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鲨鱼禅师
对长安不少人来说,西域尚且遥远,何况天竺?大多数老旧勋贵,对天竺的了解其实极为泛泛,连笼统有个概念都没有。
武德老臣大多还知道天竺有大国出过有德之君,但实际上这几年大唐周边的国际局势,用风云变幻来说,不足以形容其万一。
大唐帝国内部的几个山头在老板强有力大扫除之后,除了守住最后一点基本盘之外,就是谋求更加稳固甚至是高效的传承。
人们常说传承有序,这个有序,说道就非常的多了。以前只要一亩三分地,再来点老婆孩子热炕头,传承就有了,再定下老子打儿子不犯法儿子要养老子,这个有序也就有了。
然而李皇帝横推东西南北,千里万里,可谓天下第一君王,已知世界中的强者,无一不臣服于他。这就导致千古一帝的含金量陡然变得相当高,原本不敢想的事情,也就可以搞一搞。
房谋杜断长孙尉迟,老兄弟就是用来坑的,革命友谊也是可以背叛的。好在四大天王都是相当的识时务,也就没必要玩两汉套路。
只是在某条非法穿越的工科狗看来,李皇帝又不是克总,没那么多触手,不可能面面俱到。
贞观十五年之后,伴随着几大宰辅陆续外出,加上山东士族那牢不可破的联盟被破了,传承有序的方式,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老婆孩子热炕头依然重要,房前屋后有林有田也还是不差,但光靠老婆孩子外加屋宅田地,想要应对新时代的危机,却是远远不够。
以往谷贱伤农,农民兄弟横竖还有一口吃的,混下去没问题。
但现在谷贱,就未必只是伤农,它可能把士农工商一股脑儿都伤了个稀巴烂。一夕之间的粮价差额,可能就会导致某个淮西粮商直接跳河自杀。而淮西粮商跳河自杀,可能就会导致某个放贷的江湖老哥自杀,然后这个江湖老哥的自杀,可能又会导致某个亲王府的阴阳人死太监自杀
连魏王李泰都曾经被裸贷给搞了一把,何况寻常人家?
帝国的局势,早就不是靠几本经书就能解释清楚的,有识之士能够做到的,也只是大而化之的道理,讲出来模棱两可,仿佛是有那么点意思,可最后跟算命方士的嘴炮没个卵区别。
人们从经典之中,找到的只是一幕幕似曾相识的画面,然后有一种哎哟卧槽,以前还有这事儿的即视感。
惊才绝艳之辈,在这个时代从来不缺少,可以说相当的辉煌。但又因为惊才绝艳之辈太多,这些个聪明人即便不靠理性,而是靠感性的第六感或者直觉去谋生,也自然而然地演变成了超出唐人自己想象的局面。
一如王氏蒋氏在琢磨出路的时候,其实在他们之前,就已经有侯氏薛氏之流,早早地在西域河中西天竺开启了家族新时代的第一桶金。
帝国生产了那么好的横刀,那么多的飞凫箭,那么多的精钢奶罩,既然很难用到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板身上,自己又不想自杀,还想发横财,那末,实力不够的人,自然而然地,就把歪脑筋打到了外边。
这绝非是因为汉胡有别,要不是李皇帝还有某条贱狗逼人太甚,他们巴不得把自己老家弄的天高三尺。剥削自己人和剥削外人有个屁区别,只要能趁俩糟钱,管那么多形式?
可笑的地方就在这里,侯氏薛氏之流在域外鼓吹大唐凝聚唐人心志的原因,并非是真的要加身唐人属性的自豪感,只是为了能在外面捞的多一点
但,真他妈好用啊。
域外凝聚起来的人心,用唐刀飞凫箭武装起来,用敦马河曲马奔跑起来,环顾四方两万里,何来对手?
贞观二十二年的长安城内,老皇城的墙根兴许还有蹲着吃面的老哥,特淳朴的样子。然而忐忑不安万里沙海的小哥哥们,同样也很淳朴,还寻思着天竺怎么地也是域外大佛国,怕不是丁口xx万,胜兵xx万。
可他们哪里晓得,在他们忐忑不安的前几年,天竺早特么进入了战国时代。
成天给太昊天子烧上一炷香的某个牛鼻子臭道士,从蕃地到勃律,从勃律到天竺,东西大河流域,堪称一代魔教教主。举凡天竺土王背后的僧众之主,嘴里念梵天干他也没用,最后也不过时一句爷爷饶命,然后一个个都琢磨着是不是混个法主当当,然后也给太昊天子凑了一炷香。
朝廷最终还是给了天使的名头,王符和蒋师仁拿了委任状之后找人一打听,才知道现实和自己的想象差距有点大。
原本两个小哥哥就寻思着能在天竺弄个大庄园,搞点天竺奴,趁点小钱将来有个棺材本,也就差不多了。年纪大了能跑大一点的城市旅旅游,这辈子也算是小有成就。
结果万万没想到,朝廷这边把资料稍微理了理,扔了一份给他们。王符和蒋师仁才知道,他妈的天竺大国的国主居然嗝屁了?
现在那啥戒色还是戒烟的王朝,居然已经分崩离析,现在是天竺的战国时代?
陡然知道这个令人震惊消息的时候,王符和蒋师仁两个小哥哥当时就做了个决定。就这么个行情,老子还惦记当啥小庄园主?那必须不能啊!
我得创业!还得创新!
创业和创新都是要钱的,眼下王氏和蒋氏最蛋疼的地方就在这里,没钱。因为没钱所以求了太子,因为没钱才要去西域搏一把。
只是这一回有点不同,太平钱柜的大档头,同时也是长乐公学奖学金库司库的梅大姐,托人给两个小哥哥带了一句话。
小哥哥,小哥哥,要不要一起吃鸡啊?
快上车!
王符和蒋师仁一看这个小姐姐的来头,当时就没犹豫,还犹豫啥?有资格犹豫?梅姬小姐姐是什么人?那是长乐公主殿下的人!带你吃鸡是看得起你!
其实公主府一开始也没想那么多,但正好那天某条土狗写了封家书给表妹,说大表哥现在河中风餐露宿的,为夫很想念啊。
表妹一看老公的信,当时眼泪就下来了,心说表哥如此人才如此家世,还以戊己校尉为榜样,实在是令人感动。
有心襄助,却也托付不到可靠之人,想要跟程处弼联系,但程三郎明面上是个孤臣,只听皇帝的。
于是乎,表妹也寻思了起来,反正皇帝爸爸派了两只天使去西部溜达,要不就让他们给捎个口信?跟表哥问声好也是好的嘛。
峰回路转时来运转,大概就是这么意思。
王符和蒋师仁两个小哥哥,当时就摁住了命运的裤腰带,随时让命运这个小贱人知道知道他们的厉害!
这绢布我们就拿走了?
王二郎小心翼翼地又一次跟长乐公学奖学金库司库梅大姐确认,一旁蒋师仁眼珠子鼓在那里,生怕有什么变化,生怕这是幻觉。
拿走啊,拿走。
小梅儿赶苍蝇一样地轰走了他们俩,心中却是暗暗道:这些绢布,总算处理了。
第八十七章 校址校长
谁出任长沙土木学院,工部内部有争议,但大致人选都控制在自己人。首选有两个,一个是前任老大段纶的儿子,另外一个,是现任老大李大亮的儿子。
为什么这两个人也是有道理的,不管哪一个,都跟张德关系不错。
老张当年给段老大打下手,段老大对他照顾有加,可以说非常给面子。工部内部,李大亮自己也比较推荐段纶之子段俨。早先段老大还琢磨着把自己闺女弄给土狗,可惜一直不得下手
李大亮只是觉得让李奉诫跑去湖南,怕是会乱套,人在江淮,离京城也近一些,但有什么风吹草动,他老李也能让儿子跑的比谁都快。
真要是去了长沙,那地界万一来个叛乱,或是地方土豪搞事,他还真没什么把握能千里相救。
而即便张德就近在咫尺,湖南高速公路修起来之前,他也不相信武汉跑长沙能有多快。
就孝爽吧,诸君以为如何?
李大亮开了个会,工部直属学校,本来应该放在京城,可行市如此,他们工部也没辙,放京城就成了耗子窝。落最后变成全京城权贵们刷金身的地界,最后不成臭狗屎了?到时候挨打的还是工部自己人。
段孝爽资历是够的,只是他现在挂了个郎将,除职专任可还来得及?
这倒是不必着急,可先调段孝爽过去,以督建名义常驻。有个半年光景,比照个‘国子助教’,也没甚难的。京中诸学素来瞧不起工匠技艺,让‘徐湖南’帮忙弄个将作监的名头,对付一二也是可以了。
士农工商,说起来好像是平等的。实际上历朝以来,别说是士了,就是农,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家里有个三百亩地就是农了?门儿也没有啊。
也就是李皇帝赏脸,府兵永业田能趁个两百亩三百亩,这才算是把农给扩充了。实际上汉末以来大部分种地的农,那都是能一边喝酒一边裸奔的时尚达人。人家是寒门,这才是农。
人们所经常看到的苍头黔首泥腿子,那能叫农?那叫农奴
农民兄弟尚且如此艰难,更不要说工了。
通常情况下,工都是和倡优娼妓混在一起说的,总之,都是无产阶级大家庭的一员,唐朝就有这认识了,真是令人欣慰。
早先工部一般也很少有以工为本的官僚,但随着老板对大建感兴趣,对奇观很推崇,这个工的地位就起来了。连带着,工部内部正经的工程狗也有了好几只,别的不说,李大亮自己在交州凉州,就尽干修地球这工程去了。
吃过苦头才深有体会,工部现在为什么关起门来讨论,还不是被另外五部各监吐槽鄙视?连带着开会也经常拿自己开涮,自嘲时有发生。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抱团啊,心齐啊,战斗力强啊。再说了,退一万步讲,朝廷里不混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江浙沪打工。
人大理寺的扛把子不也去武汉了?
工部一个定调会开完,就决定了让段孝爽去做第一任湖南土木学院的院长,因为是工部直属专科院校,这经费,就是工部自己出。
当然了,怎么出出多少,还是要在朝廷上讨论的。但工部也不是没给出营生,允许湖南土木学院效仿武汉,搞企校一体。
没办法,这年头真调教几个大匠出来,那真是金山银海不愁。长沙地要说不眼馋武汉那搂钱捡钱的爽快劲,这得多眼瞎?
只可惜长沙造船有些不便利,滩涂浅滩实在是太多了。除非徐孝德这个湖南土木大使顺道把湖南的水利设施也捡起来,否则长沙也就是造大一点的乌篷船。
不过有了工部支持,长沙土木学院对长沙的作用,有识之士也不是看不出来。实际上不仅仅是长沙,如荆州襄州两地,并非不知道这其中的好处,可惜荆襄世族树大根深,加上隋朝以来对荆襄世族的妥协拉拢,这就导致新的势力想要顺利进入,难度系数极高。
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个情况,荆州地襄州地知道不知道工部直属专科院校的好处?知道。有没有人想着把校址弄过来?有。执行吗?不执行。
这操作当时把武汉上上下下几万条狗都看的惊呆了,真·目瞪狗呆。
你们他妈的搞什么鬼?!
最惨的是公安县,公安县表示小的这里水草丰茂,弄个学校小意思,只管搞,我们没意见的。
荆州老大一看,当时就给公安县泄了个洪,洪水瞬间就把公安县给淹了。荆州老大笑呵呵地看着公安县:你他妈继续搞啊?搞啊?还搞不搞?搞的爽不爽啊?搞的水巨多是不是?
校址落长沙地,还真不能说就因为徐孝德在那地界逛荡,徐孝德还没那么大面子。论交通便利,荆州顺流直下,直奔武汉,要啥没有?接通南北西东,就是进入巴蜀都要比别处便利。
连荆州本地的有识之士都赞叹一声:我特么服了!
然后收拾了行囊,奔岳州去了,说是要出去采风,写个予观夫巴陵胜状啥的。
整个事情在江湖上波澜不惊,但对官场中人,还是小有震荡的,尤其是汉水一带的官场,影响有点小深远。
比如公安县,以前也就是公安县百姓偷偷摸摸移民去岳州鄂州沔州,现在连公安县的吏员,那也是苦读个一年半载,然后跑去江夏衙门应聘。
荆襄大地,普通人想要翻身,难度实在是太高,而且上层也不会给这个机会。想要振作家门不做咸鱼,也就近在咫尺的武汉有机会。
湖南土木学院这个事情,就是个导火索,恰到好处地把茅厕给炸了。
长沙地民力‘贫弱’,不过地力倒是不差,今年夏粮应该不愁。能从荆襄淘换些劳力,这建校人工倒是不必再愁。
劳力够的,今年不一样,都水监去荆州襄州走了一遭,离乡之人甚多。跑去武汉巴蜀谋生之人,有二三万。
二三万?如此人数,怕不是闹出乱子?
能有甚乱子?荆襄大户日子还是好过的,指着巴蜀武汉关洛,那些个勾当,你们又不是不知?
二三万也不是流民,现在朝廷除了边地,也不禁迁徙,只是想要落户巴蜀武汉,于这二三万之辈,相当困难罢了。
有个一二成去长沙地,能为学校所用,倒也不差。
顺流直下直奔武汉,哪有去长沙地的?工部想要招募合用之人,还是得拿出诚意来。不敢说千金买马骨,总得让人有个念想。
武汉那里对中下阶层,乃至中下官僚阶层都很有吸引力的地方,就在于上升这条渠道要多一点,要粗一点。
工部想要把直属专科院校经营的好,让学校细水长流,还能反哺工部,就得给路子。工部内部,就是给工部所属衙门的编制,不管是官还是吏,再小那也是体制中人,市面行情就是天上地下。
段孝爽就职之前,不若先让他走一遭荆襄。
怎地,还是个南下的萧何不成?
有何不可?段孝爽不是萧何,荆襄那些个没出路的,难道就是韩信了?
那就这么定了。
我看可以。
李公所见如何?
众人有看向了李大胆,现任老大琢磨了一番,点点头拂须道:老夫在荆襄还有几个旧识,段俨去时,某先知会一声,免得荆襄那里疑神疑鬼,然后作弄了他。
李公思量周正,此处倒是没想到
就如此吧,也要辛苦一趟段孝爽了。
第八十八章 “歪打正着”
借着长乐公主殿下掀起来的歪风邪气,工部上上下下齐心协力一通乱搞,有惊无险地过了朝议。连女圣陛下还夸奖了一番工部,说工部办学自筹建校,这是给朝廷分忧,为伟大光明正确的皇帝陛下尽忠。
人老成精还胆子大的李大亮开庆功会的时候,就胡乱吹了两句圣人仁德,便直接开吃。
猜你喜欢