢,大周本是没有这样的重刑法的,看犯了什么罪,轻的只杀一人,总的,顶多只是一家,像九族这种,其实是很牵强的,有些根本就不知道,就因着有了一个祖宗,莫名其妙就被牵连了。

    老圣人觉得不合理,就把这条刑法给废除了,只有造反,或冲民生下手的,才会沦落到这等下场。

    靖亲王也很重视此事,可幕僚们拿不出好办法,他除了急也没有失望,毕竟前几百年也没人有好法子不是。

    只好死马当成活马医,商量着布告百姓,叫他们多翻翻地,把里头的虫卵挑出来杀死,能杀一些是一些吗,能减轻些损失也好。

    这事儿不需官府这边布告了,老百姓把田地粮食看得比命根子还要重要,一天天没事儿不蹲田里头捉虫卵去了。谁说老百姓就没智慧呢,人也聪明着呢,那鸡呀鸭呀吃虫子他们能不知道

    一发现有这兆头,就呼朋唤友的,把家禽们往地里赶去了,刨虫子吃去呗。也是杯水车薪,毕竟普通百姓能有几个钱,家里能养多少鸡都是放养的,也不知道啥是科学,养多了就得生鸡瘟,一家能养个十来只算是大户了。

    所以哪怕采取了措施,其实也顶不了什么大用,就算田地里虫卵都吃绝了,可架不住大周地大物博呢,虫卵它也不挑地,谁说就只那粮食地里有了其它地儿,比如田坎上呀河道旁呀山林子里呀,反正有土地的地方它们都存在呢。

    所以事前再怎么采取措施,虫卵也是绝不了的。

    这些乡下里的事儿,尊贵如王爷那肯定不会去留心的,这会儿子正在府里长吁短叹着,命不好呢。

    林夫子……他智计再百出,谋略再过人呢,碰上这天灾那也麻爪子了。

    赵保国每隔几日都就会去茶楼里坐坐,街上逛逛听听外头的事儿,生怕错过了时机,最近连着差不多半拉月,说起没下雨的事儿来,就知道时机差不多了。

    又等着注意了苏太守那边,连着往王府跑了好几天,紧接着布告栏上就贴出来告示了,这下城里头差点儿炸了锅,有说官府危言怂听的,也有那有经验一琢磨就回去准备了。

    当然了,也有那胆子小的收拢收拢,打算搬家,这虫灾



第三百四十七章 王爷
    林夫子才领着赵保国往里去。

    “先生可是有了好主意”靖亲王起身来迎,亲自引着林夫子入座,见赵保国亦步亦趋跟着站到林夫子身侧去,只挑了挑眉,也没说什么。

    林夫子一听这话,就指了指赵保国:“虽有个主意,却非出自于我,是我这学生。”

    “哦”这回靖亲王倒真有些诧异了,忍不信细细打量了起来。

    林夫子就把赵保国之前跟他说的那个主意给细细讲解了一番,末了还说了一嘴:“我这学生,文采虽不甚出众,于实事上却有几分可为。”

    靖亲王就明白了,看向赵保国,而后考教了一番,就拿如何治理民生做例子,赵保国心道这是夫子在向王爷举荐自己呢。

    也不敢怠慢,对于王爷的考教,在心里头细细思量了,哪怕有更好的策略,也不一次性往出翻,毕竟好东西一次全摆出来,期望给得太高,回头要哪里不如意了,这上头印象就得下跌。

    于是回答得也很谨慎。

    靖亲王点点头,看不出满意不满意,只道:“是个稳重的性子,这个年纪,也算难得了。”

    林夫子捋着他那山羊须:“我这个弟子呀,没什么灵气,小聪明倒还有一些,看人看事观点往往出人意料,倒也给我带来一番别样的见解,除此外也就稳重值得说道了。”

    在靖亲王看来,这就是谦虚了。不过也正常,谁还能使着劲夸自个儿学生呢。

    顺嘴就说:“先生过谦了,本王看这孩子挺好的,见识也不凡,日后前程可期呀。”

    王爷说他前途可期,那就是有用他的意思了。赵保国立马抖了个机灵:“谢王爷提携。”
1...108109110111112...1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